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你坐下,急什麼
在打制爐子和暖氣的時候,李象也曾經考慮過。
現如今無論這種爐子或者是暖氣,都並不適合平民百姓使用,爐子倒是還好,但暖氣實在是太貴了。
到底應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李象在心中琢磨了幾個方案,都覺得不是很合適。
現如今砍柴肯定是不太現實,畢竟長安附近的山比英國男人的腦袋都不毛之地。
至於煤炭……想法倒是不錯,只是想要把煤從煤礦運到城市當中,是一個大問題。
煤炭本身並不貴,但加上運輸成本後可就貴了許多。
現如今取暖用炭,一般都是木炭,就是白居易《賣炭翁》中所說的「伐薪燒炭南山中」那個炭。
很多人都誤以為宋朝以前的人不怎麼用煤炭,是因為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其實這個理論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在密閉空間,木炭同樣也會產生一氧化碳。
實際上隋唐不用煤炭的原因,一是因為製取木炭的技術十分成熟,二是因為煤炭不經過脫硫處理,燒出來的那個煙兒毒性是真的大。這樣一對比之下,相對來說煙氣不熏人的木炭就更容易受到追捧。
而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宋朝才開始改善,因為森林都被唐朝幾百年砍得差不多了,宋人沒得選。
說來也有趣,鋼鐵產量大提升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為宋朝大規模利用煤炭。
而人類史上第一個「勒是霧都」,並不是倫敦,而是汴梁。
在宋史當中,便足足記載了三十三次濛霧現象,多發生在北方的城市當中。
如果不考慮這煙嗆人的話,煤炭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算是貴,肯定也比木炭和木柴便宜。
至於說環境污染和嗆人,我特麼都快凍死了,還考慮這個?
燒煤炭也有好處,至少可以保證黃土高原的植被,免得水土流失日益嚴重。
李象倒是聽說過煤炭脫硫技術,到時候慢慢研究唄。
這樣思考著,李象帶著人來到了立政殿。
如果只是利用煤炭的話,總覺得不是很夠的樣子。
李明達很是新奇地看著李象帶來的暖氣片,偏生還在矜持著姑姑的長輩架子,不好意思去問東問西。
看到李象思索的樣子,李明達坐在他身邊關切地問道:「象兒,你在想什麼?」
「噢,哦。」李象回過神來,笑笑說道:「沒什麼。」
李明達偏偏頭,指著暖氣問道:「這個『暖氣』顏色好奇怪,是銅做的嗎?」
「對,純銅的。」李象意外地看了一眼李明達,姑姑竟然還認識銅?
「哼,你可不要小瞧人。」李明達看出了李象眼中的意外,皺皺鼻子:「前陣子高陽姐姐送來的開元通寶,不就和這個顏色很像嗎。」
「姑姑慧眼如炬,侄兒佩服。」李象搞怪地誇了一句。
說到這兒,李象忽然想起來道:「誒,高陽姑姑?」
「是啊,高陽姐姐,你怎麼了?」李明達警覺地抬起頭。
「唔,沒什麼,只是想和她說一說商隊的事兒,在朔州會盟的時候,我在阿翁的首肯之下,準備牽頭組建一個商隊,正好高陽姑姑閒著沒事兒做,這商隊可以讓她負責。」李象笑著說道。
「為什麼不找我。」李明達下唇嘟起。
「高陽姑姑玲瓏八面,適合負責商隊。」李象笑道:「再說她也是個閒不住的,事情交給她正好,姑姑當然還有別的事情要忙。」
「呣,我有什麼事情?」李明達哼哼了一聲。
「姑姑還要教我學書呢,若是照看商隊,豈不是沒時間陪著侄兒了?」李象的情商高極了。
聽到這話,李明達眉眼舒展開來。
這個象兒啊,呼哼。
「象兒組建的這個商隊,可是要去草原各部通商?」李明達又問道。
「對的,用絲綢茶葉等物,換取草原諸部的皮毛、牛羊……」
說到此處,李象忽然靈光一閃。
牛羊?
