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

  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

  「吐蕃與我約定,十月十日,他們會率領大軍前來。他們讓我在那之前,控制邊境的安邊戍堡、烽火台。承諾事成後准我組建千戶所,並授予金字告身,永久世襲……」

  高秀岩告訴李瑄。

  「他們派遣多少兵馬,具體要如何行動?」

  李瑄向高秀岩問道。

  「回李帥,這樣的計劃,是吐蕃內部的事情,必然不會告知我。等十月十日那天,他們一定會先派士兵探查安邊戍堡,如果戍堡沒有接應他們,他們心有疑慮,可能不會進入我邊境。」高秀岩搖了搖頭。

  「那我們要考慮地更加周全了。」

  李瑄思慮片刻,點了點頭。

  高秀岩肯定不好去詢問吐蕃的具體行動,那樣會露出破綻。

  「我會從隴右諸郡,尋一些犯下死罪的死刑犯,吐蕃將來的時候,在安邊戍堡和烽火台的地方,為這些死刑犯穿上皮甲,將他們殺死。以免引起懷疑。」

  李瑄想到高秀岩如果「兵不血刃」占領戍堡就太假了。

  殺死被大理寺審核過的死刑犯,雖然不符合規矩,但這是唯一的對策。

  就算被彈劾,李隆基也不會怪罪。

  「還是李帥想得周到。」

  高秀岩心中後怕,如果不是李瑄提醒,他定忽略這一點。

  「郡兵不太靠譜,我會令鎮西軍出一千士兵,冒充郡兵,作為你的手下。關鍵時刻,這一千兵馬還可以阻礙吐蕃士兵的後退之路。」

  李瑄讓郡兵撤走,他更信賴邊軍。

  「遵命!」

  高秀岩領命。

  李瑄又與高秀岩談論一番後,讓高秀岩立刻回安鄉郡做準備。

  要隨時傳遞任何消息,等待李瑄下一步的指示。

  九月下旬,李瑄幕府的推官岑參、掌書記高適、行軍司馬楊綰先後到來。

  至此,李瑄幕府的主要官吏齊全。

  楊綰最先來,行軍司馬負責協理軍務,參與謀議。

  掌軍法、練甲兵、修軍備,預軍機,軍資糧餉也需要行軍司馬分配。

  李瑄相信同樣有宰相之才的楊綰,可以勝任行軍司馬一職。

  楊綰到來的時候,李瑄召其入府,相談甚歡。所談之事,和劉晏的談論大抵一樣,希望楊綰在關鍵時刻,能為他出謀劃策。

  高適和岑參在咸陽相遇,結伴而來。

  二人一到湟水,就先獻詩給李瑄,歌頌李瑄的威名武功,表達對李瑄的感激之情。

  李瑄親自宴請他們,希望他們幕府的工作之餘,能留下名垂千古的詩篇。

  除此之外,李瑄還先後招募二十多名文人為僚屬,在他麾下效力。

  他只是覺得這些文人有才,趁幕府缺人,就召他可能入幕,成為小吏、佐吏。

  如果他們真有大才,李瑄會升遷他們。

  與此同時,李隆基派遣的特使來到湟水城。

  鐵證如山下,如果敢在他身上潑髒水,玩「莫須有」,李瑄絕對不會就範,將特使拿下。

  好在這些特使識趣,沒有招惹李瑄。

  他們將自己看到的良田、金銀珠寶等,都一一記錄下來,並對郭全、郭達虎進行審訊。

  最後將郭全叔侄押送回長安,同時押送的還有郭全貪污的金銀珠寶。

  郭全的萬畝良田,歸西平郡所有,李瑄讓都督府長史上官青操辦,將良田利用起來,哪怕是分給佃農。

  新任監軍張道斌到湟水城後,率先來拜見李瑄,並主動表示支持李瑄的一切行動。

  這和李瑄料想的一樣。有郭全事件,新任監軍不敢再冒犯他。

  伸手不打笑臉人,李瑄也表示支持對監軍的支持,戮力同心,為聖人開疆拓土。

