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點亮第一棵科技樹

  李愔微微頷首,望著眼前屋宇連綿、高爐聳立的槍炮局,久久不發一語。Google搜索

  他可以支持柳將槍炮局掌控在手中,自己卻必須遠離這裡了。

  大唐的有識之士多如牛毛,縱然對火器比較陌生,但是研究過漠北之戰過後,誰都看得見火槍、火炮的威力,更能夠預測出將來的戰爭將會因為火器引起巨大的變革。

  變革,意味著動盪,更意味著機會。

  但凡是一個有野心、有述求的人,誰能夠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機會溜走?

  若是他繼續掌管槍炮局,必然招致所有人的抵制與排擠,在這個世家門閥權勢通天,連李二都不得不退避三舍採取綏靖策略的年代裡,李愔也只能避其鋒芒,韜光養晦。

  永遠不要低估歷史上那些個鼎鼎大名的政客們。

  這幫傢伙老謀深算、心狠手辣,或許他們奈何不得李愔,但是絕對會將黑手伸向槍炮局。

  要麼得到它,要麼毀掉它……

  最重要的是,李愔察覺到李二大抵也已經對威力巨大的火器產生了忌憚之心。

  毀掉火器自然不會,李二到底是目光深遠雄才偉略的一代帝王,他清楚火器的威力能夠給大唐帶來怎樣的助力。

  但他也會忌憚火器會動搖他的統治。

  那麼削弱槍炮局,就成為可能……

  然而李愔知道,任何一項發明成就,都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和長久不斷的研發,日積月累精益求精,才能夠由量變發生質變。

  他只能提供火器最原始的發展步驟,點亮第一棵科技樹,但是對於以後,他有心無力,愛莫能助。

  涉及到更精神的化學、物理知識,他這個兩把刀真的不懂啊……

  他明白,對於火器,他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剩下的便是遠遠的站在一旁,默默的關注著它,儘可能的為其保駕護航,使其長久的得到當權者的重視,良好的發展下去。

  直到某一天有一位大牛能夠在他編撰的基礎《物理》《化學》之上,點亮發射底火、自動裝彈、甚至是精確制導炮彈……

  深吸口氣,將所有的思緒都壓制下去。

  李愔吩咐道:「給本王找幾個手藝精巧的工匠,在找來一些竹篾、宣紙、麻繩……」

  柳趕緊幾下,卻又忍不住問:「王爺,您這是製作何物?」

  李愔意氣風發:「扎風箏!」

  柳:「……」

  風箏這種東西,很久之前就有了。

  相傳在春秋之時,墨家祖師爺墨翟便用木頭製作木鳥,三年而成,「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是為風箏之始祖。

  後來墨翟將製作風箏的手藝傳授給了學生公輸班,公輸班改進了風箏的材質,放棄笨重的木頭,改以更輕便的竹子取代。

  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不過後來證明這只是個傳說,不足採信。

  真正有史可證的第一次將風箏利用於軍事,乃是發生於楚漢相爭之時,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

  此後,風箏被當做一種軍械,廣泛利用於戰爭之中,史冊典籍之上,屢見不鮮。

  直至南北朝之時,這種以往珍而重之的軍械,不在拘泥於軍中,逐漸流入民間,成為皇宮、百姓的娛樂項目。

  ……

  聽聞王爺要扎風箏,不少槍炮局中的能工巧匠都放下手裡的活計,一窩蜂的隨著柳跑到外頭院子裡。

  竹篾、紙張都是尋常之物,麻繩也應有盡有,槍炮局中什麼也不缺,很快便在院子裡堆了一堆。

  一個鬍鬚皆白的老工匠站出來,笑道:「扎風箏,老朽在行,王爺您就瞧好吧!」

  李愔忙道:「慢來慢來,這次要扎的風箏與以往不同,稍候片刻,拿紙筆來,本王畫下草圖,爾等照著圖紙操作。」

  所有人都興奮起來。

  誰不知道李愔天資縱橫,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如今既然興致而起,想要扎一個風箏,那必定與以往有所不同。

  大家期待之中,李愔畫就草圖,還真就是草圖,很潦草的那種……不過對於這些個大唐最出類拔萃的工匠來說,只需稍微揣摩,便已知其意。

  那老工匠捧著草圖,有些懵:「這麼大的風箏……能飛?」

  李愔沒法跟他解釋風箏能否飛上天不在於本身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能夠保持風箏的平衡,使之均勻的利用空氣浮力。

  即便是一塊重達幾頓的鐵疙瘩,只要做好平衡,照樣能飛起來……

  只得說道:「能不能飛,做出來不就知道了。」

  「喏!」

  見到李愔這般自信,工匠也都興沖沖的各自分工,有人削竹篾,有人將削好的竹篾用火烤,然後彎曲成需要的形狀,有人裁紙,有人準備漿糊……

  李愔設計的這種風箏很簡單,就是一個後世常見的蜈蚣風箏。

  但是放到現在,卻甚是新奇……

  時下的風箏極為少見,因為製作繁瑣,需要掌握平衡。

  等閒的農夫根本做不出來,而稍微有些手藝的匠人都在官府的管控之下,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放棄本職工作去扎風箏。

  所以,風箏還只是權貴門閥的玩物。

  等閒的風箏,也只是用竹篾製作成燕子、鳥雀、老鷹這等樣式。

  似蜈蚣風箏這等將數十個圓形風箏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長長的看著好似蜈蚣一般的樣式,前所未見。

  不過也只是樣式稀罕,技術到沒有多少難題。

  李愔摸著下巴想了想,覺得有些平常了,便派遣幾個親兵回去城中,尋了一家扎紙店,請來一位扎紙匠人。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