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氏族門閥的密謀

  第82章 氏族門閥的密謀

  「要是有不服從者,你們按軍規處置。」

  李承乾早就對這些門閥動了殺心,不殺的話,你想要讓他們從那位置主動滾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

  「殿下放心,末將必不負所望!」

  劉仁軌挺直了腰杆。

  「裴校尉,你令軍士傳令而去,令兩河流域的戰船做好協調,待全部裝滿糧食物資之後,陸續前往萊州,卸完糧草,再沿海岸返回裝運糧草,務必保證大軍的後勤。」

  劉仁軌下達了他代總指揮的第一條命令。

  水軍,在李世民的戰略意圖之中,本來就不是主力軍,而是後勤部隊。

  大運河貫穿南北,使得全國糧草都能通過水路調動,節約了很大成本。

  不然十萬人的大軍,後勤保障就必須要有五十萬人來進行運輸,不然補給難以供養。

  古時,有的戰役動不動就將百萬大軍,但是實際戰鬥的軍士,也就一二十萬,剩下的就全部是勞役民夫。

  唐太宗李世民的戰略雖好,但是讓泥腿子張亮擔任水軍行軍總管,那就是一個錯誤。

  水軍的作用完全就沒有發揮出來,致使最後撤軍之時,餓死和凍死幾萬唐軍。

  張亮就是罪魁禍首,但是事後,李世民卻又不好就此追究張亮的罪,因為張亮是他提拔上去的,他有用人不察之過。

  不過李世民心中已經暗暗記下張亮,為其後面謀反案埋下了伏筆。

  果斷的被李世民腰斬於了西市。

  劉仁軌縱觀全局,也是發現了水軍的作用,並不是在於戰鬥,而是側重於後勤保障。

  李承乾見狀,便點了點頭,在史記之上,能留下名字的人物,果真不是泛泛之輩。

  李承乾退出了出去,他並不懂這些戰術性,而且他也沒有打算成為像李二那種,上馬可以平乾坤,下馬可以治天下的君王。

  他也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這幾張信封交分別交於李勣和李道宗,讓他們在行動之前拆開。」

