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等到糧草、軍械籌備完整後,再攻不遲。」高岳在慶州營地里很氣定神閒。
皇帝派遣中官來問策,高岳的答覆便是:
渭北節度使戴休顏,堅守延州城不動,阻遏六府党項南下的攻勢,渾瑊、李自良各領兩千騎兵,渡黃河至丹州,和戴休顏成犄角之勢即可;
鹽州高崇文,麟州韓潭及振武軍李景略,也各自守界不動,一西一東夾住白於山北的宥州和夏綏銀地帶,監察平夏部動向,等候進攻命令;
義寧軍一萬二千射士,分屯在汧源、華亭等,防備西蕃越隴山來攻;
定武軍有三千射士,屯鳳州河池城,劉海賓的威戎軍駐平涼,邢君牙的宣威軍駐良原,豐安、蕭關、固原、石門各神策軍鎮堅守不動,同樣防備西蕃,以黃河、隴山、六盤山為界線,把党項、西蕃的戰局分割開來,使其不得互相勾連;
我親率主力大軍,就在慶州,以觀丑羌態勢,擇機出軍,為陛下將亂黨全部擒獲。
高岳觀望著整個渭北的地圖沙盤,此地西有子午嶺,東有黃龍山、黃河,北有白於山,恰好把渭北包夾起來,而馬嶺河和洛河,又把渭北分割為慶州、延州兩大塊,恰如個馬蹄的形狀,延州原本是片連接起來的河原,可隨著長年累月的河流侵蝕、切削,分裂為高高低低、起伏不平的零碎高原,越過延州以南的野豬嶺,便至鄜州和坊州,然後地勢漸漸低下來,最終只要過富平原,便是長安城所處的八百里關中平野。
至於渭北、慶州,隔著白於山(橫山)和朔方地區相連,大致有左中右三條路線,最左側便是自慶州出發過青剛嶺峽谷,可抵鹽州,再往北便是靈武,沿別路車廂峽也可至鹽州地界;中段則是從延州西北的金明道,過蘆子關(今陝西安塞北),抵烏延口,此關口北便是雄踞夏州的統萬城(白城子);而最右側,則是由延州的西北,夾在黃河的西岸間河谷而進,可過綏州,至於關隘儒林魚河堡,也即是銀州理所(今陝西榆林),此處往西沿無定河可至夏州,繼續往北沿麟州、勝州,可抵振武軍的單于都護府。
此三道路線,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先前因唐牢牢控制著處於黃河河套及陰山地帶的三受降城體系,在此駐有重兵,故而白於山的重要性尚不凸顯,可自從安史之亂後,三受降城西面洞開,党項、西蕃、回紇都可穿過瀚海沙漠,至白於山威脅京畿,所以此地頓時為性命緊要處所,重要性躍居靈武、振武之上,成為唐家苦心經營、拱衛京師的屏障,現在更是無法容忍党項於此叛變自立。
高岳的策略很清晰:環繞著這塊馬蹄形地帶,其他的方鎮都固守不動,畫地自守,節省錢糧,而機動的野戰主力,就是我在慶州這一支軍馬,等到時機成熟後,我便把這支機動兵力,如鋒利的快刀那般,永遠斬斷党項的野心和妄想。
慶州城內,高岳的三衙很快運作起來,籌辦軍糧、器械,設立營壘,處理四方檄書往來——雖然高岳也有幕府僚佐,可那只是做個樣子而已,實際軍務的核心牢牢控制在他的三衙當中。
很快李憲來報:叛離平夏逆賊拓跋朝暉的野詩宕,前來求見節下。
野詩宕曾經說過,一旦唐家對党項的處理上更迭了統帥人選,那便是我投唐的時刻。
而高岳,正是他心目當中的人選。
見到高岳後,野詩宕小心翼翼地拜伏下來。
高岳和顏悅色,對野詩宕說,我昔日得党項將軍明懷義、米原,戰騎雖有千群,指揮時卻能如使手臂般自如;今日野詩宕你來歸順,我便得一智囊,党項蕃落內情種種,必然了如指掌。
隨即高岳起身親手把野詩宕扶起,說我不但能用你,還敢用你,言畢高岳就讓戎機衙門即刻奏請朝廷,授予野詩宕合適的官銜。
三日後皇帝的褒獎即下達,賜名「良弼」,此後野詩宕便為野詩良弼,並授武散官正四品壯武將軍,配於高岳帳下聽用。
至於野詩良弼南逃至唐的蕃落,也得到妥善而熱情的安置,高岳在慶州合水原設立羌屯,撥給田地和草場,以供他們休養生息。
野詩良弼感念至深,就對高岳獻策說,党項如今雖然抱成一團反抗我唐,可卻有三不利,只要節下能抓住三不利,假以時日,必能殄滅拓跋朝暉。
党項蕃落雖勇武眾多,而缺乏制度,唐兵卻精而專,這便是一不利;
党項蕃落未開化,武器落後,唐兵器械先進,這便是二不利;
党項如想成氣候,必須得西蕃或回紇援助,然則西蕃而今被唐家阻於隴山之西,很難和党項連兵,回紇更是和党項世仇,党項可謂孤立無援,這便是三不利。
高岳點頭,又問野詩良弼說,那我平黨羌又有什麼困難所在呢?
野詩良弼便回答說:渭北、白於山山嶺眾多,不利大軍遊走進擊,這是唐家的一不利;
此處軍糧轉運困難,這便是二不利;
即便把党項在渭北的勢力清剿,可如今拓跋朝暉還可退回白於山北,龜縮在統萬城內,憑藉這座堅城和節下對抗,拖延時***退圍城的唐軍,這便是三不利。
高岳便大笑起來,「如此說來,我須保持住党項的三不利,並消弭己方的三不利,便能穩操勝券了。」
「節下明鑑。」野詩良弼急忙說道。
此刻高岳便又問,那被火併的六府司乞埋之子司波大野,如今正在慶州東北洛源和延州交界處的百井戍落難,先前送來使節向我求救,希望我遣送一千騎兵去接應他入慶州來。
野詩良弼建言:「百井戍乃要害中的要害,占據洛水源頭,橫跨長城嶺,西鄰車廂峽,東接蘆子關,萬不可讓司波大野輕易失卻此處,節下可送一千騎兵去,但不是接應司波大野來這裡,而是助他固守百井戍。」
「良弼之言有理,我便採納。」高岳答應了,很快讓李憲傳令,讓慶州樹黟、白馬兩族各出五百羌騎義從,又遣虞侯周子平領二百騎兵護之,共一千二百騎,沿白馬川而北,去協助司波大野守百井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