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讓世界沐浴華夏恩澤

  第139章 讓世界沐浴華夏恩澤

  「國家和朝廷需要什麼樣的宗教?」陳景恪掃視了一圈眾人,沉聲道:

  「在這裡我們要分清一個概念問題,國家和朝廷是不盡相同的。國家指的其實是華夏文明,而朝廷……」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沒有把後面的話說出來,而是道:「諸位前輩都是得道高人,應能明白我的意思。」

  眾人神色一凜,他們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

  兩者的區別確實太大了,華夏文明傳承數千年,而朝廷更換了不知道多少次。

  但當眾把這件事情說出來,還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不,不只是勇氣,還要有底氣,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不會追究他的責任。

  這位陳小道友的底氣到底是什麼?讓皇帝用嫡公主聯姻,還敢當眾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陳景恪沒有理會他們異樣的目光,繼續說道:「所以我們要把兩者區分開來看待,不能混為一談。」

  「對於華夏文明來說,它需要的學說可以用四句話概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砰。」田仕文猛的一拍桌子,不顧被嚇到的眾人,激動的道:

  「好,好一個為天地立心,好一個為生民立命,好一個為往聖繼絕學,好一個為萬世開太平。」

  「小友用四句話道盡了吾輩之所求,這才是我道門真正應該追求的最高理想。」

  李淳風也贊道:「此言不只是對各家學說,亦可作為吾輩之理想抱負也。我欲將其作為座右銘,望小友准許。」

  「李真人若喜歡儘管拿去用。」陳景恪自然不會不同意。

  心中則想道,橫渠四句太符合古代文人的胃口了,直接觸摸到了他們的癢處。

  不只是田仕文和李淳風,其他人也同樣大受震動,就連孫思邈都不例外。

  這四句話他也是首次聽到,不過他馬上就猜到,這可能是陳景恪家鄉人說的。

  但對於能說出這句話的人,他也是非常的佩服。必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家,恨不能與之相交。

  一旁的尹文操看向陳景恪的目光里也首次出現了敬佩,這種心胸氣魄他自愧不如。

  即便是當了一次拿來主義者,陳景恪還是有些飄飄然,不過想到大家的身份和成就馬上就冷靜下來。

  和這滿屋子的大佬比,他實在沒啥可嘚瑟的。

  等到大家都平靜下來,他才道:「既然大家都認同我說的話,那麼可以以此來對照我道教的教義,看看哪裡做的不好。」

  眾人皆陷入深思,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以前他們還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沾沾自喜,此時有了參考標準才知道,還差的很遠。

  「其實我們道教的核心教義已經走偏,身為宗教竟然追求『出世』,而不是教化眾生。」

  「遺世獨立孤芳自賞,誰還信奉我們?一個宗教沒有人信奉,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若不改變早晚有一天會自我消亡。」

  「宗教只有紮根在民間才能生存,這也是儘可能擺脫帝王將相影響的最好辦法……佛教就是最好的例子。」

  「歷史上滅佛的君主有許多,可他們依然頑強的存活。朝廷稍微放鬆約束,馬上就會死灰復燃。」

  「為什麼?因為他們紮根在民間,在百姓的心頭……所以宗教必須要擁有和瘟疫一樣特性,能夠迅速的傳播。」

  「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作出改變,只有這樣我道教才能一直存在,並把先賢之學說傳承下去。」

  「我們要讓道教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更加積極主動的向民間傳教。」

  「不只是中土的民間,還有四夷也是我們傳播信仰之處。」

  陳景恪擲地有聲的道:「我們有義務讓全世界都沐浴在華夏文明的恩澤之下,而這一切都將有我們道們開啟。」

  被橫渠四句感染的眾人很容易就被調動了積極性,紛紛表示支持。

  反應最激烈的還是田仕文,大聲道:「說的好,這才是真正的道門,小友一語驚醒夢中人,真恨不能早與你相識。」

  「我話放在這裡了,這次革新我樓觀派必以紫霄觀馬首是瞻。若真人不嫌棄,我願為馬前卒。」

  孫思邈大喜,道:「田真人太客氣了,道教革新非一家一人之事,也不應該有一家一人決定,需要我道門同道共同努力才行。」

  「我紫霄觀的態度剛才已經言明,求同存異,所以沒有誰為誰馬前卒,有的只有風雨同舟群策群力。」

  田仕文敬佩的道:「真人高風亮節,某心服口服。我方才之言亦為真心,真人請拭目以待。」

  如此一來,當今道教最大的兩個派系,茅山派和樓觀派正式成為紫霄觀盟友。

  接下來就算道門其它幾家分支都不同意,他們也可以憑藉著自己的體量和影響力強行革新。

  孫思邈和陳景恪自然都很高興。

  不過兩人並未忘形,雖然目的已經達成,但接下來關於道教改革方面的思路還是要繼續說的。

  陳景恪重新收拾了一下情緒,才道:「關於朝廷對宗教的期望,我前面已經說過,匡扶正義、宣揚真善美。這一點我們做的很好,但還不夠。」

  「我建議應當參考一下儒家和法家思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實際進行改良,添加一些自己的東西進去……」

  陳景恪很討厭腐儒,但不會否認儒家優秀的部分。

  儒家的道德體系不是孔子憑空捏造的,而是他總結了華夏文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才制定的,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真正的做法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於這一點眾人也同樣都是持認同態度的,尤其是成玄英最為支持。

  儒道合流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開始進行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寇謙之、陸修靜等人,就是參考了儒家思想才確立了道教的倫理體系。

  現在他們效仿前人吸收儒法之長,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也沒人能指摘什麼。

  就在眾人陷入興奮之中的時候,尹文操突然提出了一個疑問。

  只見他指了指上面,道:「他們怎麼辦?難道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樣,被拘魂、喝孟婆湯、接受判官審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