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上元夜宴(下)

  軍議結束,周鈞起身剛想離開,李光弼來到他的身側,拱手說道:「外苑有一對夫婦,想要求見丞相。【Google搜索】」

  周鈞看向他問道:「是什麼人?」

  李光弼遲疑片刻,開口回道:「是王忠嗣的女兒王韞秀,還有她的丈夫。」

  周鈞頓住身形,頗感意外:「王韞秀和元載來了?」

  李光弼:「我見他們二人風塵僕僕,想必也是不得意,這才來了涼城。」

  李光弼話說得隱晦,但字裡行間的意思,卻是明了——這對夫婦是來求官的。

  周鈞隱約記得,長安陷落之時,元載帶著妻子理應去了江南,怎麼會來了北方?

  想了一會兒,周鈞對李光弼說道:「讓他們二人去中苑右廂的偏廳,我稍後就來。」

  一刻鐘後,周鈞入了偏廳,見廳內坐著一對夫婦,正在與李光弼交談。

  周鈞一出現,那對夫婦連忙站起身,行了禮,口中又說道叨擾。

  周鈞擺了擺手,示意二人坐下。

  元載見到周鈞,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一邊笑著說當年在長安相識的趣事,一邊又說了後者的威名,如今在大唐已經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周鈞清楚元載的秉性,只是默然不語。

  王韞秀見丈夫拐彎抹角,就是不說重點,性子耐不住,直接說道:「賊將安守忠,攻陷江南西道北川四州。南人懦弱,面對賊軍,要麼選擇逃跑,要麼選擇投降。我和夫君二者都不願選,便來了涼城,想要向丞相請職,抗擊賊軍。」

  元載聽見這話,有些著急。

  按照話術,理應是先把對方吹捧一番,再徐徐漸進,切入正題,哪有上來就求官的?

  周鈞向元載問道:「我記得你是天寶初年的制科進士?」

  元載連忙拱手稱是。

  周鈞點頭道:「朝廷正是缺人之際,你既然有心報效,我也不會拒絕。」

  元載聞言,一時之間傻了眼。

  他倒是沒有想到,妻子把話說得這麼直白,周鈞居然會同意授官。

  周鈞又問道:「關於為官的去處,你有何打算?」

  元載垂首,眼珠轉了轉,口中說道:「一切但憑丞相安排。」

  周鈞看向李光弼:「冀州尚缺一長史,你年後回范陽,便順路將公輔送去上任。」

  李光弼稱喏。

  冀州乃是河北上州,古有中土之稱,上州長史與中州刺史幾乎品階齊平,但元載還是有些不太滿意。

  一來冀州靠近前線,兵事兇險;二來上州長史雖然品階不低,但是凡事都要看主官的眼色,有了政績也無法顯名;三來元載還是希望在涼州朝堂職事,畢竟越是靠近政治中樞,升遷的希望也就越大。

  但木已成舟,元載也只能無奈認下,與妻子王韞秀一起向周鈞行禮稱謝。

  周鈞安排好了元載的職事,又向王韞秀問道:「這麼些年來,可有你父親的消息?」

  聽見這話,李光弼也豎起了耳朵。

  當年,王忠嗣受李林甫的陷害,在獄中受盡了折磨,出獄之後,辭官遠走,卻再也沒了消息。

  王韞秀搖頭道:「父親離開朝堂,中間只是回了太原祁縣一趟,祭拜了先祖,之後就雲遊四海,再也沒了音訊。」

  周鈞聞言,嘆了一聲。

  王忠嗣在史書中,出獄之後做了漢陽太守,有野史記載李林甫擔心他再次得勢,便派了刺客暗中毒殺了王忠嗣,又偽裝成急病而亡的模樣。

  如今,周鈞說服王忠嗣辭官,也不知後者的命運,是否還會落得相同的下場。

  讓下人送元載夫婦離開,周鈞想起在刑部都官司做文吏時,曾經在朔方軍中跟著王忠嗣,初上戰陣,與突厥人作戰,一時之間有些感慨。

  收整了一番心情,周鈞來到府中側廂的會客堂。

  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李嗣業、申叔公、孫阿應等一眾將領,已經紛紛入座,見周鈞入內,停下了交談,看了過來。

