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推廣火爐子
一百三十七名進士。閱讀
李貞看著試卷上的諸多名字,眼前一亮。
榜首胡成賢,漢族,紹興府山陰人。
原本胡成賢就打算以賣畫為業,了此殘生,可是。
誰能想到一代明主橫空出世,胡成賢按耐不住激動,開始參與學堂大考。
胡成賢這個人李貞知道,已經考過科舉。
但每次都會落榜。
直到今年,胡成賢以五十五歲高齡參加學堂大考,春會試,金榜題名。
其他的進士倒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殊的才氣了。
那日李貞在養心殿裡查閱文章,本來已經要翻到胡成賢的文章的。
但是皇后到來,導致李貞把胡成賢的文章遺漏了,事後也沒有再翻閱。
不過,盧承慶卻沒有遺漏胡成賢,在金榜題名時,胡成賢的名字高高地寫在皇榜之上。
「啟稟陛下,這些進士可參與殿試,等待金榜題名,由陛下出題。」
盧承慶說完這句話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鄉試會試已經結束,他這個主考官可以功成身退了,這次學堂大考。
,總算沒有出現什麼差錯,至於殿試,那是皇帝欽點狀元、榜眼探花了,同他無關。
「好,盧大人勞苦功高,賞賜盧承慶更金白網,賜予金印一枚。」
「臣叩謝陛下!
」
盧承慶十分激動,黃金和綢緞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金印,金印之上雕有『御賜盧承慶金印』幾個字,那是無上榮耀。
其他的朝臣聽著皇帝對盧承慶的封賞,心中也是十分的激動,
激動之餘充斥著羨慕,他們也希望獲得一枚御賜金印,可是世代流傳下去
盧承慶上奏完學堂大考事宜後,又向李貞匯報了完善國旗制度,
將大唐的朝貢體系進行修繕,大唐的國旗,要比其他屬國的國旗規格大。
並且,要給不同屬國設計不同的國旗,以區分宗主國與附屬國的朝貢關係。
盧承慶匯報完國旗制度之後,李貞大喜。
「好!
大唐的朝貢體系,因此而完善,此事大善,盧承慶婁師德。」
「臣在」
狄仁傑走出朝班。
「朕命你們二人完善大唐朝貢體系,給其他附屬國繪製國旗,傳命所有屬國,只能懸掛本國國旗,宗止態拄他色國旗,違抗命令著,視為與大唐宣戰」
「臣遵旨。」
學堂大考即將舉行殿試。
大唐開始設計本國國旗與屬國國旗,用來完善大唐獨特的朝貢體系
盧承慶跪拜李貞後,回歸朝班之中。
—時間,朝堂之中,竟是鴉雀無聲。
—些朝臣看向婁師德,他們發現當朝左相沒有任何神情。
皇榜上沒有婁言德的名字,似乎與他的關係不大
李貞看向朝中大臣,開口說道:「諸位愛卿,可還有本上奏?」
大唐,李貞主持朝政的時候,大唐的各個屬國,正迎來史上最強的風暴。
這是一場席捲整個世界的大風暴。
姚崇、高侃、陳學武,徹查私稅,先從內部開始,揪出擅收私稅將領九人,其中有三人是高侃最器重的部將。
但是,皇命難為,縱然高侃流淚,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姚崇將這九名將領處決,其參與私稅的部下,也難逃―死。
私稅一案,在大唐海軍內部形成了衝擊,所有將領都見識到了皇帝盛怒之後的恐怖後果。
而姚崇又對陛下的旨意,嚴格執行,不徇私情。
最終大唐海軍被處決了一千三百二十四人,所有參與私稅的將領與其部下,無一倖免。
當所有海軍將士都認為姚崇太冷酷的時候,更加無情的事情發生了。
他手持李貞聖旨,誅殺了渤海國六千七百人,這六千七百人是朝鮮李氏的皇親國戚。
原因很簡單,這些人仰仗大唐的威名,擅收私稅。
這些人在朝鮮邊境的海域,收取路過此地洋人商船的稅款,
他們所舉的旗幟是大唐海軍的旗幟,因為若不依仗大唐的威風,沒有人給他們繳稅
當大唐的命令傳到渤海國後,渤海國大地震,王朝從上到下,徹查私稅一案,最終忍痛住抓捕了所有參與私稅的人員。
船長、水手一個都沒有遺漏。
作為大唐的傳統附屬國,渤海國對大唐的命令,一項是嚴格實行,從不敢懈怠
除了渤海國以外,其他的屬國也在徹查私稅案件,數十萬人遭受牽連
朝堂之上,李貞看著殿中的文武朝臣。
徐階和梁月初垂手立於朝班之中,沒有上奏的意思。
婁師德在朝堂之中,也沒有奏摺可上,因為婁師德想完善大唐的朝貢體系,
盧承慶已經替婁師德上奏了。
他們沒有奏本,不代表別人沒有。
三司使上官儀走出朝班,拱起手中的象牙板道:「啟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
在大唐的朝堂之上,有一股十分特殊的勢力
這股勢力即同宦官不合,又議論朝堂,彈劾百官。
這股勢力被稱之為言官。
即便李貞臨朝已經有五年了,這幫言官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情,上到當朝左相,下到縣府衙門,沒有他們不議論的
上官儀現在的職位,就是言官之首,所有言官的首領。
如果認為上官儀的位置做得安逸,那就大錯特錯了,上官儀手底下的這幫言官,連上官儀都不放過。
經常遞交奏本,彈劾上官儀。
李貞看著上官儀道:「准奏。」
「遵旨。」
「啟稟陛下,雖然這場雪災已經過去,但是,遼東地區依舊大寒,臣以為當建立獨立的賑災部分,提早預防嚴寒天氣」
這場賑災,上官儀為欽差大臣,在賑災的過程中,上官儀發現這場雪災持續時間之長
是近百年來十分少有的,也許這種雪災會經常性的出現,必須要提前準備好賑災措施。
雪災的主要危害的寒冷,以及牲畜減少
李貞聽著上官儀的稟報,看向工部侍郎梁月初道:「火爐子的推廣進行得如何了?」
「回稟陛下,鐵爐子已經推廣出去,並且開始大量改進火炕,臣保證,即便明年再遇到冰寒天氣,百姓也不會受凍。」
梁月初身為工部侍郎,正在推廣鐵爐子,鐵爐子同普通的爐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