第1718章 修改律法!
在李貞的英明統治下,大唐日復一日的強盛,每年的稅收和火器售賣的錢幾乎都可以以著天文數字來計算。
至於有著多少錢,沒有人會去全部的都統計一遍,因為那樣的數字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只能每個月來進行一次統計。
就這樣,偌大的皇宮內都要沒辦法將這些財富都裝下。
純金打造的金鑾殿,盡顯奢華與威嚴。
如此氣派的景象,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大唐能夠如此,其他的國家甚至想都不敢去想這件事情。
可大唐的錢財依舊多不勝數,所以李貞便在各國中開設了跨國銀行,不但可以將這些錢有效的利用起來。
甚至這些錢都能夠牽制住任何的一個國家,把控著這一國家的經濟命脈。
剛一開始,或許這些國家並不清楚這樣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只知道對於他們而言,這完全是一種免費的財富。
哪怕是借下了高額的貸款,最後大可慢慢償還便足夠了。
但是等慢慢後來,他們才算是真正的看清楚了這一跨國銀行的作用到底有多麼的強大。
期間他們也曾試圖取消跨國銀行在本國中的建立,但是這跨國銀行已經在國內根深蒂固,一旦取消無疑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隨之崩潰。
眼看著這些經濟都已經逐漸滲透到國家產業中的各個領域中,各國皇庭統治者也只能任由其發展下去。
「皇上駕到。」
隨至一聲宣號響起,朝中大殿上的百官們面色亦變得嚴肅,齊身跪拜道:「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緩緩坐身於龍椅上,李貞威嚴說道:「平身。」
「謝陛下。」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喜公公快步上前宣號道。
「臣有本啟奏。」
姚崇高聲說道。
「准。」
刑部尚書姚崇躬身拜道:「啟奏陛下,微臣認為如今天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至於觸犯大唐律法者更是少之又少。」
「微臣覺得可以修改一些律法,以松民息。」
「長久下去,縱是沒有律法的約束也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
話音落畢,婁師德快步從朝列中走出,躬身拜道:「啟奏陛下,微臣倒是持有相反的意見,雖說萬民安居樂業,難有這違法亂紀之事,但卻並不應該代表著這樣的律法應當消失。」
「如此一旦沒有了律法的束縛,想要再次整改的話,恐怕將會更加困難。」
「微臣認為,這律法非但不可減少,反而應該增加以達到更細的劃分,如此來正確的約束。」
眉頭不禁微微—皺的姚崇,急忙辯解道:「婁大人,這律法哪有如此修訂的!
更何況我也沒有說因為這一項犯罪沒有便取消這樣的律法。」
「我只是覺得有些律法已經過時,可以適當的修改或者刪除。」
見二人如此的爭論不休,李貞威嚴說道:「好了!
上官儀,對待此事你如何看待?」
快步從朝列中走出,上官儀躬身拜道:「陛下,微臣倒是覺得兩位大人的意見完全可以中和一下,律法之中確有已經舊時之法,但新法亦應當儘快完善。」
「既然兩位大人如此爭論,陛下何不令兩位大人參與到此法修改中?」
對於上官儀的提議,李貞剛才也確實想過,但婁師德卻並非這刑部之人,參與其中或多或少也是欠缺一些考慮。
似乎心中已經想好如何解決這樣問題的上官儀,恭拜道:「陛下,何不讓婁大人為輔,姚大人為主?若是婁大人有何建議大可向姚大人提及,最終由姚大人確立。」
「若是兩人都僵持不休的話,大可將刑部律法曾經參與其中的官員聚集在一起,進行投票選擇,最終由陛下確定。」
聞言,李貞微微頷首,威嚴說道:「上官儀的提議倒也不失為一種妥善之法,兩位愛卿的意思呢?」
婁師德、姚崇兩人相繼對視一眼,齊身恭拜道:「臣等聽從陛下旨意。」
「好!
」
「那朕便命你二人一同參與新法的修訂中,婁師德為輔、姚崇為主。」
李貞高聲說道。
「臣等遵旨。」
二人相繼躬身一拜,緩緩退入於朝列中。
如此一事隨之解決後,朝殿上的氣氛也隨之緩和了許多。
雖然大臣們經常在這大殿上爭論的面紅耳赤,不過這也僅僅只是就事論事。
—旦下朝之後,兩者間的關係也並沒有因為這些而有所影響。
目光環視大殿群臣,李貞高聲說道:「既然諸位愛卿也沒有了其他的事情,那便退朝吧!
」
「臣等恭送陛下。」
緩緩從龍椅上站起,李貞隨之從側殿中行走出去。
而在婁師德等人相繼站起後,便主動向姚崇走去。
「姚大人,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婁師德主動詢問道。
面色微頓,姚崇平靜的說道:「婁大人,隨時都可以開始參與到修訂中,我在向陛下提出奏請之前,便已經翻閱了往年的一些律法等。」
婁師德微微額首,微笑說道:「如此,那便請吧!
」
「請。」
二人相繼一笑,隨之從太極殿的大殿中行走出去。
對於二人如此的舉動,這滿朝文武的大臣們也都並沒有露出多麼的驚訝,畢竟他們都已經習慣了這些事情。
緩緩行走上前的上官儀,微笑著說道:「狄大人,這件事情你為什麼不說說你的想法呢?」
忽聞身後響動,狄仁傑轉身笑道:「上官大人,對於律法一事我懂得還真不多,更何況說出來的這些也不過是跟其他國家打交道的事情,不說也罷!
」
「哈哈。」
對於狄仁傑如此的解釋,上官儀自然也是沒有辦法去回答,畢竟都是實情。
李貞下旨命婁師德等人操辦渤海國買賣火器一事,在經由這駐大唐領事的思考後,並沒有回國復命便已經答應下來。
正如李貞之前所想的那樣,渤海國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渤海國使臣也是很快便答應下來,並且暫為借用大唐的軍船押送火器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