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華夏文明
求同存異,同就是大方向必須按照紫霄觀制定的框架來。異就是在遵守框架的情況下,允許各派保留自己的特點。
這套框架說簡單也不簡單,畢竟牽扯到方方面面。說複雜也算不上,畢竟只是框架。
十天半個月足以讓他們敲定基本改革方案。
龍虎山期待了數百年的崛起機會就在眼前,張通玄早就迫不及待的想回去了,張娉自然也要跟著回去。
對於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來說,那是千般不舍。
陳景恪又不是那種無情的人,趁著最後幾天好好陪了陪她,帶著她游遍了長安著名景點。
還把手機拿出來,偷偷給她拍了許多視頻和照片。
當然,他也沒忘了正事,抽空去編寫華夏文明相關書籍。
忙碌中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一周時間就過去了,張通玄正式提出告辭。
孫思邈把他們送到紫霄觀門口就回去了,陳景恪則一路送到了城外十餘里。
張通玄讓人停下車,勸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陳真人請回吧,待過兩年我會找機會讓娉兒來京的。」
看著梨花帶雨的張娉,陳景恪也充滿了不舍,從馬上下來道:「張天師,可否讓我和娉兒單獨說幾句話做個告別?」
「好。」張通玄自然不會做那個惡人,還吩咐車夫把馬車趕到一旁,給兩人留足了空間。
張娉從馬車上跳下來,也不顧父兄還沒走遠,直接撲到陳景恪懷裡道:「我……我不想走,我捨不得你。」
陳景恪也覺得心酸,抱著她道:「我也捨不得你。」
溫存了一會兒,陳景恪鬆開她,從馬背上的褡褳里拿出一樣東西,道:「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是我家鄉的特產,全世界就只有這一件。」
張娉好奇的看去,發現是一個巴掌大的方形盒子,製作材料從未見過。
縱使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也能看得出很珍貴,她高興的道:「這……是什麼東西?」
「指北針,來我教你如何使用它。」陳景恪打開蓋子,露出裡面指北針的主體。
張娉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好精美的器具。但更讓她吃驚的是,這器具上面那塊碩大的圓形透明寶石。
以寶石為面,太奢侈了。
「這……這是……」
陳景恪就給她講解了一下指北針的用法,只可惜沒有相應地圖做配套,讓它的價值大打折扣。
得知這東西的用處之後,張娉就更無法理解了。不就是司南嗎?有必要造的這麼奢華嗎?這塊寶石都能換無數個司南了。
不過確實很精美,也方便攜帶,比司南好用多了。更何況這是他送給自己的,那就更好了。
所以她珍之又珍的把指北針收了起來。
很快張恆就在遠處呼喚她過去,等會還要去渭水河碼頭搭乘去洛陽的船,耽誤了時間就只能等下一趟了。
即將告別,張娉眼淚又開始往下掉。
陳景恪嘆道:「快去吧,以後的日子還長,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再相見了。」
張娉哽咽道:「您莫騙我,此去千里相見豈是那麼容易,說不定這一別就是永……」
陳景恪趕緊捂住她的嘴,道:「呸,咱們可不興說這些喪氣的話。你忘了我們的約定了嗎,要生好多孩子。」
不說還好,一說張娉就更傷心了。
古代可不是現代,交通不便醫學不發達,這兩千多里的距離,說不定就真的是天人永隔了。
陳景恪不得不狠下心,牽著她的手來到馬車邊,朝張恆拱了拱手道:「張道友,娉兒暫時就拜託你了。」
見妹妹悲傷的樣子,張恆心下也酸澀不已,道:「她是我妹妹,我自會照顧好她。」
馬車再次啟程,看著窗口張娉那張不舍的臉龐,陳景恪心中也很是難受。腦海里猛然浮現出一首詞,就大聲喊道: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接連喊了好幾遍,直到馬車消失才縱身上馬,頭也不回的返回長安城。
另一邊張娉也顧不上悲傷了,連連催促父兄道:「你們聽清楚了嗎?快快快,幫我寫下來。」
這個時候自然是沒有辦法準備筆墨的,還是她自己想到了辦法,用畫眉的黛粉寫在了一塊絹帛上。
然後就拿著那塊絹帛翻來覆去的讀,漸漸的人就陶醉了。
張通玄和張恆也是驚訝不已,這長短句好生經典。尤其是末尾那兩句,堪稱傳世名句。
關鍵是,這是他們親眼見看著現場寫出來的。
陳景恪的文采,真是讓人驚艷啊。
……
送走小情人,陳景恪就放下了所有的俗務,閉門開始寫書。
他要寫的書有兩本,一本是《華夏簡史》,一本是《華夏文明》。
華夏簡史,顧名思義就是華夏文明的過往歷史。
他並沒有直接講史,而是先在開篇講了一些史學論知識。比如他毫不諱言的指出,之前大家寫史的目的就錯了。
以前寫史就不是為了給百姓看,讓大家牢記歷史什麼的。而是給統治階級看的,讓他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他狠狠的抨擊了這種思想,說這就是狹隘自私的想法。
史書應該面向所有人,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祖先做過什麼,我們的文明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只有讓大家了解了這些,才能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文明族群觀。
也只有明白了這些,我們強調的忠孝仁義才具有了實際價值——因為這一切都是祖宗踐行過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一個連自己是誰從哪來都不知道的人,你憑什麼要求他遵守倫理道德?
