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命太子御前領政(第三更)

  第312章 命太子御前領政(第三更)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向李,問道:「英國公,這一仗,如果原本預期的話,你覺得最後能帶回多少戰馬?」

  「陛下,差不多兩萬匹戰馬左右!」李很快拱手,說道:「這一次要調動回,突厥,契丹,奚,勒等諸族,所以臣原本打算帶回長安兩萬匹精壯戰馬,還有大量的牛羊。」

  「三萬。」李世民抬頭,面色冰冷的說道:「牛羊也照比例翻,不要有差別,不要讓人看出大唐的目的。」

  「喏!」李肅然拱手。

  李承乾不由得輕嘆一聲,論及老辣,又有幾人能夠超過他的父皇呢。

  李世民收斂神色,看向李承乾,問道:「太子,朕剛才問的是如何動兵,不是說處理戰後的事情,你說,若是你打算如何動兵?」

  「是!」李承乾拱手,說道:「兒臣以為大體分三路,一路從蘭州,涼州,靈州北上,調動回回、拔野古、同羅和仆骨等鐵勒部族,從西部直插薛延陀王庭;一路從雲中都護府出發,調動突厥各部落,從中部直插漠北中央;最後一路從幽州營州出發,調動契丹,奚,鞋等諸族,直插薛延陀東部。」

  「長安也出一路兵,和定州出兵主力,一起殺入薛延陀。」李世民抬頭,開口道:「江夏王!」

  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站出拱手道:「臣在。」

  皇帝淡淡的開口道:「命你率大軍主力,然後發朔、並、汾、箕、嵐、代、忻、蔚、雲九州兵力,出軍漠北。」

  「臣領旨!」李道宗肅然拱手。

  「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

  「臣在!」執失思力站出拱手。

  「你即刻回長安,調右金吾衛將軍田仁會,髮長安兵一萬,從延州北上,調延、廊、坊、石、

  五州兵力北上,出軍漠北。」

  「喏!」

  「右衛將軍薛萬徹,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

  薛萬徹和阿史那社爾立刻站出拱手道:「臣在。」

  「令你二人發涼、靈、原、寧、鹽、慶、勝、夏、銀、綏十州兵力,從西線北山。」

  「喏!」薛萬徹和阿史那社爾拱手領命。

  『營州都督張儉,右千牛衛將軍薛孤吳仁。』

  張儉和薛孤吳仁立刻站出拱手:「臣在!」

  李世民淡淡的點頭,說道:「率營州幽州諸軍,從東線北上,出軍漠北。」

  「喏!」張儉和薛孤吳仁拱手領命。

  「李!」李世民看向李,認真說道:「朕任你為漠北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平滅薛延陀。」

  「臣領旨。」李面色凝重的拱手。

  李世民稍微鬆一口氣,然後說道:「眾卿,此次滅薛延陀,朕要的就一個字,快,用最快的速度,殺入漠北,平掉薛延陀,然後帶大量的戰馬和牛羊歸唐,彌補戰爭消耗。

  同時,也松一松高句麗大戰士卒的緊張——-打薛延陀可比打高句麗容易多了。「

  「呵呵!」群臣忍不住的笑了。

  只有李已經神色肅然,皇帝雖然安排了很多,但依舊有很多東西沒有安排。

  「此戰,損失了太多,就連岑卿都因之病故。」李世民不由得長嘆一聲。

  李承乾,還有殿中群臣,不少人都敏銳的豎起了耳朵。

  李承乾是來到定州之後,才知道岑文本病逝的,惋惜是一回事,但是岑文本出事,就意味著朝中宰相的位置空缺出一個來,這是很關鍵的。

  中書侍郎,參知政事,這個位置是不能空缺的。

  「岑卿病故,但朝中的事情還要繼續。」李世民抬頭,平靜的開口:「中書侍郎褚遂良。」

  褚遂良立刻拱手站出,沉聲道:「臣在!」

  皇帝淡淡的說道:「朕以你為中書侍郎,參知政事。」

  「臣領旨。」褚遂良躬身,然後又跪倒在地,沉沉叩拜。

  中書侍郎是正四品上,而參知政事,是正三品。

  李世民微微抬手,說道:「平身吧。」

  「謝陛下!」褚遂良這才起身,站回班列。

  「傳旨,調太子少詹事馬周為中書侍郎,檢校太子右庶子。」皇帝抬頭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立刻拱手,說道:「兒臣領命。」

