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另一個議題
有些東西,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程咬金乃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一,若有什麼要事,怎麼可能不與之商議?
此番當著眾人反對,異常直接的選擇支持李世民,要說沒有貓膩,他人如何能夠相信,但不管怎麼樣,這裡是大唐朝堂。
聽得李世民詢問,程咬金一絲不苟:
「啟稟陛下,臣的想法很簡單,雖然增收商稅之後,我程家酒坊獲得的收益會減少,卻能幫助大唐發展,並無壞處。
其中關鍵在於,臣乃大唐臣子,便有義務為大唐效力。連性命都能拋卻在戰場上,更別說這些錢財了,陛下覺得如何?」
李世民微微點頭,頷首笑道:
「好你個程知節,想不到竟有如此覺悟。」
但程咬金還沒有說完,他依舊看著李世民,侃侃而談,言之不止:
「再者說了,臣經營程家酒坊,也倚仗了朝廷權勢。想必在場的諸位大臣,不會做出此等事情,臣唯有當仁不讓了。
以後有了臣做表率,難道增收別家的商稅,那些尋常商賈還有意見?」
還沒等李世民答話。
群臣已然面面相覷,稍顯凝滯的神情之下,滿是無語和敢怒不敢言。
好你個程老黑!
你自己嫌錢多,怎麼還把我們拉上?
只准你開商鋪,難道咱們還不行了,你交了錢,難道我們還能跑……
偏偏在程咬金表態之後,他們根本無法給李世民提出反對意見。畢竟以程咬金的脾氣,直接暴打他們也不是不可能。
程老黑的脾氣,大家都是知道的,和相熟之人當然無妨,若是遇見了不對付的,亦是不會手下留情,那叫一個兇狠。
正因為有這股匪氣,程咬金才能跟著李世民,一路建功立業至今。
甚至在玄武門事變中,充當先鋒的角色。
李世民恍若不覺,他對這程咬金微笑,隨後看向群臣,意味深長道:
「諸位愛卿方才所言,祖制如何啊?」
剛才匆忙發話的那位,此刻老臉有些漲紅,想要反駁卻不敢開口。
所謂的祖制,原本只是託詞而已。
有人會以大唐社稷為重,但也有人只在乎自身利益。若是朝廷舉措,與他們利益衝突,他們會毫不猶豫站出來反對。
很多事情,說到底便是利益關係。
見眾人皆不應答,李世民眉頭微微皺起,他就這樣看著群臣無言。
這氣氛變得沉重。
長孫無忌便是出來勸和:
「啟稟陛下,臣以為增收商稅固然可行,但是改制絕不可操之過急。此事務必循序漸進,如此一來,於天下自有進益。」
方才之事,本就是眾人覺得衝突太大,才不甘心遵從李世民之命。眼見此事鬧得有些尷尬,已經不知道如何應對。
既然長孫無忌給出台階,他們立馬順著道:
「右僕射所言有理,臣等並非反對陛下改制,只是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了。」
李世民的神色似乎和緩了些:
「原來如此,諸位愛卿考慮不無道理。
但是循序漸進也有循序漸進的辦法,不知諸位有何提議,儘管直言無妨。」
長孫無忌早有準備,他直接拱手:
「啟稟陛下,臣以為放開商業限制,可從長安城開始試行。分別是暫時開放夜市,在西市坊等地不加宵禁,供商賈往來。
另外增收商稅,可以宿國公為標榜,使得長安商賈盡皆遵法而行。」
好傢夥,這波一看就是有備而來。
可群臣能怎麼辦?
長孫無忌說得好聽,但試點便在長安城,與在場不少人都息息相關。
他們沒有和程咬金一般,直接開設商鋪,卻用自身的人情關係,為他人提供幫助,利益交換之後,小錢錢自然上門。
若是增加商稅,他們獲利必定減少。
這種事情發生,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高興,偏偏他們沒有更好理由。
從天下變到長安城,乃是極大的讓步了。
他們總不能直接硬頂李世民,可能受天下悠悠之口的影響,李世民不會直接對他們下手,但對付他們的辦法不止這個。
哪怕指使程咬金,藉口衝突展開鬥毆,他們這些讀書人豈是其對手?
不管怎麼想,都是血虧。
「長孫愛卿講的有幾分道理,不知其他諸位愛卿,可有何異議提醒?」
李世民樂呵呵的問道。
眾人只好硬著頭皮:
「陛下聖明!」
此事便算敲定,縱然有些許頑固分子,依舊看不清此刻情況,也無礙大勢。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
因為李世民要做的,可不只是商制改革,還有壓軸大戲未曾登場。
其實群臣已經鬆了口氣,雖然他們得虧不少錢,卻不至於傷筋動骨。但他們還是小覷了李世民,房玄齡竟然再度上前:
「啟稟陛下,臣還是一事啟奏!」
「哦,房愛卿還有何事?」
李世民故作驚訝問道。
眾大臣卻是倒吸一口涼氣,今日房玄齡來者不善啊,他究竟要幹什麼?
哪怕身旁的灼熱目光顯而易見,房玄齡依舊視若無物,他可是李世民的親信,唯有李世民存在且強大,他才能高枕無憂。
很快,房玄齡又說出今日另一個議題:
「臣聽方才諸位大臣所言,祖制確實不好違背,商稅乃是無奈之舉,但有一事雖有祖制,如今卻與祖制截然不同。」
眾人都是好奇,李世民問道:
「房愛卿直言吧!」
房玄齡朗聲說道:
「那便是鹽鐵官營之制,自漢朝伊始,便以此舉鞏固天下大業。而今大唐建立不久,鹽業多為私人所有,並非利國之舉啊。」
這一瞬間,不少人瞠目結舌。
他們是真的沒有想到,房玄齡的殺招,竟然是落在這鹽業上面。
如果說商制改革只是皮外傷的話,這鹽業之事,卻能讓某些人傷筋動骨。使得群臣心中一沉,臉色也是不太好看。
要知道現在的鹽業,大部分被世家掌控。而朝堂之上的大臣,自然有人與世家牽扯不清,其中就包括了利益糾葛。
動了世家的鹽業,這些人當然不好受。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
「原來是鹽業,這確實與祖制不同,但如今要收歸官營,恐怕並不容易吧!」
在此刻,李世民給了眾人一線希望。
無論房玄齡提出什麼,只要李世民不答應,那這件事就不可能實施。
立刻有大臣喊道:
「陛下憂慮極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