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擒縱器和鐘錶

  第359章 擒縱器和鐘錶

  隔天陳景恪去了一趟皇宮,在甘露殿見到了李世民和李承乾。

  今天李世民的狀態和之前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看上去就精氣神十足。

  至於原因嗎,看看他桌子上薄薄的幾本奏摺,再看看李承乾桌子上堆積如山的奏摺就知道了。

  不過李承乾狀態也同樣很好,對於他來說這也是夢寐以求的日子。見到陳景恪,也投以感激的目光。

  陳景恪朝他露出一口大白牙,頓時就把兩個人都逗樂了。

  李世民笑道:「行了行了,知道你牙齒白,說吧來找我有什麼事情。」

  陳景恪也不生氣,道明來意:「我想要太史局的渾天儀圖紙,過來問您討一個條子。」

  李世民並不介意把圖紙給他,雖然天文星象是讖緯之學不允許普通人學習,可明顯不包括陳景恪。

  不過他也很好奇陳景恪要這份圖紙做什麼,就問道:「你要圖紙做什麼,難道想學天文星象了?」

  陳景恪搖頭道:「沒有沒有,我對天文星象沒興趣,只是對渾天儀本身的結構感興趣。」

  李世民疑惑的道:「渾天儀的結構?有什麼神奇之處嗎?」

  陳景恪想了一下道:「就好像水車和各種水力工具一樣,渾天儀的某些結構用好了,也能造出很神奇的機械。」

  李世民頓時就來了興趣,水車和水力機械實在太好用了。

  經過大唐工匠們的努力,水力機械的應用面越來越廣,對大唐的幫助實在太大了。

  還有隻停留在圖紙和玩具階段的火車、輪船、留聲機等等,使得他對陳景恪所言的機械很感興趣。

  所以一聽說又有新的機械,就連忙問道:「說說,能造出什麼機械。」

  陳景恪卻神秘的道:「嘿嘿,先保密,等造出來您就知道了。」

  李世民儘管很想知道,但也沒有追問,而是笑道:「行,那我就等著你的驚喜……要是不能讓我滿意,可是要受罰的。」

  陳景恪拍胸脯道:「您就放心吧,這個寶貝沒人敢說它沒用。」

  李世民也不再說什麼,提起筆就寫下了一張手諭。

  這玩意兒未經過宰相們認證,其實是沒有法律效力的,至於原因前文已經解釋過這裡就不做過多贅述。

  不過陳景恪要做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去太史局複製一張圖紙,有這張手諭就足夠了。

  拿到條子他剛要離開就想起昨天的事情,就把和儒家結盟的打算告訴了李世民,連原因也一併說了。

  李世民一點都不奇怪,而是問道:「伱就這麼有把握,未來會變成你說的那個樣子?」

  陳景恪肯定的道:「我百分之百肯定,我老家那邊就是這個發展過程……家中長輩也進行了無數次推演,最終得出的也是這個結果。」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道:「所以你從一開始就強行推廣華夏文明,篤定這條路是正確的,就是源自於此?」

  陳景恪道:「對,我在紫霄觀建立格物研究班也是為此。先培養一批理科人才,把理科的框架搭建好。」

  「想實現這個目的,學政體系也非常重要。只有學政體系才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各式各樣的人才。」

  「所以未來我們還要對學校使用的教材進行改革,學生們不能只學儒家或者道家的經典,而是百家的都學,理科也同樣要學。」

  李世民質疑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本經典就足夠研究一生了,又如何能通學百家。」

  陳景恪指了指自己,道:「您覺得我如何?」

  李世民不說話了,在學問上陳景恪確實『博學多識』,但也僅僅占了一個『博』字,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可誰敢說他無用?誰敢說他不是個人才?

