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二:誒,好像也不是不行?
「那小子竟是如此打算?!」
仔細研究著地圖,李世民終於將李明前後的行為串聯起來了。
因為怕被皇兄猜疑,那廝一直在裝瘋賣傻,嚷嚷著要被開除宗籍。
而當他在九成宮事件之中過於閃耀,已經不可避免地引來了太子的仇視後。
他流竄到了幾乎與內地隔絕的遼東,割據一方,自成體系,以達到讓政敵望而卻步的目的。
時間一長,李明什麼時候覆活戰國的「大燕」,討要個燕王的封號也不奇怪。
「問題是,朕該如何應對?」
裂土割據,這本來就是李世民曾經試圖推行過的國策。
早兩年,他還整出過「世襲刺史」這種絕世爛活,被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聯手噴了回去。
站在他的那個時代,他也是有理由的。
在唐朝之前的秦和隋,兩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王朝,都踏入了二世而亡的死胡同。
反倒是分封的周王室和部分分封的兩漢,苟的時間還能更長一點。
李明只要還認這個大唐,繼續盤踞遼東、擴大華夏的影響力,反而是件好事。
都是老李家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嗯,就像秦國開發西戎、楚國開發荊楚那樣,是好事……
嗎?
「那傢伙的心思才不會安於一個諸侯王。」
李明是個不安定因素,東北同樣也沒安定到哪裡去。
兩個不安定湊一塊兒,盤踞在大唐的頭頂上。
作為皇帝,李世民不可能腦袋上的那麼大一坨威脅淡然視之。
他擔心如他所願了,但沒有完全如他所願。
大唐確實拿了周朝的劇本。
只不過不是「其命維新」的西周,而是「風雨飄搖」的東周。
李明還年輕,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變數。
更何況,他麾下的房玄齡、侯君集,一個賽一個的野心勃勃。
就算李明不想上進,想安心做個燕王。
他的部屬會安心龜縮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和傻狍子呲牙嗎?
時候一到,他的手下會推著他上進的。
對此,李世民自己也深有體會。
「以遼東為跳板,以高句麗等為後方,以燕山為前線。
「厲兵秣馬、民如虎狼……」
李世民的臉色陰沉了幾分。
站在遼東節度使的角度來看,戰略形勢其實非常清晰明了——
整兵備戰。
「所以他優先選擇了遼東……」
從這個角度出發,李世民徹底看懂了李明的布局。
若以華夏為目標,那麼東北地區的戰略優勢非常明顯,可進可退。
退可退守燕山一線,小門一關,自己過日子。
進可揮師南下,一路衝下去就是寬闊的山東河北平原地帶。
「然後山東河北的士族還都是他的親家,這次大戰中,他還收受了幽州刺史的幫助……」
李世民久久凝視著地圖,在腦子裡將李明的勢力和潛在合作力量一一標記。
忽然感到一陣久違的頭疼。
「嘶……那豎子,已經成勢了!
「他的意向絕不止在遼東或者東北,而是覬覦整個大唐啊!
「無智,無謀,無情!」
老李忍不住破口大罵。
手下人琢磨著武力篡國,哪個皇帝碰上這種事都得開罵。
挑戰君權是一方面。
朕給你的你也照單全收,朕不給你的你還照單全收。
那有沒有朕,對你還重要嗎?
你才是那個應該自稱「朕」的人啊!
另一方面,也是真正讓李世民生氣、讓他大罵無智無謀無情的是。
李明的這套布局,不是走傳統的「奪嫡」或者「朝堂政鬥」路線。
而是筆直奔著打內戰去的啊!
他李世民雖然也搞過政變,但都是自己人在小範圍里隨便玩玩的。
跟李明這樣以天下為棋盤、軍隊為棋子的大陣仗相比,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漢末三國亂過,五胡十六國亂過,隋二世亂過。
如果唐二世再這麼來一遍,那天下百姓還要不要過日子了?
「如此一來,岑文本、劉洎對李明的奏本未必是錯,張亮的情報也未必是假了……」
李世民全面反思著之前的種種蛛絲馬跡。
「所以,在李明收服山匪、擅自建立政權之後,他是故意不向朕和朝廷說明情況的。
「他就是要瞞著朝廷,自作主張地另起爐灶,培養起一套完全聽命於他、而非朝廷的班底,為他作為與大唐朝廷分庭抗禮的基礎……」
李世民的疑心升到了頂點。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太多疑了。
「不,李世績匯報說,李明願意重回唐制,官吏也皆由朝廷任命,營州都督府保留,甚至還主動申請在平州也建立都督府。
「他說私自開府招募幕僚是權宜之計,私自豢養甲兵也是權宜之計,是否為真暫且不論。
「但主動上交人事權和兵權,將自己納於中央的監視之下,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李世民感到心情十分矛盾。
這十四子,到底是反了還是沒反,想反還是不想反,是亂臣賊子還是大唐忠臣啊?
