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天下英才入我瓮
狄仁傑在聽了刑部尚書的擔憂後,不禁微微一笑。ඏ🍧 ☺👮
然後他說道:「尚書大人難道忘了內朝的賈侍中?亦忘了王侍郎、還有房侍郎幾位?他們可都是我儒家子弟啊!」
聽到狄仁傑的話,刑部尚書的眼睛頓時一亮。
狄仁傑說的這幾位,分別是賈詡、房玄齡、王學林這幾人。
他們都是中樞重臣,也是法家門徒!
若是有他們相助,豈會弱了那儒家的那些人?
誰不知道當今賈侍中可是陛下的心腹重臣,恩榮無兩!
「好,我這便親自去拜訪賈侍中,你再去聯絡其他的一些我法家大賢!」
刑部尚書毫不猶豫地說道。
此後,兩人又商議了一番後,狄仁傑這才離去。
次日之後,刑部尚書便去聯繫了賈詡、房玄齡以及朝中的一些法家門徒們,謀劃論道一事。
支持自家門派的學術思想,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因此賈詡很乾脆地便答應了,朝中其他法家門徒們也紛紛聲援。
一時之間,法家的聲勢大振。
原先每年的論道都是民間的法家門徒們互相爭論,今年卻是真正的大佬們都下場了。
但是李承道對此卻依舊處於觀望態度,遲遲沒有回答。
幾日後,鑑於天子遲遲沒有回覆,儒法兩家的門徒難免就爭執起來了。
這個說儒家思想好,那個說法家思想好吵得不可開交,到最後就連前去勸架的長安府府正樂徐也被牽扯進去了。
是的,樂徐亦是儒家子弟。
隨後,大理寺新任卿正一瞧情況不對:好啊,難道就只有你們儒門子弟有勢力?
這位大理寺卿二話不說,就帶著大理寺的人馬去給法家子弟站腳助威。
還別說,長安府作為負責梁都治安的府衙,相比較大理寺還真矮了一頭。
可當御史監亦出面偏袒儒家子弟時,大理寺的氣勢難免就被阻遏了。
沒辦法,御史監的地位太特殊,別說大理寺,就是大理寺背後的靠山、刑部本署,也得罪不。
他們畢竟是言官嘛。
御史監的那些言官,非但一個個都擁有「言論無罪」的特殊權力,而且非常擅長罵戰。
兩方人吵到最後隔空對罵起來,除了狄仁傑這種年輕的法家子弟還能招架以外,其餘法家子弟,還真招架不住。
事實上,在儒法兩家爭執的時候,像墨家、名家等等,也有發出自己的聲音。
不過他們的勢眾相對於儒法兩家來說太小了,也就墨家還算有些勢力。
畢竟當今冶造局內貫徹的就是墨工思想。
而其餘各家,則完全被儒法之爭給壓了下去。
看著這些平日裡溫文爾雅的念書人,此時竟站在大街上爭吵怒罵,長安的百姓都感覺很有意思,紛紛在旁圍觀。
幾日後,禁衛統領馮立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他帶著一幫宮中禁衛,將這些擾亂長安治安的儒法子弟通通抓起來關到仲裁院的監牢。
本來應該抓到長安府、大理寺、刑部的,但奈何此次情況特殊,只能收監仲裁院。
遺憾的是,文人似乎骨頭都硬,或者說他們並不認為天子李承道會因為他們彼此學術派之間的矛盾而問罪他。
因此,雖然雙方都被禁衛軍抓了很多人,但雙方的氣勢卻絲毫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幾日中,甚至有不少長安府、大理寺、刑部、吏部的官員被禁衛軍緝拿。
這些都成為大梁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一件趣事。
見無法遏制事態,禁衛軍統領馮立入宮面見天子,對後者說道:
「陛下,臣以為這件事需要早做論斷,您若是再不出面,恐事態無法控制。」
對此,李承道笑而不語。
說實話,他並不是沒有看到這些日子在長安城內的混亂,但他並沒有出手干涉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場在他看來只是鬧劇的混亂,牽動了天下諸子百家學術的心。
這件事鬧得越大越好,這也稱得上是文壇盛世嘛!
「禁衛軍抓的那些人,口頭警告後就放了吧,再等等。」
李承道笑著說道。
馮立猜不到這位陛下究竟還要等什麼。
但既然陛下下令釋放,那他就只能照辦。
於是乎當日下午,馮立就下令釋放了儒法兩家的門徒。
當時,聞訊而來的儒法兩家門徒,像迎接英雄一樣,將那些被抓到仲裁院同伴迎了回去,看得馮立大搖其頭。
當然,這兩家子弟在離開前,仍不可避免地在仲裁院前又吵了一通。
又大概過了半個月左右,全國各地的文人,紛紛趕到長安。
或為宣揚自己的思想,或為長安同學派的人站腳助威。
這使得長安變得更加喧鬧,街道、茶館、酒肆,這些地方准能看到不同學派的人在相互辯論、爭吵,爭地面紅耳赤。
別說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
事實上,這些文人在無法說服對方、或者被對方激怒的時候,他們也會動手。
當然了,他們彼此都絕對不會承認這是鬥毆,而是講道理。
不得不說,這是繼開通各國貿易、外域人和其他國家商人大量進入大唐之後,長安近些年來治安情況最差的一次。
以至於到後來就連禁衛軍都被驚動,紛紛派駐到長安的大街小巷。
——免得那些文人在相互扭打時不分輕重,出現人命官司。
「差不多火候了」
在得知禁衛軍以及仲裁院的稟報後,李承道暗暗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