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培養消費者

  第420章 培養消費者

  陳景恪帶著李世民一行人對工廠區做了詳細參觀,帶給他們震撼最大的無疑是織布機廠。

  其它工廠的機器都只是輔助作用,蒸汽織布機才是真正取代了人工,純以機器運營。

  陳景恪介紹道:「這些織布機的速度是一個織布能手十倍的速度,其實可以做到十五倍甚至更多。」

  「只是這些機器都是第一批,可能存在設計上的瑕疵,為了安全起見就把速度定在了十倍。」

  「書院那邊已經根據這些機器的運行情況做針對性的改進,下一批機器出來速度就可以提高到十五倍以上。」

  對這個速度,不少人都露出了不以為然之意。

  才十倍速度,這一台機子的價錢夠他們僱傭十個織工干一輩子十年的活兒了。

  長孫無忌掃視了一圈,嘴角浮起一絲笑容,道:「人是會累的,機器不會。」

  「所以整體算下來,這一台機器的效率是人的數十上百倍才對。景恪,我說的可對?」

  陳景恪笑道:「趙國公所言甚是,這機器可以保持十倍速不間斷的運行一整天。」

  「人可沒辦法不停歇的織一天的布,能堅持一個時辰不歇息的都少。」

  那些不以為然的人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再也不敢有任何輕視。

  果然,貴是有貴的道理的。

  不少人已經動了心思,準備要不要自家也開一個這樣的工廠。

  當即就有人試探道:「陳真人,不知這樣一台織布機要多少錢?」

  陳景恪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這些都是實驗性的織布機,等到明年新產品出來才能確定價格。」

  「不過就算新產品定型,恐怕很長一段時間也無法外售……不是不想往外賣,而是產量有限。」

  「現在是什麼都缺,缺熟練的工匠、缺鋼鐵……我們工廠產的織布機,都不夠自家用的。」

  眾人都露出失望之色,這真是看著大把的錢在眼皮子底下,卻無法賺取,難受啊。

  李世民在一旁說道:「你這麼做就不對了,我記得你常說吃獨食沒有好下場,有這麼好的機器怎麼能全部留作自己用呢。」

  陳景恪苦笑道:「真不是我吃獨食,實在是產量有限……這家織布廠也不是我開的,而是樓道觀所開,我可是一文錢都沒賺。」

  「只是我們樓道觀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實在沒辦法越過他們,把機器賣給外人。」

  李世民說道:「這樣,你不是說缺工匠缺鋼鐵嗎。准許伱們去工部和將作監挑選百名工匠,我再讓工部專門給你們提供一批鋼鐵。」

  「等產出了蒸汽機和織布機,你們留下三成自用七成外售。」

  陳景恪猶豫了一下道:「三成太少了,五五開如何?」

  李世民不容置疑的道:「三七,你要是不同意那就算了。」

  陳景恪悶悶不樂的道:「哎,您不能仗著您是聖人,就把人還價的權力也剝奪了呀。」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道:「你說什麼?」

  陳景恪一縮脖子,連忙道:「沒什麼,我說同意同意,聖人真是英明神武。」

  眾人莞爾,同時也不禁心下感慨,陳真人果然受寵啊。

  小小開了個玩笑,陳景恪才正色道:「機器需要人操作,也需要人進行維修,這些我們都可以幫忙培訓。」

  「但有個條件,所有購買機器的人,都要遵守用工手冊。若誰違反手冊上的規定,我們有權利收回機器。」

  眾人眉頭都不禁皺起,雖然他們沒有看過具體的用工手冊,但這些工人的待遇他們都是見過的。

  有最低薪酬限制,四個時辰工作制,還要有雙休日,國家法定節假日要放假。

  也能加班,但加班費為三倍工資。

  而且還有每周加班限制,最長不得超過七個時辰。

  在工作過程中受傷,工廠要負責治療賠償等等。

  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條款,簡直不要太優渥。

  這哪是請什麼工人幹活,簡直就是請了個大爺啊。

  當即就有人提出了質疑。

  陳景恪早就知道會如此,說道:「諸位都是功成名就之輩,如果開工廠僅僅追求金錢上的獲取,那就太遜色了。」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說句自大一些的話,到了咱們這個地位,追求的應該是濟世安民,是生前身後名。」

