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

  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

  「發生了什麼?發生了什麼!」

  兩儀殿上,李世民面色鐵青,面對低頭看腳底的群臣,特意問了兩遍。

  長安的暴亂,持續了好幾天。

  先是失業的鐵匠作亂,接著碼頭腳夫加入。

  非但沒有隨時間停歇,反而愈演愈烈,發展成席捲全城各階層的狂風暴雨。

  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李世民自己心裡清楚。

  就如某位被他形容為「目光短淺」、「格局狹小」的節度使,所預言的那樣:

  錢荒,爆發了。

  突然之間,毫無徵兆,好像是被一塊神奇的磁石吸走了一般。

  市場上,幾乎見不著一文銅錢。

  而且這次錢荒比隋末延續到唐初、李淵老爹面對的那次還要嚴重。

  那時候銅不夠,還可以用「鐵」這種比較便宜的金屬,鑄造「惡錢」頂一下。

  可現如今,鐵也短缺了!

  連帶著把其他金屬的價格都炒了起來。

  原本並沒有短缺的金、銀、錫等,在哈耶克的無形大手下,價值也原地升天,就此退出流通。

  能用來鑄錢的金屬,只剩下又重又賤有點甜、摸多了不長個的鉛了。

  不管是「惡錢」還是「好錢」,統統都「沒錢」了!

  然後,武德充沛的大唐老百姓,就反了。

  歪日尼瑪,整天要完要完的,結果今天還真的要完了?

  「你們不是很能說嗎?怎麼今天突然不吱聲了?」

  李世民抬高了音量。

  群臣低下了頭顱。

  自從四子爭儲以來,朝堂可是很熱鬧的,官員們個個口若懸河。

  今天突然全部啞火了,悶頭坐著,就愛盯著自己的腳底板看。

  「輔機,你有何高見?」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罕見地當著群臣的面,諷刺了起來:

  「抓姦商抓得如何了?想必那些奸商,不會掀起什麼大浪吧?還是說,那些鬧事的刁民,都是奸商在背後組織的?」

  這是前幾天陛下和臣下密會時商談的內容,按理說是要保密的。

  可今天陛下直接抖在了朝會上,請大家奇文共欣賞,可謂是前所未聞。

  這說明,陛下是真的、真的,十分生氣。

  被公開處刑的長孫無忌狼狽至極,顫顫巍巍地離席站著,乾澀地開口:

  「啟稟……」

  「你不用說了,退下。」

  李世民暴躁地揮退了大司空。

  長孫無忌悻悻回座。

  「誰讓你回座了?」

  李世民的嗓音陡然提高:

  「退下你聽不懂?!」

  長孫無忌整個人一震,霎時面如死灰,一步一頓地離開了兩儀殿。

  群臣莫不敢看大司空兼皇家大舅哥的狼狽背影。

  他們就像害怕被老師點到的學童一樣,一個個恨不得把腦袋埋進腿里。

  「唐儉,你說說怎麼辦?」

  李世民又瞄準了下一個倒霉蛋:

  「此事是小事?並沒有李節度說得那麼誇張?」

  唐儉同樣虎軀一震,自覺地往殿門口走。

  「慢著!」李世民叫住了他,陰陽怪氣地補上一刀:

  「罰俸半年……哦不對,如今的朝廷未必發得出月俸。

  「扣你祿米半年,退下!」

  他今天真的很生氣。

  不是氣自己和群臣無能。

  而是氣自己和群臣太特麼無能了!

  李明都踏馬的做出提醒了,指明方向了!

  卻踏馬的還是一頭撞上了南牆!

  更荒誕的是,明明全國豐收、外戰皆勝,被臣下拍馬奉承為「貞觀之治」、被四方蠻夷尊稱為天可汗。

  結果,首都卻踏馬的暴亂了!

  這個搞笑的故事,幾乎肯定會被載入史冊!

  而他,一直希望死後能諡號「文」、希望能比肩偶像漢文帝、繼位以來一直勤勤懇懇的大唐聖人李世民。

  就將以這則「歷史小趣聞」中的「搞笑男主」身份,被後世所永遠銘記了!

  「眾愛卿為何一言不發呀?

