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和李泰兩人覺得李二決定有些過分,怎麼說李治也是自己六弟,趕忙上前勸阻。閱讀
「父皇,治兒雖有錯但不知死,還望您三思!」
「父皇,饒恕李治一命吧!」
李二強行壓下怒氣,將手中一封書信命人遞到李恪和李泰面前,兩人看後比李二還要生氣,提刀就想斬了李治!
李泰好不容易攔住李恪,扭頭對護衛道:「還不壓下去!」
宮中護衛立刻把李治帶離,關押至宗人府中,朝堂上所有人都傻了,虎毒不食子,李二為何如此驚怒,那封書信上到底寫了什麼?
「退朝!」李二覺得,今日殺的夠了,李治所作所為讓他需要冷靜一下。
「太上皇令,退朝!」
伴隨著宮監的宣召,眾臣起身緩緩離開朝堂,出了大殿腳步加快由走變為跑,此刻的北唐朝堂當真是太可怕了。
唯留李二和李恪李泰父子三人在堂中,「護衛和宮監都退下吧!」
「是,陛下!」
李恪撒潑似的,拉開衣領席地而坐,「這個混帳!」
李二和李泰自然知道他所說是何人,李二又指了指龍案上的第二封信「你們先看看這個吧!」
李泰不解「父皇?」
「承乾留下的,最後一封書信。」
李泰上前接過,信中言道:父皇,兒臣李承乾敬上。四個月之前被御醫診斷兒臣必命不久矣,然而子嗣中少有聰慧之人,兒臣不敢胡亂將皇位傳下。六弟李治,奪位之心日愈嚴重,朝中結黨隱私,不配為我李泰皇室之子孫。
兒臣思來想去,北唐必須有明主坐鎮方可百年無憂,百年之後,兩唐必將在合二為一,故此兒臣了卻殘軀,換您和三弟四弟回京,揚我李唐之威!
兒臣這輩子最後悔之事,就是當初沒有勸解您,善待二弟。承天之能,若為帝,必將是萬民之福,更是我北唐之幸。
兒臣辜負了您的厚望,短短几年時間,大唐變為了北唐,兒臣勵精圖治,奈何造化弄人,大唐崛起勢不可擋。朝中兩派,一為六弟所控,所有謀位之心,卻未有識人之能,不過烏合之眾;反觀另一派,讓兒臣日不能昧夜不能眠,隴西李氏,為我北唐開國之功臣,如今涵蓋荊王李元景在內,共有十王,暗中組成反唐之勢。
北唐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去剷除他們,若不成,請告知二弟,兩唐合一,儘快而為!
李泰把書信交給李恪,後面還有一大堆他都不想看下去了,李承乾雖然得病,卻不會如此突然病死,他是自殺的!
好一個狠招,十王暗中奪權,李承乾還真難以下手,因為隴西李氏可是皇李的宗族,李二在位時曾言,國之棟樑,李承乾沒有任何辦法對他們動手,先是大義,後是宗族施壓。
李承乾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反正自己已經命不久矣,突然病逝,國無儲君,李二聽聞後定會返回長安,李泰和李恪也會相伴而歸。
可惜的是,李承乾沒有想到李治的膽大妄為,蘇氏死了,太子和各位皇子也被暗中下藥,不久於人世。第一封書信,是神網搜集李治對宮中的所作所為。
李治有一點很想李二,那就是色!李承乾病逝不過兩月,便對自己的皇嫂和各位嬪妃動了心思,並派人暗中控制皇宮的宮監侍女對各位皇子下藥,短期內毫無破綻,若是再等一段時間,皇子們定會紛紛暴斃而亡,到那時,李治便可輕鬆登基,無人反對!
李治先對嬪妃動了手,嬪妃少有忠烈者,自然是任君採摘。嬪妃的屈服增加了李治的狂妄自大,沒得到李二返回長安消息的前幾天,就闖入了皇后寢宮,蘇氏剛烈寧死不屈,李治便用了藥,事後以皇子相要挾逼迫蘇氏就範。
聽聞李二歸長安當天,蘇氏便明白,自己必會遭李治暗算,早先是 為了護著孩兒們她才忍辱偷生,如今太上皇歸來,沒有什麼比皇后突然自縊的消息讓人感到驚訝的,蘇氏想通過這種方式傳遞消息,提醒李二去調查李治。
皇后自縊若真是追念先皇,絕不會挑選太上皇回歸之日,蘇氏很聰明,李治也沒想到會是這個樣子,本來李治打算以皇子威脅蘇氏,蘇氏為後很是寬容,自然會忍下,不成想這一死打亂了他全部計劃。
正是因為蘇氏的提醒,如今宮中大小宮女宮監全部置換,之前一批也被看管起來,怕禍及家人,沒人敢透漏李治所作所為。知情不報視為大罪,但是報了要禍及三代,此非玩笑之言,似李治先前作為,宮中女眷都可算作幫凶,更何況宮監們被李治收買,通風報信。
李二的心情很複雜,他沒有想到李治竟會如此喪心病狂,朝堂之上怒火根本壓抑不住,若非當時百官在場,他真會提刀送李治去見李承乾。
但李二除了憤怒之外,也有後悔,因為李治這般作為,像極了早年的他,看原先的太子李建成,不就是後宮盡歸李二,子孫斬盡殺絕?
除了無奈和憤怒之外,更添了一絲害怕,若今後李唐子嗣多為此種,違背綱常,欺世盜名之輩,只怕亡國才是最好的辦法。
李二起了一個不好的開頭,就十分開頭子嗣中有人去效仿,這絕對是不允許的,所以李治必須死,而李治作為也要瞞下,不然真會天下大亂。李承乾的後宮,如今看來,只怕一個人都不能留,陪葬皇陵吧!
如今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擺在李二面前,誰來繼承大統?李承乾的皇子們?亦或是李泰、李恪?皇子們身中毒而不知,只怕還要先尋御醫拔除,而李泰和李恪,只怕北唐之臣並不認可啊!
今日朝堂作為,李二其實殺的很少,只是去向百官展示,他這個太上皇的餘威罷了,儲君不定,遲早會亂!殺盡百官,李二做不到,李承乾做不到,整個北唐,無人可以做到。或許李承乾說的對,兩唐合一才是出路!
如此方可保李氏子孫萬代永昌,福祿永享。
李泰和李恪這會想的最多,他們心中又想要登上那個位置嗎?那是肯定的,但是能做到像李承乾那樣,很難。或許,李承天可以!
此時,父子三人都想到了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