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遭黥面步步驚心

  [ 中書]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

  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新唐書·百官志二》

  一

  垂拱三年,武則天欲重修洛陽宮的正殿乾雲殿,這宮殿本是前朝的舊殿,年久失修,確實已配不上李唐王朝的氣度,但修建這樣一座偌大的宮殿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浩大,國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去維持,所以,朝堂中有很多反對的聲音,贊成者占少數。這讓武則天感到很不快,然而,武則天的計劃卻並未因眾臣反對而終止,她力排眾議,委任薛懷義擔此大任。

  這個走江湖賣藝出身的薛懷義是通過千金公主來到武則天身邊的。自從高宗皇帝死後,薛懷義就經常出入內宮,深得太后武則天的寵信,甚至有宮人傳言,此人為武則天養在身邊的寵臣。上官婉兒第一次見到薛懷義的時候,他一邊一絲不苟地給太后按摩,一邊說笑著。這薛懷義身高近七尺,濃眉大眼,很有一股陽剛之氣,一想到他剛剛嬉笑著給太后捶腿捏背的模樣,婉兒就忍俊不禁。

  上官婉兒和其他的宮人一樣,從未想過他能有什麼出息,卻不想,在太后力排眾議重修洛陽宮之後,這個薛懷義倒真的像模像樣地做起來了。

  歷時一年的時間,到了垂拱四年(公元688 年)正月五日,明堂,也就是萬象神宮終於落成了。這座宏偉的宮殿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有三層,上為圓蓋,有九條巨龍呈盤桓之勢,又有一丈高的鐵鳳,周身塗滿黃金。

  這讓所有人感到讚嘆,包括上官婉兒在內。薛懷義終於挺直了腰板,被擢為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封梁國公。不僅如此,平步青雲的他,在以後的日子中,屢有建樹,因此,他更受武則天喜愛。

  二

  朝中風雲無一時不變,武則天稱帝的野心也愈加明顯。在李沖等人謀反的事情告一段落後,李旦曾經的老師鳳閣侍郎劉禕之因「還政」一事得罪了武則天,後又被朝中小人誣陷,說他收了契丹人的黃金,背上通敵賣國、跟原宰相許敬宗的侍妾私通等罪名。

  這劉大人一向深得武則天的賞識,當年他因罪流放在外,也是因為武則天的關係才得以重返京都。現如今他更是得到重用,武則天有什麼軍國要事總要讓他參與討論,並構思詔敕。婉兒也欽佩劉大人是一個友愛孝悌的文人,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對他懷有很深厚的感情,無異於李旦和他的師徒情分,聽聞消息也是義憤填膺,但幾次向武則天求情都被駁回,甚至已讓武則天惱怒非常。

  沒過幾日,劉禕之就被處死了。李旦也因劉禕之的死而更加心灰意冷,沉默許久的他終於開口了,希望母親稱帝。為求自保,李旦請求改姓武。婉兒此刻明白了,李旦比李賢更懂得如何以退為進。

  公元690 年9 月,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廢睿宗,封他為皇嗣,改名武輪,遷居東宮。隨著武則天的稱帝,武家人的地位更是上了一層樓,武三思如今已經被封為梁王了。本來不過是皇后侄子的他,如今也成為地位顯赫的王爺。不僅如此,連功績不大的武承嗣也被封為魏王,監修國史。

  上官婉兒有些害怕武三思,總覺得這個人不簡單,給人一種陰險的感覺。

  具體是什麼,她又說不清楚。畢竟,每次她在皇宮中見到武三思,對方都是禮敬有加的。她憑藉的,不過是一個女人和臣子的直覺。

  其實,比起武三思,眼前的這個男人才是最該讓她害怕的。

  薛懷義正給端坐在鏡子旁的武則天盤頭,自從武則天稱帝以來,這個薛懷義就堂而皇之地搬到了她的寢宮,二人同坐同宿,儼然是一對夫妻。上官婉兒打心眼兒里瞧不起薛懷義,他不過是一個男寵,卻真的以為自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了。前兩天韋團兒還跟婉兒抱怨,說這個薛懷義想占她的便宜,但礙於武皇對他的寵信,她根本不敢告訴皇上,怕他反咬一口,到時候自己反而要遭殃。

