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河隴的局面,高岳向皇帝提出的策略,便是「息兵備邊」,他指出此次我唐趁西蕃疲敝的時機,一舉興師,於平戎道中摧毀西蕃主力,高原的六個茹本里,拉茹和孫波茹基本等於滅絕,贊普軍力大為衰減,故而此後整個隴右、河西一線並無大的戰事發生,我唐輕騎疾行數千里,一路光復十多州,重新將河湟和河西收歸己有。不過財政的投入也非常驚人,前後費錢帛近千萬貫,此外西蕃畢竟是大國強國,這次雖遭到傷筋動骨的損失,但我唐也沒有力量窮其巢穴,如再持續戰事,只會給天下造成沉重負擔。所以不妨息兵數年,開設互市,讓新光復的邊鎮得以壯大蕃息,待到時機成熟,再一舉搗毀邏些城不遲。
「嗯,息兵之議朕已明白,那麼如何備邊呢?」
高岳便說:「其實暫且將涼州讓給牟迪贊普、尚結贊之輩,對我唐而言並不是件壞事,反倒有助於在河隴的備邊。」
「哦,願聞其詳。」
「自太宗、高宗皇帝起,我唐和西蕃環繞安西、河隴,戰事不絕,西蕃長於快馬利箭,縱橫劫掠,來去如風,往往我唐集結兵馬前去征討,其早已又到千里之外去,我唐疲於應付,只能築軍城、明烽堠,造強弩,依託要點布防,以軍鎮、都督府為戍防區,朝廷再發官健、長征等擇機征討,但總體上還是被動應付,以河湟駐軍為例,先是隸屬涼州都督府,後又隸屬蘭州都督府,最後又屬鄯州都督府,每次遷移,莫不是西蕃先攻,我唐後手再對防區進行調整。現在涼州歸牟迪,而牟迪又被臣留在鄯城,如是我唐暫時無需在涼州駐兵,必要時還能得涼州牟迪的增援,如是可集中力量扼守西蕃出入河隴的要地,可省兵募,這也是陛下遠見聰明,力排眾議,冊封牟迪所至。」
聽到後面一句,皇帝頓時覺得自己這幾年做出的決斷,還都是英明神武的。
雖然他也記不太清楚,當初冊封牟迪為贊普時,到底是如何「力排眾議」來著。
這時皇帝很謙遜地搖搖手,示意高岳繼續說下去。
高岳便指著地圖,說到:「安西、北庭,依臣的看法,當地漢軍和官吏體系還是完備的,再加上龜茲、疏勒、焉耆、于闐四國國君,對我唐依舊忠心不二,所以最好的變革,那就是不變革。」
「可郭昕已眼盲,年事又高,已上疏請求返歸故里。」
「那安西都護節度使可由其弟郭晙接任,四鎮鎮戍使各自不變。北庭都護節度使,則由楊襲古為之,各地鎮戍使也不變。」
「河西剩下的『四涼』(甘肅沙瓜四州,只是沒有涼州)如何安置?」
「授堅守敦煌的閻朝河西經略節度使、豆盧軍使並營田使,使其鎮守沙州,扼通西域的三路衝要;隨後將沙陀朱邪和退渾慕容,可汗封號不變,遷徙族人至甘、肅,出身黨羌的野詩良弼、司波大野分別封為郡公,遷徙族人至瓜州,各為城傍;隨即神策宣威軍將兵、射士合計一萬九千,至甘州軍城處駐紮、營田,宣威軍節度使兼甘州刺史——此河西防禦態勢。」
「隴右呢?」
高岳的建議是,索性廢除隴右節度使,連帶調整整個京西的戍防區,具體就是:專設一鄯湟節度使,以神策威戎軍節度使兼之,將原本其編制內的兩萬一千將兵、射士移防到此營田、駐屯,防區為鄯、廓、河三州,重點營修鄯城(原河源軍)、臨洮、積石三座軍城;另外再專設一合川節度使,以神策決勝軍節度使兼之,其原本編制內的兩萬兩千將兵、射士移防到洮、岷、疊、宕四州營田、駐屯。
按照高岳的介紹,原本的京西三支神策軍,就等於是河隴方向的野戰軍力,而原本蕃漢的山水寨勢力,高岳則建議不做任何改易處分,依舊讓其分散在河隴大地上,「據山川之險固,各自保、自立」,同時給各位寨主「信牒帽子」,免除寨人賦稅、雜役,只需每年按市價贈五分一,遵照下達的和糴本定額,賣給各州駐軍糧食,或輸送馬匹就行,再往上便是些鬆散的軍號,如雄祁軍、白水軍、三水軍等等,實則只有名號而無實際的軍府衙署。
簡言之,對山水寨,高岳的方針便是賦予其自治權力,以犧牲賦稅的代價,換取它們的軍事服務。
我唐在河隴、西域地區的「軍事存在」,除去三支神策軍,和原本就存在的河西豆盧軍或安西四鎮軍外,更往下的層面就是沙陀、黨羌、吐谷渾所組成的城傍,及山水寨的義軍了。
這樣的話,再加上劍南、興元本身就存在的戍防區域,西蕃出入河西、隴右、西南的道路就完全被堵死。
京西北三支神策軍進入到河隴地區,那麼他們原本的駐地,涇、原、會三州地,由邠寧的保大軍合併;鹽、慶兩州地,由渭北的靜塞軍合併;而秦、渭、蘭三州,由鳳翔府義寧軍合併;成、武、文、扶等武都羌聚居的州縣,和興元府合併;維、松、翼、靜等州,和西川節度使合併。
各軍便各有生計,比之先前,所能得到的營田收入,無疑都擴大了,兵額卻不用增加,這樣能減輕朝廷不少負擔。
「然則,神策軍本在鹽、慶、涇、原等州都有開闢好的營田,現在讓他們又去河隴」皇帝意思是交接上會不會出什麼岔子。
高岳的解決方案便是朝廷度支司出面,先按照神策軍原本營田的收穫數額,預支一年米糧給他們,務求前去河隴地不會有所缺,然後朝廷再逐年給予補貼,這樣各方便會相安無事。
這時候,皇帝頷首,便沉聲問,嶺南那邊的蠻變如何辦?杜佑又該如何處理?
高岳先發問,各位宰相是如何建議的。
現在政事堂採取的是輪流秉筆制,董晉、賈耽、陸贄、杜黃裳,各自主持政務一個旬日,皇帝便說其他三位宰執暫時不曉得是什麼意見,因這個旬日是陸贄秉筆,他向朕建言,對嶺南用兵不值得,主張推薦個清廉寬仁的大臣,去嶺南番禺,替代杜佑回朝,以撫平蠻變。
「陸九意欲何人?」
「他推薦越州刺史鄭絪。」皇帝這話,讓高岳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