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謀大局者

  涼州城,中書省。(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周鈞自從兼知三公之後,就將自己的心腹、府中的長史孔攸,攉為中書侍郎,負責在自己離開之後,全權管理朝中的大小政事和軍務。

  孔攸早年因為牢獄之刑,被擊瞎一隻眼睛,喉嚨處又儘是傷疤,旁人見之,只覺得醜陋異常,難以入目。

  再加上,孔攸出身奴戶,身份低微,所以在中書省中,雖為上官,大小官員卻都鄙夷他,甚至有人拿從前的諢名『孔痴』,在背地裡這般來稱呼他。

  孔攸聽聞此事之後,也不惱,每日裡只是兢兢業業完成公務,將此等閒話,當作耳旁風一般。

  這一日,孫阿應帶著公文,進入中書省,去尋孔攸職事。

  進了栒房之後,孫阿應瞧見孔攸正在用一方手帕蓋住喉嚨,不由好奇問道:「先生在做什麼?」

  孔攸拿起手帕,孫阿應定睛瞧去,只見上面沾有星星點點的膿血。

  再向上看,孫阿應發現孔攸喉嚨上的那道傷疤,隱隱約約有血漬溢出,問道:「先生脖子上的傷……?」

  孔攸不在意的說道:「每到陰冷時節,喉嚨處的傷口就會有膿血滲出……這是老毛病了,過些時日便就好了,不礙事。」

  孫阿應:「先生不如找醫師瞧一瞧……」

  孔攸:「這傷口其實用藥也能止住,但是我倒希望它就這般留著,也好時時刻刻警示我,莫要忘了舊事。」

  孫阿應還想再說,孔攸換了一個話題:「讓你聯繫的諸軍,可準備妥當了?」

  孫阿應:「申叔老將軍麾下的涼州營,駱安源巡將麾下的上郎衛,班衛征代領的歸義軍,還有我整編的大斗軍,如今都已經整裝待發。」

  孔攸輕輕點頭:「這便好。」

  孫阿應:「先生讓我們嚴陣以待,是希望我們出城迎敵嗎?」

  孔攸搖頭道:「不,敵人就在城中。」

  孫阿應不解:「敵人在城中?」

  孔攸笑道:「阿應,我問你,對於主上而言,當下最大的敵人,為何人?」

  孫阿應:「主上人在范陽,最大的敵人應是叛軍吧?」

  孔攸:「當下的叛軍,瞧著聲勢浩大,實則一盤散沙,各自為戰,不足慮也。」

  孫阿應想了想,壓低聲音說道:「那就是宮中的那位了,他在涼州和范陽設伏,想要囚禁主上,再奪取兵權,心思縝密,不得不防。」

  孔攸:「你指的是那位步入遲暮的皇帝?他在權謀上的確有些本事,但為人多疑,又奸忠不分,胸中雖然有計謀,卻常常聰明反被聰明誤。要我來說,他也不算是主上的心腹大患。」

  孫阿應有些頭疼:「那依先生之意,誰才是主上最大的敵人呢?」

  孔攸拿出一張紙,用雞距筆在上面寫了二字,又推給孫阿應。

  後者伸頭一看,只見上面二字,赫然便是『門閥』。

  孫阿應:「先生,這是……?」

  孔攸點燃燭台,將那張紙放在上面,燒成灰燼,接著對孫阿應說道:「主上出身寒門,又是流外銓入仕,再加上大磧商路、權鹽法等事,與諸多顯赫世家交惡已久,矛盾已經加深到不可轉圜的地步。」

  提起這幫門閥士族,孫阿應恨恨說道:「說到底,不過就是一群吸食民脂的權貴!」

  孔攸:「阿應你莫要小瞧了這幫權貴,這群人通過聯姻、師生、鄉黨、官教等等方式,彼此聯繫,共同構建出了巨大的根脈……涼州城中,朝堂、軍隊、商行甚至府所,都由這群人來把控。」

  見孫阿應吃驚,孔攸取出兩份名冊,放在案台上,示意前者打開來看。

  兩份名冊,一份是安西軍的將領出身,另一份則是朔方軍的將領出身。

  孫阿應仔細看了一遍,驚愕的發現,安西軍中的將領和文官,十人中有九人,都是出身寒門;而朔方軍中的將領和文官,卻有一大半人,都出自門閥世家。

  孫阿應:「先生,這是怎麼回事?」

  孔攸:「安西軍本就駐守在極西之地,再加上這幾年來,流民大量湧入,所以無論將士還是文官,自然少見門閥子弟;而朔方軍駐地,靠近關中,又是建功立業的好去處,門閥世家自然喜歡把子嗣送入其中。」

  孫阿應:「那這次謀亂,是否也和門閥有關?」

  孔攸點點頭:「皇帝這次派出天使,教唆朔方將領謀亂,也與門閥在後面推波助瀾脫不開干係。而安西軍和北庭軍,由於將士出身不比中原,所以很難被朝廷控制。」

  「范陽之戰在即,皇帝偏偏這個時候又發起禪位,那麼我之前便預計,皇帝必定會將視線,投向負責攻打范陽的大軍,想方設法爭奪軍權。」

  「我先前合計,與其在軍中埋下禍端,給日後的戰事帶來不利,不如……」孔攸將沾著膿血的手帕丟到一旁:「不如將計就計,早些刺破傷口,將身體中的毒血放個乾淨,這樣也好掌握住大局,再無後顧之憂。」

