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佛就是個屁
最終陳景恪還是取消了後續所有針對王修齊的懲罰計劃,不是他心軟了,也不是有別的顧慮什麼的,而是已經沒必要了。
事情發生的六天後,養天祿帶給他一個消息:「王修齊死了。」
陳景恪臉色頓時就冷了下來,道:「給我一個交待。」
養天祿連忙解釋道:「昨晚……嗯,之後他谷道破裂。」
「只是當時是晚上沒人發現,早上發現的時候他腹內嚴重感染,已經奄奄一息。」
「我們給他灌了很多大蒜素都沒有用處,上午的時候就死了。」
陳景恪面無表情的盯著他。
養天祿無奈,道:「屍體就在那邊停著,您可以去看一下。」
陳景恪這才說,道:「不用了,我相信你。把他的屍體處理了吧,還有那五個惡棍,也沒必要讓他們活著了。」
養天祿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道:「好,我馬上讓人去處理……其他知情人怎麼辦?」
陳景恪淡淡的道:「我本就沒有隱瞞此事的打算,用不著滅口。」
養天祿心中鬆了口氣,儘管他知道陳景恪不會這麼做,可親耳聽到才能安心。
「好,我這就讓人把他們都處理了。」
等他離開,陳景恪臉色變得有些唏噓。
倒不是因為復仇後的空虛什麼的,而是沒想到王修齊會是這種死法,真是便宜他了。
正應了那句話,計劃趕不上變化啊。
不過考慮到他是個男人,這種死法也足夠屈辱和慘烈的了。
正史上會不會記錄這件事情不知道,但野史上很可能會出現相關記錄。
將來後人看到:太原王修齊谷道破裂而亡,不知會作何感想。
反正陳景恪覺得很解氣就是了。
不管怎麼說吧,這件事情到此算是畫下了句號。
關於太原王氏的審判還在進行,準確說是抓捕行動依然在進行。
還有不少王氏主脈的子弟在外遊學、旅行之類的逃過一劫,都需要一一抓捕。
因為王修齊的原因,他那一脈雖然是支脈,但也享受到了和主脈同等的待遇,被一網打盡。
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正聯合對他們進行審問,查清楚王家的罪行。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王氏被除名已經是必然的了。
之所以還要查,只是想讓這次行動顯得更加名正言順一些。
至於能不能查到罪證,這是完全不用擔心的事情。
高門大戶都有一屁股的屎,只是平時沒人管而已。
真想動他們,罪證實在太好查了。
就在天下人都在關注太原王氏行刺太子案的時候,儒家也突然有了大動作。
數名大儒在公開場合,盛讚老子西行布道化胡為佛的壯舉,認為他為教化蒼生作出了表率。
沒多久又有大儒當眾表示了對老子化胡經的讚賞,稱之為道家第四經。
道家核心三經為:道德真經(老子)、沖虛真經(列子)、南華真經(莊子)。
發展到現在,這三部經書已經不只是道家的經典,而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典籍之一,其地位之崇高由此可見一斑。
儒家把《老子化胡經》抬高到和三真經一樣的高度,其目的不言而喻。
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儒道聯手了。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正在龍田寺開會的佛家一眾領袖全都傻眼了。
坐在首位,努力調和各家領袖矛盾的法琳,整個人都蒼老了幾歲。
看了看面面相覷的眾人,他苦笑道:「如此也好,咱們再也不用為此起爭執了,阿彌陀佛。」
說完起身就往外走。
從始至終都未發一言的道信終於開口了:「阿彌陀佛,雙峰山還有要事需要我回去處置,就此別過。」
說完也起身帶著自己的弟子弘忍離去,只留下瞠目結舌的智威、智岩、慧遠等人。
離開龍田寺,弘忍開口問道:「師尊,我們真的要回去嗎?」
道信反問道:「不回去留在這裡做什麼?當初我就不想來,各派因教義爭執數百年,相互間的隔閡不亞於和道教的矛盾,倉促間想要組成聯盟何其困難。」
「道教籌備數年的攻勢,又豈會給我們準備的時間,這一仗還沒開始打我們就已經輸了。」
「之所以來,也不過是看在同為佛教一脈,盡最後的努力罷了。既然大家依然談不攏,那又何必再談,還不如歸去。」
弘忍說道:「以後怎麼辦?難道就真的看著道教計謀得逞?」
道信忽然停下,問道:「什麼是佛?」
弘忍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還是回道:「佛是……」
道信打斷他道:「佛是個屁。」
弘忍瞠目結舌,不敢相信師父會用如此粗鄙的話辱罵佛。
後面跟他們一起來的弟子也傻眼了,主持這是氣瘋了嗎?
