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跟本王上!(求月票)

  第182章 跟本王上!(求月票)

  最終,李象也沒和李世民藏著掖著,有什麼說什麼就是了。

  當然選的理由也讓人無法拒絕,想去水師里加強後勤。

  老李當然想不到他的好大孫會給他整多大的活,也只是想著水師畢竟是在後方,能安全一些,所以便放他去了。

  「你跟我一起麼?」臨走的時候,李象問論欽陵。

  論欽陵想想,又捨不得跟著老李建功立業,還有點捨不得李象。

  最終還是咬咬牙,決定和李象一起離開。

  張亮也沒想到李象竟然會來到他的軍中,本來就和太子東宮不對付的他,在看到李象的時候,臉色明顯不是很好看。

  但李象畢竟是郡王,張亮總歸是要給面子的。

  嘴上依舊是不太客氣,話里話外都是在拿李象的年紀說事兒,說他過於年輕,不應該來到前線。

  蘇定方站出來想說些什麼,卻被李象給按了住。

  回到水師營寨之後,蘇定方急不可耐地說道:「若不是郡王剛才攔住末將,末將說不得也要和張亮那老匹夫掰扯掰扯!」

  「哈哈哈……」李象也沒覺得有什麼,而是示意蘇定方他們坐下。

  「事情剛才也聽你們說了,這張亮對於水師,並不太看上眼,只是當做尋常的運輸隊使用。」李象說著,看了一眼不是很服氣的裴行儉,又說道:「這沒什麼,無論是上陣殺敵,抑或是在後方運送物資,都是在為大唐做貢獻,沒什麼值得不忿的。」

  「你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將這股子不忿發泄出去,讓鄖國公,讓大唐看一看,咱們水師的實力。」

  「諾!」蘇定方等人無奈,只能回答道。

  李象畢竟也不可能因為這點事指著張亮的鼻子罵,畢竟水師草創,也沒什麼戰鬥經驗,不被信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官司就算是打到李世民那裡,老李也不好拉偏架。

  當天下午,張亮便下令全軍開拔,前往攻取建安城。

  水師自然也要協同作戰,當然說是協同作戰,按照張亮的用法,也就是在邊上掠陣。

  唐朝進攻遼東,同時對高句麗和百濟宣戰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倭奴國當中。

  百濟國王扶餘義慈親自派出使節,前往倭奴國求救。

  倭奴國的情況比較複雜,這時候蘇我氏依舊在朝中占據相當大的話語權。

  然而對於百濟的求援,中大兄皇子與權臣蘇我入鹿難得地達成了一致,都認為應當援助百濟和高句麗,進而抗衡大唐。

  畢竟從公元四世紀開始,倭奴國便對朝鮮半島有著不小的想法。

  四世紀末期,新羅遭到倭國侵略,高句麗好太王於東晉隆安四年出兵援救新羅,驅逐倭人。

  但當時新羅甚為弱小,仍只能屈服於倭國,所以奈勿麻立干在東晉元興元年派王子未斯欣入倭為質。

  南朝宋時期,倭王珍向南朝宋朝貢時,自稱「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此後濟、興、武三位倭王也從南朝受封此號,顯示出倭國對新羅等朝鮮半島國家以宗主國自居的事實。

  5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新羅的逐漸興起,與倭國的關係也不再居於被動地位,因此日本史書有新羅「不事中國(倭國)」、「不畏天皇(大和大王)」的記載。

  當時洛東江下游的伽倻諸部被倭國稱為「任那」,視為「官家」,也就是倭國的直轄地。

  新羅自6世紀以來不斷蠶食伽倻,倭國無力援救,最終伽倻於北周保定二年被新羅吞併。

  倭國咒罵新羅「西羌小丑,逆天無狀,違我恩義,破我官家」,並扣留新羅使臣,聯合百濟攻打新羅,恢復伽倻,結果失敗。

  現在可謂是新仇舊恨一起來,本來倭國就對朝鮮半島垂涎已久,又和新羅有著切齒之恨,如此天賜良機,倭國又怎麼可能錯過。

  在中大兄皇子和蘇我入鹿的共同支持下,越國守阿倍比羅夫出任後將軍,率領戰船千餘艘,前往支援百濟對大唐的作戰。

  阿倍比羅夫這個名字……應該很熟悉,他有一個孫子叫做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和李白、王維的關係好到不得了。