都說人心隔肚皮,小李明的肚皮那更是九轉十八彎,讓人抓不住頭緒。
李世民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也許這輩子也無法了解這個最小的兒子。
「朕該如何應對?」
他頭一次發現,做一項決策能這麼難。
把李明噶了這個選項首先排除。
就算兒子真造反了,李世民都捨不得殺,想方設法保一條命。
何況李明只是有造反潛力,沒有付諸行動。
更別提他那一身在九成宮等事件中刷的buff了。
「削弱李明,將他調往別處,或直接將他召回太極宮?」
一般的皇帝肯定優先考慮這一對策。
看似一團和諧,既避免了內戰的風險,又沒有一個人受到傷害。
皆大歡喜。
嗯,至少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是這樣。
「問題是,朕……的身後,誰又能保護他?」
諸皇子、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對李明的敵意,李世民已經切身領教過了。
以此子的才能、以及拉的仇恨,李世民難以想像,在他駕崩以後此子能怎麼活下來。
李世民絕不希望這位小兒子早早夭折。
所以,李明冒著生命危險給自己搭建起來的安全屋,李世民還不能就這麼隨隨便便就強拆了。
進,怕引發內戰讓大唐成為歷史;退,怕寶貝小兒子提前退出歷史舞台。
一邊是江山社稷,一邊是兒子性命。
難道,又是「最是無情帝王家」的悲哀嗎?
難道,李明也要重蹈南朝劉子鸞的覆轍,願來生「不復生帝王家」嗎?
難道,他這個父親只能眼睜睜坐視人倫慘劇一再循環往復嗎?
「身為皇帝,難道就不能公私兩全嗎?」
李世民又感到了一陣酸楚。
兒子不想丟,但如果因為兒子而丟了大唐江山,那也絕對非他所願。
更何況,就算他李世民真的無情最是帝王家了,放棄李明以保江山。
恐怕江山也難保,淪為雙輸的局面。
以那小子的受迫害妄想,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他很可能並不會乖乖交出遼東,交出權力坐以待斃。
而會直接改旗易幟,堅守遼東,拒大唐於燕山之外。
以遼東地利、以及當地土人的人和,他完全有底氣這麼幹。
到時候,就真的如張亮所說,李明悍然謀反、與高句麗勾結了!
「這是提前引爆了矛盾,把兒子給逼反了啊。」
李世民覺得腦袋越來越疼,簡直要爆炸了。
兩全其美,兩全其美……
這世上竟沒有兩全其美之法嗎?
李世民苦思冥想而不得,惆悵地望著大唐堪輿圖。
看著這幅他們李家共同打下的廣袤江山。
嗯,李家,都是李家……
李世民忽然有了一個荒唐的點子,呼吸陡然急促起來。
既然他怕李明發動內戰、強取江山。
那如果……
直接把江山給他,如何?
「可他既非嫡也非長,如何能繼承大統……
「嗐,嫡長又有何干?他總歸是姓李的……」
李世民的心裡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他恍然發現,大唐的一切隱患、宮中的一切矛盾、他這個老父親的一切煩惱。
皆是因李承乾而起。
因為他決定將國家政權,交給一個不合格的繼承人。
因此導致諸子不滿,導致朝臣也各自站隊、拉黨結派,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甚至李承乾自己,也被這沉重的壓力壓垮了,被逼得有些瘋癲,屢做狂悖之舉。
可又是誰規定,一定得是李承乾繼承大統呢?
就因為他是長孫皇后的第一個兒子?