  有了這樣的例子,上官婉兒在武皇宮中更是小心翼翼,卻不想這薛懷義竟然趁著武則天熟悉睡之機欲對婉兒行不軌之事。幸好上官婉兒早有防備,三步並作兩步跑出書房,進入明堂,迅速通過甬道,將大門緊閉。薛懷義還沒反應過來,就讓身形嬌小的婉兒跑了。他惱羞成怒,在明堂外大吵大鬧,上官婉兒怎麼也不肯出來。

  薛懷義差了幾個宮人將明堂大門撬開,婉兒沒有辦法,只得用明堂中陳設的器具抵住房門。外面的人用力推門,不小心將那些祭祀用的靈器都打碎了。

  上官婉兒順勢將明堂中其他的東西都損毀了,之後索性推門而出,笑道:「薛懷義,這下咱們就魚死網破吧,破壞明堂可是大罪!」

  本已經安眠的武皇聽到了吵鬧聲,差人將鬧事的薛懷義和上官婉兒帶了過去。武則天分別向二人詢問了事情來由,下旨把薛懷義關起來,閉門思過,官位降兩等。

  上官婉兒不服,說道:「武皇,這等輕薄又恣意妄為的人,受這樣的刑罰未免太輕了。」

  「我還沒給你治罪呢,你倒先過問起別人的罪責來了。來人,把上官婉兒給我拖出去,賜死。」

  上官婉兒沒有想到武則天會真的殺了自己,她被拉到宮門外,太監總管拿出一瓶毒酒,端到了她的面前,一旁的侍衛宮女無不動容。他們都是舊相識,以前也很受上官婉兒的照顧,實在為她就這樣死去而感到不值。

  就在眾人唉聲嘆氣時,武皇的總管來了:「武皇口諭,上官婉兒忤逆聖上、損毀明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處黥刑。」

  上官婉兒本已打算慷慨赴死,卻沒有死成,還要受這讓人喪失尊嚴的黥刑,想她一個妙齡女子,怎麼能夠接受?好在行刑的宮人只在她的額頭刻上了兩個小字「忤逆」。她知道武皇對她已經是從輕發落,格外開恩了。

  事後,上官婉兒想到一個方法來遮掉額頭上這兩個小字,她叫宮裡手藝熟練的工匠在額頭上根據這兩個字的走勢,刻上了一朵梅花,然後染上紅色。

  自此,額頭上那朵栩栩如生的紅梅,便成了上官婉兒的標誌。她不但沒有因此破相,反而在紅梅的襯托下,顯得越發嬌艷美麗。而恃寵而驕的薛懷義卻伴隨著明堂上空燃起的熊熊火焰,從人們的記憶中永遠地消失了。

  三

  武則天與上官婉兒的關係並未因薛懷義一事而受到影響。這天,狄仁傑因升任宰相而來宮中叩謝武皇,正巧遇到了心中煩悶的上官婉兒。狄仁傑對上官婉兒的文才和人格很是欣賞,因為在前不久的龍門詩會上,上官婉兒曾作過一首小詩《鸞旗》。

  鸞旗掣曳拂空回,羽騎驂驔躡景來。

  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

  在不多的幾次共事中,狄仁傑也了解到上官婉兒的人品,見她如此傷懷,便出言寬慰。自從裴炎大人死後,她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長者的關懷了,她心中很是感激。

  朝中向來缺少直言之臣,在上官婉兒心中,狄仁傑是少有的朝中諍臣。

  一直以來,朝中都有彈劾狄仁傑的奏摺,但武皇向來是不放在心上的。然而不久後,來俊臣竟跑到武皇跟前,報告狄仁傑連同幾個大臣謀反,說是已經第一時間將反賊收監。

  更讓上官婉兒始料不及的是,狄仁傑居然第一時間來認罪了,甚至還沒有等動用任何酷刑。大周朝有法律規定:如果犯人承認謀反的罪責,則能夠減免死罪。但狄大人豈是貪生怕死之徒?想必其中定有苦衷。

