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九月季秋。記住本站域名
正式登基三日之後,李承乾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早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身龍紋便服,李承乾高高在上的坐在龍椅上,打著哈欠一臉慵懶之色,看起來像是還沒睡醒。
侯架在側的朴二郎暗自清了清嗓子,洪聲道:「眾卿平身。」
群臣起身,李承乾隨意掃視一眼,而後輕聲道:「宣旨。」
一個小太監端著托盤上前,楠木盤上放著數道聖旨,朴二郎拿起一封,展開道:「原靈州政務監周方何在?」
排在文官隊尾,靠近殿門口的周方心神一緊,站出道:「臣在。」
「周方聰慧賢明,於靈州數年上下皆所得,才幹卓然可委重任,故入秘書監,出任秘書中丞。」
秘書中丞,從一品,天子近臣,這也算是一朝鯉魚躍龍門了。
周方心跳的厲害,牙關微微發顫道:「臣周方,謝主隆恩。」
「原靈州政務副監高聖智何在?」
「臣在。」
「高聖智材優幹濟綽有餘裕,入政務司,出任政務卿。」
政務司隸屬內閣,是內閣與各部之間的橋樑,負責協助內閣處理政事。
這是個要害部門,政務卿品級雖然只是正四品,但卻屬於典型的官小權大。
按照目前的潛規則,政務卿一職是用來培養重點人才的。
在這位置上磨練幾年,只要這期間不犯什麼大錯誤,那便可調任各部擔當主官,熬幾年資歷之後定可入閣。
高聖智如今不到而立之年,以他的年齡,這以後首輔一職,也不是不可能。
剎那間,許多人羨慕的看向了他,周方更是毫不掩蓋嫉妒之色。
「臣高聖智,謝吾皇隆恩。」
高聖智這時候也保持不了淡定了,站回隊列之後,兩條腿便控制不住的抖了起來。
「原靈州軍情司於德林,入樞密院軍情部,任軍情大夫一職。」
「原靈州憲兵司王安石,入樞密院治軍司,任治軍大夫一職。」
「原靈州巡防司盧伯友,入都尉司,任都尉少卿一職。」
嘶…
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響起,許多人偷偷望向了李道宗。
於德林和王安石則滿眼羨慕的看向了盧伯友。
他們兩人雖說也受到了重用,但不論是軍情大夫還是治軍大夫,都是副職,估計不熬幾年資歷,是沒轉正的希望的。
而都尉少卿,乃是都尉司主官,品級從一品,統轄天下巡防營,這是妥妥的重臣高官。
烏鴉變鳳凰…
盧伯友這次算是一飛沖天了。
李道宗低著頭面無表情,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朴二郎接著道:「原,靈州鎮撫司指揮使萬朝均,副指揮使解川何在?」
「臣在。」兩人齊齊站出。
「鎮撫司自即日起分為南北二司,位同各部秩比尚書,解川出任南鎮撫司指揮使,萬朝均出任北鎮撫司指揮使。」
「臣等遵旨。」
拆分鎮撫司,李承乾早已透露過,解川和萬朝均倒是沒有太過激動。
以後,北鎮撫司負責偵緝不法刺探情報,而南鎮撫司,則專門負責審驗北鎮撫司。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南北兩司肯定會成為死對頭。
謝完恩站回隊列中後,解川和萬朝均默契的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該安置的都安置完了,下面那就該辦正經事了。
李承乾斂去慵懶之色,正襟危坐道:「朝廷借鑑靈州,推行新政也兩三年了,從大體上看,各方面還是不錯的,但靈州的一些東西,也不是完全就是對的。」
「朕當初在靈州推行新的官職體系,是有著獨特的原因,是沒辦法之下想出的權宜之計。」
「這套體系與現有的九品制是有衝突的,與軍中的勳爵體系也是不相融的,故,朕準備廢除新官制以及軍銜制,全面改復舊制。」
群臣懵了,紛紛看向了最前方的內閣五人。
他們以為皇帝肯定是和內閣先商議過得了,但其實,房玄齡幾人也是啥都不知道。
原先的官職體系為九品制,每品又有正從上下之後,一共有三十六級。
九品制從晉發展到唐,歷經數百年,各種制度早已無比完善。
在推行新政時,關於借鑑靈州官制一事,房玄齡是不贊成的,但李世民卻覺得靈州這套體系很新穎,所以也照貓畫虎搞出了一套新官制。
推行這套新官制期間,那也是鬧出了不少事情,歷經兩三年,現在好不容易都捋順了,李承乾又突然間要廢除…
國家大事又不是過家家,豈能朝令夕改,雖然這套官制體系的確挺雞肋,也的確搞得很麻煩,但也不能說取笑就取消啊。
「陛下。」房玄齡站出道:「新官制雖然的確有點問題,但已經推行數年,下面的官員早已習慣,突然說取消就取消,這怕是會引起許多麻煩,墾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芩文本和侯君集也附和道。
李承乾看了眼王矽和魏徵,而後也不說什麼,衝著朴二郎甩了甩手。
「奉承天運,帝命曰:推新去陳,順天明道,秦因商君之變而一統四海,我大唐推行新政歷年……」
「不合時宜者,當改之,於情不同者,當變之,故即日起廢除新官軍制,復為原制也,告諸臣工知曉,欽此!」
朴二郎合上了聖旨,芩文本的臉色很不好看。
這等軍國大事,李承乾即未事先與內閣商議,也未徵詢內閣意見,竟然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宣旨了。
這置內閣於何地?
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此等大事,理應先與內閣商議,陛下如今……」
「芩大人!」李承乾開口打斷道:「內閣是協助朕理政的,不是教朕怎麼做事的,芩大人可莫本末倒置。」
自從李淵遇刺開始,大事小情便接連不斷,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李承乾,都是焦頭爛額。
對於政務,他們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顧不上的,所以慢慢的,內閣開始挑起了大梁。
在這小半年的時間裡,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內閣處理的,有沒有皇帝,好似也不重要了。
這不是個好兆頭。
內閣制的最大弊端,就是臣權容易壓制住君權,後世大明朝就是個典型例子。
現在若是不抓緊打壓打壓內閣,怕是慢慢的內閣就能跟他分庭抗禮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