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絕望的祿東贊

  第422章 絕望的祿東贊

  祿東贊的意志力沒有那麼脆弱,可面對火車這種根本無法理解的東西,他再也沒有了之前的信心。

  不需要做過多了解,只是看一眼他就知道這東西的用處。

  要是大唐把火車修到高原上,後果他已經不敢想像。

  就算高原環境惡劣,沒辦法把鐵路修過去,可只要修到那幾處重要礙口就足夠了。

  到時候大唐的軍隊和軍需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運送過去,耗也能把吐蕃耗死。

  甚至大唐都不用自己動手,只需要給東女國、白蘭部、吐谷渾和象雄四國支援軍需糧草就可以了。

  占盡天時地利的大唐,又怎麼可能會把公主嫁給他們?

  祿東贊失魂落魄的回到住處,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天一夜,就在手下的人準備砸門的時候,他打開門走了出來。

  召集了使節團的核心成員,道:「鐵……火車你們也見到了吧?」

  眾人都點了點頭,他們自然去看了,即便到了現在不少人回想起來還面帶震驚之意。

  祿東贊說道:「有些事情我不說大家也都能明白,我們此行的目的恐怕無法達成了。」

  眾人皆沉默不語,這個道理他們自然也明白。

  有人擔憂的道:「若此行失敗,我們該如何向贊普交待?」

  祿東贊正色道:「諸位不要擔心,贊普乃明君不會因此怪罪我們。若他真的降罪,也有我一力承擔。」

  眾人的表情好看了不少,可依然憂心忡忡。

  有些時候有些罪過,不是你想獨攬就能攬的過去的。

  當然,松贊干布因此降罪於他們的可能性也不大,可總歸是失敗了。

  仕途受到一定影響是很正常的。

  祿東贊要的就是眾人這麼想,他順勢說道:「如果諸位還不放心,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將功抵過。」

  眾人一喜,道:「不知小論有何良策?」

  祿東贊說道:「收集大唐的情報,越多越好。」

  眾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紛紛贊同。

  於是這群吐蕃人就開始行動起來,一邊繼續請求拜見天子,一邊遊說權貴,一邊則四處打聽各種情報。

  他們的動作自然瞞不住李世民,不過並沒有加以阻止,他也想用吐蕃人來了解一下群臣的真實想法。

  倒不是想搞清算之類的,他的心胸還沒有那麼狹隘。

  而是了解了群臣的想法,在以後施政的時候才更方便達成目的,減少不必要的口水仗。

  祿東贊按照計劃去拜訪諸權貴,並奉上金銀美女以作賄賂,只是遊說的結果讓他喜憂參半。

  武將一系全都拒絕了他的拜訪,連面都沒見著。

  文官系的倒是見到了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但都是顧左右而言他。

  提起和親之事,都推脫說這是天子家事,他們作為外臣也不好說太多。

  說起和高原四國停戰的事情,眾人就更有話說了,那是你們高原五國的家事,和我們沒有關係。

  我大唐作為宗主國,不能隨意干涉藩屬國的內政,否則其他藩屬國會怎麼看待我們?

  最關鍵的是,伱吐蕃也沒有對我們大唐稱臣納貢啊。

  到現在為止,你們始終以鄰邦的身份再和大唐打交道。

  這種情況下,你讓我們怎麼辦?

  倒是清流和御史,很多都被說說動了。

  尤其是涉及到大唐為了這場戰爭付出的錢糧是多麼龐大之後,不少人當場表態,只要吐蕃稱臣納貢他們就會上書停戰。

  但祿東贊可沒有被這群人的嘴臉給唬住。

  稱臣納貢?吐蕃和大唐是邦交之國,怎麼可能會輕易稱臣?

