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

  第252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

  李明派往河北的三千精兵,是一支人數剛滿四千、總體實力仍然較為薄弱的軍隊。

  雖然這五千人技戰術水平非凡,但是在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的河北地區,在薛延陀、李泰和本地士族糾纏大亂鬥的舞台,這六千人著實有些少了。

  「什麼?你說為什麼赤巾軍越打越多?」

  平州州府,李明的視線越過戰報,瞥了一眼坐在對面的長孫延。

  「明哥,我倒不是懷疑赤巾軍在吃空餉。」長孫延誠懇地說:

  「但是打仗總是要死人的,遼東也沒有繼續向河北投入新的武裝力量,我們的兵應該是越來越少的,至少不會增多對吧?

  「然而為什麼隨著戰事推進,前線對士兵口糧的需求急劇增加了?路上損耗沒有那麼大吧?」

  「當然是敵人感動於我的教化,主動投靠我軍了。」

  李明十分理所當然地回答。

  糧餉需求增加,首先排除薛仁貴、蘇定方在前方吃空餉。

  因為李明對自己軍隊的控制還是很有自信的。

  首先,他以思想教育為基礎,夜以繼日地向基層士兵灌輸著對赤巾軍組織的理念和紀律。

  當然,思想教育只是基礎。

  真正的殺招,還是在組織架構上。

  赤巾軍的監督機制是層層嵌套的,可比長孫延所知道的還要嚴密得多。

  除了傳統軍隊從上到下的垂直架構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直接向李明匯報的機構,對赤巾軍實行扁平化監管,防止軍權被高級將領架空。

  從軍隊內部的紀律委員會、士兵委員會,軍隊外的情報委員會和肅反委員會,到對接後勤的全國總商會等等。

  李明動用了一切能動用的內外組織機構,編織了一道嚴密的網絡,嚴格監視和控制軍隊的一舉一動。

  大到防止軍隊獨走、重蹈老爹李二全國大亂鬥的覆轍,小到杜絕戰報摻水、搞出「大本營戰報」導致誤判戰局這類抽象操作,李明有一套完整的辦法。

  所以,在通過了嚴格的審查以後,李明對軍隊基本做到了用人不疑。

  「你就放寬心吧阿延,軍隊並沒有在吃空餉,是向我軍投誠的人增加了。」他拍拍自己首席秘書的肩膀:

  「有幡然醒悟的魏州軍,也有棄暗投明的鐵勒人,更多的則是被發動起來、加入我軍保家衛國的河北當地百姓。」

  除了上述這三種情況,李明也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其他的解釋理由。

  總不可能是赤巾軍的士兵在戰場上實現了分裂生殖吧?

  「真的嗎?」我不信……長孫延小聲嘀咕著。

  也由不得小夥伴不信,距離赤巾軍進軍河北作戰,才過去幾天吶?

  總兵力就這麼水靈靈地翻倍了?

  招降的效率也忒高了吧?

  這是去打仗麼?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往河北徵兵呢!

  「他們當然是被我的文治武功所折服了!

  「難道是被一曲秦王破陣樂感動了,想要和我組一輩子樂隊?」

  李明沒好氣地反問道。

  長孫延半懂不懂地聽著李明的吐槽,還是有點難以置信地撓撓小腦袋瓜子。

  「我倒也不是不相信軍人,關鍵是這戰績也太離譜了……」

  「這就是占據了道德制高點所帶來的好處,這是政治的精髓,阿延你還得多學學。」

  李明對小夥伴耐心地教導著:

  「河北我所欲也,但如果貿然發兵攻打,不但會招致激烈的抵抗,付出沉重代價。

  「還會極大地增加治理成本和管理難度。

  「你知道的,河北人民本來就與我的父皇有嫌隙,而當地士族又對我的政策多有詆毀。

  「如果這次再以力強取,只怕當地民眾對我愈發離心離德,埋下巨大隱患。」

  比如引發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什麼的……他在心裡補充一句。

  長孫延聽懂了,恍然大悟地一拍腦門:

  「沒想到借驅除薛延陀的大義,居然也能贏得對方軍民的一直擁戴……」

  「壞人他們來做,好人我們來當,便能順理成章地控制河北。」李明肯定地點點頭:

  「這和當初對付高句麗的策略其實是一樣的。」

  鐵勒人好啊,好就好在夠殘暴。

  把河北百姓都往自己這邊趕了。

  要是有哪個犟種敢不和李明走,那就只能和夏王竇建德走了。

  李泰也很好啊,好就好在認蠻族為主。

  失盡了民心,讓他們除了投靠遼東別無選擇。

  這兩位反面教員都好得很啊,為李明的增員大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替河北民眾趕走薛延陀、穩定局勢的話,我們再施行土地改革政策就很順利了,士族問題和地域不和問題都能一併解決……」