  「靠著奴役剝削工人獲取了更多的錢財,卻被所有人背後戳脊梁骨,被史書記載為富不仁。」

  「開工廠造福於民,改變幾百戶乃至上千戶窮苦人家的命運,成為有口皆碑的仁善之人。這兩個選擇,你們想要哪一個?」

  不少人露出若有所思之意,但更多的人還是不以為然。

  陳景恪也看出了他們的想法,轉而說道:「那麼諸位有沒有想過,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誰?」

  「鄉村那些自給自足的百姓嗎?他們連溫飽都保證不了,怎麼可能會購買這些商品?賣給城中的人?他們又能消化多少?」

  「所以我們必須要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把商品賣給這些富有的人。」

  「工人拿了不錯的薪酬,兜里有了錢會做什麼?挖坑把錢賣起來嗎?」

  「不,他們會想辦法改變自己的生活,會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

  「如此一來,轉了一圈之後錢又回到了諸位的兜里,且還能為諸位賺取一個好名聲。」

  「在這個過程中,朝廷也能收到賦稅……可以說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對於他的解釋,不少人更加的糊塗了。

  直接開低薪酬把錢全裝自己兜里不就行了嗎?為啥要這麼兜兜轉轉?

  李世民經常和陳景恪聊天,第一個反應了過來,贊道:「好,景恪此法甚好,你編的那個用工手冊當推廣天下。」

  「回去我就讓皇后在所有的皇家作坊里推行此法,將來還要把此法推廣天下。」

  陳景恪發自內心的道:「陛下聖明。」

  其他人見皇帝都開口了,也不好再說什麼。

  當前大唐最龐大的商業集團,就是皇后掌握的那些皇家作坊,有數萬人在這裡工作。

  如果皇家作坊使用《用工手冊》,那影響力就太大了,確實能夠在整個國家都形成一個規則體系。

  況且,連皇后的作坊都使用這個手冊,其他人敢不效仿?

  從工廠出來,眾人再次坐上了火車走完最後一節。

  最後一節是從工廠到漕運碼頭,有五里左右。

  平時工廠採購原材料,往外出手貨物,都是從這座碼頭走的貨。

  火車行走到半途的時候,恰好見到一支運輸貨物的牛馬車隊。

  這支隊伍很長,足足排了一里多。

  陳景恪說道:「這些人都是周圍的窮苦人家,靠著給工廠運輸貨物生存。」

  李世民點點頭,若有所思的道:「有了火車對他們來說恐怕就是滅頂之災吧?。」

  陳景恪語氣沉重,道:「是的,這些腳夫全靠幫工廠運貨為生,有了火車他們將失去工作。」

  「其實又何止是他們,等火車修遍天下,依靠貨運為生的腳夫恐怕都會失業。」

  李世民愣住了,這個問題他確實沒有考慮過。但事情並不複雜,他只是略微一想就能明白陳景恪說的話。

  是啊,這些腳夫怎麼辦?

  想到這裡他心情也陡然變得沉重起來,道:「你這個問題提的好呀,朝廷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否則會惹出大亂子。」

  陳景恪也慎重的道:「最好的辦法就是開設更多的工廠,給這些人提供新的工作。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這些人的生存問題,還能造福天下。」

  「我們的工廠即將迎來擴大,這些腳夫一部分會被招工,剩下的也能在碼頭當苦力裝卸貨物。」

  「而且火車站一旦建設好,就會在這裡形成一個小鎮。人多起來之後就會出現各種需求,會有人過來開各種店鋪。」

  「用不了多久,這裡就會形成一個商業小鎮,養活更多的人。」

  這一點李世民倒是能理解,一條大運河養出了數個大型城市,無數人因此受益,火車站必然也會有差不多的效果。

  「所以火車開通雖然會導致一部分人失去工作,但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區別就在於,朝廷如何來安排這些新的工作機會,讓更多的人受益。」

