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東宮舊臣王珪
徵兵之事,在滎陽鄭氏的大力協助下,已經進入到了正軌。✌😳 ➅➈ѕ𝓱𝔲乂.𝔠𝓞𝐦 ☟🐠
短短數日時間,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因為開出的餉銀較高,再加上又是打著李承道太孫的名義募兵。
所以滎陽甚至周邊州郡的青壯年,都跑來開封應招。
這一天,李承道去募兵處轉了一圈之後,便回到了軍營。
「殿下,末將有一事向你稟報。」進入營帳的正是馮立。
「馮將軍坐下說話。」待馮立坐下之後,李承道笑問道:「馮將軍有何事?」
馮立頓了頓,組織了一下措詞,道:
「殿下,是這樣的。末將私下裡聯繫上了王珪,將他帶來了滎陽,協助殿下處理後方。
現在王珪已經到了開封,懇請殿下見他一見。」
說完之後,馮立十分緊張的看著李承道。
心中很是忐忑,生怕李承道會拒絕。
李承道聞言,眼睛瞬間瞪大,心中一陣狂喜。
王珪是誰?
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將王珪派遣到李建成身邊,擔任參軍,作為太子舍人。
可以說,深受李淵和李建成兩人的器重。
在太子府的地位,還要在馮立、魏徵之上。
這些年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爭鬥越來越激烈。
王珪曾出謀劃策,收羅群臣到李建成麾下,與李世民對抗。
然而,去年李建成麾下的臣屬楊文干造反,最後被李世民討平。
王珪也因此受到了牽連。
李淵認為他作為太子舍人,作為東宮參軍,沒有規勸太子,導致兄弟失和。
最後將其流放。
後世有人談到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常常感慨,若是王珪當時在長安的話,可能就不是李世民發動兵變,而是李建成主動出擊了。
後來李世民登基之後,為了表示自己寬宏大量,心胸寬廣,特意將王珪召回長安。
王珪也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成功從一個流放之人做到了宰相。
被譽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如今馮立將這樣一個能人請來了滎陽,李承道怎能不喜?
「見,王大人如此有才學之人,怎能不見?
馮將軍,速速將王大人請來。」
馮立見李承道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如此激動,心中一塊石頭頓時落了下來。
無比興奮的說道:「諾!」
說完,便匆忙跑出營帳。
沒多久,便帶了一位青衫儒士進來。
這青衫儒士,已經年過半百,將近花甲。
但身上自有一股讀書人的氣質。
往那一站,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見到李承道之後,他作揖到底,「草民王珪,參見太孫殿下。」
李承道連忙起身,親自將王珪扶起身來。
「王大人快快請起。」
見李承道如此客氣,王珪心中無比欣慰。
入席坐下之後,感慨道:
「一年未見,殿下竟然成長了這麼多。
→
馮將軍與老夫說了殿下從東宮殺出長安的事跡。
老夫聽後,只感覺膽戰心驚,同時亦對殿下的勇武和果決狠辣感到由衷的欽佩。」
兩人互相寒暄之後,李承道正襟危色道:
「王大人,孤現在身邊急缺人手。
希望王大人能夠重回東宮,擔任太孫舍人。
協助孤管理後方。」
李承道如此禮賢下士,再加上王珪本來就與東宮有感情。
雖然他被流放出去,但那也是受到了李淵的遷怒。
太子李建成對他還是極為信賴和器重。
只可惜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之間的鬥爭,讓李淵暴怒。
一怒之下,將怒火全都發泄到王珪身上,從而將他流放出去。
現在李承道成了東宮之主,為皇太孫。
他自然希望能夠重回東宮。
當下趕緊起身,道:「感謝太孫殿下的信任,王珪敢不效死命乎?」
兩人君臣對望,皆哈哈大小起來。
一旁的粗人馮立,也笑的十分開心。
再次回歸東宮,從曾經的太子舍人,成為如今太孫舍人的王珪問道:「不知殿下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承道說道:「前往幽州!」
「什麼?」
王珪一下子完全愣住了,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殿下要去幽州?!」
王珪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假借李淵之名下達的聖旨,於是急急勸道:「殿下,幽州絕非善地,不能去啊!
且不說幽州地處邊關,時常遭受突厥蠻夷擄掠之禍。
就說那幽州守將王君廊,乃早年跟隨秦王南征北戰的悍將,是秦王的嫡繫心腹。
相反滎陽鄭氏乃殿下母族,有鄭氏相助,殿下能迅速在滎陽紮根壯大。
殿下萬萬不可放棄滎陽,而前往幽州啊。」
王珪生怕李承道年齡小,不知道滎陽和幽州的天差地別,苦口婆心的勸說。
李承道對於王珪這種反應,很是滿意。
面帶笑容道:「王大人你說的這些孤都明白,但這是聖旨,所以幽州孤不得不去。」
「聖旨?」王珪滿臉不可置信的說道:「陛下既然冊封殿下為皇太孫,又豈會下達這種聖旨?」
說著說著,他似乎想起了什麼,猛地瞪大了雙眼。
「秦王!是秦王傳的假詔?
是了,秦王既然敢發動兵變,就一定有把握掌控皇城。
而今陛下想來便在秦王的控制當中。
他要假借陛下的名義,下達一封聖旨也是輕而易舉。
畢竟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殿下在滎陽紮根發展。」
李承道輕輕鼓掌,對王珪越來越滿意了。
僅僅只是通過一封聖旨,他就能推算到聖旨背後的東西。
甚至還斷定這封聖旨是李世民的假詔。
這樣的能力,難怪能做到宰相,難怪能成為唐初四大名相,在史書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