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皇帝密旨:參知政事,便宜行事(第三更)

  第222章 皇帝密旨:參知政事,便宜行事(第三更)

  月移星轉,一夜已經過去。

  承恩殿中,一夜輾轉。

  天色未亮,李承乾便已經坐了起來。

  看著殿外的黑暗,他忍不住的捏著自己的眉心。

  心中翻湧不停。

  李泰要有謀亂,李承乾首先要保證徹底打碎他的陰謀。

  侯君集,張亮,一個都不能放過,

  至於房玄齡,李承乾希望李泰能將房玄齡拉下水,這樣藏的最深的丘行恭就會衝出來。

  是的,丘行恭。

  皇帝因為突然東巡,丘行恭還在閉門自省期間,所以皇帝也就根本沒有帶他去洛陽,更別說是定州了。

  而在長安不領兵,沒有任何軍職,閉門自省的丘行恭,已經逐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丘行恭在看著,皇帝也在看著。

  看著李泰,侯君集,張亮,房玄齡,甚至於李大亮,鄭仁泰,還有李承乾。

  李承乾在李泰謀逆案中所有一切的作為都會被皇帝用放大鏡去審視。

  皇帝是個矛盾的生物。

  他希望他的太子能夠出色的在他不在長安的時候,穩妥的處理好所有的一切事宜,讓他能夠在前線放心的征伐。

  同時他又希望他沒有太多野心,或許說他擁有能隨即剝脫他的太子一切權利的能力和手段。

  甚至即便是他人在軍前,也能夠保證自己一句話,就剝奪掉太子一切的力量。

  這就是皇帝。

  這就是李世民。

  李承乾所有的一切都被皇帝放大了去審視,然後在他東征之前,進行絕對的調整。

  李承乾突然笑了,他的目光看向兩儀殿的方向,腦海中出現了那個坐在龍榻上,面色冷漠的看著一切的皇帝。

  父皇,就讓兒臣給你看看,這一次,兒臣能給你帶來多大的驚喜吧。

  武德殿中,一封密奏已經放在了李承乾面前。

  魏王密會勛國公。

  一夜方歸。

  李承乾長鬆了一口氣,這一步已經踏出,誰也沒有了回頭路。

  李泰見了張亮,張亮今日在工部巡視一圈之後,就出城去了,午後才回來。

  李承乾看向武德殿外,光影西斜。

  現在距離下值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李承乾輕輕轉身,看向了身後的黑金色匣子。

  匣子裡面放的,就是皇帝給他留的密旨。

  在最不得已的時候,才能夠打開的密旨。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突然在殿外響起,長孫祥突然從殿外而入,面色凝重的對著李承乾拱手道:「殿下,剛剛東宮在調入工部的工匠突然回奏,工部這些時日生產的弩弓有異樣調動。」

  李承乾直接抬頭,問道:「什麼異樣調動?」

  「工部這幾日生產出來的,還沒有歸入光祿寺的武庫,將作監兵械庫的所有軍械,全部啟程送往洛陽。」長孫祥面色凝重。

  「有多少?」

  「兩千弩弓,還有一萬支弩箭。」長孫祥拱手,說道:「東西雖然不少,但調動都在工部尚書的權限之內,但臣細細查閱,中書省和尚書省都沒有公文備案,也沒有陛下的聖旨,所以,這一切都是勛國公自作主張之事。」

  「不要讓人查了。」李承乾直接擺手,他深吸一口氣,看向旁邊桌案上的黑金色匣子,輕聲說道:「到了如今,誰也收不住手了。表兄。」

  「臣在!」長孫祥立刻拱手。

  「去請於公和褚公,還有少詹事,以及崇文館學士李延壽過來,就說孤要和他們商議編修《五代史志》的事情。」李承乾看向長孫祥。

  長孫祥有些異,隨即他拱手道:「不用去請房相嗎?」

  「不必!」李承乾擺擺手,說道:「現在還沒有到房相介入的時候,等時機到了,孤會找他的。」

  「是!」長孫祥拱手,然後快速的轉身離開。

  李承乾側身,看向一側的內侍徐安說道:「天黑以後,去請武陽郡公過來。

  元武陽郡公李大亮,左衛大將軍。

  「是!」徐安立刻拱手,然後快步轉身而去。

  李承乾面色凝重起來,一切終於到了要揭開謎底的時候了。

  夕陽西下。

  暮鼓聲起。

  房玄齡伸了伸懶腰,又是一日過去了。

  轉過身,房玄齡看向一側的主事,問道:「太子現在在哪裡?」

  「回司空。」主事立刻拱手,說道:「太子正在和太子少詹事,於侍郎,還有褚侍郎商議編修《五代史志》的事情。」

  「編修《五代史志》?」房玄齡微微一愣,隨即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五代史》其實早已經編修完畢,《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五本。