  「來,別藏著掖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嘛!」

  李世民向群臣發射著恐怖的微笑。

  群臣噤若寒蟬。

  說實話,陛下還是很仁德的。

  沒有像前朝那些類人群猩那樣嗎,就此大開殺戒,或至少讓守衛打一頓板子。

  但越是這樣,大臣們心裡越不好受。

  因為他們無能,面對宮外洶湧的民意,他們手足無措了。

  因為這次「錢荒」,不但來勢迅速,而且表現得特別、特別詭異。

  呈現出了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甚至不符合常理直覺與邏輯判斷的現象。

  「啟稟陛下。」

  房玄齡穩穩地上奏道。

  全場也就他還保持著尋常的樣貌,照樣面無表情,只是臉上寫滿了疲勞。

  「長安,以及洛陽、汴州、揚州杭州等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出現了米麵、布帛的短缺。

  「因此,這些城市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動盪。」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

  他錯了,錯得離譜。

  這要完的程度,比他想像得深得多啊!

  不僅僅是京城暴動,全國各大城市都在造反啊!

  「為什麼米綿會短缺?缺的不是金屬嗎?」李世民打破腦袋都想不通。

  房玄齡徐徐道來:

  「因為缺乏金屬作為流通貨幣,在官府發薪、支付僕役報酬、商品買賣等交易中,只能使用米和布匹。

  「這些用途的用量越大,衣食的用量相應就越少,導致米、綿像錢一樣,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普通市民只能分得寥寥。

  「加上鐵匠、鍛工等工匠和腳夫失去了活計,只能去其他行業出賣力氣。

  「這進一步壓低了其他市民的薪酬,他們一天勞動可以得到的米糧更少了……」

  李世民感到腦袋越來越發脹,只能用手撐著。

  這就是此次錢荒的弔詭之處。

  一方面,金屬不足,導致錢幣價值上漲,這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米綿分配不均,導致民間米綿稀缺,價格上漲,這也可以理解。

  但兩件事湊在一起,所有人就抓瞎了!

  怎麼會一邊發生通貨不足、而與此同時另一邊又發生商品漲價呢?

  這就好比坐蹺蹺板,一頭按下去了,結果另一頭也跟著下去了!

  顯然,大唐的經濟發生了很不妙的變化。

  而這事件又過於詭異,遠遠超出了封建時代君臣們的理解範圍。

  弔詭之處還不僅於此。

  這次錢荒風波,主要波及的是大城市中從事工商業、比較依賴商品交換的普通市民階層。

  金字塔的塔底、廣大農村自給自足的農民們,反而啥事兒沒有。

  不但沒事兒,在貞觀朝君臣的治理下,他們的生活其實還挺不錯的。

  至少不會餓肚子了。

  倉廩實,而城中卻哀鴻遍野,也算是此次錢荒表現出的另一起怪相了。

  「這就是,經濟危機麼……」

  李世民低聲喃喃著前幾日從李明那兒拾的牙慧,收起一切嘲諷、憤怒、無奈,十分嚴肅地問座下群臣:

  「眾愛卿,如何是好?」

  缺錢還好說。

  缺糧,可是會要命的!

  問責環節算是涉險過關,群臣稍稍鬆了一口氣。

  現在,大家都沒有了政鬥站隊的興致。

  但同樣的,大伙兒也完全沒有解題思路。

  所以,沉默仍然持續著。

  最後,還是從洪州復職的給事中、晉王傅許敬宗率先發言。

  這位江南許氏大儒的傳人、因為過於不當人而被同僚嘲諷為「外儒內法」的「濁流」言官,再次替鬧事的刁民們反思了起來:

  「可笑!明明天下豐收,百姓富足,哪有什麼饑荒!

  「在貞觀之治都敢鬧事,已經不是普通的暴民了,必須出重拳!

  「活不下去,還不是他們不努力?愚民們要多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朝廷沒有供養懶漢的義務,市民們不應該問大唐能為他們做什麼,而應該問自己為大唐做了什麼。

  「陛下的恩情還不完,那些刁民為什麼不體諒陛下的難處呢?他們只是沒飯吃,陛下可是要北伐了呀……」

  總之,李治的這位許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句句爆典。

  他的同僚們默默地把屁股離這貨的座位挪遠一點,正義切割。

  道德綁架見多了,缺德綁架還是頭一回見。

  怎麼每回出餿主意都有你……李世民乾咳了一聲,打斷了許敬宗疑似有點太社達的發言:

  「許卿妙計,要不再去洪州指導下當地的工作?」

  許敬宗這才閉嘴。

  許敬宗的反面、以仁義著稱的中書侍郎崔仁師進言道:

  「陛下,民以食為天,應當先開倉放糧為要啊。」

  「嗯。」李世民微微點頭。

  不管怎麼說,先來一針強心劑解決燃眉之急,把米放出去,別拖到真的餓死了人。

  若是在帝都搞出了盛世餓殍,那就諷刺到家了。

  兵部尚書、現在的身份是文官的李世績出列發言:

  「京中存糧夠食用幾日?是否能撐到此次錢荒結束?」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輕易下結論。

  長安是一座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太城市化了,人口眾多、分工複雜,就意味著她的社會生態非常脆弱。

  遠沒有田園牧歌的小農經濟來得抗造。

  而且除了長安,各地的城市都需要輸血。

  而血管就是漕運。

  漕運……

  李明再次一語成讖!

  漕運還真是賑災木桶的最短板!

  預案也沒有做,船隻人手都未必充足……

  能否供應得上遍布東西南北、成百上千萬市民的每日所需?

  誰也說不好。

  這場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詭異錢荒——或者說,經濟危機,到底會肆虐多久?

  不知道。

  會持續到長安、各大城市集體崩潰嗎?

  不知道。

  未知的才是最讓人恐懼的。

  貞觀的君臣們,就像面對著一尊無法直視的、難以名狀的邪神。

  連辨明祂的輪廓、認清祂的面貌都是奢望。

  遑論解決祂?

  「李明……」

  坐在龍榻上,面對著手足無措的群臣,李世民不禁輕聲低語。

  相比無知的群臣,其實自己這個皇帝才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悔不聽李明言。

  還是兩次。

  以至於如今的窘境。

  「換句話說。

  「如果……

  「讓他來……」

  李世民的心中,陡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想法是如此的大膽,連他自己都吃了一驚。

  如果是李明……

  如果李明能……

  那麼,他也就能……

  「?!」

  李世民虎軀一震。

  現在還在上朝,他即刻收束心神,淡然道:

  「諸卿在殿裡干坐著也是浪費時間,不若先各自回衙門,集思廣益、思考對策?」

  不知為什麼,一想到那個臭屁的乳臭兒,李世民的心境卻平和了起來。

  那是一種心裡有底的安心感。

  陛下心境的突然轉折,自然逃不過座下眾臣的眼睛。

  大家互視一眼。

  既暗暗感恩陛下仁德,沒有太嚴厲地問責。

  又對這場無厘頭的錢荒、以及接下來的政事感到燒腦。

  在太監的號令下,朝會提前結束,大家心情惴惴地告退了。

  「陛下。」

  侯君集沒有退走,而是跪在原地稟告。

  除了他以外,房玄齡、楊師道、崔仁師、薛萬徹四人,也都留了下來。

  李世民揮了揮手:

  「朕知道你們想說什麼,朕自有考量。」

  皇帝把話說到了這份上,這幾名十四黨在朝中的骨幹也無話可說,一齊告退。

  李世民走出兩儀殿,哪兒也沒去,而是直奔立政殿。

  直奔臥室。

  長孫皇后就是在此薨逝的。

  李世民一個人坐在床沿,嘴唇微微開合,輕聲道:

  「這件事,吾覺得還是得先和你說一聲……

  「吾不是忘了你,更不是不愛他們三個。

  「只是,為了大唐……相信你會理解的。」

  自言自語地說完,他一動不動。

  許久,李世民緩緩起身,離開了這裡。

  剛走出臥室,內侍便呈上一封信。

  「魏王殿下來信。」

  李泰的信?

  李世民拆開,略過老四冗雜的問候和意義不明的隱喻,直奔最核心的末尾。

  大意是,東京洛陽亂了,他很害怕。

  沒了。

  刷拉……李世民面無表情地將信揉成一團,當著瑟瑟發抖的宦官的面,將這封信扔進了長明燈里。

  在晉王書房外的廊下,他碰到了李治和李明達。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兒臣願與陛下共赴國難!」

  兩個孩子眼神堅定,臉上還掛著淚痕。

  李世民一怔:

  「啊這,這次危機倒不至於發展到亡國滅種的地步。

  「只是市民造反,絕大部分農民還是在安居樂業的。」

  李治緊繃的神色明顯地鬆弛下去,有些愧疚地說:

