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右領軍衛中郎將薛仁貴,鎮守玄武門(第二更)

  第344章 右領軍衛中郎將薛仁貴,鎮守玄武門(第二更)

  太極殿中,一身紫色圓領袍,身材偉長,面色風霜的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跪倒在地,

  群臣左上,蕭璃張開聖旨,高聲道:「..——-高秩厚禮,我屬茂勛,貴德崇讓,用光彝典。

  兵部尚書、英國公,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

  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可特進,參知政事,領門下省事。

  勛如故,並賜帛一千段。

  欽此!」

  李對著丹陛之上的皇帝沉沉叩首道:「臣李,領旨,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

  「愛卿平身吧,日後門下省事,就委託於卿了。」皇帝微微抬手,側身看向蕭璃。

  蕭璃神色溫和的躬身,然後拿起又一封聖旨,遞向李。

  李起身,然後從蕭璃的手中接過聖旨,然後張開了聖旨,高聲道:「昔魏舒人之領袖,以二而解官;劉實邦之宗模,自三公而遜位。

  所以審去就之常分,保始終之令圖,成功退身,盡善盡美。

  太子太傅、申國公高士廉。

  侍中、宋國公蕭璃。

  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朝集,多年辛勞,今允榮歸。

  進登保傅之班,永顯君臣之義。

  特授高士廉為太子太保,蕭璃太子太傅之爵,實封八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

  別遣侍臣,就第詢訪。

  欽此!」

  高士廉,蕭璃兩人神色肅然的走到殿中,然後沉沉叩拜在地:「臣等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神色複雜的看著高士廉和蕭璃,微微抬手道:「平身吧。」

  「謝陛下!」高士廉和蕭璃這才起身,臉上同時綻放出一陣欣喜。

  李承乾站在丹陛三階之上,看著這一幕,眼中依舊平靜。

  高士廉和蕭璃,同時最效忠陛下。

  然而拋開皇帝,兩人又最忠誠於他。

  甚至高士廉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都會為了他之事和陛下爭執。

  至於蕭璃,他是高祖皇帝的老臣,皇帝對他一直都是有些戒心的。

  如今他們兩人致仕,政事堂中,便剩下了長孫無忌,房玄齡,楊師道,李,褚遂良和于志寧六位宰相。

  雖然看起來是少了兩個親近東宮的宰相,但實際上,李是太子左衛率出身,于志寧是太子詹事出身,還有房玄齡。

  李承乾能夠在政事堂掌握的力量已經達到一半,能夠和皇帝掌握的力量相互抗衡。

  當然,如果是面對面硬拼,李承乾必然會輸的一敗塗地。

  但是,這股力量,尤其是房玄齡,李承乾只會在最後的最緊要關頭,才會拿出來。

  到時候,再加上他,就能夠在政事堂形成壓倒性的力量,然後改變天下。

  李承乾嘴角瞬間閃過一絲輕笑。

  皇帝之前,對這一切有所疑惑,其實是因為馬周。

  如今皇帝升楊師道為尚書右僕射,以長孫無忌檢校中書令。

  這樣,中書省正職宰相還在,那麼褚遂良不用動,這樣,馬周這個中書侍郎,自然就沒有參知政事的機會。

  一旦讓馬周進入政事堂,那麼李承乾在政事堂掌握的位次將會超過一半。

  萬一有事,便是皇帝也會日夜不安的。

  畢竟李是降將啊!

  所以,皇帝真正擔心的,是這一次,李承乾在背後暗中操作,試圖推馬周入政事堂。

  這些人正常情況下不會如何。

  關鍵是一旦有事。

  但實際上,李承乾沒有這個想法,馬周其實越晚入政事堂越好。

  因為馬周的身體不是很好,前世兩年前,就做了宰相,但僅僅四年,馬周就因操勞,而得消渴症病逝。如今,馬周的身體還好,在李承乾的提醒下,他也很注意飲食,所以,多活幾年不成問題。

  還有蕭璃,魏徵,高士廉—」

  對於前世因為種種原因病逝的這些老臣,李承乾寧肯他們現在就退出朝堂不再操勞,也要讓他們多活幾年。

  所以,皇帝儘管對李承乾有所懷疑,但是一番調查和試探之後,發現他的確沒有多少動作,也就放心下來。

  李站在群臣左上,再度拿起聖旨,高聲宣讀:「.——-」兵部司馬之職,尚書法從之官,古不輕授,今難其人。

  爾銀青光祿大夫、兵部侍郎崔敦禮,粵自蚤歲,有志事功,自北而南,盡心竭力。

  故授兵部尚書之職,緝熙九法,董正六師,必在具瞻,以宏兼領。

  諸餘如故,欽此。」

  兵部侍郎崔敦禮神色肅穆的上前,沉沉的叩首在地:「臣崔敦禮,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平身吧。」李世民看著崔敦禮,微微點頭,說道:「兵部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日後就勞煩愛卿了。」

  戶部侍郎崔仁師站在隊列之中,神色一時間神色有些黯然。

  崔敦禮如今升任兵部尚書,這意味著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崔仁師再沒有機會進尚書之位了對他而言,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調出地方,任刺史都督。

