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手擲雷成功!

  第103章班底初成

  程咬金已下了決心,將這一寶押在李貞的身上。與李治相比起來,李貞一定會讓大唐走向強盛。

  當下,程咬金向李貞一拜,口中說道:「王爺,程咬金願追隨王爺,赴湯蹈火!」

  李貞當然知道程咬金這一拜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程咬金真正的歸心於自己,明確表明了政治立場。

  而程咬金是大唐的開國功臣,而且在功臣集團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握有兵權。

  有了程咬金的支持,李貞就可以拉到包括秦家和羅家、李績等一大批開國功勳以及後裔的支持。

  這對於自己日後爭奪太子之位有著巨大的幫助。

  李世民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不似其他的君主,飛鳥盡,良弓藏,在華夏的歷史上,也只有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少數幾個君主能善待開國功臣。

  這些與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夥計,在李世民的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

  有了這些功勳元老的支持,李貞就可以建立起與長孫無忌和李治對抗的勢力,而不是在朝堂之上任人宰割。

  李貞受了程咬金這一拜,因為他知道這一拜意味著什麼。

  隨後,李貞扶起了程咬金,目光凝視著程咬金,口中說道:「老將軍請起,只要我們合力,定可讓大唐成為這天下最強大的國家,有大唐在,就要程家在!」

  李貞無疑是在向程咬金進行保證,只要自己當權,必然會保程家的權勢與富貴。

  這時,薛先圖用眼色瞟了一眼薛仁貴與周青,幾個人同時向李貞下拜,高聲說道:「屬下願誓死追隨王爺!」

  李如意雖然心直口快,但卻也是極聰明之人,知道眾人都在表明立場。

  從李貞的表現來看,如果他當政,未來必是一代名君,若能輔佐李貞,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從李貞的能力來看,未來成為大唐君主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李如意向向李貞一拜,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李貞不由大喜,薛仁貴等人都是難得的猛將,特別是李如意,她可是戰神李靖的女兒,李靖在大唐聲望極大,能將他的女兒拉到自己的陣營之中,那麼李靖就與自己有了扯不斷的關係。

  事實上,李靖一直以來都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他效忠於國家,而不是於某人,甚至李太民在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前詢問李靖的意見,李靖也只是保持中立,並不明確支持李世民。

  雖然這樣做讓他得以在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但卻也不似長孫無忌那樣成為李世民的親信,而長孫無忌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堅持擁護李世民,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但為大唐打遍天下,戰功無數的李靖卻只排在第八位,由此可見,在李世民的心中還是有親疏之分的。

  然而李如意之所以決定與李貞站在一起,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應該相信李貞,李貞的的堅韌與毅力,他的一身正氣和赤誠,他對勝利的渴望,他對振興大唐的雄心,比自己見過的所有人都要強烈,如果李貞都不能相信,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人可以相信。

  所以,李如意明知道自己這一表態,算是把李靖也拉進了這個政治的是非漩渦之中,但是她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看著身旁的程咬金、李如意、薛仁貴、周青、薛先圖,李貞只覺心中升起了一團火,這火焰將自己不斷的燃燒,仿佛讓他的身體焚為灰燼。

  程咬金,一代名將,大唐的開國元勛。

  李如意,戰神李靖之女,二品武將。

  薛仁貴,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絕世虎將。

  有這些能征慣戰的將領效忠,敵雖百萬,自己又何懼之有?

  這一戰,自己定要奪下三韓,為大唐消除隱患。

  李貞並不擔心百濟難纏,他最擔心的,是倭國人。

  倭國位於大唐東邊的大海之上,是一個島國,漢朝時,倭國遣使到華夏,被賜印,上刻「漢委奴國王」。

  自大唐以來,倭國人支持百濟,與大唐支持的新羅作對,其目的就是要長久的控制三韓地區。

  對於倭國,李貞有切齒之痛,在自己生活的那個年代之前的不久,強大起來的倭國對華夏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如果能在這個時代就對後世有所影響,那簡直是再好不過。

  一想到這裡,李貞只覺熱血沸騰,為了華夏民族未來幾千年的繁榮太平,幹了!

  當下,李貞一拱手,朗聲說道:「我李貞在這裡起誓,定讓大唐繁榮昌盛,願諸位助我,苟富貴,勿相忘!」

  「願唯王爺之命是從!」

  李貞長出一口氣,他知道,從這一刻起,屬於自己的團體已正式形成,今後,這個團體將與自己緊緊的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就如同李世民當秦王時的天策府舊臣,未來都成為了大唐的棟樑,在場的眾人,必將隨著自己的崛起而在未來的大唐綻放光芒。

  隨著李貞的一聲令下,薛仁貴帶兩萬軍隊先行,前往高句麗故地與新羅的交界處。

  薛仁貴完全執行了李貞的意圖,帶著兩萬軍隊每天只走二十里就安營紮寨,新羅的使者雖然一批接一批的到來,但李貞卻不為所動,只是推脫已經出兵。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已到了九月,距離李貞來到幽州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

  新羅與百濟聯軍的戰事已到了尾聲。

  在倭國和泉男產的支持下,百濟聯軍節節推進,已占據了新羅國土的十之八九、現在的新羅殘軍退守金城,覆滅只是旦夕之間。

  新羅人不斷派出使者,請求李貞派遣援兵助新羅,然而李貞只是敷衍,擺明了要坐視新羅滅亡。

  而利用這段時間,李貞也開始了對高句麗故地的治理。

  通過貿易,幽州的商隊從內地收購了大量的糧食運到了高句麗故地,這也使得留在高句麗故地的百姓得以生活下去。

  隨後,李貞又將十萬套鐵製農具配發給這些高句麗故地的百姓,與此同時,將大量的高句麗百姓適到了大唐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