平心而論,以他對長孫皇后的感情、對長孫無忌的器重。
廢長立幼、廢嫡立庶,這個念頭他是根本不會有的。
然而,現在不一樣。
一方面,李明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才幹。
在他的治下,大唐叫不叫大唐另說,但華夏絕對是國富民強的。
而另一方面,李承乾也充分暴露了他的不夠格——
心胸狹隘、陰晴不定、猜疑心重,還是個精神突厥人。
更不用提那誇張的造型了。
主少國疑,指的是主上很有少女感,導致國民很疑惑。
如此有大缺陷的人,把大唐交到他手裡,那才是藥丸。
「為什麼要拘泥於嫡長呢,如果換一個,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呢……」
李世民的心思在飛快地運轉著。
立嫡長的根本目的,是人為製造一個儲君的客觀標準。
這樣大家都不用爭,不用打得頭破血流、國破家亡。
但現如今,嫡長繼承法反而成了不安定的源泉。
那他李世民也不能刻舟求劍,盲目追求嫡長。
畢竟,他自己也非長子啊!
「李泰和李治,兩人都比李承乾寬和,行事也更為正常合理。
「讓他倆當國君,都好過李承乾這個嫡長。
「而如果直接指定李明……」
李世民在腦海里繼續演繹著這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讓李明當太子,會如何?
朝廷必然一片哀嚎,世襲地主、士族門閥們以頭搶地,戰戰兢兢。
然後,被李明以各種或暴力、或陰險的手段,紛紛鎮壓。
最後天下大同,百姓富足,將周邊的土雞瓦犬逐一掃滅。
而國家的治理形式,也從皇帝與士族共治,變成了權力集中於皇帝之手……
這是任何一個最高權力者,都夢寐以求的景象。
「大唐若能有此歸宿,也好……」
李世民喃喃著,但遲遲下不了決心。
換太子,是一件必須謹慎再謹慎之事。
草率決定、倉促行事,必然會釀成大禍。
更何況,換一個嫡出的都得吵破頭皮。
要是換一個庶出的,朝野都要爆炸了……
不,爆炸的只是「朝」。
「野」這一塊一定是歡欣雀躍。
因為民間輿論就控制在李明手上。
「要不索性讓李治來當這個太子?」
反正都想開了,李世民的思緒也越來越狂野了。
李治是嫡子,年齡也比李明大,從「嫡」、「長」的標準來度量,身份上就比李明強。
而且李治的性格寬厚,與李明的關係也還不錯。
至於李泰,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則排在最後一位。
甚至遠在李明之後。
雖然魏王李泰備受寵愛,屢屢逾越禮法,和太子李承乾打著擂台。
讓李承乾無時無刻不感到巨大的壓力,一度以為自己會被李泰奪嫡,以至於養成了疑神疑鬼的性格。
但其實,李世民只是拿李泰作為磨刀石,來砥礪磨鍊李承乾的心境的。
他打心底里就沒想把江山交到李泰手裡。
因為李泰其人,偽。
什麼都是虛偽的,性格是偽的,連所謂文采才幹,也是假的。
只是沒想到,李泰不行,李承乾更非寶刀。
磨礪了一下就斷了……
「不論李明還是李承乾,都太極端了。
「選一個保守的李治,似乎是中庸之道……
「嗐,朕在胡思亂想著什麼?」
李世民自嘲地笑笑,打住了換儲君的念頭。
現在提換儲,還為時尚早。
但有些事,一旦捅破了這層窗戶紙,那就收不住了。
這個念頭在腦海深處揮之不去,讓李世民不自覺地做出具有傾向性的決策。
「或許……應該給李治的晉王府,也指派一些精明能幹的幕僚了。」
李世民背著手抬著頭,細細地琢磨著人事調動。
「李世績是個文武全才,在并州與李治有舊交。就讓他去晉王府,給李治當個司馬。
「原晉王師許敬宗雖然人品一般,但也是江南大族許氏的子嗣,素有才名。讓他從洪州回來,重回晉王府。
「李治過於老實暗弱,需要狠厲之人輔佐。笑裡藏刀的李義府正合適。
「以及高季輔、張行成……」
李世民很快給晉王李治做好了人事安排。
接下來,就是李明了。
「首先得盯住那小子,在老子歸西之前,他可別按捺不住,先造反了!」
李世民覺得,不能排除那廝提前搞事的可能性。
尤其在河北士族的慫恿下,鬼知道李明會幹出什麼石破天驚的傻事。
而要暗中看住李明,最合適的人選莫過於……
李世民彈著桌案,吩咐近侍:
「把張亮叫來。」
…………
大眾臉的工部尚書張亮,今天在人群里格外顯眼。
因為他臉色蒼白得幾無血色,冷汗涔涔,渾身發抖。
「怎麼?張愛卿身體抱恙?」
李世民又好氣又好笑地問自己的密探頭子。
張亮哆哆嗦嗦,好像真的很冷:
「是……是,不瞞陛下,郎中說,臣有些體虛盜汗……」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
「那朕把你叫來,是朕的不是咯?」
「不敢不敢,陛下有令,臣即使赴湯蹈火也萬死不辭!」張亮趕忙說道。
他覺得自己這次死定了。
傳假情報、挑撥陛下和皇子的關係被拆穿不說。
還因此間接害死了一位朝廷重臣魏徵。
這口巨鍋……不,這就是他的責任,是無論如何也承擔不起的。
「張亮,你侍奉朕這麼久了,朕實在不忍你走歪路。」
李世民輕輕拍著桌子:
「但是,有人密告朕,說你豢養義子,意圖不軌啊。」
開始了開始了,開始清算了……張亮面如死灰。
這些頂著「義子」名頭的密探,究竟是為了誰豢養的,別人不知道,陛下您還不知道嗎?