  但最打擊他的,是崔敦禮如今任兵部尚書,那麼將來一旦崔敦禮任宰相,那麼崔仁師就會被死死的壓在身後。

  不說皇帝,便是長孫無忌,也不會讓博陵崔氏同時出兩個六部尚書,更別說是兩個宰相了。

  所以崔仁師要麼認命,要麼———

  崔仁師目光微不可查的上挑,在李承乾和李治兩兄弟身上掃了一遍之後,迅速回收。

  李治沒有察覺到崔仁師的注視。

  今日是大軍北征歸來之後的賞賜之日。

  文官在正旦之日,便已有所賞賜和任命了。

  今日開始的是武將,首先便是李從兵部尚書升任宰相,同時領門下省事。

  其次是兵部侍郎崔敦禮升任兵部尚書,然後是中書舍人韓瑗升任兵部侍郎,中書舍人杜行升黃門侍郎,新安縣令劉仁軌調任中書舍人,侍御史柳爽升任中書舍人,晉陽縣令李義琰調任給事中,

  秘書丞高智周調任御史中丞··

  次第調動。

  至於武將,李治真正關心的是兩個人。

  左金吾衛中郎將蘇定方調任右屯衛將軍。

  游擊將軍薛仁貴調任右領軍衛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不只是李治,當群臣聽到皇帝對薛仁貴的任命中,有鎮守玄武門幾個人的時候,全部忍不住的看向了薛仁貴。

  白馬銀槍薛仁貴。

  李治平靜的掃了薛仁貴一眼,心中開始暗中琢磨起來。

  蘇定方和東宮的關係密切,甚至他和太子妃還有一定的血緣關聯,而薛仁貴則是完全從遼東戰場上殺出來的。

  但是他和李治的晉王參軍薛元超是同族兄弟的關係。

  現在李治不敢想什麼,但是將來如果真的他有機會,那麼讓薛元超聯繫薛仁貴,突然行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看著一名名文臣武將跪倒在地,他滿意的點點頭。

  他的目光落在丹陛台階之上,李承乾,李治,李象三人肅然站立。

  是的,有李象。

  群臣今日見到李象的時候,也有些說異。

  不過想了想,李象如今是皇太孫,似乎也有資格站立於朝堂之上。

  等到聖旨宣讀完畢,皇帝才看向群臣道:「前番東征,此番北討,眾卿辛勞,軍中將士亦是多煩辛苦,傳旨下去,長安洛陽全部免宵禁五日,以賀大勝!」

  「臣等謝陛下隆恩!」群臣齊齊拱手,然後起身各歸班列。

  李世民轉身看向李承乾,說道:「太子,今年南北平靜,諸事以休養生息為主,軍中士卒該調換調換,該放假放假!」

  「兒臣領旨!」李承乾認真拱手,他知道,皇帝是在告訴他,之前的那些算計可以開始進行了。

  「另外,便是今年科舉之事,準備的如何了?」

  「啟稟父皇,科舉再有五日便停止報名,如今參考人數比往年都要多。」李承乾神色欣喜的拱手,說道:「而且兒臣看其中有不少人才,恭賀父皇。」

  皇帝擺擺手,說道:「沒有什麼好恭喜的,不過是三年來第一次科考罷了,諸事準備的妥當些,到時候錄取也可以多些。」

  「喏!」李承乾,還有唐儉,齊齊拱手。

  「還有,三月十七日,皇太孫的冊封典禮,也要準備的妥當些。」皇帝額外叮矚。

  「是!」李承乾神色肅然起來。

  「好了,今日便到此為止吧,散朝吧。」皇帝微微抬頭。

  殿中群臣齊齊拱手道:「臣等恭送陛下。」

  等到皇帝離開,李承乾這才稍微鬆了口氣,側身看向一側的兒子李象,然後走過去拉著李象的小手,一起朝殿外走去。

  路過李治的時候,李承乾很溫和的點頭。

  李治就這麼看著李承乾和李象一起離開。

  一時間,他的牙齒緊緊的咬住。

  今日,皇帝讓皇太孫李象參加朝會。

  雖然說是站在他的身後,但是李治卻明白,李象在皇位繼承的次序上,還要在他之上。

  除非將來有一日,太子謀反,皇帝才會考慮李治繼位,

  否則,便是太子將來某一日突然得病死了,順刺繼位的,依舊是李象。

  不是他李治。

  正月十九,輕雪飄揚。

  一名身穿青衣的士子來到了吏部。

  負責登記的官員看著青衣士子,一邊登記,一邊感慨的說道:「你來的還算及時,你要是到了明日,還說不定等不等找到人。」

  「不是正月二十截止嗎?」青衣士子有些異的問道。

  「對!」吏部官員點頭,說道:「是這樣沒錯,但是明日開始,就只剩下一人在這裡辦公了,

  明日其他人要前往考場布置。」

  青衣士子頓時恍然。

  「對了,你叫駱賓王,這個姓氏少見啊!」吏部官員看向後面的戶冊,自顧自的念道:「你阿耶是姑青州博昌縣令駱履元,祖父是前右金吾衛長史駱雪莊.——.」

  「是!」駱賓王拳頭一瞬間緊緊的握住,但在瞬間,又鬆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