  孫阿應聽到這裡,吃驚問道:「先生早就知曉宮中欲奪兵權?」

  孔攸:「古往今來,宮中政變,向來以兵權為焦點,這又不是什麼稀罕之事。只要稍微推敲一二,就能知曉皇帝想要做些什麼……不過,范陽那裡,即便鬧的再大,也不是什麼大事,和那裡相比,涼州的局勢才是關鍵。只要能夠控制住皇帝,再拿到六璽,就等於在源頭上控制住了軍隊,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孫阿應:「可是萬一,宮中派去的天使,指揮朔方軍生起內訌,致使唐軍死傷慘重,豈不會折損將士,影響接下來的范陽之戰?」

  孔攸搖頭道:「宮中的那位清楚,當下叛軍在河北雖然連連敗退,但是史思明部依舊留存,而且范陽軍勢也是完整。換言之,河北叛軍的主力還在。皇帝在解除主上的兵權之後,還要靠這隻大軍來壓制史思明和范陽叛軍。所以,宮中給天使的密旨,必定只是褫奪將領的軍權,但不可使得軍隊互戧。不然的話,房琯在長安大敗,如果范陽大軍再折損無數,涼州城等於再無可用之兵,朝堂危矣。」

  孫阿應:「那朔方軍主帥郭子儀足智多謀,萬一在兵亂中掌握軍權,向宮中投誠,又當如何?」

  孔攸:「當今聖上天性多疑,又剛愎自用。自從郭子儀在主上麾下職事,被封為天下兵馬副元帥之後,宮中的那位,就已經對這位出身寒門的老將起了疑心。倘若想要離間君臣二人,非常簡單。所要做的,不過就是偽造幾封書信,使得皇帝以為主上與郭子儀早有勾連便可。如此一來,皇帝在褫奪兵權時,必定不會信任郭子儀。」

  孫阿應又問道:「倘若郭子儀事後自證清白,疏遠主上,又掀起反對主上的大旗呢?」

  孔攸:「自證清白?談何容易?在給主上的信中,我寫下了幾道計策。其中一計,就是殺了天使婁全金,將疑案做實。婁全金一死,朔方軍上下即便事後向皇帝請罪,也絕對不可能擺脫同謀的嫌疑。其中另一計,就是將那些出身門閥、與宮中勾連的朔方軍將領,一一處死。這樣一來,出身寒門的郭子儀,與門閥之間就再無和解的餘地,也便再無後路可退,主上就可以趁勢將朔方軍收為己用。」

  孫阿應:「先生,如果只是想讓主上收攏朔方軍,只需一道聖旨,再調動人事便可,又何苦如此大費周章?」

  孔攸:「阿應,你莫要忘了我剛才說的話,主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叛軍,也不是皇帝,而是這天下千千萬萬的門閥。就拿這中書省來說,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官員,都是門閥子弟。主上如今即便兼知三公,但如果想要調整三省之中的高官人事,就要顧慮到多方面的影響,無法隨心所欲。至於推行政令,皇帝被軟禁在宮中之後,個個都將主上視為逆賊,在朝中作梗無數,恨不得殺之而後快。所以,主上一旦以聖旨來調動人事,必定會引起門閥警覺,甚至會引發國中反彈,釀成禍端。」

  孫阿應:「那依先生之見,主上現在應當如何做?」

  孔攸皺眉道:「主上他……當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遠離涼州。」

  孫阿應一愣:「讓主上遠離涼州?先生此言何意?」

  孔攸:「阿應,你且想想,宮中的那位,在涼州宮變和范陽兵亂之中,接連遭了兩場失敗,是否會善罷甘休?」

  孫阿應:「自然是不會。」

  孔攸:「沒錯,宮中的那位一直在等,等一個可以翻盤的機會。而這次主上去范陽領兵,就是他最好的機會。只有主上遠離了涼州,宮中的那位才會在城中放心起事。」

  孫阿應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向孔攸問道:「先生,恕我直言。前前後後這些事情,你為何不告訴主上?只要先生向主上坦誠計劃,再執行起來也是尋常。但向主上隱瞞不報,此舉未免有逾制之嫌。」

  孔攸笑了起來,看著孫阿應說道:「阿應,計劃中的有些環節,一旦說與主上聽,以他的脾性,一定會勃然大怒,早早否了我定下的計劃。」

  孫阿應不解:「究竟是什麼環節,會使得主上勃然大怒?」

  孔攸:「再過一段時日,你便會知曉了。」

  孫阿應面有難色,打算追問。

  孔攸伸手止住孫阿應,岔開話題,嘆道:「主上什麼都好,唯有一點卻是麻煩。」

  孫阿應:「麻煩?」

  孔攸:「主上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漢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但是謀局斷事,常常偏於仁善,止於殺伐,斬草不除根,恐遺禍無窮。」

  孫阿應聽見這話,皺緊眉頭,開口說道:「先生這話,阿應無法苟同。」

  孔攸:「哦,阿應有高見?」

  孫阿應:「謀臣事主,勇將效死,哪一個人,不希望尋一位仁厚的明主呢?倘若主上狡詐多端,嗜殺好伐,又有哪個下屬,敢為這樣的主君而盡忠呢?」

  孔攸聽完這話,拍了拍孫阿應的肩膀,點頭說道:「阿應說得不錯,主上仁厚,方能納賢……至於那些狡詐和嗜殺之事,就由我們這些下屬代勞吧。」

  大唐奴牙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