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夷男,給他整個活!
對於夷男的服軟,李世民並不意外。
按照這個架勢,光是這些僕從軍不斷地騷擾薛延陀,就夠他們嗆了。
更何況後面還有大唐在掠陣,若真是興兵討伐,薛延陀根本無法招架。
對於薛延陀這麼慢才迷途知返,老李實際上是有些不開心的。
如果你們當初在朕派出使節的時候就倒戈卸甲,以禮來降,那仍不失封郡王之位。結果現在呢?輕飄飄的就打算讓朕放過你們?
要是這次放過你們,將來大家有樣學樣,那朕這個天可汗還要不要面子了?
當大哥難,當一眾國家當中的龍頭老大更難。
老李不是不想把這些國家全部納入大唐統治之下,但現在畢竟時機未到,文化還沒同化完呢,總歸是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卿的悔過之心,朕可以感受得到。」李世民沉吟著說道:「這五萬頭牛、十萬隻羊的致歉,為了讓卿部心安,朕就勉為其難收下了。」
「謝過天可汗陛下!」夷男誠惶誠恐地撫胸致意。
本以為就這樣結束了,李績卻忽然站出來說道:「陛下,薛延陀蔑視我大唐天威,竟敢擅自接納叛逃大唐的契苾部,甚至扣押陛下的心腹愛將契苾何力。薛延陀身為我大唐藩屬,將他們送還本是應有之義。」
「而今我大唐勞師動眾,薛延陀方才悔過,若只是輕輕揭過此事,只恐軍心不服啊……」
聽到李績的話語,夷男眼前一黑。
虧了他剛才還以為李績是好人,給他出主意說「若是可汗效仿負荊請罪故事,陛下一定放過可汗」,可沒想到伱這濃眉大眼的,竟然……
他還真是想多了,李績只是單純想給李世民整個活而已。
夷男,給他整個活!
「英國公所言,甚是有理。」李世民微微頷首,看向李績道:「依卿之見,應當如何施為呢?」
「出兵之時,正值秋收農忙季節。」李績開始睜著眼睛編瞎話:「為了征討薛延陀,所征之府兵不惜放下田中糧食,也要跟隨陛下征討不臣,而今薛延陀卻想要將此事輕飄飄揭過,定然不可,總歸是要給將士們一個交代。」
李績的話很簡單,你送來的牛羊,只是上一次的價格。
既然上一次的價格你們不滿意,那就再加一些嘍,直到我們滿意為止。
他說的話也有問題,出兵的時候都十一月了,一般來說大唐是不在十一月收割莊稼的。
但就算夷男知道,他也只能咬著牙裝作不知道。
在草原上,都是夷男從實力角度出發,去和別人談問題。
但是大唐呵呵一笑,沒有人能從實力角度出發,和我嗶嗶賴賴。
「卿之所言甚是有理。」李世民讚許地點頭:「太史公有言,『民以食為天』;《尚書》亦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若是不能補償將士們出征的損失,定然會使人心不服啊。」
這話其實就……
反正夷男是不信的。
但不信也沒轍,畢竟現如今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頭,夷男紅著眼眶,一咬牙一跺腳:「既如此,為了補償大唐將士,以及協同大唐作戰之友邦的損失,臣願再出馬五萬匹,羊十萬頭!」
「難為卿了。」李世民嘆息道。
「臣……不難!」夷男的心都快憋炸了。
好言撫慰夷男幾句之後,李世民便找個理由給他打發回去籌集牛羊去了。
什麼?你覺得你薛延陀可憐?
我丟了一隻耳朵的將軍可憐不可憐啊?