  李世民點點頭,道:「回去寫一份奏章給我。」

  陳景恪道:「喏。」

  這件事情也讓李世民從火車帶來的興奮中清醒過來,開始考慮更多。

  他很清楚一旦朝廷讓百姓活不下去,百姓會做什麼。

  儘管現在是農業社會,大多數人都被束縛在土地上。

  可沒有土地的人也有很多,靠經商、靠貨物、靠當苦力活著的人也不在少數。

  比如那數十萬漕工,火車通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漕運。

  那些漕工必須要安頓好,否則麻煩會很大。

  不修鐵路?

  不可能,他知道火車對大唐的幫助有多大,不可能因噎廢食。

  那麼就只能想辦法安置那些因為火車丟失工作的人。

  而且還不能等到火車修好才開始著手安置,到那時候什麼事情都晚了,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

  火車到達目的地,李世民下來轉了起來,發現這裡其實已經有了城鎮的雛形。

  茶肆、酒樓、客棧,各種賣小吃等物品的應有盡有。

  很快他就發現了異常,道:「這裡秩序井然,是誰做的規劃?平時是誰在管理?」

  陳景恪說道:「規劃是我做的,管理是當地嗇夫,不過書院和工廠區都派出了人協助管理。」

  李世民微微頷首,這個嗇夫大概率就是個傀儡,可陳景恪沒有直接派自己人管理,而是找了個朝廷官吏當傀儡,至少做到了面子上尊重朝廷。

  他已經決定,回頭就找一些官吏過來,既是對工廠的監督,也是讓這些人跟著學一學如何管理火車站這種新事物。

  轉了一圈之後,他才帶人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這次火車沒有在沿途停留,一路開到了延平門。

  讓陳景恪驚訝的是,這裡竟然有上萬人在守著,見到火車返回發出了震天歡呼聲。

  顯然,對新事物的好奇,讓很多人選擇了等待火車歸來。

  火車的事情早已傳遍了整個京師,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凡是有人群扎堆的地方,保准有人在談這個事情。

  只是大多數人對火車並不了解,不知道它為什麼會跑,更不會知道它會帶來什麼。

  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火車這個名字,而是用鐵牛來稱呼它,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的熱情。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人認為火車好,也有人認為不好。

  認為不好的人理由多種多樣,其中有一樣是影響風水。

  而且火車跑起來『況且況且』響還發出巨大的震動,會動搖國朝氣運。

  雖然持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多,但既然和風水和氣運扯到一起就不是小事兒,就有人把它捅到了朝堂上。

  朝堂上大部分人對此都感到驚訝,民間有這樣的傳聞不奇怪,奇怪的是居然有人敢把這個傳聞拿到朝堂上來。

  你們是懷疑紫霄觀的道教聖地地位,還是懷疑孫醫聖活神仙的江湖地位?

  而且皇帝都親帥文武大臣和社會名流親自去乘坐了火車,這代表著什麼還不夠明顯嗎?

  你們這時候打著風水的幌子反對,是真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

  李世民對這樣敢作敢為的臣子也非常欣賞,狠狠的褒獎了一番。

  並認為這樣有能力的臣子就應該重用,剛好朝廷下一步就要開發嶺南了,你就去那邊建功立業吧。

  於是再也沒人敢用風水氣運什麼的說事兒了。

  不過既然有人提出了這個的說法,朝廷就要給出解釋,太史令李淳風被拉出來測算了一番。

  得出的結果自然是火車乃造福大唐的奇物,只會增加氣運。

  而道教也集體出動,一起鼓吹火車乃祥瑞而不是禍害。

  一番操作,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火車正式被大家接受。

  每天都有許多百姓守在鐵路旁邊觀看火車。

  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到城西來看火車都會是長安一景。

  正如陳景恪所說,火車給大唐人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心靈衝擊。

  格物學從原本不被重視,一句變成了最高深最神秘的學問。

  求學書院成了許多人嚮往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