  正在上官婉兒打算出宮去探聽情況的時候,一個小宮女把她叫到了一個小角落。

  上官婉兒覺得這宮女面生,不像是太后宮中的人,很是奇怪。

  對方明白上官婉兒的疑慮,開門見山道:「姐姐不必疑慮,我是受人之託,有一物交予姐姐,姐姐一看便知。」

  說著,那小宮女將藏於袖中的一塊帛遞給上官婉兒,只見那帛上面黑色的墨跡歪歪扭扭的,看出是在緊急情況下書寫的,等她仔細讀完上面的內容,恍然大悟,拍拍頭,速速回到了武則天的身邊。

  原來,這是狄仁傑在獄中偷偷寫好,托人帶出來的,裡面詳細記錄了整個案件的情況,當然還包括自己的冤屈,以及認罪的原因。

  武則天看了大讚,好一個狄仁傑,居然能夠如此機智地應對。

  「婉兒,速速擬詔,為狄大人平反。」

  這件事讓上官婉兒在朝野中樹立了威信,以前朝中的人總覺得她不過是一介女流,仗著武皇的寵愛才能夠到如今的地位。但這次狄仁傑事件中她表現出的果決,倒讓人刮目相看,而狄仁傑更成為朝中能夠逃脫來俊臣魔爪的少有的大臣。

  四

  李旦自從退位後,便居於東宮,他深居簡出,上官婉兒時而會去東宮與他商談國事家事,也包括近日發生的來俊臣誣陷狄仁傑一事。但出東宮時,竟意外發現了藏在暗中的韋團兒。

  原來,韋團兒早已愛慕李旦,並向他表達了愛意。李旦不勝其煩,竟向上官婉兒求助。後來婉兒才從李旦的小太監處得知,這個韋團兒居然找到李旦的妃子劉氏,說自己懷了李旦的骨肉,請皇嗣妃給她做主。這個劉氏倒是賢惠,請李旦納韋團兒為小妾。但李旦根本對這個小宮女毫髮未犯,何來骨肉?

  此時,上官婉兒又聽聞,李旦的兩個妃子竇氏和劉氏已經在宮中失蹤數日,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這些天也吵著要母親,李旦只好偷偷派了很多人去找,卻不敢聲張。其實,李旦早已心知肚明,他的兩個愛妃恐怕已經在宮中被武皇秘密處決了。

  也許武皇深知婉兒與李旦的交情不淺,擔心節外生枝才會這樣隱秘處理。

  上官婉兒思前想後還是覺得不對,這件事肯定跟韋團兒有關。果然,原來是韋團兒在武皇耳邊屢進讒言,說這兩個妃子對她不敬,暗暗詛咒武皇,在房中行巫蠱之術,並說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照顧好皇家的血脈。武皇聽後大怒,派人搜了兩個妃子的房間,果然搜到了詛咒用的布娃娃。於是令兩人來到宮中,名義上是陪自己聊天,其實在她們離開宮門後,就令侍衛將兩人就地正法。

  儘管李旦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很淡然,像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在婉兒的面前,還是實實在在地大哭了一場。想到連自己的家人都保護不了,他的兩個愛妃跟著他吃了不少苦,如今卻不得善終,任誰都無法釋懷啊!

  上官婉兒哀其遭遇,決定要為兩個皇嗣妃討回公道,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

  五

  李旦被害的妃子之一是德妃,她的母家,也就是潤州竇氏家族也要被武皇治罪了,罪名是「謀反」。事情的起因就是德妃的死,她的母親龐氏每日以淚洗面,抑鬱成疾,後聽從僕人的建議,在夜晚焚香驅邪,她想,這也許能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幫助。但這件事卻被有心之人告訴了武則天,說她夜晚焚香詛咒聖上,有謀逆之心。

  武皇豈會放過如此無知狂妄之人,加之薛季昶隨後又拿出了證據,人證物證俱在,鐵證如山,怎可抵賴?