  我們國家的贊普和你們大唐天子是平等的。

  所以這些人的許諾等於是沒有許諾。

  到了這個地步,祿東贊其實已經清楚,和親之事已經不可能。

  不過為了方便打探情報,他依然假裝積極奔走,同時也是給其他人創造打探情報的條件。

  有些事情是無法瞞得住人的,比如火車,比如求學書院,比如道教工廠區,比如道教的扶貧計劃。

  這些事情全長安都在討論,且陳景恪還特意讓《望月談》和《朔月談》兩本期刊,進行了多次大篇幅報導。

  核心就是為格物學,為工業化,為用工手冊造勢。

  得知『鐵牛』是求玄書院所造,吐蕃人就開始去打探那邊的情況。

  只可惜書院地處偏僻,周圍都是曠野,且還是高牆大院,李世民還特意在這裡駐紮了一個營的軍隊。

  所有出現在周圍的人,就和禿子頭上的虱子一般無所遁形。

  他們連書院的邊都摸不著就被趕了回去,更別提去刺探情報了。

  不甘心的他們想花錢去買情報,然而書院阻擋的可不只是外族人,連大唐自己人都不能隨意靠近。

  除了書院的工作人員,其他人想去都要經過許可才行。

  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安全。

  怕有敵人摸過去把書院給一鍋端了,那損失就太大了。

  越是神秘的地方大家的各種猜測就越多,反正求玄書院在民間已經成為了一等一的神秘場所。

  各種誇張到離譜的傳言比比皆是。

  吐蕃人很快就被這些傳言給弄的暈頭轉向,只能放棄了這方面的打算。

  不過還好,工廠區那邊倒是沒有搞的這麼嚴密。

  除了廠區不允許外人隨便出入,其他地方就隨便了。

  且每天都會有大量人員出入,也沒有辦法保密。

  有吐蕃人收買了一個過來採購的小商人,跟著混了進去。

  然後就被裡面的種種機器給震驚的不能言語。

  回去之後,當他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僚,引起了不少質疑。

  什麼自動運轉的鋸子,一盞茶時間就能把一顆合抱粗的大樹鋸成木板。

  什麼自動運動的織布機,速度是人的十餘倍,能不停歇的運轉一整天。

  什麼粉碎機、縫紉機,什麼蒸汽機……聽起來和神話一般。

  但祿東贊卻相信了,他拿出幾本書,正是《望月談》和《朔月談》,道:

  「他說的都是真的,那些機器都是一種名為蒸汽機的東西帶動,火車也是蒸汽機在帶動,而這一切都是紫霄觀陳景恪所帶來的。」

  接著他就介紹了陳景恪的身份來歷:

  今年十五歲,陳氏隱脈傳人。

  同時還是醫聖、道教教主、紫霄觀主孫思邈的唯一親傳弟子。

  還是大唐嫡公主晉陽公主的駙馬……

  別看他年雖不大,卻掌握著種種神奇的學問。

  是求玄書院的院長,工廠區的創立者,蒸汽機、織布機、蒸汽鋸、縫紉機、火車、鐘錶、抽水機等等,據說都是他所造。

  甚至《華夏文明》《西遊記》等書也都是他所寫。

  「對了,這兩本期刊也是他所創,今天刊登的這一篇《海洋女神》乃其小妾所寫。」

  聽到這裡,眾人猶如聽到了天方夜譚。

  如果不是知道祿東贊不會拿這種事情開玩笑,他們真以為對方在胡謅。

  可越是如此,他們就越覺得不可思議,天下竟然真的有如此全能的大才不成?