  以中書侍郎,檢校太子右庶子,馬周必然將會走褚遂良的道路成為宰相。

  這些年,從岑文本,到褚遂良都是如此,馬周也必然不會例外。

  「傳旨,調太子洗馬令狐德為秘書少監。」

  皇帝的聲音剛剛響起,李承乾就愣了,剛調了他的太子少詹事,就調他的太子洗馬,這算什麼7

  別忘了,他的太子中舍人還空著呢。

  「喏!兒臣領旨。」李承乾只能代為領旨。

  皇帝輕輕笑笑,繼續說道:「傳旨,調太子舍人張大象為戶部侍郎,調太子舍人裴宣機為大理寺少卿,調太子舍人趙弘智為中書舍人。」

  「兒臣領旨!」李承乾這回是真的驚了。

  這些表面上看是在調空他的東宮班底,但實際上,這些人全部都調到了各級重要的位置上。

  甚至不客氣的講,將這一下,李承乾對於朝政的掌握更加深入。

  李世民笑笑,說道:「朕如今身體不是太安,太子便留在御前領政,你監國也有兩年了,朕來親自看看你處理政事的能力。」

  「是!」李承乾立刻沉沉拱手。

  御前領政,就是讓他在皇帝的跟前,代替皇帝來處理政事。

  雖然皇帝就在背後看著,但這無疑是對他個人的極大重視。

  「戶部尚書唐儉為漠北道後軍總管,協助太子為大軍調運足夠的糧草。」李世民微微擺手。

  「臣領旨。」唐儉立刻站出拱手,神色肅然。

  李輕輕低頭,果然一切如同他所料的那樣。

  「好了,退朝吧。」李世民笑著擺手,群臣立刻拱手道:「臣等告退。」

  大殿之中,一張矮几已經放在了殿前門檻之後。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後,面前的桌案上擺放著十幾封奏本。

  李世民站在李承乾的背後,笑著說道:「朕聽人說,太子曾經自誇,說有六部尚書之能,朕如今也不要你什麼六部尚書之能,你只要給朕拿出尚書左右丞的能力就行,讓朕看看你究竟是怎麼處理政事的。」

  尚書左右丞,協助尚書左右僕射處理尚書省的政事,官位在所有正四品之首。

  處理政事的方略,最是能看得出一個人的品行。

  李世民要用李承乾來繼承皇位,那麼他就必須要知道李承乾獨自處理政事的能力。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從細節方面看出來的。

  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在處理政事的時候,也會展現出自己的偏向。

  如果問題不大,那麼能糾正就糾正;如果不能夠糾正,那麼就廢了重立太子。

  李承乾如今身邊沒有其他屬官,只有他一個人,一切最是能夠展現他自己的心思,

  「兒臣領旨。」李承乾微微躬身,然後開始打開奏本,處置了起來。

  他每處理一份公文,張阿難就會將公文處理的內容去念給李世民聽。

  李世民平靜的聽著太子對每一份公文的處置方式,細細的體察李承乾的性格偏向。

  天下事,宗室,世家,寒門,百姓,文臣武將,官員調動,糧草籌備,刑獄訴訟,百工橋樑,

  禮儀封賞,都能夠從這些事情上提現出來。

  最後,李世民心中得出一個結論。

  李承乾行事以穩定宗室為主,同時重視世家官員,但是卻對於犯錯和無能的世家官員下狠手,

  然後又大量提拔寒門官員。

  然後即便是對於寒門官員,他也沒有特別的關照,反而是更多的將他們放到地方,尤其是苦寒的地方去做父母官,進行歷練。

  能夠看的出來,李承乾的心中是有一桿尺的。

  當然,作為太子已經足夠了,但是作為帝王,他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注意到。

  不知道為什麼,李世民的心中有些失望的同時,也忍不住的鬆了口氣。

  等到李承乾處理完眼前的公文,他才將李承乾叫了過來,開始認真的和他講述這裡面的細節。

  「諸事大體就是如此。」李世民看著李承乾,搖搖頭,說道:「承乾,你有一個問題,還是太急,治大國如烹小鮮,輕易改變不得。」

  「是,兒臣謝父皇教誨。」李承乾神色凝重,他諸般行事,已經足夠謹慎細緻了,可是在皇帝的指點下,他依舊有很多方面的問題沒有看到。

  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已經足夠慢了,但實際上還是太急了。

  「好了,慢慢來,用個三五年的時間,來好好的體察天下。」李世民笑著說道:「到時候,朕就可以將天下交給你,自己去享福去了。」

  「兒臣不敢。」李承乾趕緊拱手,說道:「兒臣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向父皇求教,學習。」」

  「慢慢來。」李世民笑著擺擺手,說道:「好了,便是如此吧,你回去好好休息。」

  「喏!」李承乾立刻拱手。

  「對了!」皇帝喊住剛剛走到了殿門口的李承乾,說道:「這一次東宮抽調了太多的人,你回去想想,這些空缺的位置,你想要調誰進來填補。」

  「兒臣嗎?」李承乾驚訝的看著李世民。

  皇帝平靜的點頭道:「是!」

  「喏!」李承乾沉沉躬身,眼神凝重。

  這麼放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