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圖什麼啊?

  這頓飯吃的,還算不錯。閱讀

  雖然大家手忙腳亂,粥裡面放的東西太雜,而且熬得有點過火,看著賣相不是很好。

  但這是他們親手做的,吃起來自然是沒人嫌棄。

  尉遲亮跟李崇忠,就坐在秦陽旁邊。

  他們兩個喝粥時,微微擰著眉,卻還是將粥都喝了進去。

  結果一看旁邊坐著的幽州王,人家那是連表情都不變一下,看著可比他們泰然自若多了。

  這兩個人頓時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這粥,他們亂加了一些東西,味道就算不上多好。

  可幽州王卻還是能跟著他們一起吃這個玩意兒,還真是沒說假話,是真的與他們一起同吃同住啊!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讓在場的這些人,怨氣消去了大半。

  其實到現在為止,他們也不敢問,為什麼幽州王非要這麼折騰他們!

  他們過去是覺得,幽州王這麼做,估計就是為了戲耍他們,或是為了噁心誰,為了報復。總之,想什麼理由的都有。

  直到幽州王出現,跟他們同吃同住了,在場的四十幾人,才終於不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摩幽州王了。但新的問題就來了,那就是,為什麼幽州王要自找苦吃,為什麼要寧願自己受苦,也要繼續折騰他們?

  這些人怎麼想都想不通啊!

  於是,在收拾完之後,秦陽就讓這四十幾人坐在陰涼的地方,他則站在他們面前,將軍訓是什麼,為什麼要軍訓,軍訓之後他們會變成什麼樣,都一一說了出來。

  過程中,允許在座的人進行提問。

  於是,就有人問了:「教官!我不懂!為什麼我們非要不做紈絝子弟,要成為您提到的精英?我們出身好,家裡有銀子,想吃什麼想玩什麼,都能用銀子去買,我們家裡更有著說不清的田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想混吃等死,做一個快樂的紈絝子弟,這也沒什麼不好的吧?」

  秦陽點頭:「嗯,聽著的確沒什麼不好。」

  聽到他這個回答的人,都精神一震。

  大王居然同意了?

  那他們是不是可以不用繼續搞什麼軍訓了?

  他們一點都不想成為治國棟樑!

  他們只想玩耍!

  卻聽到秦陽繼續說道:「其實,何止是你們覺得這樣的日子舒服?我也覺得這樣的日子舒服得很!我最想做的,可不是什麼幽州王,而是可以每日吃喝玩樂的富家公子!」

  聽到大王不走尋常路,而是開始自我剖析起來,四十幾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著。

  李崇忠低聲與尉遲亮耳語道:「你說,教官說這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教官不是為了讓我們能夠聽話,所以才講話的嗎?結果現在跟我們說,他也想要做一個每日吃喝玩樂的富家公子?」

  這是什麼意思?

  這番話聽起來,只會讓人越發覺得,還是鹹魚更好啊!

  其他人也紛紛覺得,鹹魚果然好!沒看到幽州王也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好嗎?

  但問題就又來了。

  竟然這樣的日子連幽州王都覺得好,那為什麼幽州王還要這麼折騰他們?

  這是圖什麼?

  圖什麼啊?

  回過味兒來的眾人,心中悲憤!

  但再悲憤,也只能聽著幽州王繼續說。

  就聽到幽州王繼續說道:「但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如今還是做了這個幽州王,而不是躺平了做一個富家公子呢?」

  他就將自己當初是如何進宮,又是如何一次次的出頭。

  這一番經歷,從秦陽的嘴裡說出來,是有些平淡無奇的。

  但這所謂的平淡無奇,是對於秦陽來說的。

  凡是在聽這個故事的人,其實過去也曾經從其他人那裡聽到過更完整甚至是添油加醋了的內容。

  但他們過去聽那些更刺激的內容時,遠不如現在這樣激動!

  尤其是秦陽這種輕描淡寫說起過去的那種姿態,更是讓在場的年輕人們熱血沸騰!他們恨不得這些故事中的這個英雄,就是自己!

  李崇忠此時也顧不上吐槽了,他也睜大眼睛,在聽著幽州王講故事!

  尉遲亮忍不住搖了搖頭,暗道:「誰說幽州王只是在隨便說說了?這樣一番話,潛移默化的讓人深入其中,之前與人調侃,也不過就是拉近距離罷了,現在所說的,才是幽州王真正要說給我們聽的吧?」

  可就算他猜到了這些,但他也依舊是聽得有些入神。

  實在是這些事,對於他們來說是傳奇,對於秦陽來說,卻是再普通不過的經歷罷了。

  而秦陽也的確是靠著這些事,從普通商人之子,變成了如今幽州王主的!

  這段傳奇經歷,是真的!

  而眼前的這個人,甚至跟他們是同齡人!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不對比也就罷了,這一對比,真是讓人心累!讓人痛苦!讓人熱血沸騰之後,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在荒度時光!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廢物!

  但秦陽隨後話題一轉,又說到了另外幾個例子。

  這幾個例子,講的都不是唐初的事,而是唐初之前,隋朝末年的事。講的也不是當官的人的事,而是普通鄉紳的事。

  比如,有這樣的兩家人,一家人居安思危,哪怕是在太平時候,也從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且督促子弟練武、學習,鍛鍊身體,開闊眼界。

  另外一家,同樣富裕,有著田地,山莊。

  結果,就因為這樣,他們就放任了自己的後代只鹹魚躺,做一個吃喝玩樂,除此之外啥也不去學的人。

  等到戰亂起來,兩家人雖然都逃出生天了。

  但等到大唐建立之後,這兩家人的境遇,卻與過去相比,相差懸殊了。

  前者,因為後代子孫一直都在學習中,都有著擅長的領域。

  所以在唐初,他們到了新的地方落腳後,很快就重新興旺了起來。

  而後者,因為後代子孫都是鹹魚躺,除了金銀,再無旁的本事。

  當金銀遺失在逃難的過程中後,本身沒什麼謀生能力的人,只能靠著識字,去打一些還算輕省卻收入不高的工作。

  哪怕是大酒樓里的帳房先生,也是需要經驗,需要眼力,需要腦子的。

  而光是識字與會算數,甚至無法做就帳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