  「啟稟李帥,有大批吐蕃士兵越過赤嶺,依赤嶺安營紮寨。」

  李瑄在湟水旁監察士兵操練的時候,一名傳令兵飛馬來報。

  「具體有多少可知?」李瑄要問清楚。

  「回李帥,赤嶺為屏障,我等無法靠近。通過營壘判斷吐蕃士兵超過三萬。」

  傳令兵回答道。

  「回府衙!」

  李瑄說完,上馬帶著親衛回節度使府,同時通知臨洮軍的主將、副將,以及重要僚屬來正堂議事。

  「在我軍即將轉向安鄉的時候,吐蕃似有入侵之勢,諸位如何看待?」

  李瑄在主座問諸將諸僚屬。

  「秋冬之際,吐蕃寇侵是常事,但吐蕃往往騎兵速擊。而非在山前安營紮寨。屬下覺得吐蕃有意牽制我軍主力,以迅速在安鄉一帶進攻。」

  高適率先起身向李瑄說道。

  他有著豐富的軍旅經驗。吐蕃以為高秀岩叛投,所以此舉為吐蕃進軍安鄉之前,牽制臨洮軍,不難猜測。

  「我贊成高書記之言,還有十五日,就是吐蕃進軍安鄉的時間,他們這樣的舉動,代表他們必進攻安鄉。」楊綰也起身說道。

  其他僚屬和將領紛紛點頭贊同。

  「嗯……吐蕃的探馬,在隔河監視我軍的動向。為了鄯州城、湟水城,我安人軍、河源軍不可調動,臨洮軍也不能多出,並且要暗度陳倉,連夜調離,北繞至安鄉郡一帶。」

  李瑄想完成一場圍殲戰,但不能捨本逐末。

  鄯州城、湟水城,絕不能面臨危險。

  一旦失去湟水防線,就會像開元初年一樣,吐蕃直接跑到蘭州、渭州一帶,大肆搶奪牧監馬匹。

  除了牧監馬匹,本來安全的平民百姓,也會暴露在吐蕃騎兵的屠刀之下。

  「李帥,在主力調走一部分後,我軍也可以過湟水,以綏和守捉為依託,擺出要與吐蕃一戰的架勢,氣勢不可弱。」

  岑參向李瑄說道。既然知道吐蕃不敢戰,就將吐蕃的注意力分散在此,讓他們以為唐軍會主動攻擊他們。

  實際上,吐蕃背靠赤嶺和石堡城,進可攻,退可守。

  唐軍進攻,必吃大虧。

  「可以!我準備調遣臨洮三千精騎,三千輕騎,一千重騎。臨洮軍剩餘士兵,連帶河源軍,再從安人軍調遣五千士兵,積石軍士兵備戰,也隨時精兵支援!」

  李瑄將強弩手和重步兵留下。還留下一部分騎兵。

  張興剛從諸軍中挑完勇健,組成五百人的陌刀軍。

  但陌刀現在堪堪夠用,屬於陌刀手的鎧甲還未完成,許多健兒陌刀都沒摸幾天。

  為避免陌刀手損耗,這次不讓陌刀手出戰。

  李瑄要帶上隴右軍唯一人馬俱甲的一千重騎兵。

  「李帥率騎總共七千,會不會太少?」劉晏擔憂,因為入寇安鄉的吐蕃士兵數量具體不清楚。

  「綏和守捉三千人,鎮西軍一萬人。另外我會暗中下令漠門軍秘密調遣五千人,出洮州向安鄉移動,於十月十日,到達安鄉城東數十里處待命。」

  「為了整體的防線,我軍只能調遣這麼多人。但我相信哪怕吐蕃五萬人入境,也能憑藉甲兵,將長途跋涉的吐蕃士兵留在安鄉。」

  李瑄向眾將、佐吏說道。

  兵貴精而不貴多,隴右軍多為精銳。他這次更帶走重騎兵和三千甲騎,這些都是致勝的關鍵所在。

  「祝李帥旗開得勝。」

  李瑄這麼說,僚屬們無從反駁,因為他們都是剛「投筆從戎」,在戰術上,一切聽從李瑄的。

  他計劃先呆在西平郡,臨洮軍十月五日,開始出發。

  李瑄與僚屬又討論猜測吐蕃進軍安鄉的具體戰術。

  高適猜測吐蕃不會占據安鄉城,因為高適認為安鄉城不好守,吐蕃占據會被唐軍反手攻破,所以吐蕃會以劫掠物品、人口為主。

  岑參猜測吐蕃先突襲平夷守捉,攻破平夷守捉後,吐蕃會過灕水,到諸牧監地,掠奪牧監馬匹。吐蕃已經多次以唐軍隴右牧監為目的行動。