  不過因為《五代史》只有史,而沒有志,所以,才要開始加《五代史志》進去。

  尤其如今編寫《五代史》的人,多數在東宮。

  房玄齡微微搖頭,嘆聲說道:「為了讓于志寧做宰相,太子也真的是盡力了,走吧,該回去了。」

  房玄齡起身,朝著值房門外走去。

  對於編修《五代史志》的事情,他不再關心,這件事到最後還是要稟奏皇帝。

  皇帝允許了,那麼就意味著皇帝同意在《五代史志》編修結束之後,于志寧可以拜相。

  不過這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

  而且這些事情和房玄齡也沒有多大關係,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黃門侍郎,參知政事而已。

  「房相出宮了?」李承乾手裡握著黑金色盒子,看向一側的長孫祥。

  長孫祥立刻拱手道:「半刻鐘前出宮!」

  李承乾點點頭,目光看向眼前的于志寧,褚遂良和馬周說道:「父皇臨走的時候,給孤留了一封密旨,說是當一切到了不得已的時候,孤可以開啟這封密旨。」

  于志寧,褚遂良和馬周三人相互對視一眼,拱手道:「喏!」

  于志寧是黃門侍郎,褚遂良是中書侍郎,馬周是御史中丞,如果有尚書右丞在,那麼依靠皇帝的聖旨,他們可以決斷長安城中的一切事情,甚至就連房玄齡,他們也可以繞開。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殿外響起,隨即一身紅衣金甲的左衛大將軍李大亮進入殿中。

  李大亮沒有怎麼在意殿中的其他人,直接對著李承乾拱手道:「參見太子殿下。」

  「平身吧。」李承乾點點頭,看著李大亮說道:「郡公,孤叫你來,是因為父皇留有一份密旨,孤也不知道其中的內容是什麼,但父皇說的,是一切到了不得已的時候,孤可以開啟這封密旨,而現在,孤以為到時候了。」

  「是!」李大亮拱手低頭,但他的眉頭卻緊緊皺了起來,怎麼突然冒出一份下的密旨來。

  李大亮的眼角掃過眾人,心中更是疑惑,怎麼不見梁國公。

  「很好。」李承乾看著眾人,然後抬頭道:「李卿,你來宣讀詔書嗎?」

  「喏!」一側的惟帳之後,同樣一身紅衣金甲的李玄嗣站了出來。

  看到李玄嗣,李大亮眼前一驚,不過他也立刻確定了,太子手上的這份密旨是真的。

  李玄嗣原本是禁衛郎將,但是皇帝卻在離京之前,晉升他為禁衛中郎將。

  甚至在禁衛將軍張士貴離京之後,讓他統師整個禁軍,可見信任。

  李玄嗣上前,打開匣子,然後取出裡面的聖旨。

  李承乾站到了下方,然後和其他人一起跪了下來。

  李玄嗣張開聖旨,高聲道:「惟貞觀十七年,歲次癸卯,三月丙辰,朔初一戊申日,皇帝若曰:

  於戲!

  致君惟善,輔德在和,必俟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

  彝倫所屬,元氣是調,乃眷公才,作予良弼。

  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黎陽縣公于志寧,體凝精粹,理暢黃中,學奧全經,詞深大雅。庶宏翼善之功,克濟艱難之運,登庸瑣闊,參政兩闈,宜轟山公之啟,以光說命之求。

  可黃門侍郎,參知政事,輔佐太子監國。

  可便宜行事,決斷長安諸事。

  散官勛封如故。

  欽此!」

  于志寧驚訝的抬頭,看向李玄嗣手裡的聖旨。

  參知政事,便宜行事。

  為何會如此?

  便宜行事,究竟出了什麼樣的事情,才需要他便宜行事。

  梁國公呢?

  他是司空啊!

  為什麼皇帝不以他便宜行事,反而將權力交到了他于志寧的手裡?

  難說到陛下已經不信任梁國公了嗎?

  「於公,接旨吧。」李承乾看了于志寧一眼,然後看向聖旨。

  皇帝雖然是讓于志寧參知政事,便宜行事,但實際上,這一切的權力給到的人是他。

  因為只有他才最清楚整個長安城如今發生了什麼。

  真正決定這一次長安城死多少人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