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史書難寫
自魏王與吳王大婚之後,各地勸諫的奏章不斷送入長安城。
今日的早朝特別地寂靜,因從各地送來的勸諫奏章有人將東宮太子比作暴秦,秦二世,就連當年楊廣也不能比擬。
這位東宮太子掌權以來初顯鋒芒,在洛陽的世代公卿之家就被捉拿入獄,往後又該如何?
現在想想當初關中各縣的縣官只是被罷黜,那時候的太子實在是太過溫和了。
顏師古拿著一份奏章朗聲道:「陛下,當年秦二世不過如此,東宮太子追繳賦稅,加罰數十倍起,此等嚴酷,此等嚴苛之舉,史書難寫!」
朝中依舊很寂靜,沒有人站出來聲討東宮太子,而是只有顏師古獨自一人念著勸諫的奏章。
顏師古念完一份勸諫奏章,小心翼翼看向太子,這位太子面帶笑容一言不發。
李承乾道:「顏老先生接著念,不然讓外人覺得東宮太子聽不得批評,聽不得勸諫。」
顏師古顫顫巍巍又拿起一份,朗聲道:「世代公卿皆為社稷,自古出將入相皆是受皇帝封賞,東宮太子攜京兆府,崇文館以清查賦稅之名捉拿公卿勛貴入獄,實乃目無君父……」
念著念著,後面一句話他實在是念不出來,而後一手撫著頭,對眾人,對皇帝道:「陛下,臣……臣頭暈!今日身體不適,實在是……」
說罷,顏師古在殿內忽然倒地不起。
李世民道:「來人帶顏老先生去休息,太醫署安排人診治。」
大殿內,還放著一大堆從山東或者河北各地送來的勸諫奏章。
李承乾拿起顏師古還未念完的奏章,朗聲道:「東宮太子實乃目無君父,當該廢黜,再立儲君!」
朝堂寂靜,沒人站出來說話,且說世家門閥,應該說當世精英集團了吧。
動不動就說廢太子,是哪個蠢貨寫的。
大抵,朝班眾人都是這麼想的,神色各異,世家門閥的門第子弟的文化水平……也是多麼參差?
論攀咬……也不帶這樣的。
大家心裡多數都是這麼想的。
鄭公連忙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追查賦稅乃律法所行,太子言行有何過錯?」
長孫無忌站出朝班,道:「陛下,自大軍西征以來朝中糧草皆由太子調度,將士無不感念太子發放糧餉。」
房玄齡站出朝班,朗聲道:「當初太子成婚,關中各縣鄉民皆來祝賀,可見民心之重。」
李孝恭道:「此等說出廢立太子的狂言之徒,應當捉拿。」
長孫無忌又道:「河間郡王,還未有人因勸諫而獲罪的。」
「是……是嗎?」李孝恭尷尬一笑站回了朝班。
李泰道:「父皇,他們明明犯了罪,有罪者當該處罰,何故敢言廢立太子,實在荒謬,律法不嚴何以立國,倘若輕拿輕放,往後賦稅從何處收!」
這場早朝就在這些話語中結束了,不論是從各縣的民心來看,還是朝中官吏的進言中,儲君的位置依舊是穩固的。
退朝之後,群臣離開了太極殿,李承乾看著地上堆得有半人高的勸諫奏章,對殿外的侍衛道:「將這些奏章全部送到東宮。」
李泰疑惑道:「為何?」
「孤很喜歡這些奏章,一天不看渾身難受,真是太喜歡了。」
李泰無言以對。
幾個侍衛將地上的勸諫奏章整理好,跟在殿下身後。
一路走著,李泰問道:「吳王兄成婚之後就與他的王妃去了洛陽,似乎是想要在洛陽久住,是不是皇兄早有如此安排了。」
李承乾道:「湊巧遇到這些事而已,不是故意的,他去洛陽只是奔走各縣體察民情與支教事宜罷了。」
李泰心想著難道當初張玄素勸諫父皇釐清賦稅,之後又被安排送去了洛陽,難道這也是湊巧嗎?
是因為張玄素說了要釐清賦稅,才會被早早送去洛陽,才有了現在的事。
若是這樣,李泰思量著皇兄為了這些事準備幾年了,準備了多少人手。
這件事不論怎麼看都像是提前布局籌謀的,而且一定是從兩年前,皇兄被封為陝東道總管開始準備的。
為其籌謀了數年,直到現在才動手。
難道皇兄主持朝中錢糧調度時,看到賦稅徵收困難就會袖手旁觀嗎。
皇兄身為儲君,他的心思到底深到了何種地步?