  當然,阿倍這個姓氏還可以寫作安倍,安倍晴明也是他的後人,他還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後代,曾任太閤,後來被鐵炮足輕一槍撂倒,心花怒放。

  倭國的戰船浩浩蕩蕩開赴百濟的時候,張亮的部隊與李象的水師也到達了建安城下。

  由於之前前軍總管張儉已經突襲了一波建安城,現在的建安城城門緊閉,大有龜殼之勢。

  張亮手頭暫時也沒有工程器械,所以便打算先安營紮寨,再去不遠處的山上採伐樹木,製造工程器械。

  他又派人去請李象,畢竟隨軍工匠被他編入了水師當中。

  李象帶著薛仁貴還有裴行儉,一同來到張亮的帥帳。

  胡床之上,張亮正在洗臉,看到李象到來,倒也恭敬地見禮。

  「見過郡王。」

  「鄖國公。」李象微微頷首。

  張亮接過親兵遞來的錦帕,將臉仔細擦乾淨後,對李象說道:「郡王,如今建安城守軍龜縮在內,一時之間難以攻克城池,本將以為,應當先就地取材,製造一些工程器械,不知郡王意下如何?」

  「嗯,可以。」李象頷首道。

  張亮還欲再說話,便聽到外面一陣嘈雜的聲音響起。

  「高句麗來劫營了!」

  隨後,便是一陣戰馬嘶鳴的聲音。

  「事不宜遲,鄖國公……」

  李象剛想去叫張亮督戰,卻發現張亮眼前發直,一屁股坐在了胡床之上。(注1)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他嘴上嘀嘀咕咕地說著。

  與此同時,副將張金樹掀開帘子,走進帳中。

  看到主帥那副模樣,張金樹心裡咯噔一下。

  「總管,高句麗人已經上來了!」

  「還他嗎說什麼?!」李象鏘地一聲抽出腰間長劍,對著張金樹怒聲說道:「跟本王上!」

  說罷,他一馬當先,走出帥帳。

  看著被偷襲有些驚慌失措的士兵們,李象擎著劍高聲吼道:「本王乃是恆山郡王!眾將士聽令!為聖人盡忠的時候到了!」

  薛仁貴隨後怒吼一聲:「為聖人盡忠的時候到了!跟我上!」

  老薛翻身上馬,伸手撈起一旁搭著的畫戟,揮舞著就迎著高句麗人來的方向反衝鋒而去。

  在他身後的,是裴行儉。

  薛仁貴衝鋒在前,畫戟揮動之下,連挑三員敵將。

  看到老薛如此勇武,李象快速跑到一旁的軍鼓邊上,拿著鼓槌用力地敲擊著,發出沉悶且有力的聲響。

  他高聲喝道:「我乃恆山郡王帳下薛仁貴!郡王就在我等身後,為大家擂鼓助威!弟兄們!隨我殺敵去也!」

  聽到恆山郡王在軍中,將士們立刻就找到了主心骨。

  是啊,聖人的皇孫,當今恆山郡王都在軍中給大家助威,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殺!」唐軍爆發出一陣震天的怒吼。

  在主心骨的帶領之下,唐軍竟然隱隱佔據上風,甚至已經開始壓制住了高句麗來偷襲的部隊。

  張亮的部下們猶豫了一下,見他這個主帥始終沒有露面,心中徹底失望。

  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張金樹的帶領之下,張亮的親兵部隊也加入薛仁貴和裴行儉的行列,開始對敵軍進行反擊。

  裴行儉雖說拿著長刀,可也毫不落後,刀光閃動之下,總能帶起一蓬血花。

  最主要的是,高句麗軍隊披甲率不是很高,身上簡易的皮甲應對劈砍效果不是很好。

  沒多久,反應過來的蘇定方便率領一隊騎兵趕到。

  「我乃水師中郎將蘇烈!將士們!隨我殺敵!」

  這支騎兵部隊的到來,宣告著高句麗突襲部隊的覆滅。

  唐軍向來是報仇不隔夜,趁勢就衝著防守空虛的建安城掩殺過去。

  建安城的守軍也沒想到派出去偷襲的人會輸的這麼快,完全沒有任何準備,就被唐軍抓住了這個空隙。

  副將張金樹身先士卒,身後架著攻城梯,被後面的人推舉著,率先登上建安城牆。

  在他之後,唐軍蜂擁上城牆,甚至沒到半夜,建安城就被攻破。

  由於有李象在,對百姓也算是秋毫無犯。

  但是高句麗的那些守軍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李象下令給他們關押起來,等戰爭結束後,發往登州進行勞動改造。

