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多線用兵

  長安城這段時間,屢屢有兵馬調動。【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以為都是在為攻打南詔而準備。

  後面發現一隊隊的兵馬的去向完全不同,大家才意識到了情況似乎不對勁。

  「大郎,吐蕃國現在老老實實的,你去安排人馬對付他們幹什麼?就吐蕃國的那些領土,我們就是攻打下來了也沒有什麼意義啊?」

  鄭觀音作為皇太后,雖然很多時候都是不會幹涉朝政,但是並不表示她不關心朝政。

  「阿娘,您說的有道理,占據吐蕃國,從經濟上來說,確實比較難看到直接的效果。

  但是我們要反過來想,因為吐蕃國的存在,因為吐蕃國未來可能給大唐帶來的傷害,我們會損失什麼?

  一些商家去青海城附近發展的時候,是不是會有很多的顧慮?是不是會影響青海城附近的經濟發展?

  那邊如今是我大唐精鹽最大的生產地點,這裡面蘊含了巨大的利益,吐蕃國看了肯定會眼紅。

  朕有信心自己在位的時候,讓吐蕃國沒有辦法占據我們大唐的便宜。

  但是子孫後代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所以朕不能把問題留給子孫後代,要在朕的手中把這些問題都給解決了。」

  李承宗倒也不是非得跟鄭觀音爭執什麼,而是想要讓自己娘親能夠理解自己的做法。

  畢竟,鄭觀音會有這個困惑,就代表著其他一些人也是有類似的問題的。

  既然如此,那就乾脆好好的檢討一下。

  「可是我聽說吐蕃國那邊的情況跟其他地方都不同,我們大唐的將士進入了吐蕃國之後,水土不服的情況非常的嚴重。

  很多人直接就變得渾身無力,不僅沒有辦法作戰,甚至連性命都有危險。

  有人說這是因為吐蕃國有天神的保佑。」

  鄭觀音的這個說法,也算是很多臣武將擔心的一點。

  耗費財力物力,結果卻是打不贏,這個結果絕對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阿娘您對吐蕃國的情況還是挺了解的嘛。這個事情朕也是知道的。

  確實,就像您說的一樣,許多唐人去到了吐蕃國之後,都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越是身體強壯的人,這方面的影響越是明顯。

  渭水書院醫學院和物理學院如今正在針對這個問題展開聯合研究。

  從目前還沒有公布的研究結果來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種高原反應。

  通過渭水周刊和大唐報上的一些內容,我們已經有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四周是有空氣的。

  而人體呼吸的時候是需要消耗掉空氣之中的氧氣的。

  根據渭水書院的研究,在高原上面,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要明顯的低於平原。

  一直生活在那裡的人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生活在平原的人去到這些地方之後,就會出現不適。

  阿娘您剛說的那些問題,其實就是這種不適的反應,渭水書院內部把它叫做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雖然會對大軍出征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高原反應並不是不可以緩解的。

  一方面,服用一些藥物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高原反應,另外一方面,提前讓將士們在高原上進行適應性的生活,也能大大的緩解高原反應。

  基本上,經過了適應性訓練之後,只會有非常少部分的將士還是沒有辦法適應高原上的生活。

  這麼一來,吐蕃國賴以生存的屏障,對我們大唐來說就不存在了。

  結合我們新式火器,滅掉吐蕃國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

  李承宗很是認真的給鄭觀音解釋了一下吐蕃國相關的事情。

  反正這方面的內容在將來的大唐報和渭水周刊上面也都是會發表的。

  「當真如此?」

  雖然李承宗說的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鄭觀音卻是覺得接受起來有點困難。

  「那是自然!阿娘,您什麼時候看過朕打沒有準備的仗?」

  「可是哪怕是順利的把吐蕃國給征服了,我們想要統治這片荒無人煙的區域,也是很困難的。」

  鄭觀音又提到了另外的一個困難。

  千百年來,中原王朝的疆域沒有非常大幅度的進一步擴張,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四周的領土有點沒有價值。