  「這樣的話,那河北豈不是很快就要收入囊中了?」

  長孫延眼睛一亮:

  「我立刻組織文吏進駐,在當地建立基層統治機構!」

  「慢一點慢一點,前方的事情留給軍人,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李明給小夥伴從速敗轉速勝的態度踩了一腳剎車。

  「那我先從河北的難民入手,挑選、培訓適合派往當地的基層官員,然後等明哥你這邊的通知,就立刻開拔!」

  長孫延鬥志滿滿地退下了。

  李明看著小夥伴雀躍的背影,表情慢慢沉了下來,目光回到了戰報本身。

  是的,打贏戰爭以後,攜戰爭威望,能解決很多地方治理上的頑疾。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解決關鍵的問題,也就是——

  如何打贏戰爭。

  就像之前所說的,打仗是最唯物的人類行為。

  李明雖然做足了準備,搶占了一切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與李泰一方在軍力上的客觀差距,在短期之內不是這麼容易被抹平的。

  李泰控制下的魏州都督府和來自其他都督府的軍隊,加吧加吧攏共就有幾萬人。

  雖然不是全員披甲,在裝備和訓練上都不如李世績所率領的八萬精兵。

  但是他們畢竟是初唐的軍隊,兵員素質也很不錯,足夠吊打普通朝代的精銳了。

  當然,李泰直接控制的這點人,還只是小卡拉米。

  薛延陀才是大boss,他們的軍力更為龐大。

  控弦之士足有三十萬之眾。

  雖然都是兵民合一的部隊,訓練和素質普遍不如職業軍人。

  但是遊牧民天生善騎,都是現成的騎兵,在華北平原上的作戰能力同樣不容小覷……

  「殿下。」

  門外來了一位稀客。

  營州都督,張儉。

  這位李淵的從外孫,是皇帝陛下的心腹,不是李明的。

  好在這位外戚在目睹了玄武門之變以後,變得很有眼力見兒,輕易不摻和老李家的家事。

  所以對李明滲透都督府的行為,一直睜隻眼閉隻眼。在軍隊向河北開拔以後,他更是主動交權,留守大本營。

  有感於他的懂事,李明封他做了放屁帶點響的參謀長。

  現在的遼東可以說是將領盡出,不是在河北、朔北,就是在東北。

  所以,張儉也就成了大本營里最懂軍事的那個了,忠實地為李明當起了軍事顧問。

  「三千人對三十幾萬,做了一桌菜來了兩桌人,前線壓力有點大啊。」

  李明苦笑著對他說。

  雖然在前線的赤巾軍「增員」了近一倍,但是這新增加的三千投誠者,並不能立刻成為即戰力。

  首先要經過篩選,判斷其是否是地方的探子;其次要經過訓練,不可能讓他們拿起槍就去填線送命。為了提高他們對命令和陣型的理解,還得加強文化教育,進行掃盲。

  在他們的技戰術水平初步達到赤巾軍的水準以後,還只能從防禦、巡邏等較簡單的軍事任務開始,一步一步打散混編入現有部隊。

  這一套流程下來,少說也得要個把月。

  所以,現在在河北前線同時和李泰、薛延陀血拼的,還真就只有最初的那三千人。

  「何止是兩桌,差不多是一桌菜來了一百桌人了。」

  面對懸殊的兵力差距,張儉可是一點也笑不出來:

  「三千人對三十幾萬,我們的士兵真做到了以一當百也不夠啊!

  「此次貿然出兵,招惹了薛延陀的敵意,是否有些草率了?」

  張儉也算摸到了李明的脾氣,只要別在原則問題上搞鬼,在其他問題上唱反調並不會惹他不悅。

  在虛心納諫這點上,幾乎和他的父皇一模一樣。

  所以,張儉的發言也逐漸大膽了起來。

  「草率麼……要說這計劃是否有些冒險,那我承認確實有點賭的成分。敵強我弱,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

  李明大大方方地承認了,接著話鋒一轉:

  「不過我也有決勝的法寶,並不至於連上牌桌都沒有資格。」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張儉也不再糾結「該不該出兵」,將思路集中在「如何達成戰略目標」這個當下最緊要的問題上。

  「要想贏,就不能讓敵方大部隊繼續南下中原,要把他們儘量向北吸引。」

  李明指著地圖:

  「張都督,要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張儉正襟危坐,開始積極建言獻策:

  「臣以為,薛仁貴長期在營州都督府任職,擅長山地和林間作戰,他可率遼東籍士兵,在太行山東麓一帶游擊作戰,干擾敵後勤。

  「蘇定方參與過討伐東突厥,有指揮騎兵的經驗,他應率馬術嫻熟的外地籍士兵,在正面戰場與敵人周旋。

  「此外……」

  兩人暢談至深夜。

  …………

  在內外亂局中,大唐迎來了貞觀十六年。

  遼東出兵河北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全國上下。

  聽聞此消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皆百感交集。

  他們都以為,李明殿下被萬惡的魏王給殺害了。

  然而,殿下雖然身死,但他的政治遺產卻依然還在忠實地庇護著天下百姓——

  沒想到,在河北被薛延陀摧殘的時候,李泰沒有站出來、李治沒有站出來,卻是最弱小的遼東挺身而出。

  現如今陛下下落不明,外憂內患,華夏正值危難之際。

  而李泰和李治這兩位最有希望問鼎新皇之位的皇子,其表現卻讓天下人大跌眼鏡。

  李泰自不必說,不但不守護百姓,反而還開門揖盜、為虎作倀。

  這等人間之屑,不提也罷。

  而李治的表現,也非常讓人失望。

  他坐擁最雄厚的實力,卻除了埋頭內戰爭權奪利以外,碌碌無為,對外敵入侵不聞不問,坐視鐵勒人在華夏的土地上泛濫。

  這等「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但其他地方的人看不慣,甚至連素來與河北互相歧視的關中人也很不以為然。

  外族入侵,地域矛盾自然而然地讓位給了民族矛盾。

  李世民主政十幾年,對蠻夷重拳出擊,把華夏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折斷的脊梁骨又接了回來。

  華夏人又重拾了「超級大國」的心態,就難以容忍外族在華夏的土地上耀武揚威了。

  然而,李治和李泰兩位皇帝候選人只顧著內鬥,卻對外敵視若無睹,絲毫沒有胸懷天下的擔當,無視河北百姓的苦難。

  在危難時刻向老百姓伸出援手的,只有遼東。

  明明這一切和他們沒關係的,明明他們只要關牢燕山的大門,就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

  天下人不禁又懷念起了李明殿下。

  這是殿下留給這片土地最後的庇護啊!

  …………

  「他來當好人,我來當惡人……呵,打得一手好算盤!」

  太極殿上,李治生氣地將摺子一收,隨手丟到了角落。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地建言道:

  「攝政何不也進軍河北?

  「不但能掃滅李泰勢力,將薛延陀從我大唐的版圖上驅逐出去,也能讓民間的怨氣消解,讓李明的花招不攻自破。」

  「說得倒輕巧。」李治有點不理智了,對舅舅說話也不禮貌了:

  「南方各州對我愈發陽奉陰違,中原諸藩王也未臣服於我。

  「軍力既不充裕,也沒有可靠的後勤路徑,我的兵難道從關中飛到河北去?」

  最近因為內戰和河北之亂,朝野沸騰,民間輿論都要爆炸了,讓李治很是上火。

  李明和李泰簡直像約好了一樣,一個自己當好人,還有一個阻止李治當好人,讓他的聲望跌到了最低谷……

  「您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挽回民心和聲望。」

  長孫無忌繼續平淡地給出「諫言」:

  「那您還可以北伐薛延陀,迎回陛下和太子。八萬精兵還在塞外,您甚至不需要再支援多少兵力,只要提供足夠的後勤,直搗薛延陀牙帳並不難。」

  「然後李世績露出破綻,讓李明安插在那裡的釘子搶走那八萬人的控制權?」李治當即反駁。

  長孫無忌故作驚訝:

  「全天下的軍隊,不都是陛下的麼?救援陛下,不是如今的當務之急麼?

  「若能迎回陛下與太子二聖,殿下您的聲望和民心不就能回來了麼?」

  「你……」李治被舅舅數落得臉一陣紅一陣白。

  這老狐狸,裝無辜裝得還真像那麼一回事。

  他難道不知道,「救皇帝」只是一個幌子,李治的真正意圖是「當皇帝」嗎?

  他當然知道!

  他就是故意在給外甥上眼藥呢!

  李治的胸口起伏了一會兒,便歸於平靜,冷冷地說:

  「我自然是以迎回父皇和皇兄為根本,現在只是代為理政而已。

  「但是李明動機不純,不能讓那八萬精銳落入他手中,否則他必定反亂,屆時後患無窮。」

  說完,他便揮了揮手,示意自己的舅舅可以走了。

  長孫無忌也不留戀,轉身便走。

  出宮的路上,他小心將懷裡的信封藏好。

  信來自遼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