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李世民聽到了女兒的心聲:「切,黑冰台跟黑衣衛士那都是渣,要說最強鷹犬那還得是我大名錦衣衛跟東西廠。
這錦衣衛明面上的做鷹犬這支依然是軍人轉治過去的,不過那都是掩護就負責個抄家抓人,真正牛的是沿用了大唐不良人與宋朝六扇門的機制從社會上招收了大量的三教九流。
這些人很好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有些是妓院的妓子,有些是富戶官宦世家的奴僕,有行腳的商人也有木匠鐵匠這些手藝人。
可以說這些人滲透了大明的每一個階層,甚至利用商人的身份滲透了所有周邊的國家,昨天大臣家吃飯今天皇帝連請了誰菜是哪幾道,中間誰去了幾趟廁所都知道,並且對於每一次外族的內戰、政變、征戰計劃都一清二楚。」
李世民跟長孫無垢的臉色都有些古怪,他們就怎麼沒想到以不良人為基礎組建一支這樣的情報機構,這些不良人每日接觸的都是三教九流,完全有能力達到李麗質說的錦衣衛的能力,不過這東西廠又是什麼。
李麗質是個貼心的好女兒,她這時候又繼續想:「不過這東西廠就沒有必要像大明那麼搞了,這東西廠都是太監做廠公,主要的作用最開始是監督錦衣衛。
因為錦衣衛的執法權太大先斬後奏皇權特許有自己的詔獄,結果後來監督錦衣衛的東廠把錦衣衛變成了自己的鷹犬,於是皇帝又扶持西廠牽制東廠,在我看來這些都沒有必要。
其實組建一支錦衣衛,分為明暗兩衛,然後明衛當中埋伏一部分暗衛,暗衛當中再臥底一部分明衛讓他們互相監督,並且再設立一支由貼身武將跟太監共同行使執法權的監督機構就行了。」
李麗質心中嘚吧嘚地想了很多的事情,李世民抱著閨女給媳婦使了個眼色,長孫無垢假裝在練字把女兒心裡想的事情都記載了下來。
一會李承乾帶著李泰來了,他們是來找女兒玩的,看著幾個小傢伙出去,長孫無垢把手中的紙交給李世民:「二哥想怎麼操作這錦衣衛?」
李世民看著手裡的紙:「那就設立百騎司跟錦衣衛兩支情報機構,百騎司負責抓人跟詔獄的工作以及監督領導錦衣衛的工作。
錦衣衛則是由不良人組成主要是監察百官以及域外國家情報。另外再設立掌印處,掌印太監再領著一支暗中安插在了百騎司跟錦衣衛的人監察這兩支機構。」
長孫無垢點頭:「這倒不失一個好辦法,而且用女兒的話現在我們與太子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已經到了跟太子打信息戰的時候,既然要組建還是越快越好。」
李世民點頭:「百騎司已經在組建了,錦衣衛也好辦這劉弘基就是長安城的地下之王,三教九流他都熟悉得很,就讓他負責幫助杜如晦組建錦衣衛,劉弘基心思不夠縝密這樣的工作領導還是要交給杜如晦這樣的人才最合適。」
兩口子不知道他們今日的一番話,後來大唐的幾支情報機構就這樣地組成了,這些機構跟大明不一樣談不上小兒止哭盡人皆知。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室手裡有一支可以監察百官的情報機構,讓許多官員做事都謹慎了許多,也預防了很多次的造反事情發生,同樣百騎司的詔獄也成了所有作奸犯科人的噩夢,那裡比大理寺的監獄要恐怖一百倍不止。
不過這些都跟李麗質沒有關係了,她的渣爹充分地發揮了自己渣爹的屬性火急火燎地去組建情報機構,而他嘴裡的小乖乖此時則被又扔回了終南山。
並且李世民還把李承乾同樣地送去了終南山,送孩子們到了妙應觀,李世民去見了李建翎。
姐弟二人對坐在兩個案幾之前面面相覷,李建翎最後嘆了一口氣:「真的到了不死不休了嗎?」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我要是贏可以給他們留一條活路,但是他們要是贏我必死。」
李建翎搖頭:「你贏他們也必死,事情變成今天這樣,除了你對帝位有野心,另外的就是當年跟你征戰天下的驕兵悍將們不服太子,你也是被架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到時候就算你想留他們,恐怕你手裡的將軍就擅自做主把他們殺了。」
李世民再次沉默他只是不知道怎麼跟三姐說,畢竟家裡還注重親情的就只有三姐了,就連父皇都忌憚他的軍功處處給他使絆子。
李建翎閉上了一會眼再次睜開看向李世民:「無論如何你放心,要是你身死我就帶著麗質跟承乾從這裡消失,遠走琉球再不回來,不過我也希望你得了天下也能得饒人處且饒人。」
李世民站起身對著李建翎一拜然後轉身離去,他推開門的那一瞬間,金色的陽光照在了他的身上如同神祇,李建翎覺得怪只能怪大哥也很出色,但李世民又太優秀了。
李世民這一離開整個武德八年他都沒有再來過妙應觀,中間長孫無垢來了兩次看望兒女,但是李麗質跟李承乾就是武德8年初的宮宴都沒參加。
時間兜兜轉轉該來的還是要來,日子已經走到了武德九年,武德九年初李世民認為洛陽地勢優越便利,打算離開長安,退守洛陽以自保。
他命行台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崤山以東的豪傑。
李元吉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張亮在獄中受遍了各種刑罰未曾說一句話,最後不忍兩個優秀的兒子自相殘殺的李淵又和稀泥放了張亮。
他私下召見了李世民,許諾如果李世民留居洛陽,陝州以東的廣大地區都歸李世民主宰,與太子劃地而治,結果被太子極力反對只好作罷。
三月李建成設宴招待李世民,請帖到了秦王府去與不去李世民還在猶豫,於是他只好再次動用自己的「小靈通」,一年半未曾踏足妙應觀的他再次來到了妙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