  陳景恪繼續說道:「當然了,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都是我這樣博而不精的人,那也是一種失敗。」

  李世民笑道:「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

  陳景恪氣惱的瞪了他一眼,考慮到對方是皇帝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怏怏的道:「這種教學理念就在於,先博後精。」

  「小孩子正是增長見聞的時候,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儘量讓他們多接觸各種各樣的學問和理念。」

  「等到他們有了一定的閱歷,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了,就讓他們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道路去專研。」

  「比如喜歡算學的就專心研究算學;喜歡文學創作的,就讓他們學習如何寫詩詞歌賦文章小說;對醫學感興趣的就去學醫……」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所以你只接受了第一階段的教育,還沒有進行第二階段就來大唐了,對吧?」

  陳景恪搖頭道:「不不不,還有第三階段,這個階段叫精益求精。」

  「就是從第二階段中選拔最優秀的人,跟著最好的老師學習做研究……而我已經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教育。」

  李世民驚奇的道:「哦,那你第二階段選擇了什麼?我怎麼覺得你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擅長啊?」

  陳景恪氣道:「寫作寫作,我第二階段選擇了寫作。要不然您以為我為什麼能抄……能寫出西遊記,能寫出那麼多文章啊。」

  其實他學的是新聞專業,至於為什麼沒有從事這個行業。

  就這麼說吧,從事這個行業要麼學著當睜眼瞎,要麼就是已經進去了。

  他不願意當真眼瞎,又昧不下良心,更不願意進去,所以就選擇了遠離這個行業。

  寫作也是新聞專業的必修技能,他說自己是學寫作的也不算有問題。

  李世民意外的道:「你們竟然真的發展出了只學寫作?」

  陳景恪道:「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們還有專門學種地的呢,我帶來的水稻種子就是他們研究出來的。」

  「除了水稻種子還有畝產千斤的小麥,畝產八九百斤的棉花……哎,只可惜來大唐的時候我就帶來了水稻。」

  莊稼高產當然不只是種子的問題,肥料也同樣重要,但這些就沒必要和李世民細說了。

  見他提到這些種子,李世民再無疑問。陳景恪帶過來的水稻有多高產他是親眼見過的,不知道被多少人視為祥瑞。

  結果在陳景恪的家鄉竟然是人工培育出來的,而且還不只是一種。只能說差距實在太大了,大唐真是全方位落後於這個神秘家族。

  同時也堅定了他的信心,這些東西大唐也必須要有。陳家可以憑藉家族之力在數百年時間內研究出這些,那以大唐的國力只會完成的更快。

  想到這裡,他就說道:「把你老家關於教育方面的事情詳細寫下來交給我,我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陳景恪說道:「好的……不過,我們好像在說道儒結盟之事吧,您有什麼意見?」

  李世民說道:「既然你有信心那就去做吧,不過要小心別再被人利用了。」

  陳景恪回道:「您放心,吃一塹長一智,不會了。」他不是相信自己,而是相信武舒。

  事情說完他就告辭離開,徑直去了太史局。

  等他離開,李世民才問李承乾道:「對於他所說之事你如何看?」

  李承乾知道是關於教育方面的事情,就回道:「確實是個方向,什麼學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大唐更加繁榮強大。」

  李世民說道:「你還是沒有抓住重點,此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徹底終結某一家學說獨大的局面。」

  李承乾沉吟片刻,頷首道:「確實如此,景恪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叫……嗯對,叫辨證的看待問題。」

  「以前我不理解,現在有些明白了。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通學百家,確實能吸收各家之所長,辨證的看待問題。」

