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李恪瞬間就被親爹突如其來的騷話給戳中了笑點。
那趙昆也好不到哪裡,一手抱肚,一手捂嘴,在那跟犯了急性肺癆似地狂咳不已。
程處弼臉上那討好的笑容瞬間僵硬。「丈人,那什麼,咱們翁婿能不能好好說話……」
「哈哈哈,老夫逗你玩呢,怎麼,方才可是你小子在那洋洋得意地顯擺自己喜歡摟把草順便打只兔子。」
「你自己能說,老夫就不能誇誇你?」
看著這位不講武德的老丈人,程處弼不禁想到了一首名垂千古的著名句子:相見不如不見。見了鬧心,還不如懷念就好。
好在作為患有輕微社交牛逼症的患者,程三郎面對老丈人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
「丈人,小婿正好還有一件要緊之事,需要提前跟丈人匯報,好讓丈人心中有個底。」
「嗯,你且說說看。」李世民撫著長須,緩步而行,後邊那李恪挺著同一型號的啤酒肚落後一個身位,跟那趙昆肩並肩。
「是這樣的,自當小婿平定了那倭國之後,那扶桑諸島十一國之主,反覆糾纏小婿,說是那倭國之地,今日蕩平,其國社稷已滅,那片土地,正好沒有了主人。」
「所以他們希望我大唐能夠在那扶桑島上,設立一州,以御扶桑島諸國。」
「……」李世民聽得這話,斜眼睛打量了程三郎一眼,並沒有什麼表示,反而玩味地道。
「不會是賢婿你自個的想法吧?」
「小婿當然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他們能夠提出來,正好與小婿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丈人,小婿以為,扶桑諸島,就目前而言,對於我大唐來說,十分的重要,不僅僅因為那裡每年可以為我大唐提供超過價值三百萬貫的黃金和白銀……」
「你等會……你說多少?」李世民第一時間抬起了手臂,然後兩眼直勾勾地看向程三郎。
程處弼看到陛下那雙招子在陽光底下也變成了金燦燦的色澤,心中暗樂,表面則繼續不動聲色地道。
「價值三百萬貫的黃金和白銀,嗯,這還是不包括黃鳥島的那些金銀產量。」
李世民下意識地伸手摸了摸心口,感覺方才那一下子,自己的老心臟猶如小鹿亂撞。
那黃鳥島,每年現如今可以給大唐提供十萬兩黃金,還有數十萬兩百銀。
而現如今,程三郎又告訴自己,這倭島,不,這扶桑島,還能夠再給大唐提供那麼多的黃金與白銀。
這讓李世民忍不住吐了句槽。「那扶桑島,莫非是用金銀壘砌而成的島嶼?」
程處弼仔細地觀察著老丈人的微表情,繼續陳述道。
「丈人,小婿也不知道,反正那倭國之所以對諸國連番征戰,未嘗沒有將那扶桑島的財富盡納入手中的想法。」
「所以,小媚覺得,既然扶桑島諸國之間,互不相任,但是他們又很信任我大唐這個天朝上國。」
「更何況,那倭國之地雖然不遼闊,但卻也是一片肥沃的盆地,正適合我大唐經營。」
「而且,據有那裡,我大唐也可以如那西南部高原之地,以金沙州挾制吐蕃、後藏、象雄諸國一般,讓我大唐有一個穩固的周邊環境。」
「而且倭島距離遼東之地不遠,下可接琉球諸島,上可達半島諸國,若是我大唐能夠在此站穩腳跟。」
「如此一來,這一大片廣袤的海域,都將會成為我大唐的內海。」
程處弼此刻已經蹲在了地上,抄著小棍在地面上劃出了大唐的沿海,以及那朝鮮半島、倭島,琉球群島竺諸多大大小島嶼的位置。
小棍一邊戳,一邊在那裡詳細地描繪著大唐未來更加美好的前景。
而李世民這位大唐皇帝,此刻也讓人拿來了一隻小馬扎,大馬金刀地坐在程三郎跟前,目光專注地落在程三郎這位線條黨畫出來的地圖上。
程三郎的嘴裡邊,大唐現如今已經獲取了那耽羅島,耽羅島位置險要,但是物產並不豐富。
由於其面積實在不大,頂多也就相當於大唐一縣之地,所以,更適合作為大唐海運的中繼站和補給站。
而那扶桑島則不一樣,可謂是遍地金銀,在未來數百上千年之內,都將能夠源源不斷地給強盛的大唐提供大量的貴重金屬,以此為大唐創作更多的財富。
總而言之,在程三郎看來,拿下倭島中部,對於大唐而言,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情。
#####
最終,早就已經被那富饒的倭島上的金銀打動的李世民首肯了程三郎的意見,不過他還是有自己的問題。
「賢婿,照你所言,那些金銀,多處在那些扶桑島上諸國手中,這點老夫沒說錯吧?」
「丈人所言極是,而且小婿也考慮到了我大唐可是心懷寬廣,做事向來都是講究公平公正的天朝上國。
所以,我大唐肯定不會派兵去洗劫那些扶桑諸國的礦產,但是,我們可以用貿易的手段,將他們手中的金銀全部給收羅到咱們大唐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唐現如今,白疊布的產量越來越大,現如今,已然成為了漢唐商行的主打海外貿易產品之一。
還有那同樣量大管飽的白沙糖,以及大唐的絲綢、瓷器。
「丈人可還記得,之前,因為擔憂穀賤傷農,那占城稻並未完全鋪開種植……」
聽到程三郎這話,李世民頓時就反應了過來,有些難以置信地問道。
「沒錯,難道你是想把糧食賣給他們?」
「當然,丈人莫要忘記了,小婿之前可就已經暗中向那高句麗輸送了不少的糧食。」
程處弼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奸詐的笑容。
「小婿並不貪心,每個月多則二三十萬石,少則十來萬石的往那高句麗運。」
「小婿用遠遠低於高句麗糧食的價格,向那些那些高句麗的糧商出售。」
「他們可以低價獲得糧食,又還能夠以過去的價格出售,如此一來,自然就減少了對於高句麗本地糧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