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獄中對話

  中軍大營,節鎮獄。【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一身囚服的李光弼,盤腿坐在牢房之中,看著斑駁的牆壁,沉湎於回憶之中。

  門外的廊道內傳來腳步聲,伴隨著隱隱約約的人聲。

  當牢門打開時,李光弼的身後響起了一個渾厚的聲音:「都出去。」

  獄卒和官吏們唱了喏,紛紛退去。

  李光弼已經猜到了來者的身份,頭也沒回的說道:「大帥不去慶功宴,為何要來見我這有罪之人?」

  哥舒翰將酒菜擺好,開口道:「莫要說些旁話,過來吃酒。」

  聽見『酒』字,李光弼轉過身來,拿起地上的盅壺,放在鼻子下聞了聞,驚訝道:「真的是酒?」

  接著,李光弼看向哥舒翰笑道:「這頓酒菜,莫不是光弼的斷頭宴?」

  哥舒翰沒有理會李光弼,自顧自拿起一塊羊炙,不顧滴落的油脂,直接塞入了嘴裡。

  後者見狀,也不再多問,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吃起菜來。

  二人不發一言,在沉默中吃完了這頓酒菜。

  哥舒翰酒足飯飽,開口朝李光弼問的第一句話,只有四字:「可曾嗟悔?」

  後者用袖口抹了抹嘴巴,回答更只有二字:「不悔。」

  哥舒翰點點頭,說道:「這幾日,軍中諸多將領,都在為你求情,甚至孫監軍都找到我,只說是柳城李家牽涉甚重,讓我謹慎行事。」

  李光弼聽了苦笑:「到頭來,某還是蔭了家中的福。」

  哥舒翰:「關於你的處置,軍中眾議已經寫成奏疏,快馬送入了朝中。明日,我會簽下手書,遣一隊軍卒,押囚車將你送往長安。」

  李光弼聽到這裡,想起了一事,連忙說道:「與光弼同回的那兩百餘名唐卒,一心忠於大唐,還請哥舒大帥……」

  哥舒翰盯著李光弼,輕輕搖了搖頭。

  李光弼睜大眼睛,急道:「那些唐卒寧死不願抗命,實乃忠貞之士!」

  哥舒翰沉聲道:「他們必須死。」

  李光弼還想再勸。

  哥舒翰再一次重複道:「某說過了,他們必須死。」

  李光弼仰天長嘆。

  哥舒翰:「這是他們的選擇,與他人無干。」

  李光弼面露悲痛,閉上眼睛,一言不發。

  一時之間,牢房中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哥舒翰看向李光弼,幽幽說道:「翰心中知曉,你會責我冷酷無情,不顧士卒死活,只在意個人的升遷。」

  李光弼將頭撇向了一邊,卻是默認了哥舒翰的說法。

  哥舒翰微微嘆了口氣,繼續說道:「石堡城之戰,某在軍報中這般寫道,牧兵十萬,死傷大半,只俘得石堡城吐蕃守軍四百餘人。以數萬人戰死換得四百人俘虜,此等戰績無論放在何朝何代,為主帥者輕則革職查辦,重則打入死牢。但這份軍報送入長安,朝廷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大肆宣講,又封賞了我,你可知為何?」

  李光弼轉過頭來,看向哥舒翰。

  後者繼續說道:「明面上,我為朝廷攻下了石堡城,實際上,我最大的功績,卻是為朝廷削弱了北藩。」

  哥舒翰說完這些話,用左手按壓住微微顫抖的右手,又向李光弼說道:「王都護當年遭受構陷、蒙冤入獄之前,最是器重你我二人,此乃知遇之恩。石堡城一戰,那三千偏軍卻是我能夠為北藩做的唯一之事。至於昔日同僚如何看我,後世史書如何評我,我並不在意。哪怕因為石堡城之戰,使得翰背上些許罵名,又何足道哉。」

  說完,哥舒翰站起身來,離開了牢獄。

  與此同時,驪山。

  華清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布驪山上下。

  眼下正值十月金秋,內侍和宮婢將數千匹染成不同色彩的上好綢緞,展開並環繞住行宮的廊道和樓宇,將整個華清宮包裹在綢羅之中。

  華清池等溫湯升起瀰漫的熱氣,順著綢緞和廊道四處飄去,不被山風所吹散,使得整個華清宮變得猶如九天之上的仙境一般。

  李隆基攜楊玉環,及楊家勛貴同游驪山。

  在飛霞殿中,李隆基見宮中白霧瀰漫,猶如琅嬛仙地,不由嘆道:「楊家郎倒是有心,這溫湯的熱氣居然可以凝結不散,而且隱隱還有香氣,也不知是怎麼做到的?」

  楊釗躬身說道:「稟聖人,華清宮中的溫泉,彼此之間有水道相連,向水道中不斷加入碎冰,經過熱泉時,可以大大增加霧氣的濃度,再用綢緞包裹泉池和甬道,就能做到凝聚霧氣而不消散。取上百種名貴藥草和香料,精煉後承在盤中,再懸空浮於百口泉眼的上方,蒸出藥香便可使得身體避寒強健。」

  李隆基笑道:「好,愛卿心思玲瓏,甚得朕意。」

  楊釗聞言欣喜,躬身退出了大殿。

  楊釗走後不久,楊玉環輕紗薄襦,體態仙姿,走入殿中,對李隆基說道:「三郎,驪山景色宜人,溫泉盪邪去疾,但也莫要誤了囡娘的大事。」

  李隆基先是一愣,接著說道:「禮部正在草擬文書,太府也在安排宗正,等這次回了長安,就將此事宣告天下。」

  楊玉環語氣放緩:「囡娘心氣高,好不容易能看中一人,真是命中注定的福緣。」

  李隆基沉吟片刻,說道:「周鈞出身不佳,杜美人那裡頗有微詞,所幸也無大礙。只是來驪山前,朕原本想將公主府指在恭仁坊中,囡娘死活不願,非要搬到灞川去住。」

  楊玉環:「灞川?」

  仔細想了想,楊玉環也是懂了,笑著說道:「她在灞川住的習慣,而且那裡也頗為熱鬧,自然不願再待在長安坊中。」

  對於頗有主見的萬春公主,李隆基除了疼愛,也是頭疼,一番權衡之後,對楊玉環說道:「也罷,她願意去灞川,便隨她去吧。當初,稼洲、溪洲、榭洲賜給了龐忠和,公主府自然不能墮了氣勢。朕打算將灞川東渭、湖田、郇圻等地,統統封給囡娘。」

  楊玉環點點頭,又問道:「婚期大約定在何時?」

  李隆基:「明年春暖花開,朕選一吉日,再讓禮部循禮而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