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李治的恐慌(第三更)

  第339章 李治的恐慌(第三更)

  太極殿中,蕭璃站在群臣左上,拿起下一封詔書,剛要宣讀,看清楚內容的他不由得微微一愣但瞬間,蕭璃就反應過來,繼續宣讀:「.————-周以魯衛之親,夾輔王室。

  漢以間平之寵,來朝京師。

  旁稽舊章,允迪前訓。

  并州牧、右金吾衛大將軍晉王治,邦之偉才,周旋禮樂,佩服儒雅,愛職奉常。

  可遷荊州牧。

  諸勛封如故,欽此!」

  李治站在丹陛一階之上,神色一頓,隨即他下意識的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高座,冕之下看不清面目。

  李治快步朝殿中走去,目光輕輕掠過李承乾。

  李承乾微微搖頭。

  李治調任荊州牧的事情,他也是剛知情。

  甚至就連朝中的宰相,不少人眼中都是異。

  只有長孫無忌,一臉的平靜,

  皇帝將李治調往荊州的事情,只和他商量過。

  李治的心緒,這一刻也平靜了下來。

  太子眼中的異,他也看的很清楚,他是真的不知道這件事。

  不過想想也知道,如果太子早知道這件事情,肯定不會讓他赴任荊州牧。

  天下四大都督府,并州,揚州,荊州,益州。

  李治雖然卸任了并州牧,但調任了荊州牧,可見皇帝對他還是很有感情的。

  李治站立殿中,然後跪倒在地,叩首道:「兒臣領旨,謝父皇隆恩!」

  皇帝坐在御榻上,看著李治,平靜的說道:「從定州回長安,一路上,朕和太子,都將地方治理的心得傳授於你,如此,你到了荊州之後,須少優遊,多理細務,有大事及時上奏,不可遷延。」

  「兒臣領命。」李治再度叩首。

  「朕會調許叔牙為荊州長史,到了荊州之後,輔佐你治理地方,你要好好的信重於他。」皇帝認真的叮囑。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李治再度叩首。

  「平身吧。」李世民輕輕抬手,李治這才站起,歸入班列之中,低眉垂首。

  不自禁之間,李治的嘴角抿起一絲笑意。

  群臣神色平靜的,但是眼角餘光掃過李治的時候,心裡都不由得有些疑惑。

  河北的事情,群臣即便是知道再少的,現在也摸到了一點風聲。

  奇怪,皇帝僅僅是將晉王調任荊州牧。

  這和上個月,李義府弄出來的那副架勢,完全不像啊!

  難道真的是愛子情深。

  就在這個時候,蕭璃已經再度打開聖旨,他的眼底閃過一絲笑意,然後繼續宣讀道:「惟貞觀二十年,歲次丙午,正月辛未朔初一日,皇帝若曰:

  於戲!

  上天叢休,申錫祚胤;孫謀有貽,臨軒體正。

  煌煌上儀,欣欣眾聽:隆我邦本,無疆惟慶。

  璇源浚發,衍慶自靈長。

  聖運隆昌,震鬧顯冊彝。

  今有太子承乾嫡長子象,運日隆昌,基緒煥光,格神明助,福祿無疆。

  宜立為皇太孫。

  所司具禮,以時冊命;見嚴昭報,禮樂成章。

  欽此!」

  李承乾微微一愣,隨即立刻走下丹陛,然後沉沉即首道:「兒臣領旨,即謝父皇隆恩。「

  殿中群臣跟在李承乾的身後,全部跪了下來,然後叩首道:「臣等領旨!」

  李治稍微慢了一步,但很快,他也跪倒在地。

  低著頭,臉色陰沉。

  自古從未聞太子在東宮,而立太孫者。

  但今日,皇帝立了。

  如果說之前,在李治遷任并州牧之前宣布這項詔書,殿中群臣還有些疑惑,還會反對,但是,

  皇帝輕縱了晉王在先,如今明顯是在以皇太孫來安太子的心。

  皇太孫都立了,太子的位置就更別說了。

  群臣當中,即便是再有想法的人,這個時候也徹底的息了自己的念頭。

  李治這個時候也想到了這一點,他的臉色蒼白的可怕。

  皇帝同時也是在用這封詔書,告訴他,對於皇位,他再沒有任何的機會。

  不過很快,李治的心就平靜了下來。

  他還有機會的。

  褚遂良,太子越是會穩定的成為下任天下之主,那麼褚遂良的未來就越不會好。

  當然,即便未來不會太好,但也好過跟著李治一起謀反。

  所以,李治需要好好的逼一逼褚遂良。

  同時還有武才人:

  皇帝如今立李象為皇太孫,說明皇帝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

  如果在皇帝病逝之前,武才人不能有子嗣,那麼她將來的下場·—」

  說到底,她也不過是個才人而已。

  他還有機會!

