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最終解釋權

  第240章 最終解釋權

  太子居。

  蘇塵面頰探入水盆中,冰冷的觸感,讓他的頭腦異常的清晰。

  嘩啦。

  當他抬起頭,大量的水珠從臉上掉落。

  擦了擦臉頰,蘇塵交代了孫強一聲,便進入了耳房內。

  孔家,盧氏,崔氏……

  一個個世家的名頭,在蘇塵的腦袋中閃過,而後蘇塵打開了筆記本。

  一分鐘,兩分鐘。

  噔噔蹬蹬。

  蘇塵嘴角微揚,要不怎麼說,山寨機就是牛呢!

  超長待機,值得擁有。

  太子居外,一輛馬車緩緩停下。

  李承乾樂呵呵的帶著于志寧二人下了車。

  「參見太子殿下。」

  「蘇塵可在府上?」

  「回太子殿下,公子在府上。」

  李承乾點點頭,帶著于志寧二人直接走了進去,「蘇塵,孤來看你了。」

  聽到動靜,孫強快步走出,「參見太子殿下,二位大人。」

  李承乾目光四顧,「不是說蘇塵在府上麼,怎麼不見他人?」

  孫強笑道:「回太子,公子在思考,已經吩咐屬下,若是有人前來拜訪,便請到正堂稍作片刻。」

  「思考?」

  李承乾一臉詫異,看了看于志寧二人,他們同樣是好奇無比。

  「思考什麼?」

  「不知。」

  李承乾笑了笑,「也對,他的思路天馬行空的,常人怎麼可能跟得上?」

  「去準備茶水,我們在正堂等他。」

  「是!」

  孫強點點頭,帶著李承乾三人入座,命人奉上茶水後,便告罪一聲,去通知蘇塵。

  來到耳房外,孫強輕輕的敲響了房門。

  「何事?」

  「公子,太子攜於大人,杜大人來了。」

  「知道了。」

  蘇塵的看了看電腦上的些許資料,隨即關機,將其丟在了后座上。

  鎖上車,打開房門,隨後上鎖,帶著孫強一起來到了正堂。

  「見過太子殿下,二位大人。」

  「方才聽說蘇公子在思考,不知道蘇公子在思考什麼?」

  杜正倫一臉好奇的看著蘇塵,率先問出了三人心中的疑惑。

  蘇塵一本正經:「我在考慮大唐的未來。」

  哈?

  李承乾三人一臉古怪。

  這個命題太大了,他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

  還是李承乾率先笑道:「那你思考的如何了?」

  蘇塵:「科舉才是大唐未來的出路。」

  「科舉?」

  李承乾一臉疑惑,「科舉自武德年間便開始了,只是沒有形成有效承制……」

  「所以應該推廣此事!」

  蘇塵沉聲道:「人才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改為統一選拔。」

  「如此便可對應我們之前提出來的啟蒙計劃一事。」

  「科舉自武德五年開始,至今才進行了幾次恩科?給朝堂提供了多少可用之才?」

  「就因為此前參加科舉中的人才,大多是由公卿大臣,州郡長官們特別推薦,方才能夠參與,這已經極大的削弱了民間百姓參與科舉的念頭。」

  李承乾三人皺眉沉思。

  蘇塵繼續道:「但凡投卷到公卿大臣府上,又或者州郡長官那邊的,又能有幾個普通人家?」

  這便如蘇塵此前曾看到的一個視頻。

  向國外的頂尖學府捐獻一百億的獎學金,用於出國學生求學之用。

  但是問題來了。

  真正需要獎學金的學生,他們真的有能力出國求學麼?

  顯然是不可能的!

  權貴幫權貴,有錢人幫有錢人!

  沒有幾個人,願意在普通人身上浪費時間,金錢,精力!

  他們更多的是注重對方的身後背景!

  于志寧緩聲道:「你的意思是,科舉的選才,從一開始就錯了。」

  「正是因為這些人投卷到了公卿大臣們的府邸,導致所有能夠參加科舉的人,都是他們認可,或是在意的人?」

  「不錯!」

  蘇塵點頭,「於大人,若是一個從窮鄉僻壤走出來的窮書生,拿著自己的文章去你府上求見你會見麼?」

  于志寧:「當然會見,若是文章不好的話,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蘇塵笑著轉口道:「若是你二叔家的弟弟,拿著一張廢紙呢?」

