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

  第88章 長孫無忌:對!就應該這麼賞他!

  「快,跟上!」

  九成宮外的密林深處,殘存的突厥叛軍倉皇北逃。

  暴雨停歇,烏雲散去,東方露出了魚肚白。

  經過一夜激戰,唐軍終於完全占據了九成宮的主動,消滅了所有有組織的抵抗。

  而剩餘的叛軍在啜剌舍爾的帶領下,搶奪了數匹戰馬,向北方一路逃竄。

  「葉護,前面有河流!」斥候回報。

  啜剌舍爾緊繃的神情放鬆了下來:

  「那應是涇水。只要渡過涇水,到靈州就是一馬平川,誰也不能阻止我們回草原啦!」

  眾人心中振奮,催促馬匹加速。

  然而一行殘兵敗將到達河邊,等待他們的不是渡口。

  而是一列隊形嚴整的重騎兵。

  「唐軍怎麼會在這個地方設下埋伏?!」

  啜剌舍爾大為震驚。

  然而,當他看清楚了對面領軍之人的長相,表情立刻從驚訝變成了驚喜:

  「原來是你,是來接應我們的……」

  話音未落,破空聲響。

  一支箭精準地射進了啜剌舍爾的口中,讓他再也無法發出任何聲音。

  箭如雨下,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

  八月中旬。

  九成宮這場恥辱性的禁軍叛亂事件徹底發酵,已經成為了這兩天長安城乃至全國最大的話題。

  這座始建於隋朝的大唐第一離宮,被燒成了一片斷壁殘垣。

  若非一場及時雨,怕是不會比阿房宮好多少。

  不僅是建築,最精銳的禁軍,以及內侍省的宦官宮女,也遭受了巨大損失。

  十六衛中的左右監門衛更是瀕臨解體。

  在帝國中心鬧出這麼大亂子,基地差點被人給偷了,真是應了那句名言:

  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一向直性子的貞觀諸臣直言道,大唐連禁軍都造反,只怕是藥丸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唐通過此次事件發掘了一批人才,成為備戰下個賽季最早的隊伍。

  比如大難當前指揮若定的宗室大將李道宗,比如忠心耿耿、年少有為的士族虎子韋待價。

  而這些英才俊傑中最耀眼的領軍者,自然是勘破阿史那結社率造反密謀、並疾馳三百里及時通報、兩次救駕並挽救了全體皇室成員性命、順便還破獲了李孝恭無頭懸案的皇十四子,李明。

  事變之後,便是論功行賞、調查問責。

  而在朝野評定的九成宮功臣中,李明當仁不讓拔得頭魁。

  朝野能達到如此一致,是因為李明同時抓住了最重要的兩端——

  皇帝和民間。

  就在收拾完殘局,李明一行人倉促結束避暑假期、回到長安的第二天早上。

  長安市民無比熟悉的傳單攻勢,又回來了。

  當然,傳單內容肯定不是從正面直接宣傳李明同志的豐功偉業。

  否則一粉頂十黑的「孝逸定律」就要應用到他自己頭上了。

  一大早,長安市民們便收到了一條聳人聽聞的信息推送:

  《震驚!這種夏季常見飲料竟然有毒?這樣處理賽過砒霜,連皇帝也不能倖免……》

  市民在關心自身安全、探究獵奇的心理下,心裡毫不設防地閱讀完了最新的傳單。

  而李明的種種豐功偉績,就通過這種十分狡猾的方式,侵入了所有人的大腦。

  陛下欽點、朝廷一致認可、民間呼聲最高。

  李明已經完全起勢。

  立政殿,書房。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討論著九成宮事件的若干善後工作,兩人先對好口徑,等到明天大朝會上,再與群臣商議。

  這事也只能與親歷者兼大舅哥、長孫無忌討論了。

  不必煩擾房玄齡等其他文官。

  要臉。

  「阿史那結社率在宮裡的內應,都排查出來了嗎?」李世民神色不悅。

  禁軍出現叛匪是他自己用人不淑,也就忍了。

  但宮人也出現叛匪同僚,那說明整個內侍省的選人考察不嚴格,是妥妥的體制問題,不能忍。

  今天在藥里加點料,明天在飯里拉坨屎,這誰遭得住?

  「回陛下,門下省會同內侍省,逐一排查了宮中所有的宦官和宮女,重點調查其中的突厥人。」

  長孫無忌輕車熟路地匯報導:

  「查獲尚藥局的宮女一人,就是她將陛下的雄黃酒擱到爐子上加熱,導致陛下中毒。

  「經查,她並非阿史那結社率同黨,只是收了他的賄賂,按照吩咐熱了熱酒,以為這麼做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世民的眉頭擰了起來:

  「私自亂動朕的藥,這還沒什麼大不了?難道沒人發現嗎?」

  尚食局和尚藥局的工作流程,都是非常繁瑣的。

  一個人燒飯熬藥,需要同時有禁軍和宮人全程監視,以防有人往裡面「加料」。

  那宮女私自加熱藥液,怎麼監視的人沒有及時阻止?