  李承乾從桌面之上,拿出了幾封信件,交給了李德謇,讓其交給兵卒前往。

  「殿下,要不要出去散心看看吧!」

  程處默在一邊說道。

  李承乾也是出了船艙,但入目的還是滾滾無盡的河水,看多了也就覺得壯觀了。

  放眼看去,不見兩岸之景,這裡太遼闊了。

  「殿下,你看那裡!」

  程處默笑了笑,順著程處默所指的方向看去。

  「孫若詩!」

  在船層的下方,有幾個身著太醫服裝的裝扮,有男也有女。

  大軍出征,本就有軍醫相隨。

  「太醫院也是為了殿下你著想,就隨行派來了幾位太醫。」

  見李承乾臉上不好看,程處默立即開口解釋道。

  「孫若詩是太醫嗎?」

  李承乾沒好氣道,這肯定是有他們幾人在暗中調配,不然他這太子的親衛戰艦之中,孫若詩是進不來的。

  「這就是殿下你關注不到位了,孫神醫早就是太醫院的太醫正從了。」

  程處默輕笑道。「而且還是陛下欽點的。」

  雖說醫者不分男女,但是宮中還分高低貴賤。

  哪怕是孫思邈入宮就診之時,也不得免俗,於是便有了「引線診脈」的典故。

  而如今出了一個女醫者,就極大的便利了女性診斷,孫若詩是被甄立言引薦入了太醫院的。

  「要你們多事了!」

  李承乾搖了搖頭,但是行軍打仗太危險了。

  「我們都知道殿下所擔心的,但是身處大後方,是不會有危險的。」

  「不說了,孫太醫過來了!」

  程處默知趣的就退開了。

  「看不出,你還是個將軍!」

  孫若詩走近,面帶苦笑之色,她當然知道李承乾的身份非同小可了。

  「家中餘蔭,承蒙庇護,也不知道太醫院那幫傢伙是怎麼想的,讓你來隨軍出征。」

  李承乾也是笑了笑,心情頓時放鬆了很多。

  「這不能怪太醫院,是太子府點名道姓要我來的,而且我也想出來看一看,爺爺說過了,學醫,不能閉門造車。」

  孫若詩絲毫不以為意,她更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人,就是東宮太子。

  「如此說來,還得怪東宮了!」

  不用說,就是他手底下那幾個校尉幹的好事。

  「你不想活了嗎?我們這艘船就是東宮太子所乘坐的,到處都是東宮的耳目。」

  孫若詩小臉一緊,小聲的說道。

  長安京都東坊。

  崔府之中。

  崔挹(yi)坐於主座之上,今日,崔府今日迎來了幾位客人。

  他們是杜氏的杜從則和杜敬同,因為杜楚客的緣故,他們都被罷免了官職,這反而讓他們能更加隨意進出長安。

  崔挹則是守孝在家,其父崔仁師被李承乾逼死於皇宮之內。

  「崔家主,看來陛下已經想對我們氏族門閥動手了。」杜從則寒聲道,聲音之中,透露著濃濃的不滿之意。

  崔挹是清河崔氏之人,是五姓七望之一。

  而杜從則和杜敬同都是京兆杜氏,不屬於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因為是五個姓氏,分為七家,於是才有了五姓七望之稱。

  而在貞觀年間,七家之中,除了李世民自稱出自隴西李氏外。

  最為厲害的當屬便是清河崔氏了,因為它是李世民全力打壓的氏族,但是亦不能阻止其的崛起。

  崔仁師任過貞觀年間的宰相過,沒有李承乾的出現,他當然沒有就那樣死去,他之所以敢那麼剛,就是因為他背後站的是整個清河崔氏。

  而崔挹也是了不得,高位居於侍郎,之後其子崔湜和崔液也同為侍郎,一門三侍郎,冠絕長安,也傳於後世。

  要知道,這還是崔氏遭受到皇權壓迫的結果。

  京兆杜氏,也同樣變態無比,它是屬於關西六族之一。

  京兆韋、杜氏、河東裴氏、柳氏、薛氏和弘農楊氏。

  京兆韋杜,去天尺五,意思便是韋家和杜家的地位只低於李唐江山的李家,同時也暗喻著,杜家和韋聯合,便可抗衡李氏。

  而如今,杜氏又欲要和崔氏聯合,其引發出來的影響,將會是震動整個朝野。

  唐代的真正狀況,那便是:門閥士族與皇室共治天下。

  而如今杜氏被清除出政治邊緣,逼死崔氏代表人物崔仁軌,這不是要打破這樣的平衡嗎?

  他們這些氏族門閥豈能答應。

  「動手?」崔挹同樣言語冰冷,臉上浮現出絲絲嘲諷之色。

  「哼!若是沒有我們這些氏族門閥的支持,李家又如何能夠奪得這天下?如今的大唐江山,真的能夠離開我們這些門閥嗎?莫非李氏皇室還想要重蹈隋朝的覆轍,二世而亡?」

  隋朝滅亡,隋煬帝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便是隋煬帝楊廣觸動了門閥士族的利益。

  「皇室既然已經向我們出手,如果我們氏族再不有所行動,恐怕皇室只會變本加厲。」

  杜敬同也開口說道,他和杜從則都是杜淹的兒子,與杜如晦、杜楚客屬於同族。

  這次皇室可謂是徹底將他們杜氏排除出局,不過僅僅局限於政治局面,杜氏依然牢牢掌控著其他資源。

  「隋朝不是現成的例子嗎?」

  崔挹陰險地笑了起來。

  「崔家主的意思,就是高句麗之戰了嗎?」杜從則也是笑了笑,眼神陰鶩無比。

  「兩位不是也正是如此意思嗎?」

  幾人都是心照不宣,如今集在一起,就是因為了共同利益。

  「我杜家與韋家,世代為親,宛如一家,他們也會與我杜家共同進退。」杜從則在道。

  氏族門閥之間,本來就是世代聯姻,權力一直集中在有限的幾家之中,將很多的人都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太子李承乾留不得!」

  崔挹語不驚人死不休,在這等世家大族之中,皇權都想著推翻,何況是一個太子。

  清河崔氏便是安史之亂的推動者。

  「那看來也得規劃一番,也是時候讓陛下知道,妄想動我門閥士族的後果,是他皇室不可承受的。」

  杜從則也贊同出聲道。

  內法外儒。

  忠孝義可不是門閥的必修課,那是屬於百姓的必學禮儀,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

  而門閥士族所學習的是法家學說,如何立規矩,如何管控。

  所以你別期盼門閥世家對皇權有忠義之心,他們有的只有利益。

  「這次,不僅要聯合韋家,還有其他的世家也要聯合,活字印刷術和皇家報社的出現,已經讓皇權漸入人心了,這對於我們整個氏族來說,都是一次絕大的動搖。」

  氏族門閥之中,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和陰謀家,李承乾隱晦的布置,已經被門閥之人洞察。