  周鈞來到上座,先是命令下人倒上酒水,接著說道:「過完了這個上元節,在座的諸位就要各自上任、去領兵作戰了,這當頭的第一杯酒,先預祝各位旗開得勝!」

  眾將齊齊稱謝,又飲下了這第一杯酒。

  酒水飲下之後,有侍從取菜分至每一張案台,席中的氣氛也逐漸活躍了起來。

  李嗣業本身就是個大嗓門,說起話來如同洪鐘一般:「末將在安西打過突厥人,打過大食人,也打過吐蕃人,就是難尋機會與河北叛軍再分個高下,這一次總算能夠如願!」

  郭子儀看了一眼李嗣業,開口說道:「老夫只望早日光復長安,除滅賊軍,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周鈞聽見這話,一邊飲酒,一邊看向遠方說道:「我還記得天寶四載的上元節,長安萬家歡慶,花燈如海,卻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盛景……這麼些年下來,百姓流離,家室衰敗,昔日的盛景,也成了滿目的瘡痍。」

  周鈞飲完杯中之酒,又向眾人問道:「吾等不顧生死,執兵銳征戰沙場,卻是為了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堂中眾人聽見,聲音漸微,陷入沉思,無人作答。

  周鈞伸出手來,遙遙指向外苑的庭院。

  丞相府的外苑,那裡有數不盡的花燈,匯成的明亮色彩,將夜空染成了一片繁華,隱隱約約傳來的歡笑聲和嬉鬧聲,又為這幅畫面,添加了十足的煙火氣息。

  周鈞:「名利只是過往雲煙,吾等征戰沙場,守得正道,唯一保護的,只有一條,那便是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但凡是利於國家的,利於百姓的,那便是善的,便是應做的;但凡是不利於國家的,不利於百姓的,那便是惡的,便是必須得到糾正的。不要說在座的諸位,即便是我,倘若行事偏了正道,有了私心,背離了人民,那也應當受到譴責,甚至被責罰。」

  席中的眾將,第一次聽到周鈞說出這樣的話來。

  尤其是周鈞袒露心聲,以國家百姓為尺,衡量上位者言行一論,在眾人聽來,更是振聾發聵。

  郭子儀看了周遭人一眼,思慮片刻,開口說道:「丞相理政以來,無論良賤令、舉賢令還是兩稅法,皆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老夫在焉耆鎮時,原本與大唐離心的河北百姓,在聞得丞相頒下的法令之後,都甘願效忠。」

  周鈞又飲下了一杯酒,說道:「一個人,即便再聰明,也總會有年老昏聵的一日,即便他懂得急流勇退,也總會有去世的一日。而當他死後,沒有人可以保證繼任者,和他一樣的聰明。只要繼任者犯下一個大錯,就足以摧毀幾代人經營的成果。就如同那些頒布的法令,表面上看起來是我一人的功勞,其實卻是無數人共同努力驗證之後的成果。」

  周鈞的這些話,在座之人一番聯想,自然能影射到李隆基的身上。

  開元年間,李隆基尚能算作明主,可惜入了天寶之後,皇帝恣意妄為,行事愈發昏聵,最終將大唐的大好河山,敗壞成了如今的模樣。

  周鈞對眾將說道:「獨木難成林,一花難成春,某雖身居高位,但時時也會警醒自己,不應故步自封,更不應狂妄自大。今後種種,還望諸位多多相攜,共成一番功業。」

  說完,周鈞拿著酒杯站起身來,當著眾人的面,躬身行禮,又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周鈞在宴中的這一番舉動,在明眼人看來,已經有了一些特殊的含義。

  這場上元節的夜宴,成了一次北唐軍鎮高層內部統一思想的會議,更是一次周鈞對於下屬忠心的測試。

  席中眾將見周鈞行禮,依次離席出列,又稽首拜倒。

  郭子儀看了一眼身旁的眾人,微不可聞的嘆了口氣,走入殿中,加入了眾將的行列,與他人一起呼道,願與丞相共襄大計,還大唐一個清平盛世。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