  李治的心底很慌,但是他腦海中的念頭,卻像一塊無形大石一樣,死死的壓住了心底的恐慌。

  「..—封皇太子嫡次子厥,為恆山郡王———

  殿中群臣,包括李治,這個時候都有些異的抬頭,怎麼是封恆山郡王。

  這有些不對了吧。

  恆山郡王是太子早年的封號,如今怎麼授給了李厥。

  很快,低著頭的李治,眼底就閃過一絲冷笑。

  皇兄啊,皇兄,日後可有你受的。

  長子李象是皇太孫,正常情況下,李象將會以嫡長的身份,繼承李承乾的地位,但是人的成長,未來誰知道會怎樣?

  萬一李象長歪了呢,所以這個時候,李厥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

  一旦李象不適合成為太子,那麼就可以考慮李厥。

  這是太子的父親,如今的皇帝給的名義。

  李治可以肯定,他的皇兄心底也不會反對這一點。

  兄弟制衡,朝局平衡,無非如此而已,

  但是,一旦兄弟相爭,甚至有一人身死,那就是大熱鬧了。

  如果父皇活的再長一些,那麼挑動李象和李厥爭鬥,只要有一起血腥,說不定就有機會廢掉皇兄的太子之位。

  一時間,不知道多少不良的念頭,在李治的心底閃爍。

  只要皇帝還活著,他就永遠有機會,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看著跪在地上的李承乾,點點頭,說道:「象兒為皇太孫,朕打算以長安縣尉楊行表為皇太孫侍讀,另外以戶部巡官崔行功為恆山郡王侍讀。」

  「兒臣領旨!」李承乾立刻即首。

  殿中群臣一時間神色各異。

  長安縣尉楊行表,出身弘農楊氏,但是他和中書令楊師道不是一支,他是弘農楊氏原武房的子弟,而楊師道是觀王房的子弟。

  原武房是東漢太尉楊震的五子楊奉的後裔,而楊師道是楊震長子楊牧的後代。

  觀王楊雄一脈,和楊堅楊廣一脈關係親近,而楊行表一脈則和楊堅楊廣遠一些。

  如果細細算起來,楊行表還要稱呼楊師道一聲叔父。

  但他們這一脈,雖然還是嫡系,但是遷移到了原武,已經不在弘農了。

  也就是說,皇帝以楊行表為皇太孫侍讀,既為太子拉攏了弘農楊氏,但是又和他們拉的不近。

  至於崔行功,吏部尚書唐儉的女婿,博陵崔氏子弟,那就是河北的謀算了。

  長安縣尉楊行表和戶部巡官崔行功,都是七品官,如今都不在太極殿中,而是殿外。

  很快就有人將消息傳了出去。

  兩人即首謝恩。

  皇帝側身看向蕭璃,蕭璃繼續宣讀聖旨:

  :「——以太子率更令來恆為太子少詹事,以都水少監宇文仲方為太子率更令,以為太子中舍人成都縣令竇德玄,以太子典膳令李延壽為太子洗馬———」

  李治跪倒在地上,聽著皇帝的任命,他的心底有些恍然大悟。

  怪不得皇帝會封李象為皇太孫,封李厥為恆山郡王,原來他早就將東宮給搬空了。

  原太子少詹事馬周為中書侍郎,原太子中舍人蕭鈞為洛陽長史。

  原太子洗馬令狐德為秘書少監。

  原太子舍人張大象為戶部侍郎,原太子舍人裴宣機為大理寺少卿,原太子舍人趙弘智為中書舍人。

  東宮這幾年培養出來的人才,全部都被皇帝調空了。

  他們調入朝中各部,的確會有益於太子行政,但他們只要調離了東宮,他們和東宮之間的關係就會疏遠。

  至於其他來恆,宇文仲方,竇德玄,李延壽,他們想要支撐起東宮的力量談何容易。

  起碼得兩到三年的時間。

  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也就到了皇帝再次東征的時候。

  皇帝有足夠的手段,將太子的東宮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另外皇帝還以張行成代替于志寧成為了雍州長史,這何嘗不是在削弱東宮在長安的影響力。

  實際上細細數數,如今太子雖然御前聽政,但實際上東宮在長安城,在中樞,能夠核心爆發的力量少了許多。

  皇帝在無聲無息之間,讓自己變得更加安全。

  好手段啊!

  李治不由得感慨。

  「」..——以太子通事舍人高真行為太子舍人,以太子通事舍人封言道為太子舍人,以侍御史晉王李義府為太子舍人——」

  蕭璃後面一句話剛剛落地,李治就腦中一,忍不住的抬頭。

  什麼,以李義府為太子舍人?

  這算什麼?

  這算什麼?

  李治強行讓自己低頭下來。

  年前,李義府弄出的那些事情,導致劉泊自殺,宇文節被斬首,大半個月裡,不知道滿朝上下,長安百姓,多少流言語的議論他,但是現在,皇帝卻讓李義府任太子舍人。

  也就是說,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太子鋪路。

  哪怕從他季治身上抽血,也在所不惜。

  李治死死的咬著自己嘴唇,連咬出血都沒有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