但張亮也辯無可辯。
自己做賊心虛,被人買通,犯了事闖了禍。
那責任也得自己背了。
他一句也不辯解,只是低著頭說:
「臣……只能懇請陛下格外開恩,保全臣的兒女家族……」
看著老夥伴這副可憐兮兮的模樣,李世民心中也湧起了陣陣酸楚。
說到底,張亮雖然疑似與太子勾結。
但勾結對象好歹也姓李,仍然是皇族之內,而且太子名義上也算半個皇帝。
李世民這副朝不保夕的病軀,誘使大臣們提前找好下一個東家,雖不忠誠,但也還算情有可原。
張亮的問題,他李世民也得承擔一定的責任……李世民長出一口氣,直白地說道:
「朕留你一條命,你的『義子』們,就交由朕來『撫養』。」
張亮猛然抬頭,眼睛裡閃爍著點點亮光。
呆立許久,立刻跪倒在地:
「陛下大德,臣……涕零不知所言!」
李世民微笑道:
「將來有你『言』。
「工部尚書是不能讓你當了,下放河北道當個巡察使吧,巡察地方吏治。」
河北道包括山東河北和遼東,正好把李世民最頭疼的地區全部囊括在內。
張亮咚咚磕頭:
「謝陛下,謝陛下……」
李世民眼神變得犀利起來,低聲道:
「你的主要職責,就是看住遼東方面的動向、以及遼東與河北士族的交往。
「有任何異動,你不要干涉,直接報告給朕即可。」
張亮重重地點頭,大拜道:
「臣,領旨!」
李世民點點頭,笑容溫和:
「以後你就別再『不知所言』亂說話了。」
「再有不稱職之舉,臣罪該萬死!」張亮表起了忠心。
「還有。」李世民的笑容愈發和煦:
「以後,你也別再與某些人朋黨了。
「你只能聽命於一人,那就是朕。」
張亮的臉色又唰地一下白了。
都知道,陛下都知道……
伴君如伴虎,伴君如伴虎……
張亮有種「腦袋只是預先存放在脖子上」的涼快感,顫顫巍巍地離開了立政殿。
…………
送走張亮,李世民輕出一口氣。
不知這樣一擒一縱後,張亮那廝能不能老實一點。
別再和李承乾、李祐或別的什麼皇子大臣鬼混在一起了。
安排完張亮,順帶著給李明上了一道保險以後。
李世民便琢磨起了加強李明的辦法。
既然解放了思想,從立嫡長轉變為了立賢與嫡長並重。
那對李明這位庶子,也不能一味地打壓。
需要抬他一手,讓他擁有能與其他嫡子一較高下的資本。
「遼東所需的銅鐵、良種、工匠、人口,要儘快到位。
「袁天罡是誰?為什麼李明在信中,專門點名要他?
「算了,許他用馳道,一併打包送去。
「至於稅賦減免,念遼東路遠,許其租稅就地徵收使用,不必上交朝廷。」
李世民做著一系列安排,總覺得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李明不缺資源,這傢伙什麼玩意兒手搓不出來?
開局一個碗,結局要造反好吧。
李明的短板,不在於別處。
而就在於其出身。
既非嫡,又非長。
假設李明在李承乾這個位子……不,甚至只需在李治這個位子上。
就沒有之後這一大堆麻煩事了。
朕已經決定了,就欽定你來當下一個皇帝。
「簡而言之,李明真正的弱點,就在其生母楊氏身上。
「楊氏,該如何處理楊氏的身份問題……」
李世民靜靜地思考著,手指嗒嗒點著桌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