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您等的客人到了!」
一炷香時間不到,有人來找吐蕃王。閱讀
侍者進來稟報,吐蕃王就道:「請他進來。」
「是。」
吐蕃王用了一個請字,這讓侍者心裡有些好奇。
雖然吐蕃王在最近兩年時間裡,權勢也不如過去。
但吐蕃王依舊是掌握著最多權勢的人!
依舊是吐蕃的王!
在受了傷後,吐蕃王的情緒是有些反覆的。
對待人,哪怕是心腹,也脾氣不是很好。
能被說上一個「請」字,他卻不認識對方,這是個人到底是什麼來路,就很讓人好奇了。
侍者走到宮殿外面,對著一個等在外面的中年男人說道:「大王請您進去。」
結果,說完這句話,卻不見這個中年人露出受寵若驚神色。
非但不見對方露出受寵若驚神色,而且看起來也是心情平靜,毫無波瀾。
這模樣,就讓侍者有些不太高興了。
在他看來,大王那是何等尊貴的人?
而眼前的人,卻是第一次來王宮的無名小卒!
凡是吐蕃有頭有臉的家族的人,侍者就沒有多少是不認識的!
眼前的男人他並不認識,那對方的來路,應該就是這兩種情況了:要麼,就是此人是吐蕃國內的小人物,是最近才被大王看重了的,所以侍者過去沒見過他。
要麼,就是此人根本就不是吐蕃人!
既不是吐蕃人,那麼,侍者過去沒見過,也就說得通了。
果然,對方隨後說了一聲「請前面帶路」,這句話,說得字正腔圓,卻反倒暴露了非吐蕃人的事實。
侍者越發好奇此人身份,卻沒有說什麼,而是引著對方走進宮殿。
「你先退下吧。」吐蕃王見到來人後,揮手讓侍者退下。
侍者低垂著頭,腳步放輕地走出去。
走到門口的時候,就聽到身後,大王說了一句:「崔先生,請。」
崔先生?
崔?
這個姓氏,應該是大唐人吧?
大王竟然與大唐人有來往,而且還對對方這麼客氣?
而從那人的態度來看,似乎也不像是第一次見到大王,難道這還是個大王的故人?
對方到底是何來路?
侍者內心好奇,腳步放慢,但裡面的人說話聲卻很輕,根本就聽不清楚。
侍者出去後,就與自己的同僚,低聲討論這件事。
對方與他關係好,比他早當差幾年,就壓低聲音提醒道:「姓崔?那此人的來路,怕是大唐那邊的世家,這件事,你可不要再打聽了,若是再打聽,被大王知道,你的人頭不保。」
這麼嚴重的嗎?
崔?
大唐那邊的世家?
「我知道他是誰了!」
「博陵崔氏?對吧?」
「那個人,是博陵崔氏的人!」
原來,博陵崔氏是真的與他們大王有聯繫啊?
他之前隱隱聽說,博陵崔氏如今在大唐的地位,與過去已是不太一樣了。
博陵崔氏前任家主以及那一支的嫡支,被連根拔起!
博陵崔氏現任家主,則是親近唐皇的那一支的掌事人!
這種情況下,他方才見到的那個人,應該就不是現任博陵崔氏家主的人了!
「是已經被唐皇給連根拔起的崔家前家主的人?」
侍者嘀咕著:「這種時候來找大王,莫非又是與幽州王有關?」
「聽說崔氏這一支,是被幽州王給拔起來的!唐皇只是順勢而為。」
「他該不會是想勸說大王對幽州做什麼吧?」
「這事與你我關係不大,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
說完,就示意這個侍者不要再討論此事了。
這侍者只能按捺下八卦的心情,閉上了嘴巴。
宮殿裡,吐蕃王與崔先生坐在一起,態度很是不錯。
這也讓多少嘗到了一些人情冷暖的男子,有了一點感觸。
「……大王一席話,倒是讓我有些感觸。大王說得是,我雖曾是博陵崔氏子,如今卻被家族所不容,被大唐所不容,只能逃竄至此。蒙大王收留,如今終於做出了一點成績,讓人成功在草原上種出了紅薯、土豆二物!這二物,都已豐收!梁,幸不辱命!」
名叫崔梁的男子,有些感慨地說道。
聽到紅薯、土豆二物都已豐收,吐蕃王臉上的笑容,比之前還要更真心幾分!
他立刻就詢問,這二物的種植情況。
之前他收留了從大唐逃亡到吐蕃的崔氏前家主殘黨。
這批人,除了帶著金銀珠寶,也帶著一些香料、種子,所有人都識文斷字,還有人自稱是懂得農耕之法,手裡也有著一批紅薯、土豆種子的。
吐蕃王也聽說過土豆、紅薯的大名。
但吐蕃人一向不走農耕路線,他們也不覺得自己能種出莊稼來!
但這批崔家人的到來,讓事情有了改變。
崔梁自稱懂農耕,從吐蕃王這裡要走了一百畝地,來種植他們帶來的各種作物。
距離那時候,已過去了半年。
他甚至都忘了這個人了!
結果,對方竟然真的做出了成績?
吐蕃王感到震驚。
見吐蕃王臉上露出震驚之色,崔梁心中得意,忙將種植情況,說給對方聽。
一百畝地,他們種了不少東西。
大部分東西,也許是真的水土不服,沒有成功種出來。
但各種了十畝地的土豆、紅薯,卻成功了。
由此可見,這兩個作物,的確是不怎麼挑土壤跟環境!是十分好種植的糧食!
土豆,一畝地產量是八百斤。
紅薯,一畝地產量是七百斤。
這個數字,讓吐蕃王很是驚喜!
但他隨後又有些狐疑地說道:「聽聞這二物,在大唐的產量,是翻了幾倍?難道那數字其實是假的?又或者,吐蕃這邊,真的不適合種植?」
崔梁噎了下,忙說道:「是吧,我從大唐帶來的種子,有一部分的確是不發芽。」
他是萬萬不會承認,自己其實並不會種植,只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他見吐蕃王有些沉思,擔心對方認為自己說假話,立刻將吐蕃這邊如何如何不適合耕種,都誇大說了一遍。
聽了崔梁的話,回憶了一下吐蕃自從建立以來,一直奉行的生存模式,百姓的確是放牧為主。
與中原的農耕是完全不同的。
崔梁的話,應該是真的。
這麼說,這崔梁的確是個人才啊!
能在貧瘠的土地里種出這麼高產的作物!
這是個有才之士啊!
幽州王還真是愚蠢,竟將這樣的人才逼得逃到了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