  「大約是因為她所擺弄的雄黃酒是外用的,不入口,加上只是加熱,並未添加什麼東西。

  「因此,守衛也許懈怠了吧。」

  李世民摸著鬍子沉思片刻,眼神銳利:

  「大內禁地的守衛,本應該事無巨細。內侍省太監和各級少監要負主責……」

  說到這裡,李世民想起來了。

  內侍省太監就是他的貼身大伴,事發之日捨命向他發起警報的大伴。

  李世民眼睛閉了閉,語氣也柔和了下來:

  「念其初犯,內侍省少監罰半年俸祿。

  「那宮女收受賄賂,致使朕與太子中毒遇險,念其無知,就……杖五十,流放儋州。」

  陛下對弒君之徒的處置也太仁慈了……長孫無忌心裡嘀咕,嘴上回答道:

  「善。」

  「活捉的殘匪呢,問出來了些什麼?」李世民追著問道。

  他本能地覺得,阿史那結社率一案,背後應該還有人。

  因為一個不學無術、十年前才歸順大唐的突厥人,一生都沒有去過比長安更靠南的地方。

  他是怎麼知道南方人的習俗,知道雄黃酒加熱是有毒的?

  連關中人都不知道啊!

  難道那廝是隱藏的抓藥天才不成?

  肯定是有狗頭軍師在為他出謀劃策的啊!

  說到這裡,長孫無忌的神色也黯淡三分。

  「未曾。高級軍官不是被殺就是自殺,活捉的嘍囉什麼都不知道,大部分都是盲目跟從裹挾的無腦之徒。」

  向下摸大魚的線索斷了啊……李世民苦惱地皺眉。

  本來有小股叛軍順利趁亂逃出了九成宮,領頭的啜剌舍爾是結社率的副官,應該知道些什麼。

  然而,那支殘匪被前來助剿的秦州都督府軍隊在涇水邊截住,全部殺死。

  為此,李世民還寫信訓斥了秦州都督李慎一頓。

  就是他與韋貴妃所生的皇十子、擔任紀王而趕不及拍馬屁的那個李慎。

  「其他隱患排查呢?」李世民問。

  長孫無忌對答如流:

  「正在進行中,尤其嚴格地審查軍隊裡的突厥人。發現,確實有一部分突厥人就像這些叛軍一樣,長期不習慣在漢地的生活,渴望回到大草原。」

  唉……李世民無聲嘆息。

  「朕的本意,是以天下人為子民,不論是突厥、羌人,還是扶餘、室韋,都可為朕所用,都可以和諧共處。」(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

  「但沒想到,有些一廂情願啊……」

  長孫無忌摸著下巴,進言道:

  「在中原生活的突厥人太多,日久難免生變。將他們全部遷徙至嶺南如何?」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

  「讓北人去嶺南,你不如直接殺了他們。但……」

  長孫無忌的這主意,倒是啟發了他的思路:

  「可以遷徙突厥人去長城之北,在豐州、夏州一代建牙帳,拱衛北部防線,監視薛延陀。」

  薛延陀是東突厥滅亡後,由填充原東突厥故土的鐵勒諸部所組成的部落汗國,對唐朝一直陽奉陰違,虛與委蛇。

  「陛下高見。」長孫無忌為妹夫的妙計點讚。

  既排除了中原核心地帶的隱患,又鞏固北疆,還讓突厥與薛延陀互相猜忌敵對,爭相向唐王朝「爭寵」獲取支持。

  一步盤活全局啊。

  「除了突厥內鬼,其他人的善後事宜,也得勞煩輔機你替吾參謀參謀。」李世民道。

  長孫無忌裝傻地說:

  「士卒宮人的撫恤已從優從厚發放,各位功臣也多有賞賜升遷……」

  「吾說的不是李道宗和韋待價,是李明。」李世民不和長孫無忌來虛的,開門見山。

  長孫無忌嘆了口氣:

  「皇子殿下立下如此蓋世之功,陛下如何獎賞也不為過,臣無權置喙。」

  現如今,李明勢頭正隆。

  長孫無忌就算再怎麼想壓制他,也只能選擇暫時隱忍,日後再說。

  千萬別做那個掃大家興的惡人。

  否則,先不說忤逆聖意,也不說激怒朝中同僚。

  光民間輿論這一關他就過不去。

  要知道,街上四處分發的奇怪小傳單,已經滲透進了長孫府,並且迅速在下人之間流傳開來。

  在這種高強度洗腦之下,府上的下人們全都胳膊肘往外拐,自發地站到了李明那一邊,覺得這位小殿下有情有義,未來可期——

  至於這件事是否與家裡的小內鬼長孫延有關,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選擇暫且蒙在鼓裡。

  這份戰略性模糊雖然能讓他多一條後路,但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個小麻煩——

  如果他長孫無忌在這個風口浪尖彈劾李明。

  他也不知道這些被洗腦的惡奴會不會在他的飯里吐痰。

  「可吾就是來請你置喙置喙的。」李世民坦誠地對這位心腹之臣說。

  這位明君深知強扭的瓜不甜。

  如果對李明的分封不合長孫無忌的意、而自己還要一意孤行強推,無疑會激化這對甥舅的矛盾。

  這是他這個父親、妹夫不願意看到的。

  長孫無忌又無聲嘆了口氣,緩緩道:

  「臣必以江山社稷為重。」

  李世民讚賞地點頭,道:

  「吾有一個初步的想法——

  「封李明為宋王,治所徐州彭城縣。任命他為徐州刺史,遙領揚州,並擔任揚州大都督。

  「你覺得如何?」

  一王,兩州,外加一個大都督府,這是庶出皇子的高配打法了,甚至能摸一下嫡子待遇的邊了。

  尤其這個「揚州大都督」,不但地位重要,是開唐四大都督府之一,同時也是李孝恭曾經擔任過的職位。

  宗室傳承的意義不言自明。

  對於如此優厚的條件,長孫無忌先是一怔。

  接著,他嘴角緩緩勾勒,露出發自內心的輕鬆笑容:

  「陛下的這番安排,甚善,足以匹配李明殿下立下的赫赫功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