罵了一句之後道信似乎脫去了什麼枷鎖,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起來,大笑道:
「其實我早就想說這句話了,佛就是個屁。」
「你是佛,我是佛,他也是佛,這一草一木無不是佛。」
「所以我說佛就是個屁,可有錯?」
弘忍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過了一會又恍然大悟,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謝師父指點,佛確實就是個屁。」
既然佛是個屁,那它是道又有什麼關係?
道信高興的道:「哈哈,好,我死後你就是禪宗之主了。走,回山。」
法琳得知了道信離開,也徹底心灰意冷,當即就宣布閉關。
這也意味著這場佛教大會已經徹底失敗。
不甘心的其他教派領袖另外找了個地方開會協商,然而誰都無法說服誰,誰都不願意退讓,誰都不想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每一次開會最後都演變成鬥法,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可能達成協議,退出了大會。
剩下的人見此也不得不承認失敗,最終一場看起來聲勢浩大的佛教領袖大會,就這樣草草落幕。
然而佛教諸位領袖卻沒有想到,這場大會失敗的後果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嚴重。
關注這場佛教大會的人很多,大家都在等著他們拿出具體的反擊方案,給道教迎頭痛擊。
這些人里有看熱鬧的,有對皇室心存不滿的,有不喜歡道教的,有不喜陳景恪或者孫思邈的,也有佛教的信徒……
總之,但凡消息靈通的都在關注這件事情。
當法琳閉關、道信回山的消息傳出後,蕭瑀被氣的破口大罵:「一群禿驢,死到臨頭了還在內鬥。」
高士廉、長孫無忌、于志寧等等關隴系勛貴全部搖頭,然後徹底放棄了扶持佛教的想法。
關隴一系受到祖輩的影響幾乎都是信佛的,就連李世民和長孫無垢本人都不例外。
因為陳景恪和孫思邈的出現,紫霄觀的創立,讓一部分人的信仰發生了動搖。
但大多數人從本心上還是信佛的,這場道佛之爭他們是偏向於佛教的,私下裡沒少抱怨道教咄咄逼人。
只是紫霄觀如日中天,皇帝也表明了態度,他們不願意得罪人才沒有公開表達。
在實際行動中,他們還是處處留手,給了佛教活動的機會。
要不然以大唐對宗教的管控力度,這麼多佛教領袖想齊聚長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結果呢,這些和尚們根本就不重視這個機會,竟然搞起了內鬥,這簡直太讓人失望。
而宗教領袖的表現,對信徒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這一刻許多人已經決定和佛教劃清界限,這樣的宗教不值得他們信仰。
等佛教大會失敗,各家領袖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拜訪京中權貴,為自家拉一波存在感的,紛紛吃了閉門羹。
就算有些人礙於面子接待了他們,也只是顧左右而言它,絕口不提正事兒。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再遲鈍的人也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
然而後悔也已經晚了。
道宣、慧遠、智威等人嘆了一聲,也不再做多餘的事情,帶著自己的弟子返回寺內,準備迎接下一輪的打擊。
還有些小教派的領袖不甘心,四處拜訪遊說,試圖獲得達官貴人的庇護。
甚至他們還給出了種種許諾,什麼等伱分封了,我們傾盡全力幫你建設封國等等。
然而之前對這種許諾很感興趣的勛貴們,這一次也全都不為所動。
原因很簡單,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道教的攻勢之下,佛教的大派還能靠著深厚的家底撐過去,他們這樣的小教派大概率是逃不過打擊的。