  「兒臣羽翼未豐,不能為父皇解憂。」

  對於晉王的這句客氣話,李世民出奇地沒有勉勵。

  只是心疼地撫摸他的腦袋:

  「是啊,可惜你晚生了幾年……」

  父皇反常的態度,讓李治心裡咯噔。

  …………

  李世民離開了立政殿,來到了一牆之隔的東宮。

  許久時日沒來,此地蕭條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

  除了個別灑掃的宮人,偌大的庭院幾乎冷清至極。

  走進嘉德殿,更是空無一人,在大白天也昏暗陰沉,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黑暗角落裡,好像有人在說話。

  李世民感到自己後背的毛都要炸了,壯起膽子大聲問:

  「承乾?」

  那個說話聲頓了頓,李承乾慌忙從黑暗中走了出來,滿臉的驚訝和驚喜:

  「父皇?您怎麼來了?」

  「吾……」李世民把想說的話咽了回去,改口道:

  「吾來看看你好不好。

  「東宮怎麼破敗成了這樣?」

  玄武門之變後、登基前,李世民曾經短暫當過一段時間太子,住過東宮。

  只能說,物是人非都不足以形容這裡的變化了。

  李承乾悻悻道:

  「可能是兒臣疏於打理……」

  「不是你的錯,是這裡的宮人太少了,這麼幾個根本打理不過來。」李世民打斷他:

  「吾再給你增加些人手。」

  但李承乾還是堅持:

  「宮人應當以侍奉父皇為要。

  「若父皇覺得嘉德殿破敗,有損皇家威嚴,那讓太極宮的宦官宮女定期來此灑掃便可。」

  李世民不知道為什麼李承乾堅持不用宮人,做「體恤民力」的戲也不需要入戲這麼深吧。

  但他今天不上來談這個的,便轉回了正題:

  「這場因錢荒引發暴亂,你覺得應該如何解決?」

  李承乾一愣:

  「長安發生了暴亂?」

  得,沒必要再繼續說下去了。

  「唉……無事。」李世民失望地嘆氣,轉身便要離開。

  「父皇請留步。」李承乾急忙道:

  「已是午時,何不在東宮用午膳?」

  李世民看了看連個人影兒都沒的正殿。

  誰做飯,你嗎?

  「東宮有個廚子手藝了得,兒臣不敢藏私,早想與父皇分享了。

  「只是父皇若有事,兒臣也不便強留……」

  李承乾的表情有些落寞。

  李世民的心裡也湧起了酸楚。

  但現在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

  「有空吾會來的。」

  他口頭做出承諾,便離開了東宮。

  直奔宮外。

  …………

  西市,長安報社。

  李明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給報社員工和印刷坊工匠們發工資。

  多餘的財帛,則施捨給了窮苦百姓。

  雖然是杯水車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用。

  但在當下的危機中,他也得做出表率,大家共度時艱。

  「張衡,日薪五百文,維持不變,還是按五百發放。

  「只是沒有銅錢,先以這枚玉石印章,頂幾天的工資。」

  李明從懷裡拈出一枚精緻的印章,一看就不是等閒之物。

  這時,氣氛突然為之一變。

  原本鬧哄哄的報社,突然變得靜悄悄的。

  或坐或站、或吊兒郎當抱著胳膊的眾人,紛紛站直了身體,眼睛像是要從眼眶裡瞪出來似的,直勾勾地盯著李明的背後。

  「御賜之物,你就這麼輕易予人了?

  「不知道這是大不敬之罪嗎?」

  身後傳來了熟悉的、威嚴的聲音。

  李明的表情毫無波瀾,嘆了一口氣,平靜地轉過身。

  不出所料,站在他身後的,正是當今聖上。

  陛下親自蒞臨長安報社,來請賢出山了。

  李明毫不意外,只是簡短地問:

  「想明白了?」

  在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敢這麼和皇帝、天可汗說話的,全天下都找不出第二個。

  對於這位當眾藐視皇權、拂自己面子的乳臭兒,李世民一點兒都不生氣。

  他虛心地問:

  「還來得及麼?能解決麼?」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點頭:

  「比我剛預警時棘手一些。

  「不過還算你回頭回得及時,來得及,有辦法。」

  呼……李世民長出一口濁氣。

  只是一句話,便讓緊張多日的皇帝陛下,頭一回輕鬆下來。

  「如何解決?」

  唉……李明又輕嘆一聲,不情不願地說:

  「起開,還是我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