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大唐生氣了?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
假設將唐軍擊敗,將他們趕出倭島,那些被唐軍改革過的地方,怎麼處理?
原來的泥腿子和農戶,都翻身做了財主,享有原來貴族的田產。
這些人,肯不肯將田地財富吐出來?
廢話,誰會把吞下肚的肉吐出來。
絕不可能的事。
如果他們拒不交田地財富,這些人怎麼辦?
統統殺光?
那就是逼著這些人造反。
只怕這麼做,用不了唐軍出面,整個九州都要造反,要革倭王高市的命。
若是不管呢?
捏著鼻子承認這些農戶的利益。
好,首先是大義名份。
被唐軍抄沒的地方貴族和武士,都是效忠倭王,不肯投靠唐軍才被抄家滅族。
如今倭王不但不替他們報仇,還要認下分了這些貴族田產的泥腿子農戶,承認他們抄家分田是對的,保證他們的利益。
你讓其餘忠於王室的貴族和武士們怎麼想?
地方各藩各地大名和領主武士們怎麼想?
既然跟著王族不能保護利益,那不如就投靠唐軍,至少能保全身家。
這樣一來,王室還有活路嗎?
怎麼做都是個死。
高市是聰明人,一看到這些,感覺頭都要炸了。
怎麼辦?
怎麼辦都是個死。
算了,現在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等真能把唐軍趕出九州,再想這些吧。
若是不能擊敗唐軍,自己這條命就算是到頭了。
還想什麼王室,想什麼以後。
高市好不容易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一邊在心裡大罵唐人歹毒,一邊急召各大臣,商議軍情。
「王!有鵜戶神宮來的神官求見。」
一名殿上武士打扮的下臣,赤著雙足,小心的走入草蓆鋪就的大殿中。
向著高市恭敬的行跪禮。
跪禮,還是從秦人傳來的禮節。
據傳以前的倭國十分蠻荒,還在結繩記事。
後來從西邊飄來數艘大船,船上下來一位叫徐福的術士,帶來了五百童男童女,以及農業技術,文字、鍛造冶煉,草藥和扶乩星象、陰陽術數等種種知識。
後來秦朝的公子扶蘇族人也有部份逃到了九州,帶來更多的治煉技藝。
倭國這才有了文明的曙光。
所以這個時期的倭島,許多禮儀還是學的中國的戰國時期,間或受到兩晉南北朝的影響,以及從百濟傳來的一些泊來品。
高市正在揉著眉心,心裡隱隱有些後悔繼承了倭王之位,感覺就和坐上了火藥桶一樣。
聽到下臣的回報,他先是一愣,接著反應過來:「你說誰?鵜戶神宮的人來了?」
「是的大王,要不要現在見他們?」
「他們?」
高市微微一愣。
看來來的不止一位。
不過他現在也顧不得想太多,抬起大袖,儘量讓自己顯得有威嚴一點:「召見。」
「哈依。」
下臣行了一禮,倒著爬了幾步,方才恭敬起身,倒退著到階下,穿上木屐,轉身去傳令。
過了大約一柱香的時間,階下聽到更漏聲響,還有陣陣節奏的木屐聲傳來。
高市原本就心思散亂,只是強迫自己低頭翻閱奏書。
聽到聲音忙抬頭,臉上閃過一抹不正常的亢奮。
他的身形本就有如弱女子一般纖弱,膚色呈現一種病態的蒼白,此時臉上湧起一抹紅暈,看著有些妖異。
一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堂下。
從木製的走廊上,走出數人。
當先引路的,乃是方才的下臣。
在他身側,首先看到的是一位一身雪衣,黑髮如瀑的絕美女子。
面如櫻落,眼如清澈泉水。
唇如三春的桃花瓣。
看著是一個婀娜的少女,但是舉手投足間,都透著一種凜然神聖之意,讓人一見不由心生敬意。
高市條件反射般的站起身,正了正身上衣飾,雙手交疊在胸前,向著那位雪衣少女,微微頷首。
來的人,是神道教聖女雪子。
當初在繼位大王時,高市曾見過雪子一面,故此並不陌生。
在雪子之後的,乃是一位青年的男性神官。
他身上穿著繡滿星象的寬袍,頭戴高冠,步履規整,兩肩似乎端著看不見的大山,紋絲不動。
「神道教雪子,鵜戶神宮伏見鳥取,見過大王。」
「見過兩位神官。」
高市雖貴為倭王,但是對於護持王室的神道一向比較尊敬,向兩位神官微微頷首致意。
然後伸手示意:「請坐下說話吧。」
說著,又向一旁的下臣道:「替神官奉茶。」
「哈依!」
下臣雙手交疊在小腹,倒退著出去。
高市這才將目光重新落到雪子與伏見鳥取身上。
按中國的說法,女子為巫,男子為覡。
不過在倭國里,一率為神官,侍奉天地各類有靈之神。
按倭國的說法,草木山川皆有靈性,有靈,便有神明。
所以巫國自古又有八百眾神的說法。
各種信仰的小廟宇,多如牛毛。
神道教興起後,漸漸將這些民間的信仰統一,歸於同一體系內。
「兩位神官是從哪裡來?」
「大王,我們從鵜戶神宮來,有一件極重要的事。」
伏見鳥取年紀雖輕,但在鵜戶神宮內地位卻極高,對著高市沒有任何拐彎抹角的意思,微微欠身道:「是關於那伙唐人的。」
「那伙唐人?」
雪子與身邊的伏見鳥取一樣,跪坐於草蒲團上。
她向前膝行幾步,用柔和的聲音道:「其實是兩件事,我們覺得十分重要,向要大王稟報。」
「請說。」
高市肅容,大袖輕輕一揮,伸手示意道。
雪子又微微欠身,開口道:「那位帶兵來九州的大唐都督,我曾在唐國長安與此人打過交道,知道此人極為狡猾。
最近又聽說,他和唐國皇室的武皇后關係頗深。」
「這代表了什麼?」
高市細長的眉梢微微挑起。
「此次率軍攻打九州,也許是中國對我們不滿了。」
「嗯?」
「從唐國上代君王太宗時期,我國就不斷向其派遣細作,藏在使節中,刺探中國的備細,而且取得一些成績。
有幾次唐國動盪時,我們也暗中推動,想將我國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後來,我們遇到一些挫折,最關鍵就是唐國長安出了這個蘇大為。
他擔任長安不良帥以來,屢次針對我們,數次令我們的計劃功敗垂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