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是,郡王(求月票)
「你來的正好。」
看到馮清的時候,李象抓起桌子上的曬鹽辦法,遞給了馮清:「這是曬鹽的具體辦法,你拿去看一看,然後推行到登州各地。」
「曬鹽?」馮清接過那張紙。
多麼不俗的名字啊,一個「曬」字,就成功吊起了馮清的胃口。
「登州境內多為鹽鹼地,荒著也是荒著,不如變成曬鹽的鹽田。」李象笑著說道:「曬出來的鹽由都督府進行統購統銷,也能成為百姓的一個進項。」
聽到李象的話語,馮清一下就上了心。
「好,下官這就去辦。」
「不急,你還是先把家人安頓好。」李象笑著說道:「都督府西院恰好沒人住,馮長史不妨便住在西院吧。」
「這……不合適吧?」馮清有些遲疑地問道。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馮清這知縣當的……家裡實在是沒什麼余錢。
余錢基本上都被他拿來做新衣服穿了,要麼就是貼補家用,讓他在蓬萊縣裡買套房子,這錢他可真是掏不出來。
但總歸還是要客氣一番的。
「有什麼不合適,身為都督府長史,住在都督府不是很正常嗎?」李象笑著說道。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啦。」馮清也沒多說什麼,當即就接受了這個能讓他省點錢的提議。
末了,又衝著身後的女子招招手。
「這是小女盈盈。」馮清又給李象介紹他的女兒,「拙荊早亡,只留下這麼一個女兒和下官相依為命。」
馮盈盈衝著李象福了一福。
「見過郡王。」
「嗯。」李象只是掃了一眼,而後頷首道:「先安頓下來吧。」
馮清家裡一共就五個人,除了他和馮盈盈,只有一對老僕夫婦,還有一個侍女。
等到馮清安頓下來後,李象便讓他跑到各縣,開始著手弄鹽田的事情。
李象倒是也沒閒著,沒事兒就往蘇定方那邊跑。
他的話肯定是管用,現在蘇定方等人不止在訓練陸上作戰,水上作戰的訓練也沒有忽略。
「在訓練當中,有什麼困難?」李象站在船頭,看向蘇定方問道。
「沒什麼困難。」蘇定方當即便回答道。
李象笑著,伸手點點蘇定方。
「有什麼問題千萬不要藏著掖著,該說就說出來,然後再解決它,這才是正理。」
還沒等蘇定方答話,那邊便響起一陣叫罵聲。
三人回頭看去,正好看到一名校尉一記強有力的迴旋踢踹在一名士兵的肚子上。
那新兵蛋子噔噔噔地向後猛退好幾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看樣子年紀還不大,被踢了還很委屈,眼淚一下就出來了。
「這樣教育士兵可不行啊,咱們水師可是文明之師。」李象皺著眉頭看向那邊。
畢竟是受過現代社會薰陶的,不太見得這個。
「梁友德!」裴行儉吼了一聲。
那正準備追擊的校尉聽到裴行儉喊他,也不敢怠慢,惡狠狠地瞪了一眼那還在抹淚的新兵蛋子,轉身跑到了這邊。
「我問你,剛才幹什麼呢?」
「回將軍,那新兵蛋子太笨了,這刀怎麼能這麼拿呢?」
說著,梁友德伸手比比剛才那新兵持刀的姿勢。
「要是在軍陣中這樣揮刀,可是要砍到身邊同袍的。」
李象問道:「可人家畢竟是新兵,你這麼幹,就不怕他有什麼心理陰影嗎?」
聞言梁友德看了一眼李象,又瞅瞅裴行儉,沒敢答話。
「這是咱恆山郡王。」裴行儉如是說道。
聽說是恆山郡王,梁友德連忙叉手道:「郡王!」
「不必多禮。」李象點頭。
「郡王您有所不知,這有些兵實在是笨了點,這不給點厲害的……」梁友德說話的時候還氣不打一處來。
「那也不行。」李象板著臉道:「你這就有點太狠了,沒看都把人家踹哭了嗎?蘇將軍和裴將軍都能拿你當弟兄,你就不能拿他們當弟兄嗎?」
「這自然是,屬下若不是拿他們當弟兄,何必去管呢。」梁友德叫起屈來。
「打罵和體罰肯定是不對的,以後有這種不聽話的,踢上兩腳還是可以的。」李象折中了一下說道。
「是,郡王。」梁友德挺胸回答道。
「唉。」李象嘆了口氣。
裴行儉立刻問道:「郡王,您怎麼了?」
「沒什麼,只是有所感懷而已。」李象笑笑,說道:「我本來想著的是,把咱們水師建成一個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只是看起來有些任重道遠啊。」
「郡王放心,以後末將絕對禁止類似情況出現!」蘇定方保證道。
「倒也不必如此,要循序漸進嘛。」李象想了一下後說道:「這樣吧,過幾日我去請些寒門子弟來軍中,教一教他們識字。」
蘇定方和裴行儉對視一眼,雖說不明白郡王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點頭稱是。
心裡還在琢磨,學字?