  至少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阿娘您說的問題,固然是存在的。不過,通過推進道教和佛教在高原上的傳播,再通過商業和移民手段的配合。

  另外再讓捕奴隊好好的活動一番,吐蕃國的統治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

  除此之外,通過吐蕃國,我們可以很容易的進入到天竺。

  跟吐蕃國不同,天竺的價值可就高很多了。

  不管是發展商業貿易,還是進一步的占領天竺的領土,都是值得期待的。」

  李承宗這麼一說,鄭觀音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不過,想到大唐西域還有不少的番邦屬國,她心中仍然有不少的擔憂。

  「大郎,南詔國你已經安排薛萬徹出兵了,吐蕃國你也讓馮立去對付他們。

  我聽說你也準備在西域用兵,要在西域設立西域道?」

  中原王朝對於西域的征服行動,那是持續了上千年的事情。

  來來回回的,有成功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

  西域的情況很複雜,這基本上是大家公認的。

  「阿娘,絲綢之路的重要性,西域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對於征服西域,朝中上下的目標是一致的。

  以前,也存在西域征服之後統治困難的問題,很多百姓不願意去西域。

  其實大家對於西域的認知也是非常貴乏的。

  通過渭水書院的研究,西域的有些地方,其實水土非常的肥沃,很是適合種植一些農作物。

  像是棉花,如今每年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占據了大量的耕地。

  而西域有些地方是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的,朕準備將來在西域大規模的推廣棉花的種植。

  除此之外,西域還有一些水果也是長得非常好,如今長安城裡頭已經開始出現了水果罐頭。

  這個產業在西域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將來大唐的鐵路能夠一直修建到肅州,然後再在肅州修建水泥道路進入到西域,朝廷對於西域的掌控能力,必定是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局面之中。」

  既然說開了,李承宗就準備好好的跟鄭觀音聊一聊。

  省的她總是擔心。

  接下來,母子兩個就相關的問題聊了一下午。

  鄭觀音心中的疑問也總算是釋放了不少。

  「近衛君,大唐如今四處用兵,你覺得我們倭國有沒有可能借著這個機會,減少大唐對我們的影響力?」

  這幾年,由於大量的大唐商家出現在倭國。

  如今難波津那邊已經有超過一萬人唐人長期生活在那邊。

  有些是直接在當地組織船隊捕魚,有些是在當地販賣大唐的商品,有些是在當地收購倭國的土特產。

  更有一些直接就去到當地,做當地唐人和倭國人的衣食住行的生意。

  一些大的商隊,都是有自己的護衛力量的。

  雖然大唐官方沒有直接出面,但是情報調查局卻是把一些商隊組織了起來。

  在難波津那邊有將近一千人的武裝護衛是隨時都可以聽命行事的。

  這些情況,倭國人自然不可能什麼都不知道。

  但是大唐那麼強大,唐人在倭國又還算是守規矩,他們就算是有意見,也不敢輕易的提出來。

  作為倭國遣唐使使臣,蘇我人見對於這種情況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

  一直以來,他也都在觀察,看看能不能找到機會,扭轉這樣子的不利局面。

  倭國人總是餵不飽的。

  一旦有機會,總是想要反咬一口。

  「蘇我使臣,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從歷史上來看,中原王朝剛剛成立的前面幾十年,都是處於高速發展的時候。

  這個時候,他們的內部往往比較穩定,經濟發展比較快,軍事力量也是處於高峰狀態。

  這種情況下,任何的挑釁都容易招來非常強烈的鎮壓。

  如今大唐還沒有真正的把眼光放在倭國,沒有把我們倭國當成是敵人和對手。

  一旦我們在這個時候搞出什麼事情,那麼很難說會給倭國帶來什麼不利的影響。」

  近衛三郎這些年已經唐化的比較厲害。

  整個近衛家族已經有不少人都來到大唐發展。

  所以近衛三郎是非常不希望看到大唐跟倭國出現矛盾的。

  至於這樣子發展下去會不會對倭國不利,這根本就不是他關心的問題。

  只要近衛家族的日正可以變得越來越好,這就足夠了。

  「你說的是沒有錯,但是歷朝歷代,只要中原王朝陷入到了各種戰爭之中,往往就會出現內部不穩定的局面。

  大唐如今正準備對南詔國用兵,那南詔國,我也是專門打聽了的,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還有,他們也準備對付吐蕃國,這就是一個比南詔國更加難以對付的國家了。

