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人怎麼能夠只吃糧食呢?
這是不行滴!
只吃糧食,那只能夠勉強的讓人活命罷了,油這玩意,雖然不吃,也沒什麼,可是,鹽這東西,卻是必不可少的啊。
只見到李恪一旁負責管帳的雨化田皺眉說道。
「殿下您有所不知,咱們手下鹽早就沒了,這些百姓們,沒了鹽吃,力氣也不足了,所以,當下……」
「早說嘛,我還當什麼大事呢!」
李恪一拍大腿。
開玩笑,他要是呆在別的地方,沒鹽的話,或許他也只能夠抓瞎,可是他呆的地方位於幽州啊,也就是後世的京城附近,遠處不到百公餘里外,便是海洋了。
距離大海如此之近。
如果還缺鹽的話,那特喵的就成穿越者之恥了。
只見到李恪朝一旁的雨化田大手一揮。
「罷了,隨本王到渤海走一趟,順便,再給本王準備一萬百姓,還有一批匠人。」
「殿下,您這是?」
「廢話,守著大海,要是沒鹽吃,那還不得讓人笑話死?」
李恪冷笑一聲,何況,海洋裡面,可不只有鹽啊,按照李恪的想法,自已手下,四五十萬人,光是米麵可不成,因為在沒有足夠多的油水之下,為了滿足人的能量所需。
每頓飯都是要補充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
所以,還得吃肉啊。
可是,在小農經濟的當下,說實在的,李恪還真弄不不大量的肉,少量的還行,數量多一點,那就真得抓瞎了,畢竟,自給自足的經濟下,就是李恪他肯出銀子去買肉。
可是,以當下這落後的生產力,就是他把附近能買的全買了,也不夠他們吃上幾天的,至於辦養殖廠?
李恪他倒是有這麼個想法。
可是,問題關鍵在於。
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而成的,而同樣,養殖廠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若是想要建立養殖廠甭說別的,光是小豬崽子,牛崽子,羊崽子,進入廠子裡面。
沒個七八個月,那肯定是無法出欄的。
畢竟,這可不是後世,有什麼速成豬,速成雞之類的,在當下,一頭肥豬要出欄,至少也得一年半載的。
哪跟後世那麼迅速?
何況,當下華夏的豬,那大抵都是華夏的土豬,華夏自有的豬是黑色的,這種豬生長速度慢,雖然肉盾不錯,都是精肉,但是,體形過小,重量遠遠不如後世的那種從西方引近的白色種豬。
如果真要是靠著豬羊肉來讓這些個百姓們有足夠的肉食的話。
那想都不用想。
因為這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想到從海水裡面提煉鹽的辦法之後。
李恪又想到了一個給大夥提供足夠多的肉食的辦法。
這個辦法灰常簡單,無非就是派人進入到大海當中捕魚罷了。
而且,也不用捕什么小魚。
按照李恪的想法,直接的捕食海裡面那些個鯨魚就是了,這玩意個頭夠大,有幾噸甚至幾十噸重呢。
鯨魚這玩意,捕上一頭,那可是夠李恪他們手下的人吃上一頓的啊,一天捕上一兩頭,就足夠他李恪手下的這些人們頓頓不斷肉了,至於鯨魚肉能不能吃?
那根本不必考慮!
後世的倭寇,就不是在那不惜得罪全世界,也要從海裡面捕鯨魚來吃的?
何況,在之前倭寇戰敗的時候,由於糧食短缺,外加國內牛羊肉稀缺,倭寇也曾經進行過一番長時間的捕鯨,通過鯨魚肉,來彌補國內的糧食短缺。
而倭寇能用,李恪為什麼不能用了?
至於他能否成功的捕到鯨魚嘛?
這個就更不用考慮了!
秦朝以以那種落後的樓船,始皇帝都能夠在東海,命令秦軍用秦弩射殺鯨魚,然後,通過鯨魚當中提煉出來的油脂,來製作秦始皇陵地宮裡面,那燃燒的蠟燭。
李恪他怎麼就不可以,去捕食鯨魚呢?
說干就干。
李恪可不閒著。
畢竟,他現在閒著也沒事辦。
他需要的那些個自行車組件,還有那些個,有線電報所需要的銅線,以及製作電報機的零件,還有相應的材料,眼下還需要手下匠人們去尋找,製作,所以,一時半會李恪是真閒著沒事。
與其如此,倒不是到海面上,去體驗一波後世小學課文當中,老人與海裡面描述的捕魚情形。
看看捕魚的時候,是否真的如文學作品裡面所描述的那般的兇險。
……
「瞧瞧,瞧瞧,這多好啊!」
站在海邊,李恪是坐船到達海邊的,此時的這裡,可沒有後世繁華的港口城市,尚且處於一片的荒原,只有幾個小村莊,星羅棋布似的,分布在海河附近的平原上,或是在海邊,以捕魚為業。
「那個,這裡是屬於幽州城的境內嗎?」
李恪朝一旁的一個手下問道。
「屬於,屬於。」
後者連忙的點頭。
又在心中暗道一聲,就是不屬於,您說他屬於,也沒人會計較這事啊,畢竟,這附近又不是什麼富庶的地方,朝廷,包括皇上想必都不會因為這麼一塊破地方跟您斤斤計較些什麼。
「不屬於啊。」
李恪露出了個笑容。
「那便好了,來人,傳令下去,給本王在這裡營建出來港口,然後,修建大船!」
「順便……」
說著,李恪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的太陽。
頓時眉頭一鎖。
北方的日照,還是不太充足啊,這大抵也是為何,一直到後世,海邊曬鹽的鹽場,都還是集中在南方的,自個想要在這附近曬鹽,只怕是有些不妥,想到這裡。
李恪猶豫片刻。
「通過匠人們,按照本王的指示,在海邊建設灶台,灶台要沿著海邊建立,灶台要足夠大,至少,下面設計的爐子,也要足夠大,然後,讓匠們們按照鍋的大小,去製作鐵鍋。」
李恪說道。
他決定,用煤來煮鹽。
反正,他這有西山煤田在那,煤炭資源是只多不少。
當囑咐完製作煮鹽一事之後,李恪望著遠處的海面,又伸手一指,指了指不遠處,一個突出海面的礁石,又朝一旁,被李恪的招過來的帶路的本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