別說學字有什麼用,就這些個大頭兵,能有什麼學習文化課的熱情?
「趁著這個機會,梁校尉,和他們說說。」李象衝著那邊兩百多個新兵揚揚下巴。
梁友德也是一頭霧水,不過還是痛快地執行了李象的命令。
李象三人也走了過去,果不其然,便聽到有人問了:「校尉,俺們就是刀口上舔血,別著腦袋賣命的大頭兵,俺們學字,他能有什麼用啊?」
「這是郡王的命令!」梁友德說道。
隨後,他便感覺到有人手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回頭一看,是李象。
「郡王。」他叉手道。
「嗯,我跟他們說說吧。」李象聲音溫和。
他走過去,看向那個問學文化有什麼用的人,笑著問道:「伱叫什麼名字?」
「王根生。」那人回答道。
李象點頭,問道:「你想當將軍嗎?」
「郡王說笑了,俺哪裡是將軍的料……」王根生撓頭道。
李象笑了,又問道:「知道讓你們學文化是做什麼的嗎?」
「不知道。」王根生如實回答,其他人也是搖頭,一臉不解。
「讓你們學習文化,就是為了讓你們不做一輩子的大頭兵。」李象說道,「把頭別在腰上,上戰場拼殺,固然不需要文化;但等到你們一步一步成為將軍的那一天,大字不識一個,匾擔倒了都不知道是個一,連軍報都看不懂,豈不是貽誤戰機?」
「俺們也能當將軍?」王根生遲疑地問道。
「大唐軍功爵制明明白白寫著,斬獲立功達到一定程度,你就會是將軍。」李象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記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王根生重複了一遍,眼睛越來越亮。
「俺懂了,郡王。」他大聲說道。
李象頷首,對著面前這些人說道:「過幾日,本王會請一些教書先生,入軍中教你們識字。」
「下個月,本王就在軍中開辦識字大賽,每二百人中選出三位優勝者,識字最多的人,獎勵一頭牛和一隻羊;識字第二多的,獎勵一頭牛;識字第三多的,獎勵一隻羊!」
聽到竟然有獎勵,還是二百人之中選出三個,所有人都瞪大了雙眼。
在他們看來,什麼將軍啊之類的,都是虛無縹緲的,牛羊可是真實在的東西。
「另外,決出的優勝者之間,再次進行一次識字比賽,這次的前三名,本王會提拔他們成為校尉!」
李象當天便派人四處去請寒門子弟來登州水師教書,本來去教這群殺才,還有人不太願意,但是在兩貫一個月的例錢刺激下,紛紛表示幫恆山郡王分憂我輩義不容辭。
教學行動開展得也很順利,戰士們的學習熱情極度高漲。畢竟這可是雙重激勵,而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誰不想要牛羊呢?
其實李象的想法也很簡單,水師以後可是要有炮兵的,而炮兵自從出現就有一門學問,叫做炮兵學……
當然還有更進一步的想法,只是尚且不太成熟。
時間也來到了六月份,新羅的使節不停地遣使入朝,請求大唐出兵幫助。
大唐倒也不著急,耐心可謂是十足。
畢竟高句麗和百濟聯手,現在也不過才攻破新羅二十餘城。
而如果現在貿然出兵的話,等到到達高句麗,基本上已經到了天寒地凍的時節,並不合適。
只是大唐的誠意還是很足的,給予了新羅除了實質性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馮清的辦事效率也很高,他帶著人,在下面跑了將近兩個月,終於把鹽田曬鹽的事情落實了一些。
然而落實也只不過是在文登一縣而已,畢竟馮清在文登任了二十年的縣令,總歸是有點威望。
但在其他三縣就不盡如人意了,在沒見到曬鹽之前,誰覺得這玩意兒真的可靠啊?