  楊綰覺得吐蕃會占據安鄉城,會派遣更多大軍入安鄉。因為安鄉郡對大唐很重要。

  劉晏認為吐蕃會將黃河以南,灕水以西的地界占據。

  李瑄覺得他們所言,皆有道理。

  他不能去賭吐蕃會如何去干,他指著安鄉城,只要吐蕃一入安鄉城一帶,就對吐蕃軍隊進行圍殲。

  軍事會議落幕後,李瑄帶著親衛,一人雙馬出湟水城,過湟水橋。

  他並非現在就要去安鄉,而是先前往赤嶺,觀看一下吐蕃的陣形。

  現在他的神策隊已經滿員二百人,幾乎全是遊俠高手出身,富有勇力。

  人人都穿著黑色明光甲,挎著弓箭。李瑄有信心率領神策隊面對十倍於己的敵騎。

  兩天後,到綏和守捉,這裡附近總能見到吐蕃的探馬。

  「拜見李帥!」

  綏和守捉使高鍇迎見李瑄。

  「我就不入城了,帶我去看看吐蕃駐軍之地。」

  李瑄吩咐高鍇騎馬,直接帶李瑄去赤嶺。

  「將軍,您只率不到二百騎。我綏和守捉馬不到二百匹。」

  高鍇請李瑄慎重,吐蕃可能有數萬人駐紮在通過赤嶺的山口處。

  「成為守捉使,難道忘了我的勇力了嗎?我的親衛矯健,人人都可以陣中易騎,吐蕃就算想派騎兵,也難以追上我。」

  李瑄笑著說道。

  陣中易騎,就是在馬匹奔跑的時候換乘。

  「遵命!」

  高鍇只以為李帥身份不同於往日。想到李帥的勇猛,他也牽兩匹馬,與李瑄一起隨行。

  行軍至黃昏,休息一夜,第二日上午到達吐蕃駐地二十里外。

  吐蕃探馬早就探查到李瑄一行,不過見李瑄人皆雙馬,且甲精,不敢靠近,只能去稟告。

  吐蕃大將論悉諾邏以為這二百騎是在引誘他們營壘,後方有伏兵,所以下令堅守不出。

  他所得到的軍令,是結營防守,把唐軍精銳的臨洮軍牽制住。

  雖然探馬沒有探查到異常,二百騎一人雙馬,他不一定追上,就算追上殺死也只屬於小功。

  於是李瑄率領神策隊在吐蕃騎兵數里外的一個小坡上,觀看吐蕃的營壘。

  「光是馬場的戰馬都不止萬匹。看營壘規模,吐蕃士兵最少有三萬人。」

  李瑄看到這種場景後,估摸著道。

  主要是他們依靠著山中的石堡城,使李瑄很難對派兵對他們進攻。

  「吐蕃士兵畏而不出,這不像是他們的風格。」

  高鍇不知軍機,所以很納悶吐蕃士兵的行徑。

  「不久後,你就知曉了。」

  李瑄觀察吐蕃的營壘和他們的舉動後,更加放心。

  他傳令諸軍向綏和守捉開赴,同樣在綏和守捉安營紮寨,與吐蕃大軍隔百里對望。

  幾日後,綏和守捉周圍,光強弩就聚集三千張,營壘鹿角、柵欄密集,堅不可破。

  李瑄讓王難得當臨時的主將,荔非元禮為臨時的副將,鎮守在此地。

  如果發生戰鬥,有統一的指揮。

  李瑄故意將近兩萬「騎兵」,展露在吐蕃視野中。

  論悉諾邏一度以為隴右軍都聚集於此。

  他派人向青海湖方向的吐蕃諸軍、千戶所聯繫,如果看到烽火,立刻支援。

  其實有的騎兵是步兵騎馬,李瑄只在論悉諾邏附近晃了一晃。

  同時,上百隊輕騎,開始獵殺、驅趕吐蕃的探馬。

  黃河、湟水之間,僅僅兩天時間,不見吐蕃騎兵蹤跡。

  論悉諾邏見此情況,不再派遣探馬深入唐境。只是讓探馬在營壘前方數十里巡視,如果唐軍來攻,立刻稟告。

  「據說新任唐軍主帥李瑄曾生擒拔悉密可汗和突厥可汗,積石城一戰,就是他的手筆。不過現在看來,李瑄不過如此。我另一路大軍已經出發,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已失去數以萬計戰馬……」

