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更)

  長安城,金光門外。

  紅毯鋪道,旌旗招展。

  整個長安所有九品以上官員,全都肅穆恭敬的站在了城門兩側,目光好奇的看向前方。

  四匹白色高頭大馬拉著的紅篷馬車,緩緩的停在黃蓋之下。

  一身明黃色蟒袍的李承乾上前,神色鄭重的將身穿紅綠翟衣的文成公主從馬車上接了下來。

  李道宗和祿東贊站在兩側,

  黃蓋之下,皇帝面色欣慰,又複雜的看著出嫁的女兒,哪怕是養女,那也是他的女兒。

  「父皇!」文成公主眼中含淚的微微躬身。

  冷風吹過,帶起一縷青絲。

  大禮在宮中的時候,已經行過了,如今只是稍稍躬身便可。

  「難為你了。」皇帝輕嘆一聲,側身看向一旁。

  張阿難立刻端著托盤上走了上來。

  李承乾拿起金壺,往金盃當中各倒了兩杯,然後親自捧上前。

  李世民自己拿起一杯,然後看著李承乾將另外一杯遞給小心翼翼的文成公主。

  「歲月流年,言情何已!」李世民感慨一聲,說道:「如今離別之際,痛心難抑,然而兩者通好,信使數來,若能知汝所宜,朕心善慰。

  關山廖遠,父皇難以遠足,今日以此酒杯,願汝行做順遂,遇彼良人,他日再歸,血脈相傳。」」

  「兒臣領旨。」文成公主聽著皇帝真心誠意的一番話,眼淚忍不住的要流了下來,但還是強忍著將一杯酒,直接飲盡。

  「國使。」李世民抬頭看向祿東贊。

  「臣在。」祿東贊立刻上前,沉沉躬身。

  「異域路遠,但朕心不舍,骨肉在愛,最是難忘。」皇帝看著祿東贊,面色逐漸的冷了下來:「然關山雖遠,亦有信往來,公主此行吐蕃,不得有絲毫怠慢,否則———.」

  「公主亦是吐蕃王後,是吐蕃最尊貴之人,陛下放心,吐蕃上下禮遇,等同贊普。」祿東贊認真堅定的拱手,此時此刻,他絕對不敢有絲毫遲疑。

  李世民的神色緩和了下來,他點點頭道:「能有使者一月往來一次,讓朕知吾女安善便可。」』

  「喏!」祿東贊頓時把握住了皇帝真正的意思。

  讓文成公主,每月往長安送一封信。

  祿東贊的嘴裡頓時滿是苦澀。

  這樣的一封信,不知道會將多少吐蕃的事情透露給大唐,知己知彼,這樣的道理他還是懂得的。

  但如今在長安城下,他又能說什麽。

  只能先答應下來。

  皇帝輕輕笑笑,目光看向西南方向,淡淡的說道:「卿說贊普情義,朕亦當贊可,吾女善執柔謙,贊普是事葉和,當永以為好。」』

  「大唐吐蕃,永以為好。」祿東贊神色認真的躬身,他這一趟長安之行,也算是領教了大唐的厲害。

  尤其是皇權鬥爭的波雲詭論,甚至到現在,他也看不清楚裡面的玄機。

  或許離開長安之後,能夠清醒一些,

  皇帝微微側身,李承乾躬身,然後上前,舉著金盃,走到祿東贊身前:「國使。

  「殿下!」」祿東贊剛放下的心瞬間緊了起來。

  李承乾眼中銳利深藏,看著一旁內侍將祿東贊酒杯里倒滿酒,他這才淡笑著舉杯道:「此番公主所行,佛像,珍寶,金玉,書櫥,百卷經典,外加各種金玉飾物,各種錦緞墊被,卜經典百種,營造典籍凡三十種,藥方百種,醫著四部,各種糧食一千九百種,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兩千餘人———」」

  不知道為什麽,李承乾每說一樣東西,祿東贊就忍不住的躬腰一分。

  「前後所有諸物,其中甚有違禁之例,但大唐一一允之,如此之下,吐蕃若是有別的心思-」李承乾靠近祿東贊耳邊,冷聲咬牙道:「他日,孤就親自殺到邏些,將皇妹接回大唐,卿記住了嗎?」