曬鹽?一聽就不是很靠譜的樣子,難不成光靠日頭曝曬,便能把白花花的鹽曬出來?
做夢!
文登繼任的縣令孫德隆,算是馮清的心腹,也在盡心盡力地幫助他推廣。
但百姓們被強令去開發鹽田,心裡難免是有怨言的。
費心費力這麼搞,誰知道能不能成?
本來服徭役就已經夠苦了,沒想到徭役之外,還要在這個所謂的曬鹽田裡忙活。
其他三縣的百姓,還有地主官僚,都在坐等著看馮清的笑話。
前幾天李象的許諾,讓登州百姓喝上肉湯,就靠這個?
聖質如初的晉惠帝起碼還知道……咳咳,不能多說,多說犯忌諱的。
文登縣的百姓們現在就是憋著一口氣,也有人真的相信馮清,認為老縣尊不會坑他們,盡心盡力地去弄鹽田,但更多數的人心裡都有一股不小的怨氣。
也不能怪他們,實在是周圍幾縣的人沒事兒就來這邊嘲諷他們白日做夢,換誰,誰都受不了。
好不容易將鹽田建設完畢,便是開始曬鹽的時候了。
好在最近天氣不錯,一連都是晴天,鹽出的也快。
文登的百姓們也從一開始的懷疑,再到將信將疑,最後在見到鹽田當中果然曬出白花花的鹽後,紛紛額手相慶。
誰能想到,就這樣簡單,便可以將鹽給曬出來?
雖說是準備滷水費事了一點,但這活兒可比上地輕鬆多了!
去種地還要擔心收成,還要擔心蟲害,還要擔心洪澇災害或是乾旱——鹽田呢?往那一放讓他曬就完了。
收成?旱澇保收;蟲害?誰家好蟲子往鹽里跑啊……至於洪澇災害?過去了再曬唄,耽擱幾天也不怕;什麼?你說乾旱?臥槽,乾旱對於俺們曬鹽來說不是好事兒嗎?
看到白花花的鹽被曬出來後,百姓們再也沒有怨言,而是爆發出了更大的積極性。
其他各縣看到文登百姓真的曬出鹽後,一下就眼紅了,紛紛感到後悔,當初沒有聽馮長史的話,跟著文登縣一起來曬鹽。
等到李象派人代表都督府前往文登縣各村收購食鹽後,各縣的羨慕又被抬到了新一個台階之上。
無他,因為李象保證,無論曬出多少鹽,登州都督府都會按照現在的價格,統一進行收購,不會發生惡意壓價的事件。
官府的信譽還是有保證的,尤其是李象真的靠這種不被人看好的法子曬出食鹽以後。
登州原本還在看熱鬧的官員,紛紛感覺自己的臉腫起來三四尺高。
這臉啊,被打得啪啪作響!
海邊最不缺的就是鹽鹼地,開挖鹽田,那就是白花花的鹽。
最貧瘠的土地,突然變成寶地了。
郡王讓登州百姓喝得起肉湯的構想,搞不好真的能實現啊!
要是讓整個登州的百姓都能喝得起肉湯,這他媽不是比三代之治還要牛逼?
政績如此斐然,那他們……
想到這裡,登州的官員們也眼紅起來。
另一方面,也在紛紛派人回到各家,準備開發鹽田,跟著恆山郡王一起走向致富。
李象寫了兩封信,一封給李世民,另一封則是給高陽公主。
給李世民的信上,具說一番這邊曬鹽的事兒,並且請示了他在鹽田方面進行攤丁入畝的事情。
給高陽公主的信就簡單了,大管家婆總歸是要來派人收購食鹽,到時候發賣到全國各地的。
(一更送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