李承乾道:「青雀,孤與你講個故事吧,這是當初在史書上看到的。」
「皇兄請講。」
「晉時,有個王侯問,該如何治理國家,有人回答王侯要收取賦稅,只要給黔首足夠活命的糧食與來年耕種的種子就可以了,餘下的都可以收繳。」
李泰問道:「那位王侯善終了嗎?」
「死得很慘。」
李承乾笑道:「史書很好,孤能夠在史書上學到很多本領,因此公卿覺得自己是人,他們才會覺得兼併土地後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而他們不會將黔首當作人,多麼殘酷的故事。」
「一種殘酷的苛稅可以用在黔首上,也可以用在世家公卿身上,他們痛了,害怕了。」
李泰低聲道:「青雀擔心會有人造反。」
李承乾高興一笑,道:「哈哈,那就太好了,孤等著造反的那一天。」
回到東宮,注意到寧兒與蘇婉擔憂的目光,李承乾道:「無妨,孤沒事的。」
讓人將一堆勸諫的奏章放在東宮門前,李承乾坐下來一份份翻看著。
蘇婉拿過一份看了眼,便蹙眉,拿著奏章的手指因太過用力而有些泛白與顫抖,她咬牙道:「廢太子?他們豈敢!」
可能是兩晉或前隋朝與歷代種種,他們覺得換太子是很平常的事。
上一個,距今才過幾年?
呵呵……
李承乾拍了拍妻子的後背,安撫道:「別動氣,這批評父皇不看,孤還是挺愛看的。」
李麗質快步而來,「皇兄,應公求見。」
李承乾放下了奏章,揣著手道:「讓應公進來吧。」
「喏。」
應公武士彠是帶著女兒小武一起來的,他走到近前道:「臣武士彠,拜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上前扶住他,道:「應公不用多禮。」
「臣有罪。」武士彠還做著作揖的姿態。
李淵也快步走來,先拉著武士彠,讓他坐下,道:「你是朕當年從晉陽起兵便跟隨的元謀功臣,你何罪之有。」
武士彠道:「臣的兒子在洛陽主持家業,卻也避繳賦稅,臣早就知道這兩個逆子會將家業敗盡,沒想到他們竟然還不繳賦稅,臣教子無方……」
李淵嘆道:「伱的兒子有罪與你何干。」
言罷,武士彠拿出幾份卷宗與契約,道:「這是臣的家業,這是臣的田契,不知能否抵上那兩個小子的賦稅。」
說著話,武士彠又激烈咳嗽了起來,好一會兒他平順了呼吸,道:「還請殿下不要饒過這兩個小子,將他們依律處置。」
十四歲的小武站在父親的身後,目光看向了眼前的太子,目光中帶著好奇,也有崇拜之意。
這就是現在傳聞中讓公卿世家害怕的東宮太子。
手握權柄,建設國家的人原來是這般強大。
李承乾看了地契,清楚了武家的家業,頷首道:「足夠了。」
「那還請太子殿下處置那兩個小子,他們禍害老夫家業,往後恐還會……」
李承乾道:「孤也有不懂事的弟弟,長兄如父,能明白應公的心情,武元爽,武元慶發配苦役五年,如此可好?」
武士彠又道:「臣的勳爵之位……」
「不得繼承。」
武士彠行禮道:「謝太子賜罪。」
穀雨時節剛過去,正是關中氣候最舒服的時節。
家父與太子商談著,小武就注意到有人在呼喚自己。
側目一看才知道是徐慧,她小步上前道:「小慧。」
十三歲的徐慧小聲道:「聽說小武姐姐家出事了?」
小武道:「還不是家裡兩個兄長,他們從小就欺負小武與母親,現在他們是罪有應得,太子殿下罰得好。」
徐慧拉著她的手走到一旁,低聲道:「你剛剛看了太子殿下好久。」
小武提著衣裙在崇文殿牆邊的石頭上坐下來,雙手撐著下巴,似在考慮。
小慧低聲道:「太子殿下很嚇人吧。」
「嗯。」
「到現在妹妹都不敢抬眼去看太子,聽說不論是朝中朝臣,還是權貴子弟都害怕太子。」
