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故人絕筆

  議事結束,周鈞找到范吉年,讓後者陪自己出去一趟。【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范吉年坐在馬車中,向周鈞問道:「周二郎,我們這是要去哪?」

  周鈞看向窗外,說道:「范公到了便知。」

  范吉年思索片刻,問起另外一事:「咱家聽說,今日在朝殿上,有不少人都跑來向周二郎求官?」

  周鈞:「唐軍攻克長安,大唐都城光復,有人仗著身份,迫不及待的來分一杯羹,此事也是尋常。」

  范吉年:「來人之中,不僅有顯門士族,還有宗室成員?」

  周鈞:「那些關中、河東、河北的顯門士族心中清楚,倘若單獨來了,我是萬萬不可能為他們授官的,只有找來宗室宿老,扯起虎皮當大旗,方能有機會成事。」

  范吉年:「咱家有一點不明白,宗室那些成員,又何必和那些賊軍亂臣混跡在一起?但凡是李唐皇族,有封地,又有門面,何必來長安趟這渾水?」

  周鈞能夠聽懂范吉年的弦外之音,但這件事沒有後者想的這般簡單。

  周鈞仔細解釋道:「范公可還記得我和你說過的天下之勢?」

  范吉年點頭道:「記得。」

  周鈞:「天下門閥士族,先投南唐,再投燕國,所圖不過利字罷了。宗室向來與門閥士族聯繫密切,二者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宗室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士族的利益。所以,長安平定,這群降臣和勛貴來含元殿求官,與其說是一次相商,不如說是一次試探。」

  范吉年:「試探?」

  周鈞:「北唐與門閥士族交惡,一來是因為我的出身,二來是因為軍鎮邊藩,這些道理他們自然都懂,但是今日來的那群人,將宗室牽涉進來,就是想試試看藉助皇室的威儀,能不能強壓住北唐的勢頭。」

  「今日殿中的那些人,他們觀我周鈞,出身低微,即便娶了公主,也只是駙馬。頂破天了,也要被皇家踏在腳下。在那些高門顯戶看來,只要宗室介入,那麼礙於李唐的顏面,我必定會緩和北唐與門閥之間的關係……畢竟,在他們的眼中,我周鈞再如何得勢,也不過是一奴牙郎罷了。」

  周鈞說這番話時,語氣波瀾不驚,但范吉年聽來,卻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渾身發顫。

  范吉年久居涼城,對於涼州發生的一切,自然一清二楚。

  自從涼城血夜發生之後,周鈞在涼城朝堂,完全就是一手遮天,莫說是些宗室旁支,即便是李隆基的親生子女,在路上見到周鈞,都是退到旁側,躬身行禮,再稱呼一聲丞相。

  可笑長安的這群宗室成員,還拘泥於周鈞的駙馬身份,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想要以皇家宗室的名義,來逼迫周鈞與門閥和解。