  除此之外,我聽說唐軍在西域那邊也有一些想法。

  這麼一來,就意味著大唐在四處作戰。

  但是據我了解,這幾年大唐的各地兵力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還因為新的道的成立,將一批士卒轉為農夫了。」

  蘇我人見在大唐幹了那麼多年,對於大唐的情況自然還是比較了解的。

  要不然他也沒有辦法順利的忽悠倭國內部的各方人士啊。

  「確實如此,但是大唐敢於在這種情況下同時在幾個方向用兵,是不是恰恰說明他們的實力已經強大到了可以同時對付好幾個敵人的時候了呢?」

  近衛三郎這麼一說,蘇我人見不吭聲了。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蘇我人見覺得這個情況很有可能是事實。

  他也是見過了新軍的一些演練的,也知道大唐的裝備水平遠遠高於大家。

  特別是火器,簡直就是神乎其神,大家根本就想像不到大唐如今發展到什麼水平了。

  「那我們就多觀察吧,等局勢明朗之後,我們再考慮下一步的行動。」

  「蘇我使臣英明,如今一靜不如一動啊。」

  近衛三郎鬆了一口氣。

  不折騰就好。

  廣州城,光塔碼頭。

  薛萬徹看著新軍全部都下船了,心中鬆了一口氣。

  這一次,雖然他很慶幸自己有機會領兵出征南詔國。

  但是朝廷只是給了他五千新軍,剩下的都要在嶺南道就地招募,這就很有壓力了。

  要想讓一個新招募的士卒具備戰鬥力,這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再加上他也聽到了很多關於南詔國那邊的傳聞,心中一點擔憂都沒有,肯定是假的。

  「大總管,廣州城是嶺南道最大的城池,也是唐人數量最多的城池。

  我們要想順利的完整兵員的募集,就要看在廣州這裡招募的順利不順利了。

  另外,陛下肯定是希望儘快的平定南詔國,所以我們還得一路行軍,一路招募、訓練將士。」

  薛仁貴是新軍之中這兩年剛剛冒頭的將領。

  雖然沒有太多的作戰經驗,但是在新軍之中,各項考核他經常都是獲得第一名。

  這一次,薛萬徹也是親自點了他的名,讓他跟自己一起出征,並且還把他帶在身邊,算是重點培養了。

  「我在長安城的時候,也找一些人商量了一下,嶺南道這邊有不少流放的犯人。

  如果我們能夠好好的把他們利用起來,人員招募工作應該會容易很多。」

  薛萬徹都已經到了廣州了,自然不可能心中一點主意都沒有。

  真要是水平那麼差,李承宗也不可能讓他獨當一面啊。

  「當初秦王府舊將的子弟,幾乎都被流放到了嶺南道,這些人倒是真的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些。

  除此之外,我聽說廣州這邊的甘蔗種植園和水果種植園裡面,有不少寮人。

  這些人對於南方的氣候是非常適應,裡面應該有一些可用之才。

  如果能夠從這些人裡面招募一批兵員,對於大軍平定南詔國,應該也是很有好處的。」

  薛仁貴很珍惜這一次的機會,在出發之前,顯然也是做了不少的準備工作。

  「嗯,你這個提議不錯,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來負責,要儘快的看到結果。」

  「大總管請放心,兵部為這些人準備的武器應該很快就會跟著到來,到時候我一定讓這些武器都找到主人。」

  看到薛萬徹把這麼一項重要工作交給自己,薛仁貴變得豪情萬丈。

  他武雙全,缺的就是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啊。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