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用兵方略

  第529章 用兵方略

  「敢問陛下,程名振將軍,是如何敗的?」

  蘇大為接著向李治詢問。

  程名振,是洺州平恩縣人,也就是後世河北曲周縣。

  早年跟隨夏王竇建德,擔任普樂縣令,甚有能名。

  唐武德四年,歸順高祖李淵,授永年縣令,經略河北道。

  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和隱太子李建成打敗劉黑闥叛軍,拜營州長史,冊封東平郡公。

  太宗即位後,遷洺州刺史。

  隨征遼東,因功拜為驍衛將軍,平壤道行軍總管。

  從程名振的履歷來看,這是一個出身於行伍之間的老將,從大唐開國到目前幾乎所有的大仗,他都參與了,作戰經驗無比豐富。

  作戰風格極其沉穩,心理素質足夠堅韌。

  而且在大唐如今的將領中,想找比程名振對遼東經驗更豐富的,還真找不出幾個。

  貞觀十九年,程名振在征討高句麗的戰役中,攻占沙卑城,在獨山打敗高句麗軍。

  常能出奇制勝,以少勝多。

  得到太宗李世民的讚譽。

  由此成為繼英國公李勣之後,又一位得到公認的名將。

  李治即位後,永徽六年,程名振升任營州都督,兼任東夷都護。

  二月新羅因遭高句麗和百濟等聯軍侵犯,向大唐求援。

  當時李治是派程名振與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率軍前往攻打高句麗。

  五月,程名振等渡過遼水。

  高句麗見唐軍兵少,於是渡河迎振。

  結果被唐軍殺死俘虜千餘人,焚其外城,村落。

  高句麗士氣由此大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程名振的兒子,程務挺,常年跟隨程名振征戰,後來亦成為大唐名將。

  蘇大為現在很好奇,程名振的資歷和用兵水平,再加上薛仁貴這不出世的猛將,究竟是怎麼敗的。

  李治沉吟片刻,似乎在組織語言:「去年底的時候,遼東酷寒,程名振收縮防線,打算開春再戰。

  結果獨領騎軍的薛禮中了高句麗的誘敵之計,雖然薛仁貴勇猛,射殺敵方主將,但仍損兵千員。

  此後,高句麗借著天氣與熟悉地利,偷襲了糧道,軍中一時大飢。

  程名振收攏殘軍,徐徐後撤。

  高句麗派重兵追擊。

  好在程名振用兵沉穩,預留後軍,且戰且退。」

  蘇大為一時為之愕然。

  沒想到,問題居然出在薛仁貴身上。

  戰報上自然不會寫太詳細。

  便是區區「誘敵之計」這四個字,裡面不知藏了多少刀光劍影與算計。

  為了餵飽唐軍,令薛仁貴麻痹大意,之前高句麗已經不知折損了多少人馬。

  唐軍雖然聽著只損失了千騎。

  但征遼東的都是百戰精銳。

  損失一個,就少一個。

  如今的折衝府,兵源越來越困難,唐軍的素質,在肉眼可見的退化。

  開國四十年,大唐富足。

  過去當兵打仗,能得賞田產。

  如今的大唐名將們,都是軍功貴族,軍功地主。

  天下的田,是有數的,上好產出的田地,早已瓜分得差不多了。

  現在當兵打仗,能分到的良田越來越少。

  甚至有時候,得勝歸來,只能得些銀錢賞賜。

  相比之下,在家守著田宅,有美妾相伴,開枝散葉,豈不比提著腦袋上戰場,更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在高句麗戰場輸這一陣,將唐軍百戰百勝的「神話」給戳破了。

