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四長史

  第462章 四長史

  …

  當宗室聯名疏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李淵終於作出回應,作出重大人事調整,使得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最為震驚的便是外放數位老臣,其中有四人最為引人注目。

  分別是侍中宇文士及改任幽州都督府長史、吏部尚書高君雅改任益州都督府長史、左衛大將軍楊恭仁改任涼州都督府長史、雍州治中高士廉改任并州都督府長史。

  後來人們稱之為四長史。

  這被外放的四位老臣無一例外,皆是朝中重臣。

  其中宇文士及是政事堂的相公,楊恭仁是掌管京城防衛的大將軍,高士廉是京畿地區的州府長官,高君雅這個吏部尚書是選任官吏的六部之首。

  並且這四人全部都跟秦王府牽連甚深,宇文士及一直兼任著秦王府司馬。

  而李世民的側妃是楊恭仁的侄女,已經生下李恪和李愔,楊恭仁素來跟李世民關係親厚。

  高士廉則是秦王妃的舅舅,高君雅倒是跟秦王府交集不多,只是人盡皆知,他的兒子高沖堪稱是李世民的麾下第一心腹。

  多達十餘人的人事調動過後,李淵再次下旨,廢黜齊王李元吉的王爵,降為九原郡公,囚於長安,命尉遲恭等人加強緝捕,務必將其緝拿回京。

  那一日長林門兵變時,李元吉見李淵到來,便知事不可違,趁著消息未傳來,回到齊王府,召集親信數百人,一路狂奔出城,逃進終南山之中躲藏,至今已有五六日,依舊逍遙法外。

  跟隨李元吉一同出逃的便有齊王府護軍薛萬徹、宇文寶和薛實三人,其他兩人倒也罷了,薛萬徹竟是同流合污,這就讓高沖很是費解了。

  同時對於李元吉,高沖也是刮目相看,這個乖張暴戾的齊王,現在看來,竟是比李建成更有魄力,這或許也跟李元吉曾長期在外領軍有關。

  因為歷史偏離軌跡,大唐立國後,李建成並沒有領軍出關,毫無軍功,反倒是李元吉出京就藩,在山東駐紮數年,在山東跟徐圓朗菜雞互啄,你來我往的攻伐數年之久。

  燕國公府,薛氏牽著蹣跚學步的高准,一臉擔憂,「郎君,此去巴蜀,實在太過偏遠了,你……」。

  高君雅很是輕鬆的笑道:「娘子不必擔心,巴蜀我又不是沒去過,而且現在蜀道通暢,一路官驛完備,條件比當年好多了」。🌷♡ ➅❾Şђย𝕏.匚o𝓂 🍔👌

  「是啊,阿娘別擔心,那巴蜀便是阿耶親自招撫的,去了巴蜀不會遭罪的,那裡可是天府之國呢」,高沖抱起直嘬手指的高准,笑著安慰道。

  高君雅安撫好妻兒,便去後院跟老夫人告別,盧老太已經七十多歲了,很少出院門,每日裡只在院中侍弄一些花草。

  跟家人依依惜別後,高沖一路送到長安城外五里亭,高君雅沒好氣的說道:「天府之國……你說得倒是輕巧」。

  高沖訕訕笑笑,「那不是安慰阿娘的嘛,免得她整日擔憂」。

  高君雅微微頷首,「我不在家時,伱多帶帶平之,另外,你阿婆的身子也多注意些,年歲不小了,可經不得任何折騰」。

  高沖自是應著,「阿耶你放心,你不在家裡我便是頂樑柱,一切自有孩兒在」。

  高君雅回首看向長安城的方向,直嘆道:「等我回來時,恐怕已經是天翻地覆了」。

  「很快的」,高沖充滿希望的說道:「聖人的表態已經很明顯了,大唐經不起動盪,不過阿耶你此去益州,便要跟竇軌共事,竇軌性格剛烈,你可莫要受欺負了」。

  高君雅毫不在意的道:「我自奉公守法,他剛烈關我何事,況且他不是你們秦王府的人嗎?對我當不會太過苛刻」。

  高沖點點頭,「阿耶說的是,竇軌我曾跟他一同討伐過薛舉,只要不違反原則,他還是很好相處的,回頭我再讓秦王給他去一封信,說明京中情況,相信他會明白的」。

  「什麼時候需要你來照拂我了」,高君雅聞言失笑道。

  大唐立國的時候,高君雅奉命招撫巴蜀,李淵設置益州總管府,武德三年,罷總管府,置益州道行台,李世民便是行台尚書令。

  今年年初,李淵罷行台,設置益州大都督府,督益、綿、嘉等十州,並督雋、南寧、會三州都督府,原益州道行台左僕射竇軌升任益州大都督。

  竇軌爵封酇國公,是穆皇后竇氏的族兄,便是李世民的舅舅,跟隨李世民討伐薛舉、王世充,而後平定西南僚亂,履立戰功,他跟李世民的關係極其親厚,乃是不折不扣的秦王黨。

  況且竇軌當年征伐薛舉時跟高沖相處亦是十分融洽,所以高君雅前去益州,高沖是並不擔心的。

  若是去了幽州,那才是需要擔心的,畢竟幽州的燕郡王李藝跟李建成關係親善啊。

  不過相信李淵也是考慮到這些人際原因,宇文化及當年稱帝,命宇文士及征糧,宇文士及那個時候在幽燕山東一帶,跟李藝早有交集,兩人也是老熟人了。

  至於楊恭仁身為前隋觀王楊雄之子,早就在前隋文帝年間便擔任甘州刺史等職位,對於涼州很是熟悉,武德二年,西涼李軌平定,李淵因其熟悉涼州事務,便命楊恭仁為涼州總管,在涼州楊恭仁政績卓然。

  李淵將四人派去邊地,可謂是用心良苦,一旦中樞有變,有這四個人坐鎮幽并涼益四州,當可保邊地安穩無虞。

  送別父親之後,高沖直奔皇宮承乾殿,這時李世民已經明白宗室聯名疏的前因後果了,對於高沖,心中很是感激,他明白,若不是高沖此舉,高君雅應當不會外放西南。

  高君雅跟其他人不一樣,高君雅跟秦王府的唯一牽連就是高沖,如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尚在中樞,按道理說,高君雅向來跟李世民沒有交集,應當不會外放才是,畢竟高君雅在太原元謀功臣里,是僅次於裴寂的存在。

  「攸之,燕國公已經出發了?」見禮落座後,李世民頗有些歉意的問道。

  高沖皺著眉頭搖頭嘆道:「家父年過五旬,還要去那等偏遠之地,我這心裡實在是不放心啊」。

  見此李世民更是歉意了,直言道:「攸之為我籌謀,這才牽連燕國公,這個恩情我不會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