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真臘崛起

  …

  現在中南半島上的諸夷紛爭,主要便是因為真臘國。🍩💋 ➅➈SħǗЖ.𝓬𝓞ϻ 🐟☠

  原本在半島東部,扶南、真臘以及臨邑三國鼎立,然而在國力上,真臘後來居上,力壓扶南、林邑二國。

  為何說真臘後來居上,那是因為真臘自兩漢時期便是扶南的屬國,甚至不能稱之為國,應該叫部落更加貼切。

  有點類似現在的契丹依附於突厥一樣,只是一個部落,還沒有建國。

  扶南,自古便是半島霸主,立國很早,自東漢初年建國,至今已有五百餘年。

  扶南國早期是處於母系社會,歷朝歷代都來中原朝貢,南北朝時期和南朝來往密切。

  只是扶南國政局混亂,經常易主,五百年來歷經混氏王朝、范氏王朝、憍陳如王朝等三個王朝,頻繁爆發內亂。

  本來在半島上是一等一的強國,下轄數十屬國,只是歷經多次內亂,扶南國國力逐漸衰弱。

  扶南北部的吉蔑部落,生長在叢林之中,世襲的首領姓剎利氏,在漢初便依附於扶南,這個時候還叫吉蔑部落,尚未建國。

  在扶南內亂不休的時候,吉蔑部落默默發展壯大。

  直到前隋時期,吉蔑部落已經開始展現實力,力壓扶南,成為半島東部的新晉霸主,其首領剎利·拔婆跋摩建國稱王,正式立國真臘,稱真臘帝國,號拔婆跋摩。

  跋摩便是王的意思,類似於匈奴的單于、突厥的可汗一般,這個稱呼應該是出自佛家典籍,畢竟在半島上,盛行佛教。

  至於另外的林邑國,地處南海西側,毗鄰交州,跟中原的交往更加密切,甚至林邑國的開國君主本身也是漢人,名叫區連。

  林邑國在西漢時屬於日南郡象林縣,亦稱象林邑,後來省略象,故稱林邑。

  區連是東漢順帝時期象林縣的功曹,於漢順帝永和二年,起兵反叛,割據象林縣,自稱林邑王,建國林邑,象林縣從此獨立於中原王朝。

  提到林邑國,也將再次提到隋煬帝楊廣,楊廣這廝雖然好大喜功,窮奢極欲,致使天下皆反,但他也是略有一番功績,收復林邑國便是其中之一。

  林邑國自東漢順帝時期獨立,後來雖多次朝貢,但依舊是屬於獨立狀態,自稱一國。

  直到前隋大業元年,楊廣任命名將劉方擔任驩州道行軍大總管,統兵征伐林邑,林邑王梵志舉國之力據險堅守。♙♕  😲✌

  只是這個時候的隋軍勇猛善戰,戰力處於大隋王朝的巔峰時期,更是名將輩出,隋軍一舉攻克林邑國的都城占城,國王范梵志出逃海外。

  楊廣大喜,當即下旨重置林邑郡,象林縣(林邑國)也算短暫收復。

  只可惜隋軍在班師途中,因長途跋涉,連日行軍,再加上正值雨季,炎熱潮濕,導致軍隊水土不服,感染瘴病,紛紛足腫腹瀉,士卒死十之四五,主帥劉方也不幸染病,卒於軍中。

  經此意外,林邑重新復國,但是也不敢再對中原王朝不敬,國王范梵志回到都城占城復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上表謝罪,表示歸附大隋王朝,恢復朝貢。

  如此一來,楊廣只得作罷,好歹顏面已經保住。

  隋末大亂,林邑國再次斷絕朝貢,直到武德六年,國王范梵志主動遣使來朝,恭敬上貢,看來當年真是讓隋軍打怕了。

  現在嶺南海商面臨「封海」的情況,商船不能出海,必將導致所謂的市舶司有名無實。

  這是高沖絕對不能容忍,所以半島東部的三國形勢,他一定要深入研究一番。

  若不解決半島紛爭,使得海路通暢,那也無法進行市舶司的開設。

  經過寶聰的精細講解,高沖對於半島東部的局勢也是逐漸明朗。

  其實說起來也並不複雜,諸如狼牙修那些小國可以忽略不計,稱其為國已是太給面子,中原地區一個宗族的村堡也強過這些小國。

  最主要的便是真臘、林邑以及扶南這三個國家。

  林邑國老實本分,只在那一畝三分地上精心耕作,一邊交好真臘、扶南二國,保持中立,一邊積極朝貢中原,並沒有膽量掀起風浪。

  當提到林邑農業的時候,高沖還特別囑咐,讓裴行儉重點記錄。

  高沖清晰的記得,林邑的國都占城,盛產一種稻穀,名叫占城稻,其性早蒔、早熟、耐旱、粒細,宜於高仰之田,對防止南方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將來若有機會,一定將其引進到大唐。