  「我們這位陛下,還真是雄才大略啊,真的敢對我等門閥亮刀。」杜敬同說道。

  「雄才大略,我看是以卵擊石,一點都不長記性,大隋朝也就是幾十年前的事。」

  杜從則鬨笑一聲。

  順江而下的李承乾,並不知道門閥士族已經開始針對他了。

  「稟陛下,早上杜從則和杜敬同入崔府,時至徬晚時份才離去。」

  禁衛將軍李君羨小步進入宮廷之中,小聲的對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聞言,臉色也變得凝重無比起來。

  他如何會想不到,這些氏族會有反撲呢?他也想看看這些門閥氏族,能做哪一步。

  「另外,這還有趙國公的奏疏!」

  隨之,李君羨又拿出了一件信封。

  李世民同樣驚疑不定起來,這才離京多久,就來了奏疏。

  李世民陰沉著臉,立刻撕開信封,看著信中的內容,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啪!「一聲清脆的響聲響起,信件被李世民狠狠地拍在了桌案之上。

  此刻,他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他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當初不該讓李承乾弄死崔仁師,更不該讓他領兵出征。

  李世民深知氏族的危害,但當李承乾提出一系列政策時,他卻全都同意了。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一切並不如他所預期的那樣美好,氏族奮起了反抗。

  更令他擔憂的是,長孫無忌在信中的言辭表明他對太子的極度不滿。原本期望長孫無忌能全心全力地輔佐太子,現在看來,這也是一招敗筆。

  對於李承乾的行為,李世民並未責怪他。因為這是一種集軍權於一身、鞏固自身地位的策略,本應是一著妙棋。但問題在於,他的跨步太大了。

  如果等到戰爭開始後,劉仁軌能立下赫赫戰功,那麼這一切就會變得順理成章。可現在,這種做法顯然過於急切,讓人覺得他們有獨斷專行之嫌。

  「陛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啊?」

  武媚兒輕聲問道,她的聲音如同天籟般悅耳動聽,仿佛能夠撫平李世民內心的波瀾。

  「你退下吧!繼續監視門閥的動作。」

  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李君羨退走。

  「諾!」李君羨行事利落,快速的退走吧。

  「你自己看吧!」

  李世民長呼了一口粗氣,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和各大氏族門閥勾心鬥角起來,實在是比直接對戰還要兇險。

  「信,你也看了,怎麼看?」

  李世民臉色鬆弛了很多,用力揉了揉自己發脹的腦袋。

  武媚兒輕輕的將信封重新又折迭了起來,開口道:「這或許,就是門閥的動作,不管太子殿下調動與否,怕是這些門閥子弟都會暗中阻礙。」

  武媚兒停頓了一下。

  「這是長孫僕射在信中所言,就讓人難以想通,難不成也是因為長孫世家嗎?」

  李世民的臉色鐵青無比起來。

  對的,長孫世家雖然不是那幾家之一,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外戚也已然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而且長孫世家,在隋時就是大族了,如何更是關隴集團的代表。

  以長孫無忌睿智,不可能看不出這是皇室與世家的一次碰撞。

  「宣盧國公、鄂國公和褚遂良進宮。」

  李世民感覺將會有大事發生,他要進行提早布置。

  「陛下,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嗎?」

  武才人也是極為的敏銳,這段時間,她一直伴隨在李世民的身邊,也是猜出了一個大概。

  「這些事件,不是你能夠打聽的。」

  李世民一揮衣袖,他始終都對武才人心有提防。

  此女心機太毒太深。

  「臣妾知錯,後宮不得干政,還望陛下恕罪。」

  武媚兒也是知進退,她想要的是如何討喜唐太宗,不想再進入冷宮之列。

  「知道就好!」

  李世民奪門而出,帝王心術如火純青,上一秒對你寵愛萬分,下一秒,就有可能是刀斧加身,最是無情帝王家。

  天威難測,聖心難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