夷男走後,契苾何力走進了屋中。
看到這位死忠於自己的將軍回到身邊,老李忍不住站起身,快步走下台階。
契苾何力看到天子降階相迎,立刻滾在地上,膝行著爬到李世民的面前。
「陛下!陛下!」他伏在地上高聲喊著,發泄著這一個月來心中的鬱結。
李世民眼圈兒一紅,眼淚就落了下來。
「契苾,你這傢伙,終於回來了!」他將契苾何力扶起來,稱呼之間無比親切。
「陛下!」契苾何力鐵打一樣的漢子,已經哭成了淚人。
老李伸手撫向契苾何力斷耳的那一塊,心疼地說道:「你說你啊,何苦如此?」
「臣對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鑑!」契苾何力嘴笨,只能表著忠心。
李世民感動不已,但也沒忘了李象。
「象兒,過來。」老李對著李象招招手。
李象本來在瞅猛漢落淚,忽然看到李世民招呼自己,撓著頭走了上前。
「契苾,當時有人傳來消息,說你舉族叛逃,滿朝文武都深信不疑,只有朕的孫兒,斬釘截鐵地表示,他相信你永遠不會叛朕。」
李世民伸手揉揉李象的腦袋,笑著說道:「朕的孫兒和朕想到了一塊兒,他說,『契苾心如鐵石,必不叛阿翁』,朕也是如此想。」
契苾何力面色感動地看向李象,他真是萬萬沒想到,除了天可汗,竟然還有人願意去相信他。
草原上的勇士只會尊重強者,而面前這位小小年紀的皇孫,契苾何力卻真看到了天可汗的影子。
而從李世民的話語中,契苾何力又想到了另一層含義。
那就是天可汗的意思,是在確認李象繼承人的身份。
契苾何力對此當然是深信不疑的,因為他自認為沒什麼腦子,連他這種沒腦子的人都能聽出這種含義,那不就是板上釘釘了嗎?
「末將謝郡王厚愛!」契苾何力撫胸致意道。
「將軍不必多禮,我也是聽聞將軍當初征討吐谷渾時的事跡,才斷言將軍一定不會背叛阿翁。」李象笑著說道。
李世民笑著頷首,伸手撫摸了兩下李象的腦袋,而後傳旨道:「傳旨,晉契苾何力為右驍衛大將軍!」
右驍衛大將軍,為十二衛大將軍之一,正三品,總府事,並統諸鷹揚府,掌宮禁宿衛。
這就代表著李世民對契苾何力的信任,也是對他忠心耿耿的賞賜。
「臣謝陛下賞賜!」契苾何力激動地謝恩道。
而後他又道:「臣之部族,懷有二心,背叛大唐,還請陛下依法處置。」
李世民沉吟片刻後,看向李象問道:「象兒,你覺得應當如何處置?」
「不如將契苾部打散,分散至京畿道各村內,按照家庭編戶,兩三戶分散至一村,由官府給予耕地,村民教其學會耕種,並賜予漢姓,阿翁以為如何?」李象說著自己的處理方式。
實際上這是「大雜居,小聚居」的細化版本,按理來說應該是契苾部單獨成一個村落。但李象考慮到的是想同化他們,把他們完全變成大唐人,把他們作為一個先行的小白……試點,所以才會提出這種建議。
要說遊牧民族能不能適應耕地……害,適應不了那也怪不了大唐啊,又不是朝廷不給你活路,你學不會耕種怪誰?
再說了,這是懲罰,懲罰啊混帳!
至於說兩三戶的鐵勒人會不會抱團和村民作對……那實在是想多了。
不要以為宣傳的什麼「漢人溫良恭儉讓」,就把這事兒當真。實際上在漢唐時期,特麼漢人武德充沛到爆棚,甚至到現在依舊有往日餘暉。
具體事例,可以搜索我國村戰。
那只是兩個村的作戰,兩村村民在激戰中,輪番使用了圍點打援、穿插分割等戰術,甚至還能熟練地步炮協同,令人瞠目結舌。
事後總共繳獲了四部炮車、土槍六十餘支、炸藥二百多公斤、土手雷二百餘枚、導火索三百多米、雷管近兩千六百發,管制刀具更是不計其數。
放在霓虹戰國,至少得是個合戰級別。
老李當然明白李象的意思,這種消化吞併的方式,說實話他還真沒考慮過。
一直以來,大唐對於臣服的外族,都是採取的羈縻政策,哪裡用過這種方式?
稍微一想,李世民覺得也比較合理,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要試驗一番。
而今契苾部本就是犯了大罪,按照律法怎麼處置都不為過,更何況是這種試驗性的懲罰?