  至於扶南國,已是日薄西山,國力日衰,其國王一邊防備權臣篡位,一邊提防周邊屬國噬主,也不敢主動挑起紛爭。

  唯有真臘國,也就是剎利氏,野心勃勃,如同當年的秦國一般,經過數代國王的潛心發展,國力蒸蒸日上,已經開始磨刀霍霍,意圖獨霸半島。

  現在的真臘國王名叫剎利·伊奢侈那先,於前隋大業十二年,繼承真臘國王之位,號伊奢那跋摩。—(••÷[ ➅9ѕ𝔥𝕦x.𝐂όϻ ]÷••)—

  伊奢那跋摩的父親名叫剎利·質多斯那,號摩坷因陀羅跋摩。

  摩坷因陀羅跋摩的嫡親哥哥就是真臘國的開國君主拔婆跋摩。

  作為開國君主,拔婆跋摩雄才大略,帶領吉蔑部落驅逐扶南國的統治,建國真臘。

  其實早在拔婆跋摩尚未建國的時候,摩坷因陀羅跋摩便掌控吉蔑部落的軍權,兄弟二人秉承先祖遺志,掀起一場反抗扶南國的運動,並成功建國。

  剎利家族也真是值得敬佩,如同秦國贏姓王族一般,秦國是奮六世之餘烈,剎利家族也不遑多讓,蟄伏數百年,拔婆跋摩的父親毗羅跋摩、祖父薩婆跋摩便是前兩任吉蔑部落的首領,低調發展,積蓄國力。

  直到拔婆跋摩和摩坷因陀羅跋摩兄弟二人,脫離扶南國統治,不再臣屬於扶南國,建國真臘,這其中的故事也是相當勵志。

  拔婆跋摩死後,傳位於弟弟摩坷因陀羅跋摩,摩坷因陀羅進一步穩固真臘政權,多次征伐扶南國,戰功赫赫,使得扶南國承認真臘國獨立。

  摩坷因陀羅跋摩在前隋大業十二年病逝,傳位於其子剎利·依奢那先,號伊奢那跋摩。

  可能剎利家族真的家風良好,人傑輩出,這位伊奢那跋摩也是一位雄主,繼位後對內勤政,施行王道,對外征伐,施行霸道,東征西討,再次擴張真臘版圖。

  →

  武德初年,伊奢那跋摩率兵滅掉占據森河流域的小國婆羅阿迭補羅,森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勢平坦,伊奢那跋摩便在森河畔建造一座新城,以他的王號命名,稱作伊奢那城,並將伊奢那城作為真臘國的都城。

  遷都之後,伊奢那跋摩繼續興兵,先後滅掉查可朗加補羅、阿牟伽補羅、毗羅補羅等十餘小國,並大量移民到伊奢那城。

  據寶聰所言,他在武德五年渡海來到嶺南時,伊奢那城的居民已經多達兩萬戶,乃是當之無愧的西南諸夷第一城。

  聽到這個數目,高衝心里也是一驚,若是這個數目沒有虛假的話,那這個真臘國還真是不容小覷,畢竟在這個冷兵器時代,人口便是最大的財富。

  隋末大亂,大唐人口急劇減少,嶺南偏僻,戰亂的影響甚小,甚至不少中原地區的人避難於嶺南。

  根據高沖手裡的資料,偌大的廣州,作為嶺南重城,人口也不過兩萬餘戶,據《舊唐書》記載,武德七年,天下戶數也僅有二百一十九萬戶。

  當然,這個數目並不精準,還有諸多宗族藏匿人口不報,還有山中俚僚沒有編戶入籍。

  直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廣州戶四萬二千二百三十五」,經過百年修生養息,戶數翻番。

  而那半島上的藩邦小國,其都城竟也有兩萬戶,這就不能輕視。

  伊奢那跋摩將伊奢那城發展成西南諸夷第一城的過程,對於其他半島小國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但是對於真臘國力的上升,那是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