  于志寧皺眉:「蘇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這話多少有點噁心人了。」

  蘇塵哈哈一笑,「於大人勿怪,在下不過是做個比喻而已。」

  「一個是有關係,有門路的親戚,一個是有身份背景,出自豪門大戶的公子,一個是窮鄉僻壤出來的窮書生。」

  「當這三位站在府門外,我想請問一下,若是那些公卿大臣們,他們會先見誰呢?」

  「親戚!」

  李承乾三人異口同聲。

  啪。

  蘇塵打了個響指,「這就是我說的問題所在了。」

  杜正倫笑著拍手,「妙,妙啊。」

  「蘇公子,看來你此次思考,當真是找到了出路。」

  「此事一旦由朝堂下發至各地,再加上你此前通過太子之手提出的啟蒙計劃一事,若是成了的話,各大家族怕是要日日夜夜的問候你了。」

  蘇塵兩手一攤,「我現在就很難過。」

  李承乾笑呵呵的說道:「我看你倒是蠻自在的,還要迎娶盧氏之女呢。」

  蘇塵:「孫子不好當啊。」

  「哈哈哈……」

  李承乾三人忍不住的放聲大笑。

  于志寧收斂笑容,緩聲道:「此事可行,但前提是你如何解決此次的危機?」

  蘇塵:「我搜羅了一些棄子,說不定會派上用場。」

  「棄子?」

  「不錯!」

  蘇塵點頭解釋道:「孔家盧氏等先後在民間網羅了一批天資出眾的神童,既然有神童,那麼自然是有棄子。」

  「落選的神童?」

  李承乾皺了皺眉,「哪有何用?」

  蘇塵笑吟吟的說道:「雖然落選了,但是能被他們甄選出來,就已經足以證明這些棄子的能力了,若是加以學習,他們真的比不過那些所謂的神童麼?」

  原來如此。

  于志寧二人頓時瞭然。

  但是。

  「那些神童可能也早以接觸了各家安排的教書先生……」

  「你們低估了拼音的威力。」

  蘇塵笑著搖了搖頭,「它不僅是一種,可以讓人快速識文讀字的工具,更是系統化學習的基礎。」

  對於啟蒙的學生而言,比拼的不是什麼儒家經典的解讀,什麼詩詞文章的考教,而是夯實的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

  「難不成,二位大人要面對一群不足十歲孩童們,考教他們懂不懂什麼叫做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呃……」

  于志寧二人面面相覷,旋即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李承乾沉吟道:「話是這麼說沒錯,可若是他們斤斤計較,該如何?」

  蘇塵意味深長的說道:「太子殿下,這啟蒙計劃可是你拿出來的,你為什麼拿出來的這個啟蒙計劃?」

  李承乾:「當然是讓天下的適齡學生都能求學!」

  蘇塵:「所以,最終解釋權在你的手中啊,你說是什麼,還不就是什麼?」

  李承乾愣了一下,旋即拍手笑道:「有道理,有道理。」

  「至於他們所找出來的什麼神童,哪又有什麼用呢?大唐可不僅僅是只有那些神童,更多的是資質平平的學生!」

  蘇塵微笑點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未來。」

  李承乾:「所言甚是!」

  ……

  山南道。

  陸飛一臉愕然的看著面前的十幾名學生,而後轉頭看向了岑文昭。

  「這些孩子都是?」

  「對,棄子。」

  岑文昭笑呵呵的說道,「都是被挑選送過去,而後又被刷下來的。」

  「不是……」

  陸飛抓了抓腦袋,有些頭大了,「你怎麼會有啟蒙教育的拼音書籍?」

  岑文昭一臉詫異,「這個很難弄到手麼?」

  陸飛:「很容易嘛?」

  岑文昭:「自打崔君肅他們招收五百學生,教學開始後,這些書籍就流傳出來了。」

  陸飛:「那你又是從哪裡找來的教書先生,他們怎麼會這些東西?」

  岑文昭咧嘴一笑,「這個很難麼?」

  陸飛面無表情。

  岑文昭笑著拍了拍陸飛的肩膀,「算了不逗你了,等下你就知道了。」

  隨著課業結束,教書先生一臉笑容的來到了岑文昭的面前。

  「二爺,你看今日教學如何?」

  教書先生的年紀不大,理應是充滿理想與抱負的讀書人,不會對岑文昭這樣的人畢恭畢敬才是。

  可是當看到岑文昭接下來的動作,陸飛就明白了。

  岑文昭笑呵呵的點點頭,「非常好,柳先生。」

  「孫猛。」

  跟在身後的孫猛,笑著拿出了一個錦繡禮盒,裡面呈放著一支千年人參。

  孫猛笑道:「柳先生,二爺為了令堂的病情,可是花費了無數的精力財力,才尋來了這一株老山參呢。」

  「多謝二爺!」

  柳先生大喜過望。

  孫猛笑著把人參遞了過去,同時拿出了一個滿滿當當的錢袋子,「柳先生請收好。」

  「二爺這是?」

  「令堂臥病在床,雖然有千年人參用來保命,但是後續還需要諸多藥材輔佐。」

  岑文昭笑呵呵的說道:「這位主藥我已經為你尋來了,其他的藥材,你在藥材鋪便可購買,這裡面的一些銀兩,足以保證令堂康健如初。」

  「太多了,二爺。」

  柳先生感激不已。

  岑文昭擺了擺手,「柳先生,我看中你,並不是因為你最先學會了拼音,而是你的人品!」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過是些許身外之物罷了,如何比得上你我之間的交情?」

  「多謝!」

  柳先生深深一躬。

  岑文昭笑著將其扶起,「快些回去吧,若是遲了伯母該擔心了。」

  柳先生重重點頭,而後躬身離去。

  岑文昭側頭看向了陸飛,「現在明白了?」

  陸飛豎起了大拇指,「你還真就是個散財童子。」

  「哈哈哈……」

  岑文昭大笑道:「能用銀子擺平的事情,幹嘛還需要費時費力?」

  陸飛點點頭,「我需將此事回稟公子。」

  「不必了。」

  岑文昭擺了擺手,拉著陸飛道:「我早些日子,已經飛鴿傳書給了家兄,他會告知蘇塵的。」

  「我已命人為你準備了洗塵宴,現在正是去喝酒的時候。」

  「那他們……」

  陸飛看了看依次退去的學生。

  岑文昭:「自有人將其送回,再過兩日,便可與你一同前往長安城了。」

  「這算是我給他的一個驚喜。」

  ps:唐人杜佑《通典》十四卷載煬帝「置明經、進士二科」,但並未查到隋朝出現的狀元,僅是在唐、五代文獻中所載隋進士有房玄齡、溫彥博、侯君素、孫伏伽、張損之、楊纂等6人。

  其次:「武德四年,復置秀才、進士兩科,」公認的唐朝第一位狀元是孫伏伽。

  投卷,最出名的就是漸江考生朱慶餘的那一首《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聞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僅個人查閱資料,不保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