除了以上的那些,他還講解了幾種寫史和解讀歷史的方法。都是前世史學家總結出來的經驗,他不過是當了一把拿來主義者而已。
就這一篇史論,他寫了足足有萬餘字。在前世就是一篇論文的量,在古代可以直接出一本書了。
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他不知道,只希望能讓人更加正確的認識歷史。
之後才是華夏簡史真正的內容,其實就是按照歷史發展順序,篩選出來的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
開篇是有巢氏、緇衣氏、燧人氏、知生氏、伏羲氏、神農氏等人類先祖的故事。
然後黃帝大戰蚩尤,嫘祖養蠶繅絲,唐堯虞舜,大禹治水,夏商周……始皇帝統一六國,漢朝建立到滅亡……
有些故事是杜撰的,有些是真實的,但基本都是體現華夏民族英勇無畏精神的正面故事。
當然了,也不全是正面故事,該黑的還是要黑的。比如到了晉朝,他筆鋒一轉把司馬家黑的要死要死的。
什麼開歷史的倒車,什麼何不食肉糜,什麼永嘉之亂,還有祖逖聞雞起舞最後鬱鬱而終等等都講了一遍。
順便還黑了一把士族,這些人占據朝堂天天就知道談玄論道拖後腿,躲在江南自娛自樂。
對於李唐自然是要吹捧的,畢竟吃的人家的飯,不把人家打扮的漂亮一點說不過去。
重點吹捧了李世民,各種英明神武,反正陳景恪自己看了都替李世民感到臉紅。
這本書內容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很好編,把史書拿過來一篇篇摘抄就可以了,並沒花他多少時間。
真正花時間的反而是《華夏文明》,這本書講的是華夏族群的起源和發展。
沒有太多的參考文獻,基本全靠他回憶前世的考古資料和……胡編亂造。
華夏文明和漢人從來都不是以血統論的群體,而是以文化認同為核心,所以才會有出則夷狄入則華夏的說話。
接受我們的文明願意成為我們的一份子就是華夏人,反之就不是,這種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遠古黃河流域存在著好幾個不同的文明,華夏先祖只是其中一個。
他們先後征服了周圍所有文明,吸收對方的優點融合對方的血脈壯大自己,最終成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文明。
我們的先祖並沒有因此就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東征西討。
前世考古學家在襄陽一帶發現了一條五千年多年前的長城,經考證就是南方文明用來抵禦華夏文明而修建的。
最終的結果是華夏文明取得全面勝利,長江流域乃至更南方的文明被征服,成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著名的三星堆文明,後來也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幾百年前華夏文明的核心群體,在這片大地上建立起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大漢帝國。
形成了一個族群,漢人。
……
可以說華夏文明從誕生之初,就在不停的吸收整個東亞地區所有文明的優點成長。
也正是因此,我們的文明才會如此的多元化,如此的具有包容性,才會如此的燦爛輝煌。
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地球上任何文明都無法比擬的。
西方人為什麼這麼敵視華夏文明?除了利益,還有一方面是他們的文化底蘊太單薄,直面華夏文明的衝擊只有一個後果,被同化。
所以他們才會如臨大敵。
而我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甚至主動吸收西方文明的優點,完成又一次的蛻變。
這就是文化底蘊,是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大唐無疑是一個具備強烈進取心,並擁有強大包容能力的國家。陳景恪要做的就是,借著這股東風完成文明和思想上的大一統。
如此幾百年後華夏大地將不再有蠻夷,而是一個更加強大輝煌的漢人王朝。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強大的華夏文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