  並且伊奢那跋摩並非一味地窮兵黷武,他還知道發展內政,更知道遠交近攻,進行和平外交。

  三國鼎立的時候,真臘國的最大敵人無疑是曾經的宗主國扶南國,伊奢那跋摩也一直致力於打壓扶南國,對此,伊奢那跋摩便竭力交好與世無爭的林邑國。

  不僅迎娶林邑公主作為側妃,更將真臘公主嫁給林邑王,始終保持密切的聯姻關係,這使得伊奢那跋摩可以全心對付扶南國。

  當然,從後來的事看來,伊奢那跋摩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因為在唐高宗永徽四年,真臘公主生下的林邑王子,也就是林邑伊奢那跋摩的外孫,成功繼承林邑王位,從此林邑的范氏王朝變得不再「純潔」。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林邑國本來是區氏王朝,也就是東漢順帝時期由象林縣功曹區連叛漢建立的王朝,傳承一直非常穩定。

  只是等到東吳末帝孫皓在位時期,區氏國王無嗣,再加上王后的母族范氏強盛,只得傳位於外甥范熊,從此,林邑王族改姓范氏,由區氏王朝成為范氏王朝。

  看到這裡,高沖也是唏噓不已,隋唐之際,真是時勢造英雄,且不提中原李世民、竇建德等英雄豪傑。

  只看四夷,也是不乏雄才大略的梟雄人物,東突厥有頡利可汗、西突厥有統葉護可汗,薛延陀有真珠可汗,高句麗有淵蓋蘇文,真臘也有伊奢那跋摩這等梟雄。

  這些人物,無論漢夷,無論在那個時代,也都是一代梟雄,終究也將成就一番事業。

  現在高沖關注到西南諸夷局勢,四名少年也是各有感觸,尤其是裴行儉,由他執筆整理的西南諸夷錄,他心裡也是感觸最深。

  見高沖詢問,裴行儉看看師兄薛仁貴,薛仁貴只是擰眉沉思,這也是薛仁貴的性格使然,他沒有裴行儉這邊靈動,向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會發言。

  裴行儉也不猶豫,直言道:「真臘野心勃勃,若是使他順利吞併扶南,那林邑也將岌岌可危,師父說的中南半島,那將以真臘稱雄,這對於我大唐來說,肯定是弊大於利」。

  高沖微微頷首,沒有發表意見,看向其他人,薛仁貴見狀依舊是眉頭緊蹙,「扶南、林邑二國事我朝為宗主國,自武德中,便年年朝貢,真臘興不義之兵,犯我藩屬之國,聖人應當降旨申飭,乃至調停」。

  聽得薛仁貴大義凜然的話,眾人也是點頭附和,這種言論也是正統的儒家言論,按照禮制來說,西南諸夷已經遣使來朝,便是大唐的藩屬國,真臘無故興兵,大唐有責任、有義務降旨申飭真臘國。

  只不過這種話也有一些不切實際,主要還是因為天高路遠,太過遙遠,中原王朝也不樂意摻和西南諸夷的紛爭,比如楊廣在位時期,西南諸夷互相征伐,亂作一團,最後真臘國成功立國,楊廣也不在乎,只要你繼續朝貢天朝即可。

  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真臘興兵,已經干涉到大唐的利益,大唐海船不能出海,嚴重影響海貿,這便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任誰也無話可說,你打可以,但你已經影響到我了,我現在命令爾等停戰,這便是出師有名。

  高侃略一猶豫,便是說道:「真臘王伊奢那跋摩,只聽他的事跡,便應該是一位強勢君主,若是大唐介入,說不定將擴大戰局」。

  眾人也是默然,若是換做林邑王范梵志那樣的君主,一封聖旨,足以通暢海路,但伊奢那跋雄才大略,武功赫赫,可不是范梵志那般軟糯之輩,范梵志也不怯懦,他只是讓隋軍給揍出陰影了。

  當然,若伊奢那跋摩是軟糯之輩,也不會鬧出這般聲勢。

  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突地謹出聲,「其實,外藩君主強勢與否,全在於天朝是否強盛,現今大唐一統天下,聖人英明神武,我僅從番人的立場來看,料想伊奢那跋摩不敢翻臉,畢竟……」。

  說到最後,突地謹看了看在座沒有外人,繼續說道:「畢竟,不是誰都有頡利可汗的實力」。

  見突地謹這般謹小慎微,高沖也是不由得失笑,「無需如此,但講無妨」。

  突地謹人如其名,性格謹慎,其言語也是十分實在,也是相當現實,縱觀四夷,不是誰都有頡利可汗那個實力,敢來跟中原王朝叫板。

  放眼天下,也僅有大唐帝國和突厥汗國這兩個超級大國,遊牧民族,諸如吐谷渾、薛延陀等臣服於突厥,農耕民族,諸如林邑、扶南等,則依附於大唐。

  若沒有突厥汗國那個實力,也不敢跟大唐帝國翻臉。

  至於真臘…強雖強,但也只強在西南諸夷,還不足以上升到與大唐敵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