你連眼前這一關都過不去了,以後的承諾就是一張廢紙。
而勛貴們的放棄,也徹底讓佛教失去了翻盤的機會。
道教也一直在關注佛教大會,甚至他們比任何人都要關心此事,所以也第一時間就知道他們結盟失敗的事情。
田仕文激動的手舞足蹈:「番邦異教能教出什麼好學生出來,失敗是必然的,只有我華夏神教才是最強的。」
陳景恪心下覺得好笑,這田仕文幸好是道教信徒,要是信伊教和基教,絕對是宗教裁判所大主教的最佳人選。
眾人笑了一陣之後,李淳風說道:「儒家那邊傳來消息,他們已經做到了該做的,問我們什麼時候兌現承諾。」
陳景恪笑道:「學政體系的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慢慢完善,這就是水磨工夫急不來。」
「當務之急反而是科舉體系,關係著國家選士,必須要從快從速建成。」
「聖人對現在的建設速度很是不滿,已經有換帥的想法,新的禮部尚書大概率是孔學士。」
這件事情暫時還屬於機密,李淳風是沒資格知道的,所以他也是第一次聽說。
然後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是了,孔學士一手主持了學政體系,功績卓著,本就應該獲得提拔。」
「科舉體系的建設他也參與了進來,到現在很多地方的科舉和學政還是二而一的。」
「讓他來當禮部尚書,繼續主持科舉體系建設,最合適不過。」
說到這裡,他大笑道:「所以就算沒有我們支持,他也有很大概率能當上禮部尚書。」
「真人好算計,不知道孔學士知道後會是什麼表情。」
這就是和皇家關係好的好處了,能提前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然後布局做計劃。
但是孔穎達當禮部尚書這件事情,陳景恪只能說:「沒有我們出手他只有半數機會,有我們出手他有九成機會。」
「而且,我不一定能讓他當上禮部尚書,但有能力讓他一定當不上……這就足夠了。」
李淳風沉默了一下,才說道:「真人所言甚是,想來孔學士也正是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會和我們合作的。」
陳景恪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轉而道:「傳消息給各家,做好準備對佛教發起最後的攻勢,不要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這一次我們一定要畢其功於一役,讓佛教徹底變成道教的一支。」
田仕文揮舞著拳頭道:「好,我馬上給各家傳信。」
陳景恪又警告道:「同時也要告訴他們,我不希望見到某些不和諧的事情發生。如果誰敢踩線,就別怪我不客氣。」
田仕文殺氣騰騰的道:「真人放心,我會盯著他們的。誰敢在這件事情上吃裡扒外,我樓觀道第一個不放過他們。」
陳景恪自然是相信他的,連老子化胡經都是樓觀道數十代人接力編撰出來的,誰敢懷疑他們對佛教的仇視程度?
奮鬥了幾百年,馬上就要取得階段性勝利了,誰要是敢拖後腿,他們是真的敢和誰玩命。
可以說除了最開始他小小的算計了陳景恪一把,後續就一直衝殺在和佛教爭鬥的第一線。
不光是和佛教斗,同時還監視道教內部,看看誰出工不出力,甚至和佛教勾勾搭搭。
道教各派系其實也知道這一點,基本沒人敢頂風作案。
這也是陳景恪坐在紫霄觀大門不出,就能遙控各派系幹活的原因之一。
說完這件事情,陳景恪又道:「還有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暫時還是絕密,你們不要外傳。」
田仕文和李淳風表情偶讀嚴肅起來,道:「真人放心,我們絕不對外透露任何風聲。」
陳景恪這才說道:「第一次分封的名單已經確定,不日就將頒布旨意。」
「這一批人數很少只有五位,是作為樣板來取信於天下人的,其重要性我不用做過多贅述。」
「道教要做好準備,第一時間配合朝廷和諸侯王把封國建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