小武道:「太子也只有一雙眼睛,一張嘴,長得不嚇人,只是看起來不親近人,但太子殿下是個很厲害的人。」
女孩子與女孩子之間也有秘密,剛剛小慧就注意到了小武看太子的眼神,如果小武真的有那種念頭,會很危險的。
小慧也只當是猜測,況且現在太子也已有了太子妃與側妃,小時候的傳言也都過去了。
小武低聲問道:「小慧妹妹很早就結識太子殿下了。」
小慧回道:「很早了,那時候太子就問我幾歲。」
東宮門前,爺爺帶著應公去休息了。
李承乾坐在東宮門前,看著一道道奏疏。
剛從外面玩了回來的李治與李慎看到了一桌子的奏章。
兩個弟弟還沒開口,就被東陽拎著耳朵走遠。
「東陽姐姐,疼,疼!」李慎一路被拎著側著腦袋喊。
「不要去打擾皇兄。」東陽對兩個弟弟道。「那都是勸諫父皇廢立太子的奏章,你們也敢看?」
「啊!」李治驚得張大了嘴巴,他指著皇兄道:「皇兄不是看得很開心嗎?」
東陽冷冷一笑,道:「有多少事能讓皇兄開心?」
李治道:「那弟弟不看了。」
剛過了東陽姐姐這一關,李治與李慎準備去用飯,就見到了皇姐。
李麗質問道:「今天去外面玩得如何?」
李慎搶先道:「姐,弟弟今天沒有闖禍,也沒有揍人,還結交了一個叫裴炎的人。」
李麗質手上拿著一卷書,點頭道:「洗手,吃飯。」
兄弟兩齊齊應道:「喏。」
東宮外,李承乾翻看著奏章,一冊接著一冊地看著,從中可以大致看出這些奏章來自哪些勢力。
當年過江之後立足的王謝袁蕭,山東的王崔盧李,還有北方的竇元,宇文。
至於關中的幾家大族大姓還挺老實的,該如何就如何,不敢鬧事。
這個世道的敵人還是很多的,而且一個個都是盤踞地方的大族。
一個宮女快步而來,行禮道:「太子殿下,吳王殿下到洛陽了,給楊妃送來了家書,也給太子殿下送來了書信。」
李承乾接過書信打開看著,李恪到了洛陽之後便與權萬紀開始治理當地的民生,支持生產勞動的同時,還要繼續查問支教事宜。
宮女送了信就離開了。
李承乾抬眼又看爺爺,見到應公已在告別了。
小慧正在告別,見到長樂公主走來,行禮道:「老師。」
李麗質道:「慧兒,你近來的課業完成得不錯。」
「老師過獎了。」
注意到小慧擔憂的神色,李麗質又道:「你放心,父皇不會廢了皇兄的儲君之位的,因社稷已離不開皇兄,關中好不容易富裕了幾年。」
「慧兒明白。」
李麗質帶著驕傲的笑容,道:「皇兄從來就不是一個會退縮的人,父皇亦不是。」
當山東與河北各縣開始以東宮太子為敵,李麗質越發驕傲,因她知道那些人之所以會這般勸諫父皇,是因他們害怕皇兄,現在皇兄不能與當年相提並論。
一個根基深固到如此地步的東宮太子,豈能被三言兩語廢了。
早在幾年前,弟弟妹妹就聽過皇兄的教導,身為皇家子嗣,不論是皇子還是公主。
我們首先要強大自身,才能強大這個家。
如今皇兄強大到已讓各地世家與公卿懼怕,他們在懼怕,懼怕皇兄會登基成為皇帝。
那麼現在這些前來勸諫父皇的奏章,就是以後皇兄要清洗的目標。
李麗質回頭看去,見到皇兄跟著一個太監離開了,多半又是父皇召見。
甘露殿,李承乾帶著食盒走入,見到父皇還有老師與舅舅也在。
李世民道:「正好,朕也餓了,玄齡輔機一起用飯。」
「謝陛下。」
李承乾將食盒放下,拿出菜餚。
李世民道:「馬周送來了奏章,他將罰沒的田畝都分給了沒有土地的縣民,讓遷入洛陽的人也有了居所。」
房玄齡道:「洛陽的事已蔓延到了大半個河南,他們不會任由朝中宰割。」
長孫無忌憂慮道:「那之後又該如何?」
李承乾道:「依罪論處哪有這麼難,是吧,老師?」
房玄齡嘆道:「臣年邁了。」
李世民笑道:「玄齡又在說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