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古往今來,概莫如是

  歷史是一個千依百順的女孩子,可以肆意打扮塗抹……

  李愔記不得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是此刻想起來,卻深表贊同。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念中學的時候,他曾經看過一段歷史。

  獨攬朝政的齊國權臣崔杼,以夫人棠妻為誘餌,設下陰謀,在府中殺害齊莊公,立莊公的弟弟為國君,號齊景公。

  國事安排已畢,崔杼找來史官太史伯說:「前幾天主公調戲我的夫人,被人殺了,為了照顧主公的面子,你一定要寫『先君害病身亡』,懂麼?」

  太史伯聽完崔杼的話,冷冷地回答說:「按照事實寫歷史,這是太史的職責。

  至於主公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明白,我心裡也明白;朝廷內外,人人心裡都明白。讓我顛倒是非說假話,辦不到。」

  一個史官,竟敢跟自己作對?

  崔杼很生氣,他權衡片刻,壓住火氣,試探地問:「你打算怎樣寫,能讓我看看嗎?」

  「據事實錄,有什麼不可以看的,」太史伯說著,從寬大的袖子裡掏出竹簡,伏在几案上刻寫起來。

  崔杼上前一看,只見竹簡之上寫著「周靈王23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

  崔杼頓時大怒,喝道:「混帳東西,竟敢這樣亂寫,滾回去,照我說的去寫,明天一早送來!」

  他恨恨地折斷竹簡,摔到太史伯的腳下。

  太史伯也不爭辯,回到家裡,召來三位弟弟,訣別道:「良史實錄,這是史官的責任,我照實去寫,必遭崔杼毒手。」

  「我死之後,你們三人必為史官,萬不可忘記史官的職責。」

  兄弟三人相顧流淚,紛紛發誓:秉筆直錄,寧可為寫信史而死,也絕不失職貪生。

  翌日,崔杼又派人去找太史伯,命其將竹簡拿來,一看:「夏五月,崔杼弒其君」,居然一字未改!

  崔杼暴跳如雷,將太史伯給殺了。

  史官是世襲的官職,太史伯死後,他的弟弟太史仲繼承了哥哥的職位。崔杼命他重寫,然後拿過新太史所寫竹簡,只見上面寫著:夏五月,崔杼弒君莊公。

  崔杼暴怒,又將崔杼給殺了。

  然後太史叔也不肯罔顧事實……太史伯兄弟三人相繼被崔杼殺死,史官的職位照例落到他們的小弟弟太史季的頭上,照寫不誤。

  雙手沾滿太史血的崔杼,明白單用硬的辦法是辦不到的。

  崔杼問他:「你還不怕被殺頭?」

  仲叔答說:「秉筆直書,是史官人品和道德的崇高體現,史官對後世應負歷史責任!」

  崔杼聽後無可奈何地說:「我也是為了國家才殺這個無道昏君。即使你直書,國人也會諒解我的。」

  便不再追究仲叔死罪。

  仲叔沒被抓去砍頭,在回家路上遇上另一個史官南史氏。

  南史氏對他說:「我擔心你可能與你三位哥哥一樣慘遭不幸,所以我又背著竹簡準備再去接你的班,執筆直書這段歷史。」

  李愔曾經為古人的這種高尚品德正直人格所感動的熱淚盈眶。

  然而在讀過《史記》之後,他的這份信念動搖了……

  按道理來說,鐵骨錚錚的司馬遷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絕不向任何強權屈服,亦不會去粉飾統治者.

  這樣的人寫出來的史書,自然應當客觀公正,否則何以被歷朝歷代奉為圭臬,被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然而,事實絕非如此。

  人非聖賢,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喜惡、立場,皆有私心。

  而每當私心作祟,便難以做到絕對的公正。

  司馬遷的確是個硬骨頭,《史記》之中,從未寫過當權者的好話,而這並非是出於絕對公正,乃是因為個人經歷.

  對當朝統治者有著強烈的怨恨和憤慨,其要求便極其苛刻。相反,由於他的悲劇經歷,難免會對那些與他有著相同的較悲慘經歷的人產生同情甚至共鳴,從而筆下留情。

  反而對成功人士有所不滿,怨氣極大……

  比如,縱觀《史記》,對於項羽以及李廣極盡讚美之能事。

  他用大筆墨描寫項羽死前的悲壯經歷,以此襯托項羽的悲劇色彩,而對項羽的殘暴、屠城、虐殺百姓、活埋秦軍戰俘等等.

  或是不寫,或是一筆帶過。但是一旦項羽做了哪些值得稱道的事情,他就會大書特書。

  李廣也是一樣。

  李廣一輩子沒能封侯,最後自殺,司馬遷對其命運惋惜嗟嘆。

  反而對戰功無數堪稱絕世名將的衛青、霍去病不以為然,戲份還沒有一個連侯爵都非能敕封的李廣重。

  司馬遷筆下之《史記》中李廣的記載,影響了無數的後人。

  王維一首詩《老將行》裡邊有四句說的是李廣: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李廣確實厲害,可你說「衛青不敗由天幸」,這就過分了吧?

  但這就是司馬遷對待成功者的態度。

  秦始皇乃是千古一帝,說一句「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估計無人反駁。

  結果便是《史記》將秦始皇營造成為一個「殘虐的暴君」,對其「車同軌,書同文」一統九州等等曠世功績不予歌頌,極盡詆毀。

  漢高祖劉邦從一個鄉間亭長、中年吊絲,逆襲而為開國君王,毫無疑問乃是歷史之上成功者的典範。然而《史記》之中卻將其營造成一個地痞流氓,一無是處。

  這可能麼?

  誠然,劉邦的一些事跡能夠透露其的確有流氓的本質.

  但是若無更多的優點,憑什麼統領手底下的驕兵悍將,與戰神一般的相遇屢戰屢敗且不崩潰,反而最終逆襲得勝,一統天下?

  沒有人能夠否認司馬遷的偉大,更沒人能否認《史記》之地位,它就是「四史」之首,可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

  然而只要是人,便總有傾向。

  《史記》尚且如此,何況後世那些塗抹粉飾的史書?

  更別說清朝的官修成的明朝的史……你指望他能有什麼好話?

  有可能去還原歷史的真相麼?這跟統治者的人品無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自然是極盡詆毀之能事,

  古往今來,概莫如是。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