  上官婉兒見有證物,唯有先靜觀事態的發展。偌大的朝廷,文武百官中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龐氏說話。正在上官婉兒唉聲嘆氣之際,一個頗有氣勢的中年男人從外面徑直走了進來,似乎還未等通報的侍衛說話,他就已經出現在大殿的中央,隨之而來的才是侍衛遲到的聲音:「侍御史徐有功大人到!」

  「徐大人,你怎麼來了?」武則天本來是有公務安排給徐有功的,這個時候他不該出現在朝堂上。

  「陛下,微臣本來是在積極處理您交辦的任務,但微臣聽說一個無辜的人就要被殺害,她的家人也將因她而遭受流放的懲罰,甚至會客死他鄉。據微臣查訪,龐氏沒有犯罪,依照大唐律例,不該問罪。」

  上官婉兒暗暗叫好,這個徐有功她倒是見過一次,而且他還在百官的面前和武皇有過多次爭論,是個耿直的人。她趁機說道:「徐大人言之有理,而且他經過了查訪,比起那所謂的證據來這要更可靠。」

  武則天神情凝重,薛季昶見勢不妙,趁機說道,「武皇,大唐律例還規定,凡是為犯罪之人強詞奪理辯護的,也應該與罪犯同罪。徐有功居然為死囚辯護,藐視律法,狂妄至極,微臣認為應定罪為『黨援惡逆』,處以斬首。」

  武則天本來就不快,被人詛咒是帝王的大忌,這件事情無論是真是假,她都不會姑息。再加上這個徐有功當眾質疑她,她更是怒火中燒。薛季昶的話又火上澆油。所以,徐有功不僅沒有救出人,還被武皇交到刑寺,身陷囹圄。

  就在焦頭爛額之際,李旦派人給上官婉兒送來了一個口信,那人只說了三個字:韋團兒。婉兒立刻明白了,趕緊跑到東宮,還未進入主殿,就在宮門口看到了被人綁著的韋團兒,她的嘴裡還被塞了一塊布條。上官婉兒趕緊取下她嘴中的布條,韋團兒才嗚嗚咽咽地哭道:「上官姐姐,放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看來真的是做賊心虛,還未等她發問,韋團兒就不打自招了。上官婉兒要求她去跟武皇說明情況,不然不會放她。韋團兒想橫豎都是一死,只得答應了。上官婉兒帶著韋團兒來到武皇的面前,說明了事情的原委。武則天怒極,當即叫人殺了韋團兒。上官婉兒覺得時機已到,就為徐有功求情:「徐大人是侍御史,他的職責就是向您進諫。您該不希望向您進諫的人也跟今天朝堂上的薛季昶一樣吧?那樣的大臣您已經有很多了。您需要的是像徐大人這樣盡忠職守的人,請您饒徐大人不死。」

  這時,得知徐有功被判斬首的幾個德高望重的官員都來到了宮裡,表示要為徐大人鳴冤,希望武皇能網開一面。這些官員都是自發來到宮中的,彼此之間也沒有利益糾葛,甚至有些官員跟徐有功只有一面之緣,只是敬佩他的氣節,才冒著被牽連的風險來請命的。

  上官婉兒陪伴武皇的這十多年中,第一次有了熱血沸騰的感覺,儘管有困頓挫折,但她還是願意相信這世上有公理存在。

  徐有功在刀斧手即將下手時,被一道聖旨救了下來。他的死罪改成了流放。婉兒相信,終有一天,徐大人還會回到京都,發揮他本該有的作用。朝廷需要這樣的人,老百姓也需要。徐有功被押送法場前的那句話讓婉兒永生難忘:我為執法、護法而死,死何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