  蘇定方此時補充道:「折損一千騎暫且不提,這一路後撤,因傷、凍、缺糧的減員,恐怕才是最大的困難。」

  「朕已經派安東都護府出兵接應程名振……希望,一切來得及。」

  說起此事,李治的臉色又沉下來。

  顯然,這次失敗,令他大損顏面。

  永徽五年那次,程名振加蘇定方的組合,雖然沒占到高句麗多少便宜,但唐軍沒折損人手,還可敷衍過去。

  這次就不行了,損失數千精銳,不是小事。

  不光是唐軍的恥辱,對李治這位一心超過太宗做偉大皇帝的人來說,無異於狠狠在臉上打了一巴掌。

  蘇大為稍稍消化了一下這些信息,心裡還是有些擔心薛仁貴,向李治抱拳道:「陛下,不知薛禮那邊如何處置?」

  「你問他?」

  李治正在氣頭上,抬頭目光陰沉的看過來。

  看到蘇大為的神色透著擔憂,恍然記起,數年前,萬年宮遇落洪水,侍衛們紛紛逃散。

  太監和侍女盡為魚鱉之食。

  最後是蘇大為和薛仁貴不顧洪水,冒死闖入宮中,將自己和身懷六甲的武媚娘給背出去。

  這才令他得以生還。

  本來想重罰薛仁貴,念及往事,莫名心中一軟。

  他揮了揮手道:「罷了,念在昔年他救朕有功,朕會讓他去西北,若能立功,再回來吧。」

  李治的心情複雜。

  他還是念舊的。

  若非如此,也不會將武媚娘從感業寺迎回宮中。

  對於蘇大為和薛仁貴當年救命之恩,自然也放在心裡。

  蘇大為提出建都察寺,建立獨屬於他的長安情報系統,他准了。

  這其中,未嘗沒有念舊之情在裡面。

  至於薛仁貴,早在貞觀十九年便在高句麗戰場上名揚四方。

  李治對他,是寄予厚望的。

  昔年從萬年宮回來後,便賜薛仁貴駿馬,意外期望你能成朕之千里駒。

  結果,現實狠狠給了一巴掌。

  朕看中的人,卻出了岔子。

  這讓極重顏面的李治,萬般難受。

  若不是蘇大為在場,令他想起當年之事。

  薛仁貴很有可能被一擼到底,直接削職為民,踢出唐軍。

  罷了罷了。

  李治心中暗道:機會,朕給了,能不能立功回來,便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他收起心思,看向蘇定方:「定方,此次你去遼東,有何方略,兵力如何配置?」

  蘇定方雖然剛從外面趕回來,猶自精神抖擻,似乎對李治提出的問題,早就想好了答案。

  「陛下,此次我軍出兵遼東,是為了解救新羅。高句麗聯同百濟,共侵新羅,新羅不堪其害,喪軍失地。以臣之見,高句麗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非是對高句麗用兵的好時候。」

  「哦,那我們便坐視不理不成?」

  「非也,欲破高句麗,先斷其臂。」

  李治眼中一亮:「老將軍是說?」

  「高句麗暫且難破,但是百濟不然。」

  蘇定方雙眼棱光閃動,似乎藏著無窮的智慧:「要破百濟,非得水陸並進不可,臣請陛下調撥水師以伐百濟。待滅了百濟,便可於新羅對高句麗成合圍之勢,到時,臣有把握,可一戰定乾坤。」

  「好,朕准了。」

  李治頓時笑了起來。

  他最愛聽的,便是蘇定方這等豪邁。

  特別是「一戰定乾坤」。

  打仗打的是什麼?

  是錢糧啊。

  大軍在外持久,糜費錢糧無數。

  大唐雖富,可也沒有餘糧啊。

  像蘇定方這樣的名將,動不動以極少兵力,給敵人來個滅國。

  這可太省心了,不,這簡直太省錢了!

  李治眉花眼笑,頓覺吃了定心丸。

  「老將軍,依你看,水師出動多少夠滅百濟?三萬如何?」

  「依臣之見,非得十萬之眾。」

  「呃?」

  李治頓時噎住。

  看向蘇定方的臉上,露出吃驚、肉痛的表情。

  你……你變了。

  你以前用兵不是這樣的。

  對西突厥,不過區區五萬兵,便滅其國。

  十萬……十萬水師。

  這得花費多少?

  朕還想興建大明宮,朕也想享享福。

  委屈……

  「陛下,此一時,彼一時。」

  蘇定方耐心的道:「遼東苦寒,又靠大海,而且百濟與倭國都為扶餘別種,若不動用水師大軍,怕難以斷絕往來,倭國必會支援百濟。

  臣聽聞倭國與百濟海路不遠,旦夕可至,不得不防。」

  蘇大為在一旁聽了,不由暗豎大拇指。

  要不怎麼說名將呢。

  蘇定方這水平就是高。

  不但精於騎戰,連對百濟和高句麗,都能把倭國給考慮進去。

  這戰略眼光,簡直是超一流水準。

  若非像蘇大為這樣的穿越者,這個時候,對遼東用兵,誰會想到倭國居然會有動作。

  可事實證明,一切都被蘇定方給料中了。

  「好吧,朕……朕都准了。」

  李治又肉痛,又不得不咬牙答應下來。

  那表情,像足了最後三天血虧清貨跳樓價的老闆。

  「要用什麼將,隨老將軍點,只有一要,此戰,必需取勝。」

  「諾。」

  「對了,還有……」

  李治看向蘇大為:「你在動身之前,情報這邊要安排好,務必要隱瞞朕要起用蘇老將軍去遼東的消息。」

  近年來,李治越來越嘗到情報優勢上的甜頭。

  但凡用兵,情報先行,這一點他已經是深深記在了腦子裡。

  蘇大為略一猶豫,還是抱拳應下:「是。」

  皇帝一句話,說來簡單。

  但十萬大軍啊……

  想隱瞞這麼大的軍事動員,怎麼可能?

  最多只能拖延幾天,遲早還是會被倭人細作查到。

  而且,這麼大樁的事,很容易將自己苦心布下的臥底給暴露。

  會讓倭人醒悟自己在情報上一直在被大唐利用。

  但,這事是國策,是出自李治之口。

  沒有商量餘地。

  也是大唐完成對遼東新戰略,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本章完)