  祿東贊猛然一個激靈,拱手道:「喏!』』

  「同飲!」李承乾舉起酒杯,然後將一杯酒,直接飲盡。

  祿東贊不敢怠慢,同樣將金酒飲盡。

  李承乾轉身看向文成公主,想了想,還是將腰間的長劍解下,橫著放在了文成公主的面前,然後輕聲說道:「皇妹,到了吐蕃,不管是什麽人,敢欺負你,

  你就用這把劍斬了他,孤還有父皇,還有整個大唐百萬將士,都是你的後盾。」

  文成公主驚訝的看著眼前的長劍,又看了看一側臉色蒼白的祿東贊,隨即,

  她滿臉笑容的接過來的長劍,然後對著李承乾福身道:「多謝皇兄。」

  「小心。」李承乾輕嘆一聲。

  文成公主再度福身,然後朝著皇帝沉沉的躬身,然後才在皇帝滿眼的淚花中坐上馬車。

  身後鼓樂聲再度響起。

  龐大的車隊緩緩的消失在地平線。

  皇帝這才坐上御,朝皇宮而去。

  李承乾今日難得的騎馬,跟在皇帝的御之後。

  長孫無忌和他並肩齊行。

  「舅舅,外甥有件事情始終不明白。」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問道:「為何父皇始終不同意減少送入吐蕃的糧食種子,若是依照外甥的意思,總要將他們大部分都全部蒸一遍?」

  這一次大唐給文成公主送入吐蕃的嫁妝,即便是李承乾已經砍了一半還好,

  但還是太多了。

  尤其是糧食,工匠他砍下來一多半,而且以學徒居多,大匠很少,但糧食,

  他就連動手腳都很難。

  長孫無忌看了一眼,平靜言辭中帶出毒辣手段的外甥,忍不住的搖搖頭,說道:「有的時候,太子看問題,目光很敏銳,但有的時候,目光也很短淺。」

  「請舅舅賜教。」李承乾拱手,認真的看向長孫無忌。

  「大唐志在四方,不是你父皇,也會是你。」長孫無忌稍微提了一句,說道:「吐蕃,蠻荒之地,路途遙遠不說,便是打下來了,也沒有什麽值得的。

  看突厥和吐谷渾,你父皇打下來後,也一樣是重立個國王或可汗,讓其自己管理,吐蕃也是一樣,如今的情況,就算是打下來了,也沒有多少價值。」

  「所以,父皇是在用吐蕃人來培育土地,種植糧食,等到將來大唐足夠打下來的時候,這些土地和糧食,就正好為大唐所用。」李承乾驚訝的看著長孫無忌,然後又看向前面的御,一臉的佩服。

  「你是太子,你應該知道,如今大唐,人口雖然一年比一年多,但相比於前隋時期,還差的很遠,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考慮。」長孫無忌看向前方,說道:「便是高昌,魏徵,褚遂良,房玄齡他們幾個的意思,都是重立一個高昌王,只有你父皇,以西域利益龐大,不可輕棄,才選擇了駐兵。」

  「是!」李承乾想了起來,當初他臥床養病期間,關於高昌的事情,朝中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討論,最後才選擇了駐兵,將高昌直接納入大唐掌握。

  其實不只是高昌,天下的任何一個地方,大唐的皇帝和群臣們,都想納入治下。

  但如今大唐的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五百萬,而前隋,卻有五千萬的人口,還差的太遠。

  這種時候,肆意擴張並不是一件好事。

  打突厥是因為要穩定邊疆。

  打高昌是因為要絲綢之路。

  打高句麗,就是要掠奪人口。

  吐蕃,打壓削弱他的國勢,怎麽都可以,但是糧食,還是得讓他先幫忙去種。

  只有這樣,等到大唐殺過去的時候,才能有充足的糧食補給。

  這原本是李世民對李治的期望,但可惜,李治什麽都沒有做到。

  如今,這一切落到了李承乾的肩頭。

  承天門下,皇帝微微抬手,御頓時停了下來。

  「太子!」李世民平靜的側身。

  李承乾立刻催馬上前,躬身道:「父皇。」

  皇帝抬頭,看著李承乾,說道:「文成這一路之事,你多關心一些,尤其是吐谷渾高原上的迎親之禮,要讓吐谷渾,党項,羊同,蘇毗,還有其他各國,看到大唐的威嚴,又看到吐蕃的虛弱,但吐蕃真正的弱點,只有大唐能夠掌握。」

  「兒臣領旨。」李承乾肅然拱手。

  「傳旨兵部,鴻臚寺,蘭州刺史府,相關諸事,與太子匯報之後,再稟報於朕。」李世民說完,微微擺手,相關諸人立刻躬身領旨。

  四周眾人,目光驚訝,但又敬服的看著李承乾。

  皇帝對於太子,對於其他的任何一個皇子,從來都沒有這麽放權過。

  然而不少人心中疑問。

  皇帝對太子,就真的這麽放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