  李世民很是欣慰,提醒道:「但也不能太過於相信他所說的法子,倒不是他有什麼壞心,而是陳家畢竟只是一個家族,比較好管理。」

  「大唐太大了,很多不起眼的小問題都會變成大問題。在他們家族那邊可以使用的法子,到了大唐就不一定適用。」

  「所以他的法子可以作為參考,卻不能盡信。」

  李承乾恭敬的道:「謝阿耶教誨,我知道了。」

  ……

  陳景恪一路到達太史局,順利找到了李淳風。

  太史局上一任太史令傅弈在年初去世,享年八十多歲。李淳風這個二把手順利扶正,成為大唐新一任太史令。

  在前世的歷史上他一直干到死的那一天。

  李淳風也屬於半神話級的人物,但他的壽命卻和名氣不相符,六十出頭就死了。

  別說和王遠知、孫思邈這些人比了,同時期的出名道士貌似都比他活的久。

  言歸正傳。

  李淳風早就著人抄錄了一份渾天儀的圖紙,見到皇帝的手諭就交給了陳景恪。

  之後兩人又談了一下和儒家結盟的事情,陳景恪道:「剛才我已經把此事告訴了陛下,並取得了他的支持,李道長可以放心去聯絡儒家了。」

  李淳風精神一振,道:「還是陳真人考慮周全,既如此那我就放心了。這幾日我先準備一下說辭,等有把握了就去見孔學士。」

  陳景恪說道:「我倒是不急,你看著辦就可以了。」

  又簡單聊了幾句,他就拿著圖紙返回了紫霄觀。

  回去之後他就把自己關在房子裡,仔細的把渾天儀研究了個通透。越是研究他就越是感嘆古人的智慧,這玩意兒確實領先時代。

  不過最讓他感到佩服的不是渾天儀本身,而是它的動力結構。

  這個動力結構沒有名字,只是作為渾天儀配套的東西發明出來的。後來有人根據它改造出了一個專用機械結構,擒縱器。

  而鐘錶最核心的結構就是擒縱器。

  是的,他準備造的東西就是鐘錶。

  前世陳景恪是見過擒縱器草圖的,非常簡單的一個結構。

  只是他一個學文的,對這方面的東西不怎麼感興趣,並沒有記住具體結構是什麼樣子的,沒辦法復原。

  而他帶過來的表都是電子的,想拆卸仿造都不行。

  所以穿越後他搞出了那麼多發明創造,連蒸汽機和留聲機都搞出來了,就是搞不定鐘錶。

  但他知道鐘錶的核心是擒縱器,而擒縱器最早就是渾天儀動力結構的一部分。只要找到渾天儀,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古代對天文星象學的管控是極為嚴格的,渾天儀這種東西連圖紙都屬於絕密,見過的人鳳毛麟角。

  直到前段時間他聽人說起太史局有一架渾天儀,是前任太史令傅弈打造而成的。

  既然傅弈打造了渾天儀,那他必定有圖紙,大概率就藏在太史局,找李淳風一問果然如此。

  仔細研究過後他發現,此時渾天儀的動力結構,並不是後世所熟悉的擒縱器。

  好消息是,已經有了擒縱器的雛形。結合他腦海里殘缺不全的擒縱器草圖,完全能復原出來。

  花了兩天時間,終於摸索出了擒縱器的草圖。

  不過想把擒縱器變成鐘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記得自己上輩子有沒有拆卸過這玩意兒,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相關記憶。

  但也無所謂了,有了擒縱器剩下的都可以慢慢摸索。

  他並沒有打算自己去摸索,而是準備交給格物研究班的人。一來是沒那個精力,二來是鼓勵一下格物研究班的學生。

  這些人已經來了大半年了,每天都在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

  雖然期間也做了許多實驗,親手打造過一些機械。可那些圖紙都是陳景恪提供的,讓他們缺少了一些成就感。

  也是時候讓他們自己搞出一項發明,以此來激勵他們了。

  一般的小發明激勵程度不夠,太過於複雜的他們又搞不來,鐘錶這種最合適不過。

  想到這裡他就來到外院,把李泰、程懷亮幾人叫過來。

  把圖紙展開給他們看了一遍,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甚至還畫出了鐘錶的大致模樣。

  「擺錘來回擺動提供動力……擒縱器把這種力均勻的傳給指針,讓指針勻速跳動……」

  「我計算過,一天十二個時辰可以分為二十四個小時,每個小時可以分為六十份,我稱之為分鐘。」

  「每一分鐘又可以分為六十秒……嗯,一秒的大概也就比心臟跳動一下的時間長一點點……」

  說到這裡,他把圖紙推到眾人面前,道:「擒縱器的圖紙我畫出來的,如何實現這個設想,就交給你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