  登州現在需要人啊,需要巨多巨多的勞動力,李象也是愁的一個頭兩個大。

  對於這些戰俘,李象也是有理由的。

  頑抗到底,那自然要進行一番改造。

  拿下了建安城之後,全軍將士都對李象心服口服。

  身為聖人的皇孫,當朝的郡王,今年也才僅僅十四歲,他本可以在後方享受生活,卻還是來到軍中和大家同甘共苦,甚至身先士卒,跟著他們一起抵抗敵軍不說,還親自為大軍擂鼓助威。

  這叫什麼?這叫有聖人之風啊!

  張亮嚇的瑟瑟發抖的事情,也在私下流傳。

  軍中的事務,已經不再向張亮通稟,而是直接向李象匯報。

  無他,一方面是張亮表現得過於膿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李象是個熱灶。

  如此英果類聖人,又是太子長子,更兼整個皇家,甚至連太子的死對頭魏王都對他十分喜愛,成為下下任皇帝,那簡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所以借著這個機會改換門庭,也為時未晚。

  第二天一早,張亮也來到了建安城當中。

  這一次看到李象,張亮可就沒那個老將傲氣了。

  還能說什麼?還能怎麼說?

  你身為身經百戰的沙場宿將,竟然被一次劫營給嚇成這副德行?

  丟人啊,丟人!

  「鄖國公,別來無恙?」

  李象高高地坐在城主府主位,看著有些垂頭喪氣的張亮。

  「末將有罪。」張亮無可奈何地嘆息著。

  這人可是丟大了,要是傳到聖人的耳中,這國公能不能保住都是兩碼事。

  這回他也不牛逼了,自稱也從「本將」變成了「末將」。

  說來也是,你都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膽色……

  「既如此,鄖國公便帶著五千人馬,守備建安城。」李象手指輕敲桌子,「這項任務,應該不會太為難吧?」

  張亮張張嘴,他想反駁,卻也不敢。

  按照怯戰的過,李象完全可以不給他任何面子,直接把他下獄,或者送到李世民那裡。

  現在李象可以說很給他面子了。

  更何況,在後面守城也沒什麼生命危險。張亮作為已經功成名就的人,在惜命這一塊兒相當一塊兒。

  「末將謹遵將令!」張亮無奈地說道。

  「這是本王草擬的作戰報告,鄖國公也看看吧。」

  李象說著,將那份作戰報告遞給了身旁的裴行儉。

  裴行儉接過報告,走下去遞給張亮。

  張亮顫抖著拿起報告,他自知丟人現眼,真覺得無地自容。

  他閉著雙眼,半晌後才終於凝聚起看一眼報告的勇氣。

  結果上面的內容卻讓他大吃一驚。

  李象寫的內容是,面對突襲,鄖國公鎮定自若,全軍上下一心,擊退敵軍的進攻,更是趁勢一舉攻下建安城。

  他著重提點了張金樹等人的功勞,沒有因為他們是張亮的部屬,就隱沒他們的功績。

  按照張亮之前的所作所為,李象就算添油加醋寫一番都不為過。

  萬萬沒想到,李象不僅隱去他的瑟瑟發抖,甚至還給他一個鎮定自若的評價。

  「郡王……」張亮想起自己之前的行為,不覺羞愧不已。

  「大家都在同一面軍旗下作戰,又同為大唐奮鬥,對待自己的同仁,自當寬容一些。」李象聲音和氣:「建安城的守備,還要仰仗鄖國公。此城地勢險要,更兼為戰略要地,萬萬不能有失。」

  「末將明白!」張亮重重地點頭。

  李象將信封裝完畢後,遞給裴行儉,讓他派人傳遞到遼東城,給李世民過目。

  傳信完畢之後,李象將建安城的唐軍將領們召集起來,計劃下一步的動作。

  不能光固守建安城,現在手裡算上水師、張亮的一部分人馬還有吐蕃的三千騎兵,總共有四萬多人。

  下一步,是穩紮穩打,還是兵行險棋?

  (求月票,一會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