對啊,臥槽。
「牛羊……牛羊!」
他霍地起身,雙眼放光地看向李明達。
「姑姑萬歲!」他歡呼一聲:「有辦法了!」
「什……什麼辦法?」李明達被他忽然間的一蹦弄得莫名其妙,腦袋上都冒出一個問號。
李象興奮地說道:「不瞞姑姑,方才侄兒還在想,如何讓我大唐百姓冬天少受一些寒冷,多虧姑姑提起商隊之事,才讓我想起應該如何施為!」
「是嗎?」李明達眉眼彎彎的,只要能夠幫助到李象,她就很開心。
李象一直是說干就乾的性格,他拔腿就要走:「我這就出宮,去找高陽姑姑!」
卻不想被李明達拽住袖子。
「伱坐下,急什麼。」李明達嗔道。
「誒?能不急嘛……」李象撓著頭道。
畢竟這可是關係到幾百萬人幾千萬人的問題,當然要緊迫起來。
李明達笑盈盈地說道:「今日是長樂姐姐和高陽姐姐進宮的日子,你呀,只需要在這裡等著便好。」
「喔。」李象恍然道:「原來如此……」
除了羊毛,李象還打算再整點棉花。
毛紡織和棉紡織,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不僅高陽公主要參與進來,也得把長樂公主拴上去。
征討高句麗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如果把棉紡織和毛紡織開展起來,軍隊禦寒的問題也能夠緩解上許多。
而且最重要的點在於,羊毛這一產業,無疑可以大大加強草原對於中原的依賴,在無形之中將兩方的關係更加緊固。
關係緊固倒是次要的,對於中原王朝的依賴才是主要的。
小象出馬,一個頂倆!
在立政殿裡閒坐了沒多久,暖氣便已經搭好,爐子燒起來後,暖氣也逐漸上起了勁兒。
等到高陽公主和長樂公主聯袂而來的時候,屋子裡已是溫暖如春。
「兕子,兕……誒?」
李漱推開殿門,迎面而來的是一陣熱浪。
真不誇張,因為殿門那一塊兒加裝了三塊暖氣片。
「怎麼這般溫暖?」李漱將銀狐披肩取下,遞給一旁的綠蘿。
綠蘿回答道:「回公主,是恆山郡王方才帶來的『暖氣』,郡王說可以讓殿內更加暖和。」
「唔。」李漱頷首,回頭對李麗質說道:「長樂姐姐,你快進來呀。」
李麗質頷首,走進殿內,果然溫度如李漱所說那般溫暖。
「果然是呢。」李麗質面色紅潤,完全不似之前那副病懨懨的樣子。
這位大唐最美麗的公主,而今終於恢復了原本那光艷動人的明媚。
李漱走到側殿,推門而入。
「好呀,你們兩個竟然藏在這裡下棋!」李漱笑意嫣然地調笑道。
「高陽姑姑,長樂姑唔……」
李象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漱用手捧住臉蛋。
手冰涼涼的,李象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先給姑母暖暖手。」李漱眉眼彎彎地看著李象,「方才聽綠蘿說那個暖氣,花費如何?也幫姑母家裡弄上兩套。」
「不是很貴,也就幾百貫,主要是缺銅。」李象笑著說道。
「昂,我當多貴呢。」李漱不在意地擺擺手,「還要麻煩象兒費心,讓東宮匠人幫我打制兩套。」
李漱現在可是不同以往了,她能力優秀,西市的酒樓一個多月的時間,勢頭竟然壓過了東市的酒樓,盈利竟然超過東市酒樓一截。
酒樓當中也有她的三成份子,所以也是賺得盆滿缽滿,房夫人逢人便夸,她家裡這位公主是個旺家的女人。
「好的姑母。」李象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也與我做兩套,晚間回去我叫你姑父把錢送到東宮。」李麗質笑著說道。
「嗨,既然是給二位姑母辦事,侄兒怎麼好意思收錢……」
李象還想客氣,長樂公主卻說道:「你各方面都需要用錢,姑母當然體諒你的難處。」
聽到這話,李象也不再客氣,頷首應下了這事兒。
李漱又上下打量李象一番,滿意地點頭:「離開兩個月,個子都長高了。」
「是呀,咱們家象兒都是大小伙子了。」李麗質也在邊上打趣道。
李象:……
不聊正事兒就打趣我是吧?