  論悉諾邏是漢人對他的稱呼,他的吐蕃名為恩蘭·達扎路恭。

  他是吐蕃恩蘭家族的新銳將領,深得尺帶珠丹的信任,曾經與回紇有過大戰,並破之,但當時回紇還未建國。

  見隴右軍和他對峙幾天,不敢來攻,不由輕視幾分。

  雖然他也不希望李瑄猛然進攻,但不妨礙他認為李瑄沒膽氣。

  「可惡的唐軍在河西走廊一帶,遍修堡壘,如同長城。不然我吐蕃早就占領河西走廊。」

  論悉諾邏的副將每每想到此都很氣憤。

  吐蕃人一直有個夢想,占領河西,打通西域,如此一來他們的疆域將貫通南北,東達隴山,北至大漠,徹底扭轉對大唐的戰略被動。

  河西像一把鋒利的刀,刺進青藏高原與西域之間的縫隙,斬斷了吐蕃人的夢想。

  限於自身實力,吐蕃的基本策略就是以騷擾不斷試探,一旦大唐打盹就下手,如果吃虧就趕緊求和,尺帶珠丹是李隆基妹夫,舅甥之情從唐初到盛唐永不過時。

  現在吐蕃將相一直認為,就是大唐的堡壘、軍城、鎮城、戍堡太多,使他們每次都不得不退回去。

  就算占領石堡城,還要面對前方的鄯州城、湟水城,側面的安人軍城,積石軍城。

  更別說還有守捉城,戍堡林立。

  「我們國力愈來愈強大,已經可以與唐國爭奪西域。我們早晚把唐國的這些軍城、堡壘一一打破。不過,現在我們看一齣好戲,你猜李瑄得知安鄉郡被我們攻破後,會是什麼反應。」

  論悉諾邏對未來很自信。

  「他一定氣急敗壞,強攻我們。屆時我們誘他過山口,擊破唐軍主力,就可以進行反攻。」

  副將笑呵呵地說道。

  「哈哈……」

  論悉諾邏也大笑一聲。

  當天夜晚,綏和守捉後方,李瑄率領三千精騎,三千輕騎,一人雙馬。

  一千重騎,一人四馬。

  李瑄帶的佐吏有隨軍判官劉單,推官岑參,都虞候車神塞,掌書記高適,還有五名隨軍,四名典軍,十幾名其他佐吏。

  他們動身北上,繞到龍支,然後在靈岩寺一帶的渡口過黃河,到達灕水,順灕水而下。

  此時為十月八日。

  高秀岩幾天前已經傳令給他,吐蕃讓他行動。

  李瑄也在暗中調兵遣將,他讓鎮西軍使安思順聚集所有鎮西軍的士兵,出枹罕城。

  本來鎮守鹽泉城的三千鎮西軍,也趕到枹罕。

  此時枹罕城四門封閉,只允許軍隊出入。

  鎮西軍主要以步兵為主,強弩手有一千,弓箭手三千,鐵甲超過三千副。

  這支步兵擺開陣勢,擁有強悍的戰鬥力。

  漠門軍使鉗耳大福也向李瑄稟告,能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位置。

  八日晚上,高秀岩帶著偽裝成郡兵的邊軍,押送著數十名死囚到安邊戍。

  安邊戍是唐、吐邊境重要戍堡。建立在山下。

  戍堡內有士兵五十人,馬三十匹,日夜值守邊境。

  李瑄軍令至,安邊戍士兵、一路烽火,全部撤回安鄉城。

  由高秀岩接替。

  十月九日,高秀岩將死刑犯殺死,堆在戍堡外,等待吐蕃大軍的到來。

  一天過後,有一隊吐蕃騎兵,來到安邊戍外界。

  他們在一里外觀察,沒有靠近。

  高秀岩見此,立刻舉著吐蕃軍旗跑過去。

  「我乃高秀岩,有贊普授予的次金字告身!」

  高秀岩近前後,胳膊上佩戴金字告身。

  這隊吐蕃騎兵的首領伸手,示意麾下不要攻擊高秀岩。

  「將軍事可敗露?」

  吐蕃頭領用漢人語言問高秀岩。

  「我以送肉食勞軍近身,未有敗露。昨夜歸來幾騎巡邏者,亦被我殺死。我審問過後,已經沒有士兵巡邏在外。他們的屍體還在戍堡外堆著呢!」高秀岩指著戍堡外說道。

  吐蕃頭領微微點頭,跟著高秀岩來到戍堡外,果然看到數十具身穿皮甲的「唐軍」屍體。

  從傷口上看,明顯是被偷襲而死。

  「將這裡的一切,告知元帥!」

  吐蕃騎兵頭領向傳令兵吩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