這都不能說是懲罰了,完全可以說是在獎勵。
就算出了什麼意外也無所謂,了不起被村民們團結起來打死唄。
「好,就依象兒所言。」李世民頷首道。
宣布完處理意見之後,契苾何力千恩萬謝地對李世民和李象謝恩。
畢竟也是自己的族人,就像蕭瑀教育李象那般,契苾何力也不可能完全對族人絕情。
這無意之中,契苾何力又欠了李象一個情。
玄武門支線任務完成度+1(bushi)
見這邊事了,吐迷度忽然站出來說道:「天可汗陛下,臣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李世民頷首道:「卿但說無妨。」
「臣以為,現如今薛延陀虛弱,我等為何不就此將其一舉滅掉,以免日後產生禍端?」吐迷度義正辭嚴地說道。
聽到吐迷度的話語,契丹部落聯盟的首領大賀窟哥也站出來說道:「吐蕃首領所言甚是有道理,天可汗陛下,俺也覺得應該一同出兵,滅掉薛延陀!」
李世民又看向唐軍方面,阿史那社爾同樣說道:「陛下,臣也覺得如此。」
「現如今的確是千載難逢的時機。」李績也站出來說道。
無論是殿內群臣,還有異族首領,幾乎都在贊同著這個建議。
畢竟薛延陀目前勢大,萬一日後捲土重來,那就未可知了。
李世民沉吟著,還未等做出決斷,卻發現李象已經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不可。」李象提著反對的意見。
李世民眉頭一挑,出言問道:「恆山郡王何出此言?」
「回陛下,大唐者,天朝上國也,對於藩屬,首重信譽。」李象義正辭嚴地說道:「既然已經答應夷男就此罷兵,那雙方都應當恪盡守則,暫息兵戈。」
倒不是他迂腐,作為先知,他知道夷男活不長,很快就要病死了。
等到夷男病死之後,夷男的兩個兒子拔灼和曳莽突利失將陷入內鬥之中,極大地損耗薛延陀的實力。
按照歷史,唐軍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內耗後的薛延陀一舉拿下,可謂是撿了一個大漏。
而現在和薛延陀開戰的話,未必能夠一戰而定,畢竟現在正處於冬天,天氣寒冷。
且在高句麗,即將發生一件大事。若是不能夠快速解決薛延陀,那麼高句麗的問題就要一拖再拖,等到淵蓋蘇文整合了高句麗的力量之後,可就沒那麼容易打了。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古代生產力不發達,一年發動一次滅國大戰……別說是李世民了,就算再捆上一個文景之治,都有點夠嗆禁得住消耗。
當然李象說的也不無道理,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只是這件事你在心裡知道就可以了,千萬千萬千萬不能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出來,不然的話,丑國就是下場。
今天忽悠這個,明天騙騙那個,結果小弟都跟他離心離德。世紀之初以無敵姿態橫行世間的丑國,到李象穿越的前夕,只能梗著脖子和人辯經「我真的登月了」。
而且最大的原因在於薛延陀是大唐的藩屬國,屬於大唐的小弟範疇。你可以和敵國不講信譽,但不能和小弟也是這般。小弟若是不講江湖道義,大哥自然可以帶著一群人,挾著道義去揍他一頓。但若是大哥不講信譽,小弟可是一定會離心離德的。
「恆山郡王所言甚是,朕身為天可汗,當注重信譽。」李世民當然也知道天可汗的偶像包袱有多重要,這可是各族團結在他手下當他忠實馬仔的根本。
更何況,薛延陀的情況他也是一清二楚,所以也不急著去打薛延陀,等他自己慢慢亂起來之後,再坐取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李世民又道:「既然答應夷男,那就應當履約行事。」
「天可汗胸襟廣闊,重信重義,我等慚愧!」各部首領盡皆撫胸道。
他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若是大唐能對薛延陀出爾反爾,同樣也能對他們這般。
而李世民的及時剎車,讓他們放下了這個心。
李象趁機又道:「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阿翁何不趁著此時,會盟諸部,也見一見各部首領呢?」
李世民聽了,立刻就動了心。
(三更送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