「可有中意的女子?姑母替你去提親。」李漱拿過桌子上的柑橘,笑嘻嘻地問道。
李象深吸一口氣,打算不和女人一般見識。
「好啦,高陽姐姐就不要拿象兒打趣了。」李明達笑著搖搖團扇:「象兒方才還與我說,和你有事情相商,若不是我喊住他,八成是要和你錯過哩。」
「象兒找我有事情?」李漱挑挑眉。
「是,其實還有長樂姑姑。」李象笑著說道。
李麗質坐在李象的身邊,溫溫柔柔地問道:「不知象兒有什麼事情,可是缺少用度?」
長樂公主可是大唐知名的富婆,不止是長孫家有錢,她的嫁妝也是舉世震驚的級別。
「那倒不是,就是有幾門生意,想要找二位姑姑一同做。」李象撓頭說道。
「哦?」李麗質一下就來了興趣,她可是沒少聽李漱說酒樓有多掙錢。
即便是富婆,也不會介意多攢點錢的,畢竟她還有兩個兒子呢。
對的,李麗質和長孫沖有倆兒子,分別是長孫延和長孫頊。
很多小說都把表親結婚妖魔化,實際上殘障率也沒那麼誇張,的確是比無親緣關係要高很多,但至少長孫延和長孫頊都是正常人。
當然現代的確不提倡,這也是事實。
這兩個孩子,也是李麗質過世比較早的原因。一是生孩子太早,二是她本身就身患氣疾,生孩子對身體損耗太大。
李象組織一下語言後,說道:「前番在朔州與草原諸部會盟的時候,在阿翁的首肯之下,我提倡組建一個商隊,在草原當中行商,以茶葉、絲綢等物,換取草原上的牛羊。」
「這是好事兒啊,難道你打算讓我們也參與?」李漱眼前一亮。
「嗯……」李象想了一下說道:「其中有一個比較暴利的行業,不知道二位姑母有沒有興趣。」
「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吧。」心急的李漱催促道。
李象撓頭笑道:「草原上的人,肯定不會將牲畜全部賣出,但如果我們只收購羊毛的話,這種不用出售牲畜,還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生意,他們肯定會對此極其感興趣。」
這次會盟,在朔州的時候,李象便在草原諸部送來的羊群當中,發現了綿羊的身影。
綿羊並不是歐洲專有,實際上我國也是綿羊的產區,從河套地區到大興安嶺,都有蒙古綿羊的身影。
鑑於這個年代蒙古還八字沒有一撇,李象決定把它們稱作北庭綿羊。
「羊毛?」李麗質和李漱對視一眼,不解地問道:「為什麼要單獨收購羊毛,難不成羊毛也能……賣?」
「羊毛當然不值錢,但是侄兒可會一門手藝,可以將羊毛紡織成線……」
李象說著,還用手比比劃劃地說道:「就像是絲綢一樣,可以用來做衣服,做襪子……」
聽到此處,李漱一下就抓住了其中的要領。
「我明白了!在草原上,番邦之人根本不知道羊毛能用來做什麼,大唐之中也是如此,現如今,這個技術就壟斷在你的手裡,對不對?」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李象倒真是沒想到,老李家竟然真有一個商業奇才。
通過幾句話,就能夠分析出這麼多消息……
很好,果真是我需要的人才啊。
「當然,」李象笑呵呵地說道:「要知道,一塊茶磚,在草原就能換到一兩頭羊呢。」
草原上的羊可不是小數目,這年頭雖說畜牧業不發達,但草原人天生就是幹這個的,光薛延陀部族內部的羊,就不止百萬隻。
「若是換取羊毛的話,相信一塊茶磚換上兩百斤羊毛,他們都願意做。」李漱感慨地說道:「若是將這些羊毛運回來,像象兒方才所說,編織成線,再織成毛衣……」
「一塊茶磚的價格,可以換取兩百斤羊毛。」李麗質目光閃動,小腦袋在飛速計算:「就算十斤羊毛能出一件衣服,兩百斤也足足有二十件;而一件衣服在大唐換上一塊茶磚又是輕而易舉……」
(二更送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