  沉默了好一會兒,范吉年輕聲問道:「周二郎打算如何做?」

  周鈞見范吉年面露懼色,再次將頭轉向窗外,說道:「我究竟打算做什麼……今日我們去了那個地方,范公就能知曉了。」

  范吉年聞言,也不敢再問了。

  馬車順著長街行了好一會兒,當車輪最終停下的時候,范吉年從車窗探頭向外看去,不禁驚呼道:「怎麼是這裡?!」

  馬車所停的地點,正是他最初進入長安時的春明門。

  周鈞下了馬車,范吉年見狀,趕忙也矮身走了出去。

  在一眾武衛的護送下,周鈞登上了春明門的城樓,來到了一處城牆。

  那處城牆相比其它地點,有著明顯大火焚燒的痕跡,地上到處都是漆黑的印記,即便用皂水澆洗,也無法衝去。

  一名候在城牆上多時的唐軍校尉,見周鈞走來,單膝跪地,口中說道:「丞相,人就在那裡。」

  周鈞點點頭,腳下加快了幾步,來到城牆的一處牆角。

  范吉年定睛看去,只見在牆角處,坐著一個雙眼渾濁、身體佝僂、衣著襤褸的老乞丐。

  周鈞朝那老乞丐說了一句:「福伯,我回來了。」

  老乞丐聞言,如遭雷擊。

  雙目幾乎失明的他跪在地上,摸索著觸碰到周鈞的靴子,喜極而泣道:「周二郎,是周二郎嗎?!」

  周鈞蹲下身,拍了拍福伯的手:「沒錯,是我。」

  范吉年在一旁看的疑惑,詢問一番之後,才得知眼前這老乞丐,居然是龐忠和家中的老僕——余福。

  當年,龐忠和在勝業坊中有一處宅子。

  周鈞初為奴牙郎,曾經四處求推奴單。

  那個時候,身為門房,又為龐忠和引薦周鈞的人,就是余福。

  范吉年聽了唏噓不已,再看向春明門的這段城牆,突然睜大眼睛,顫聲道:「這裡……難不成就是龐公……?」

  周鈞點了點頭:「當年,皇帝攜貴妃,還有楊家出逃。朝中百官聽聞陛下棄城,都開始收拾細軟,盡力逃出長安。守軍、近衛,無人願意上陣殺敵。只有龐公一人,一身制甲,坐在輪椅之上,帶著一年邁僕婦和一群部曲私兵,來這春明門孤身奮戰。」

  「城破那日,龐公帶著萍婆,還有仇邕在內的數十名部曲,和一些百姓,以箭矢退敵。他們畢竟勢單力薄,只能阻滯燕軍一刻鐘左右,就被攻下了城門。燕軍亂刀砍殺了所有參與守城的人,最後放火燒了此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范吉年一邊聽,一邊又回頭看向城牆上的那片漆黑痕跡,一時之間老淚縱橫,放聲慟哭。

  余福跟著大哭起來,又拉著周鈞說道:「長安危難,龐公臨行前,口中還在念叨著二郎。他對老奴說,守在這裡,倘若他日有幸再見周郎,記得轉交物件……」

  周鈞扶著余福,心中沉痛,低聲說道:「什麼物件?」

  余福:「我將那些物件都埋在了主家的墓旁。」

  周鈞:「帶我去吧。」

  在余福的領路下,周鈞從春明門出發,向北行了五里路,終於在一處荒林之中,找到了一處隆起的土丘。

  余福在土丘旁的一棵樹下,一邊用雙手刨土,一邊說道:「當年,主家在城樓上戰死,屍體和其他人混在了一起,被燒化的分不出彼此,老奴只能偷偷將他們都運到了這裡,再挖了一座合墓。」

  周鈞看向前方,一眾親衛上前,幫助余福挖開了樹下。

  余福從中取出一個小木箱,又用手抹去了上面的塵土,最後將它鄭重其事的呈給了周鈞。

  後者打開木箱,發現裡面又用布袋封著不少物什。

  打開其中一個布袋,周鈞發現裡面放著不少納好的鞋底,還有琴譜等物,這些自然都是屬於萍婆的東西。

  當年那位名動長安的梨園樂伎,因為犯了過錯,被貶入司農寺,又陰差陽錯跟了龐忠和,最後在春明門慷慨赴死。

  周鈞每每想起萍婆,心中沉痛。

  自己來大唐,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她。

  放下萍婆的物品,周鈞又拿起另一個布袋,其中放著不少書冊和信件。

  當中第一本書冊,是一本字帖,裡面皆是龐忠和的字跡,是送給周逍用來拓字臨摹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一封書信,卻是龐忠和寫給周鈞的。

  打開書信,其中全文如下:

  二郎親啟之日,龐某已然身死魂斷。

  龐某生平,所得不過三事。

  其一。

  聖人、朝臣、閥貴棄長安於不顧,棄百姓如敝履,山河破碎,國之將亡。

  龐某殘破之軀,無根無後,上愧對列祖列宗,下不得子孫承蔭,唯有以身報國,護佑百姓。雖身微命隕,亦有所成矣。

  其二。

  貞順皇后乃是武氏後人,因武周當政,被朝臣所惡。龐某身為武家奴,盡力守得武家興榮,不負主家之恩,此乃義之所向。

  其三。

  龐某初見周二郎,方知天下有人,可得古賢之風。

  仁忠孝禮信,義和勤貞智。

  古賢十德,二郎占盡。

  龐某能與二郎相識相知,能助二郎扶風而上,實乃畢生之幸。

  蒼生望雲霓,難作池中物,二郎早晚一日,必當乘風潛雲,游月邀日。

  龐某隻望二郎能夠使得天下止戈,社稷安定,百姓再也不受戰禍之苦。

  龐忠和絕筆至此,力兮不濟,臨路而終。

  看完此信,許久未曾流露情緒的周鈞,痛苦的閉上眼睛,淚水止不住的奪眶而出,打濕了手中的信紙。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