  可是這樣的人才為什麼不屬於吐蕃啊。

  想到這裡有人心中一動說道:「小論,如果我們將這位陳真人『請』到吐蕃去?」

  眾人也都意動不已,所謂的請他們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

  別管是用什麼樣子的方法,要是能把這樣的人才弄走,那大唐所擁有的一切,就都屬於吐蕃了。

  祿東贊搖搖頭道:「難,陳景恪曾經遇到過刺殺,從那之後他對自己的安全就非常重視,出入都有重重守衛保護。」

  「大唐天子也派出了禁軍護衛其安全,我們不可能突破這些人的保護接觸到他。」

  「況且我們處在大唐的監視之下,稍有異動就會被發現。」

  「非但得不到他,反而會觸怒大唐天子,給他們出兵攻打我們的藉口。」

  眾人相顧無言。

  以前他們並不懼怕大唐,前幾年甚至主動出擊和大唐交過手。

  雖然最終失利退回高原,可唐軍也無力追擊。

  他們都知道雖然打不過唐軍,但借著高原天險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他們手裡。

  想打就打,不想打就退回去。

  所以並不懼怕大唐,也是敢於以兄弟之國交往的最大資本。

  可是現在他們不敢說這句話了。

  大唐可以隨時藉助吐谷渾等四國對吐蕃用兵,甚至還往吐谷渾移民上萬戶,以適應當地的環境。

  還在白蘭部、東女國、吐谷渾駐紮的有軍隊,試圖讓這些軍隊適應當地環境,

  雖然因為時間還短效果不明顯,但只要大唐有心,總有一天能培養出一支自由出入高原的大軍。

  到那時候,將會是吐蕃的末日。

  這不得不讓吐蕃人心生忌憚,再也不敢如之前那般猖獗。

  真把陳景恪這麼重要的人給綁走,且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恐怕也沒用,反而會加速吐蕃的滅亡。

  這個想法剛提出就被否定了。

  祿東贊又問道:「你們還打聽到了什麼情報?」

  又有一個人說道:「前幾日我在漕運碼頭見到數十艘大船在卸糧食,皆為稻米,於是就上前打探,據唐人所說這些稻米來自扶南等國。」

  百姓說話難免會誇大,尤其是給外邦人講述的時候,那驕傲的語氣隔著老遠都能感受的到。

  什麼中南半島那些小國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把種子撒在地里就能收穫。

  一年能收三茬,每茬畝產都有兩三石(兩三百斤)。

  那裡的糧食多到吃不完,堆在地上都腐爛了,牲畜吃的都是上好的大米。

  但是那些國家特別仰慕大唐,尤其是喜歡大唐精美的玻璃、絲綢、鐘錶等等。

  幾個玻璃瓶子、一匹絲綢、一座外表豪華的座鐘……就能輕易換一船糧食回來。

  這五十船糧食,也就是幾十匹絲綢的事情。

  大唐每年都能從那裡獲得億萬石稻米,朝廷倉庫里的糧食堆積如山,根本就吃不完。

  那些百姓甚至還故意抱怨,什麼三季稻口感不好,吃起來沒有兩季稻好吃。

  大唐還有一種一季稻,產量很高能達到四五石,口感也非常的好。

  只可惜這種稻米只有權貴才能吃的到,普通百姓花錢都沒地方買。

  祿東贊聽的心情沉重,他自然不會完全相信這些話。尤其是後面抱怨三季稻不好吃,這一聽就是炫耀。

  可是有一點他能肯定,大唐獲得了新的糧食來源,而且數量還不少,價格應該也不貴。

  難怪能不計成本的支援吐谷渾四國,而且支援的糧食里大米的占比很高。

  要知道從中原運送糧食到高原諸國,路上消耗巨大。

  每運過去一粒糧食,路上就要消耗十粒,再厚的家底兒都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啊。

  可事實上是大唐連續這樣做了兩年,且沒有停止的跡象。

  關鍵是,對於這樣明顯消耗國力的行為,大唐內部竟然沒有多少反對的聲音。

  他以這個理由去遊說那些清流,也沒有獲得多少認同。

  之前他還奇怪,這不可能啊。

  清流不是應該很反對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嗎?

  為什麼他們不反對這件事情?

  現在他終於明白了。

  這些糧食並不是大唐本土產的,而是從外面買過來的。

  沒有勞民傷財,清流自然也就沒有反對的理由。

  可對吐蕃來說這卻是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

  大唐的計劃已經呼之欲出,就是準備靠著這種堪稱奢侈的消耗戰,活活拖垮吐蕃。

  這幾年吐蕃把幾乎所有的資源,都用在了和四國聯盟的戰爭中。

  國內可以說百業凋敝,已經到了非戰時削減軍隊口糧的地步。

  本來他們以為這樣的消耗戰大唐也不好過,現在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那麼這場消耗戰還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他們沒有任何勝算。

  也去找扶南等國買糧食?

  且不說他們付不起那個價錢,就算有錢那些國家礙於大唐的面子也不敢賣給他們啊。

  就算敢賣,他們又如何把這麼多糧食運回高原?

  越想祿東贊的心就越是混亂,這個死局到底該怎麼破?

  難道真的要低頭向大唐稱臣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